给龙芯多一点信心:龙芯中科:产业化迈步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舆论事件案例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6:50

来源:新经济导刊   发布者:loongsonclub
时间:2010年8月08日 09:26

(对胡伟武的采访,感受到一种坦诚、理解、希望、坚定和信心)

  
     
    5月18日下午,阵雨过后,北京烈日重现,只有空气格外清新。中科院计算所八层门禁森严,这是龙芯中科的研发中心:诺大的开间式办公场所,用玻璃隔断划成几个区域,显而易见的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励志标语。

    龙芯中科是未来龙芯核心企业的种子公司,其经营中心位于计算所后面的一栋大厦内。随着公司的发展,两地将不能满足办公的要求。据了解,不久,研发中心将与经营中心合并办公,而北京市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同投资的占地面积达100多亩的龙芯产业园已在建设之中。

    采访安排在胡伟武办公室隔壁的会议室,“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龙芯课题组”的大字与毛泽东的石膏塑像同样抢眼,这一标志性的会议室布局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唯有胡伟武的身份:由原来的龙芯课题组组长、龙芯总设计师,变身为龙芯中科的法人代表兼首席科学家。

    1968年出生的胡伟武比想象中要显得年轻,但已有不少白发。从2001年5月受命研发中国芯CPU开始,他在这一岗位上已经呕心沥血了整整9年时间。就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计算机产业终结了无芯的尴尬历史,才有了今天龙芯中科产业化迈步的开始。

    访谈中,胡伟武面庞上始终挂着微笑,表情毫不掩饰。回答问题时,他也始终是一副谦逊和蔼的姿态。面对外界的一些质疑,胡伟武更多的是表示理解:“媒体对龙芯主要是恨其不争的心态。”但同时也感到无奈:“我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满足不了政府和公众对龙芯的期待。”

    在胡伟武看来,龙芯是在指责声中长大的。“就像当初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闹革命。大地主有炮,小地主有枪,群众只有镰刀锄头。用枪来对抗大炮,总比镰刀锄头要强,我们要团结小地主斗大地主。”他表示,“有群众会说,‘凭什么团结小地主?’。”

    2009年龙芯购买MIPS的专利授权就曾引来龙芯自主创新的巨大非议。胡伟武表示,“等我们把大地主打下了,再去改造小地主不行么?很多人看到共产党发动群众,但忽略了统一战线。龙芯就是要做统一战线。如果这么多年来我们不做统一战线,龙芯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现在,龙芯中科的200余名员工已经全部换上了龙芯电脑,公司也为中层以上的员工每人配发了一台龙芯笔记本。“除了少量的X86服务器外,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都可以用龙芯电脑完成。”说这番话时,胡伟武已经使用龙芯电脑一年多时间。

    在被誉为信息科技盛宴的上海世博会上,龙芯的芯片也获得了在北京馆展示的机会,胡伟武将之总结为政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北京有这么多大企业,为什么龙芯这么小的公司能有展示的机会?这是北京市对创新的态度,它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我们的荣誉

   

专访胡伟武
迈步

《新经济导刊》:龙芯中科的成立契机是什么?公司成立后,与之前的以研究为主的课题组形式相比,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胡伟武:2008年初,中科院计算所成立了一家小公司——龙芯中科进行产业化的探索,但仍保持龙芯的研发主体地位。经过两年尝试,龙芯团队已从以研发为主体,转变成以产业化的企业为主体。现在,团队已由当初的20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的规模。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公司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是,北京市国资牵头对龙芯加大投入,进行了股权改造,使龙芯中科成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二是,团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团队建设是个大问题:完全从科研人员培养太慢,完全空降也不好,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掺沙子”理论。我们从IBM、西门子等大型外企引进很多管理人才,在龙芯的管理团队中,中层管理干部都是一一结对。即龙芯公司每个事业部的业务负责人和市场负责人等都是由一个龙芯原来团队成员和一个从外企、台资企业或国企招聘来的管理人才共同组成。

    虽然公司注册已有两年,但去年以前做的是产业化的探索尝试,只做些服务性的工作,主要是积累。从今年开始才真正进行正式的产业化,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包括股权激励的改造,大规模融资(政府投资,战略投资)的到位。总体来说,我对龙芯的产业化实践比较满意。无论在组织、团队、市场建设方面,都比想象中要顺利。

    至于成果:一是,国家安全应用有很大进展。过去,国家的各种装备,系统都是用的外国是元器件,相信经过未来5-10年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国家提供核心的元器件。二是,商业应用方面有些进展。我们形成了大中小三个层次的CPU(应用于服务器和高性能机、电脑和终端类的、嵌入式)。并且开始在市场上以市场行为、商业行为来服务客户。经过半年时间,已经有几十家客户,用龙芯芯片来研发系统产品。



《新经济导刊》:说到团队,龙芯拿什么吸引外部的(包括从外企、台资企业或国企招聘来的管理团队)和调动内部原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胡伟武:过去,中国科研院所给国外培养了很多人才,现在到了外企给我们培养人才的时候。龙芯平台也不错,很多有识之士在外企呆了很多年,钱也赚得差不多了,想做一点事情,就到龙芯来。我们再落实一些股权期权激励。让科研人员快速地转变观念,以企业为主体,真正目标不在乎论文,在乎销售额、在乎利润。现在整个观念都转变了。

    国家培养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所谓创新报国,我们拿什么报国?一是保障国家安全,二是纳税报国。“掺沙子”结合能够成功关键是中科院龙芯课题组能够统一解放思想。客观上,通过设立奖惩体系、股权期权激励,待遇比研究所好,谁不愿意来?

    中国民族复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总理的报告包括每次讲话基本上都提到自主创新。我们的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究成果没有用。科研已经由好奇心驱动为主变为应用需求驱动为主,国家战略需求驱动为主。

    不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民族没法复兴,国家没法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科技要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不是说我给你钱,你好奇心驱动去发表些论文,而是要解决应用问题。国家这么多科院机构,谁率先走到这个主战场,肯定像改革开放时的个体户一样,引领中国经济下一轮大发展的弄潮儿。

革命

《新经济导刊》:据了解,龙芯的几十家客户基本上都是民族企业,包括红旗LINUX、永中OFFICE等,在此意义上,龙芯希望整合的是一条国产产业链?

    胡伟武:本质上,我们所做的是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事。归根结底,我们是要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做CPU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做一个产业。因为它既依赖产业环境,又能控制产业环境。比如INTEL就是一个证明,国内可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是INTEL产业体系的一员。而龙芯的产业体系是从零做起的,最初没人愿意跟我们玩。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尤其是公司正式成立半年来的努力,我们以企业的姿态面对客户时,很多企业希望加入到我们的阵营里,国外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转向来支持龙芯。

    就像我们的父辈在建国初期花那么大的力气找石油、炼钢铁,因为我国工业需要它们的支撑,没有自主的石油、钢铁工业,整个工业就发展不起来,信息产业同样如此。我们要需要有类似的更基础性的东西(比如CPU、操作系统)。而现在的信息产业是建立在以INTEL为代表的国外技术平台上,我们必须下决心换掉它,否则企业没利润,国家没安全。未来,不论是公众还是政府,他们对龙芯的期望,是做中国的INTEL。

《新经济导刊》:现在,关于中国是否要做龙芯、我们能不能做龙芯的争议已经毋庸置疑。然而,要打破现有的格局并非易事。面对强大的对手,龙芯产业化有怎样的经验?

    胡伟武:这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我们不要去横向推进,硬碰硬地去顶它。我们不可能一天到晚跟人家比性能、比主频。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你开你的宝马奔驰,我开我的桑塔纳。我们可以逐个行业、领域去做。如果一个解决方案做好了,就可以通吃一片。同样的方式应用在其他行业,也能带来一片市场。比如,龙芯在教育领域就做得不错。江苏省已有15万套的采购大单,涉及金额4亿多。今年底到明年初,江苏省所有的中小学用的电脑全是龙芯的,把X86全换掉了。我们把一个省的教育系统全部吃透,就是一个点的突破。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就是因为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把相关教育软件资源整合在一起。在这一领域,我们做得比他们还好。

    在实践中,就像共产党打江山一样,我们当然希望一天之内把广州、上海这些大城市都打下来,但要防止两种倾向:第一,我就是地方武装,放弃了建立民主中国的理想,这个不能有,否则我们就可能成为山大王;第二,要避免一天就把所有的事情做成的想法。共产党打江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找对手比较薄弱的环节,一块块地做透,既要重视农村,更要心怀城市,最终目标要解放全中国。

    怎么做?我们可能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比如从比较容易切入的嵌入式应用、服务器应用和安全类应用做起。桌面这块,从行业切入,别人就会慢慢跟进的。龙芯已经建立了几个根据地,比如教育领域,安全领域,低端消费电子。

    现在,假设有几千家企业在INTEL的产业体系里,那么,也有大概有一百家企业在龙芯的产业体系里,虽然龙芯没有INTEL那么大,但有了企业围绕我做,这样我就有很大进步,其他的应用也要一点点做起来的。以前人家只卖宝马汽车,我们不会做,就得买宝马;现在我自己能够造出奇瑞来了,我们终于可以说,不买你的宝马,买我们自己的奇瑞了。

    事实上,龙芯并非在所有些技术指标上都落后于对手。比如造千万亿次高性能机,用国外的芯片要几万片,用我们的只要8000片,我的性能更高,功耗更低,还能省好几倍的电。原来一年要几千万的电费,用我们的芯片后,500万的电费就够了。

    此外,我们也结合客户的需求做出很多创新。把客户的特点与我们的平台结合,技术水平就会非常高。加上这个特点后,就能细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桎梏

《新经济导刊》:在您看来,龙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还存在哪些困难?

    胡伟武:困难在于:一是,尽管我们在有些点上做得非常漂亮,但产业环境很难。龙芯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的问题。在技术上,我们已经积累了9年了。打个比方:我们虽然造不了奔驰,但我们已经能造得了奇瑞了。技术毋庸置疑有待提高,但主要矛盾已经从技术转为生态环境,市场突破了。

    二是,从研发到形成产品周期太长。现在产品不够多,目前市场上只有龙芯2F的产品。CPU产品产业莲长,产业面广。围绕芯片,要做大量的系统开发、要做大量的服务,整个体系都要建立起来。此外,由于公司现在规模还比较小,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芯片研发跟市场服务应该是1:2或1:3的关系,但现在是2:1的关系。将来要倒过来。

    龙芯的瓶颈在我们自己。比如客户有需求,我没有这个产品,或我有这个产品,但客户需求我服务不到位。现在,龙芯的问题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太多了,做不过来。前段时间,我们的员工没有换上龙芯的电脑就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只能先供应给客户。龙芯所处的信息产业属第三产业,对于服务非常依赖,且服务的技术含量还很高。现在很多客户因为服务能力跟不上,还没法做。

    然而,能力问题不是一天招一千个人进来就能解决的。比如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能力等是一环扣一环的,大家抬着轿子往前走的,这有个过程。否则你给我再多钱,我招再多的人也没用。尽管现在,每个月都有十几名新员工到岗,但新员工要融入我们的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一下招来一千个人,就会把龙芯搞死。如同输血,不能像注射一下推进去。

 

《新经济导刊》:为什么说产业环境的问题是龙芯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有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胡伟武:芯片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与行业结合。芯片是做平台,要把平台性的技术和应用性的技术结合。比如国外三家做CPU的企业,ARM做嵌入式CPU,一年芯片销售50-60亿片,INTEL芯片,一年卖两亿片,IBM的芯片一年卖百万、千万片,而ARM的产值是一年5亿美元,INTEL产值是一年300-400亿美元,IBM产值是一千亿美元。卖最少的,反而赚得最多。为什么?要与应用结合。IBM的系统卖得非常贵,但客户愿意买,就是因为IBM的芯片与业务需求结合得很好。



   微软是操作系统企业,它举着操作系统的旗,实际上做的却是应用。国产软硬件企业的发展关键也在于应用。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龙芯的瓶颈。我们的操作系统企业、办公软件企业、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都愿意跟龙芯合作,CPU也够用,但应用软件厂商是否把他们的软件移植过来?它们加入龙芯的阵营,能从市场上得到什么好处?需要政府给他们钱,或者龙芯给他们钱,或政府给他们市场,这是有个过程的。

    我经常说,给龙芯一块钱做研发,要给龙芯的客户三块钱做应用。INTEL是拿钱给客户,让客户基于他的平台研发产品,而龙芯没有钱给客户,政府就帮忙拿钱给龙芯的客户。

争议

《新经济导刊》:去年6月,龙芯购买MIPS的专利授权就曾引来对于龙芯自主创新的巨大非议。您如何评价这些质疑?

    胡伟武:龙芯购买MIPS的专利授权解决的是一个商业上的问题。现在主要的生态系统中,X86市场份额很大,但MIPS也不少,很多软件比如GOOGLE就支持MIPS的指令系统。MIPS跟INTEL不同,它不卖芯片,我们得到它指令系统的授权,实际上是在结盟。

    我们经常说,团结群众斗地主,但我们还要团结小地主斗大地主,要搞统一战线。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是坏人。MIPS不是那么强,但它很希望与我们合作,以一种联盟的方式,加上一些商业的行为,一起来对抗INTEL。会有人质疑,龙芯与MIPS合作就不是自主创新。

    龙芯发展快十年了,我们是在质疑声中长大的。当初,我们要不要做CPU?有没有能力做?做完能不能卖出去?等等问题就存在异议,现在这些问题被我们一个个解决了,我们还卖出去了一些产品。公众对龙芯的期望是规模产业化,做中国的INTEL。因为民族感情,随着龙芯的进步,各界对龙芯的期望值增加,这是好事,有误解很正常。



    《新经济导刊》:龙芯虽然已经产业化,并进行公司运作,但现在看来,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胡伟武:确切说是通用CPU这块。政府对龙芯的期待也是做通用CPU,十年我们才迈出第一步,从研发转变到以企业为主体,以销售额和利润为考核。有哪个风投愿意投一个产业,能够十年不赚钱还依然坚持?如果在硅谷、日本、欧洲你说要做CPU,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疯子。CPU在日本、欧洲都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对它们也是限制的。数字霸权和金融霸权是支撑美国霸权的两条腿,它不会允许别人取代他的数字霸权。历史上有多次欧洲、日本发展CPU都被各种手段消灭了。而中国是唯一有可能把CPU做起来的。

    龙芯的产业化过程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三个特点的统一:第一是,战略性。它是支撑性的产业,与嵌入式、多媒体芯片等有本质的区别;第二是,商业性。两弹一星也是战略性的,但它不需要考虑市场,而龙芯需要考虑。第三是,创新性。它本身对技术创新要求很高。

    如果是纯粹的企业行为,我们肯定做电子书、学习机、电视机等芯片,因为这些技术不难,市场也容易推动。但通用CPU跟其他CPU不同,它是国家重大战略产品,是支撑性的,一个CPU可能支撑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产业链。正如工业比不可能没有钢铁和石油,信息产业也不可能没有CPU和操作系统。CPU是信息产业的钢铁,操作系统就是信息系统的石油。从企业角度考虑是不会做CPU的,但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应该做。未来5-10年,要让我们的信息化不是建立在国外的技术平台上,就必须做。而这必须要政府的支持。现在龙芯也是国资控股,肯定是商业利益与政治利益、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统一体。

    龙芯第一年经营,很多数据还没出来。我现在是小芯片研发自己投入,通用CPU研发是国家投入。2007年开始,我们做65纳米的芯片投资上亿,现在做28纳米的芯片投入也是上亿的。如果通用CPU的研发也是公司来投入,那么公司就没有动力来做了。政府对龙芯有个扶上马送一程的过程。现在已经扶上马了,接下来是送一程。

    至于送一程送到哪?这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不要着急。不要老想着现在没有人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龙芯电脑已经有不少点的突破,迟早有一天形成燎原之势。个人电脑业务肯定是龙芯最后的业务,不是不做,只是时候未到。



《新经济导刊》: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公司为了维持经营运转,反而在政府期望值较小的大小CPU领域发展更为迅猛,政府期望值最高的这块反而被边缘化?

    胡伟武:这是科学发展问题,就是要统筹兼顾。企业要可持续发展,肯定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是纯企业行为,但企业也要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人们希望龙芯一下子做出个INTEL出来,没有一个过程不行。共产党打天下也不是一天打下来的。龙芯要支撑,一定要建立根据地的,不能一天到晚只做通用CPU芯片,支撑企业正常运作的、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同样重要。农村包围城市不是忘记城市。随着龙芯产业推进的逐步展开,我们的最终目标一定会实现。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