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使用电脑误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无线端新品上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2 03:00

 12大电脑使用误区

   误区1:开机时先开主机,再开显示器

   很多朋友使用电脑时都会习惯性地先开主机,然后再打开显示器。他们一定不知道这样做对电脑产生的危害。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家中打开一个大功率电器时,电灯会突然闪动一下。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打开一个大功率电器时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电流,导致市电电压发生波动,从而使电灯闪动。显示器就属于一种大功率电器,如果在打开主机以后再打开显示器,显示器开启瞬间会在信号线里产生一个瞬间电流,主板上的电流会随之波动。电脑内部传输的都是二进制的信号,电流的改变很可能会使一个低电流信号变成高电流信号,这样就会产生数据传输错误。若是主机电源质量不过关,则电压波动还有可能烧坏电源,甚至损坏主板芯片组。而如果先打开显示器,再开主机,产生的电流波动相对就会很小。

   误区2:关闭电脑以后马上盖上防尘罩

   “灰尘是电脑的‘敌人’,应该尽可能地防止灰尘进入电脑。”很多人都有这种保护电脑的意识,但是他们往往在使用电脑后就马上防尘罩,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恰当的。

   包括显示器和主机在内的任何电器的电子元件在高温状态下都会加速老化,从而导致电路工作状态不稳定。刚刚关闭的电脑,机箱及显示器内部的温度仍然很高,仍有大量热量积聚,这时如果盖上防尘罩,将会严重影响机箱及显示器的散热。因此,最好在使用完电脑后1小时以上再盖上防尘罩,这样就能使热量及时散出。

   误区3:无论使用与否,都将光盘放在光驱内

   如今,光盘已经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数据载体,使用电脑少不了使用光盘。而很多朋友在使用后却忘记将光盘从光驱中取出。其实这对光驱寿命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光驱的速度都是很快的,光盘放在光驱内,即使不进行读取操作,光驱还是要对光盘进行检测及预读,并且保持一定的转速。一般光驱的CPU占用率都不低,这样不仅会影响系统速度,更会缩短光驱的寿命。

   至于用光驱来看VCD碟片,则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高倍速光驱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读取VCD影碟时光驱并未真正工作,在较低的速度下,大量热量持续产生会严重影响光驱部件的稳定性,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和激光头的老化。一些劣质的VCD碟片更会导致光驱频繁读取,激光头超负荷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光驱杀手。”

   因此,最好不用光驱读取VCD碟片,如果想用电脑看影碟,可以将碟片中的影音文件拷贝到硬盘中观看,而且读完光盘一定要将它从光驱中取出。

   误区4:显示器的清洁

   显示器脏了,需要清洁。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掌握清洁显示器的正确方法,他们会使用酒精来清洁显示器的外壳甚至屏幕,这是大错特错的。显示器的外壳一般都为塑料制成的,使用酒精一类的有机常溶剂擦拭外壳,会使外壳老化、变脆。因此,清洁显示器外壳时应使用纯净水或专用清洁剂。

   显示器的清洁更是马虎不得的,现在绝大多数CRT显示器的屏幕表面都有一种防反光涂层,这种涂层一般为镁的化合物,且非常薄,很容易被刮伤,因此清洁显像管表面时切忌用手或者用较硬的纸和布来擦拭,而应该选用镜头纸或质地较软的布。擦拭时最好使用专用清洁剂,决不能用酒精、汽油、香蕉水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来擦拭,否则会溶解涂层上的镁的化合物,破坏涂层,影响显示效果。LCD显示屏的清洁,同样不能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因为LCD显示屏表面是一种十分柔软的合成塑料,表面通常也贴有防手印的反光的贴膜,使用不当的方法进行清洁,有可能造成LCD显示屏的永久损坏。

   误区5:闪存及移动硬盘的使用

   对于目前正在流行的闪存或移动设备来说,在连接到电脑上拷贝文件时,切忌不要看到显示器上的进度完成就取下设备。目前,几乎所有的闪存盘体上都有表示其工作状态的指示灯,一般来讲,闪存工作时指示灯会闪烁或是改变颜色,以便使我们清楚它所处的工作状态。原则上讲,使用USB接口的闪存是可以随时从电脑上插拔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插入闪存时没有什么条件限制,而拔出时却应该注意闪存是否处于数据的读取或写入状态,如果在这时将闪存拔出,则可能造成闪存芯片的永久性损坏。对于移动硬盘来说,在工作的情况下拔出甚至会造成盘体永久损坏。

   因此,在取下设备时最好使用系统中的“硬件弹出”功能先将移动设备所在盘从系统中弹出,再拔下移动设备,毕竟保障重要数据的安全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

   误区6:打开机箱有利于电脑的散热和系统的稳定

   许多电脑玩家特别是超频玩家最怕过夏天的,因为夏天时电脑机箱就像一个烤炉。为了散热,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其中最简单也最省钱的办法莫过于将机箱“开膛破肚”了。这样做的确是解决了散热问题,维护了电脑的“健康”,然而这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什么伤害呢?

   大家都知道机箱是用来容纳并固定各种板卡及驱动器的,可以使各个部件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机箱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屏蔽电磁辐射呢?谈起电磁辐射,多数人恐怕都会想到显示器,而很少有人会想到机箱内的各种部件。其实相对于显示器来说,机箱内的各种部件才是电磁辐射的“大户”呢!电磁辐射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一款好的机箱不仅要美观大方,更要尽可能地防止电磁辐射外泄。而打开了机箱的电脑,就如同没有了防护设施的核电站,大量的电磁辐射会随着电脑的工作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日积月累,一定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打开机箱散热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在机箱内增加风扇来解决散热问题。

   误区7:将电脑关闭就可以了,不用拔下电源插头

   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嫌麻烦,许多人在使用电脑后只是关闭了主机电源,而不再拔掉电源插头。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主机虽然关闭了,但电源仍然在市电插座上,主机的电源部分仍与市电相通,而电源的电容中仍然存留有一定的电荷,这时如果市电电压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就很容易将电容击穿,造成电源的损坏。如果遇到雷雨天气,雷击则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将所有的配件及外设全部损坏,实在是得不偿失。

   误区8:开机时随意插拔机箱后的各种连接线

   目前个人电脑上常见的接口中,支持热插拔的只有USB接口,而并口、串口、PS/2接口的键盘和鼠标,或者是并、串口设备。这样做就很容易造成PS/2接口及并、串口接口电路中的电容被击穿,从而导致接口的损坏。

   误区9:将所有的文件及软件全部放在C盘

   这是电脑初学者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在安装软件时总是按照默认将软件安装在C盘,而一些文件也都放在系统分区C盘,长此以往,导致了C盘的数据臃肿,系统反应变慢,还会经常出现“系统空间不足”的提示。这样不仅不利于系统的维护,更是埋下了安全的隐患,试想,如果染上了某种病毒,将系统分区破坏,那么存放在系统分区内的数据自然也不会幸免。若是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文件,那么造成的损失则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存放文件及数据应该有一定的规划,可以根据自己电脑的使用情况,将硬盘的各个分区充分利用起来,比如C盘只安装操作系统,其它分区则分别存放常用工具软件、游戏、文件资料等。

   误区10:直接删除软件安装所在目录

   同安装一样,软件的卸载也是有一定方法的,而初学者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卸载软件,他们往往是直接删除了软件安装所在目录,认为这样做就删除了软件,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误操作。我们安装软件时,安装程序会向系统中写入一些关于软件的信息、动态链接库文件等等。如果直接删除了软件安装的所在目录,则会在系统中遗留下大量的有关该软件的残余信息,容易导致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因此,一定要按照正确的程序卸载软件,比如从“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功能项中将软件卸载。

   误区11:频繁进行“磁盘碎片整理”

   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我们部不断地对硬盘进行读取、写入及删除等操作,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可能导致一个文件被分散保存在硬盘的不同区域,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碎片”。当我们需要读取这个文件时,硬盘磁头就不得不在不同的地方“寻找”这些“文件碎片”,自然就造成了系统性能的下降,磁盘碎片整理则是将分散存放的“文件碎片”重新连接在一起,并放在一个连续的区域内,提高了硬盘读写等操作的效率。因此,定期整理“碎片”是必要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碎片整理”也是对硬盘的读取、写入及删除等操作,过于频繁的读写肯定会影响硬盘的寿命。因此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每月进行一次“碎片整理”就足够了。

   误区12:随意调节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显示器所能达到的分辨率是由其带宽决定的。以目前主流的17英寸CRT显示器为例:带宽为110MHz左右的显示器最高可以达到1280×1024@65Hz,而带宽为170MHz左右的显示器最高则可以达到1600×1200@65Hz。如果不顾显示器的自身硬件条件的限制而在系统中将分辨率或刷新率调得过高,就有可能导致显示器花屏,甚至烧坏显示器部件。如果没有正确安装显示器的驱动程序,则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指标就达不到显示器的自身标准。当安装了原厂驱动或网上下载的对应驱动后,分辨率及刷新率调节项就可以达到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及刷新率。

 

 

用copy命令隐藏机密文件
我们都知道DOS中Copy命令的主要作用是复制文件,它还有一个作用是合并文件。一般情况下,它主要用于合并相同类型的文件,比如将两个文本文件合并为一个文本文件、将两个独立的MPEG视频文件合并为一个连续的视频文件等。那么,如果用它合并两个不同类型的文件,结果会怎样呢?

巧妙地将一个文本文件合并到一个非文本文件中,可以实现隐藏秘密的作用。比如你有一段私人信息要隐藏起来,请先录入并保存为文本文件,假设保存为001.txt。另找一个非文本文件,最好为图片文件或可执行文件。以图片文件为例,假设它的文件名为002.jpg。如果把它们都放到D盘根目录下,那么在Windows的MS-DOS方式下执行以下命令:d:/Copy 002.jpg/b + 001.txt/a 003.jpg

其中参数/b指定以二进制格式复制、合并文件;参数/a指定以ASCII格式复制、合并文件。这里要注意文件的顺序,二进制格式的文件应放在加号前,文本格式的文件放在加号后。

  执行该命令后,生成了一个新文件003.jpg。回到Windows中用图片浏览软件打开这个它,你会发现它与002.jpg的显示结果一模一样——别着急,秘密马上揭晓!用记事本打开003.jpg(在记事本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类型”为“所有文件”才能打开非TXT文件;或者直接用鼠标把图片拖进记事本窗口),你看到什么了?一堆乱码吗?没错!但如果你按下Ctrl+End键将光标移至文件的尾部,哈,你再看看!是不是001.txt文件中的内容?呵呵,“秘密”原来在这儿。

  按照这种方法,你可以轻松地把一些重要信息隐藏起来,比如用户ID、密码、重要私人信息等。

  这个方法的确很巧妙,推荐尝试!哪怕你并不想隐藏什么,它也能带给你一种新奇的感觉。但经过我的验证,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这个文本文件的前面最好空上3行以上,这样它头部的内容就不会丢失。

  另外,你合并好文件后千万不要用记事本作任何改动,否则,你的图片就不能正常显示了。切记!

 

WinXP下将DVD刻录盘变成移动硬盘

现在用户在装机时,都会考虑购置一台DVD刻录机,而目前的DVD刻录机上都提供增值功能(如雕刻、DVD-RAM等),其中DVD-RAM功能被广大用户所看好,因为它可以正常进行刻录,还可以将DVD-RAM盘当着移动硬盘来使用,这样让需要移动存储的用户免费获得海量移动硬盘,那么我们如何将DVD-RAM盘变成移动硬盘呢?
在Windows XP下实现
  要实现DVD-RAM变移动硬盘功能,可以Windows XP下直接实现,在Windows XP下,用户可以直接对DVD-RAM盘进行格式化、复制、粘贴文件、移WinXP下将DVD刻录盘变成移动硬盘动文件等操作。第一次使用DVD-RAM光盘,其文件系统采用UDF格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格式化。但在格式化之前,必须关闭DVD-RAM的自动录制功能,否则将无法使用FAT32格式。  
  方法是进入我的电脑,在DVD-RAM磁盘上点鼠标右键,然后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录制”,然后将“在这个设备上启用CD录制”前面的勾去掉即可。右击“我的电脑”后选择“管理”选项,然后展开“存储→磁盘管理”,之后会出现电脑内所有的磁盘驱动器,右击DVD-RAM磁盘驱动器,然后选择“格式化”选项,接着在格式化界面上选择“FAT32”进行格式化即可。格式化完毕后,我们便可以和移动硬盘一样对DVD-RAM光盘进行文件复制、粘贴和删除等操作,这样一款4.7GB的免费移动硬盘就这样诞生了。
  借助Nero INCD来实现   
  在Windows XP以外的系统中可能无法对DVD-RAM光盘正常格式化,另外还有已经进行了数据刻录的DVD-RAM盘,此时DVD-RAM盘显示为“CDFS”文件系统,这样在Windows XP同样无法正常格式化,我们必须将“CDFS”转换成“FAT32”,因此必须借助Nero INCD软件来实现。   
  安装Nero INCD后重启系统,进入“我的电脑”后右击DVD-RAM盘符标志,然后选择“InCD 格式...”选项,在弹出的格式化界面中,先别着急执行格式化,点“选项”弹出InCD程序选项窗口,然后点选“程序选项”下的“启用高级格式选项”选项,之后点“应用”返回格式化主界面,此时在InCD格式化主界面的“选项”下多出一个“高级选项”,进入该选项后在文件系统中选择“FAT32”,点确定按钮后返回格式化主界面,此时点“开始”按钮即可进行格式化了,格式化完毕后即可将DVD-RAM当着移动硬盘一样操作了。

 


C盘的NTDETECT.COM系统引导文件和C盘WINDOWS/SYSTEM32下的userinit.exe文件。前者是系统引导文件,收集记录了系统固件信息、时间日期、总线配置器、显卡配置器类型、输入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等的信息记录。如果该文件丢失,那么WINDOWS系统的启动就会失败,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外部硬盘引导才能进入系统,或者说,重装系统。

    而userinit.exe文件则也是WINDOWS系统下的一个关键进程,该进程管理不同的启动顺序。如果该文件受到损坏以后那么很抱歉,您的计算机将会一直处在开机登录页面,但不管您怎么登陆,都无法进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