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设计师中级考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6:43

 

人如果处于一个放松和自信的状态,就越能够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的原始的需求,就能够有贴近人天性的想法和创造力,所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够受到人的青睐,流行起来。反之,人如果处于焦躁和紧张,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就会扭曲,就不能感知到自己的和他人的真实的需求,接下来的一切,都可能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在从旧金山到波士顿的飞机上,见到一位从北京到硅谷任教的华文教授。她说自己的女儿4岁来美国现在11岁,朋友一看照片就说这是个美国人。眼神和体态呈现出放松和自信,中国人却是紧张、焦躁、苦大仇深。教授说,她能一眼看出一个华人是来自大陆还是台湾,是刚来美还是已呆了一年或者五年。内在决定外在,是装不出来的。

这同我十年前在新加坡留学时的经历一致。那个时候我一走进China Town的商店,店铺老板就会直接用中文跟我打招呼。我问:你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他就是笑而不答。

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你看不懂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微笑和体态上的差别,可以参考另一个指标。鸟与人的距离也许可以衡量社会的文明度。之前在新加坡,乌鸦会飞到食堂桌子上啄盘里的米粒。它对我们不会伤害它有信心。回国后,不会有鸟靠近我两米以内。最近在硅谷看到,大鸟在办公楼前散步,在住宿区的车库外栖息,从容的过马路,它们对人类这个朋友有信心。鸟的放松和自信,其实来自人的放松和自信。从鸟的紧张和焦躁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放松和自信已经很久了。

现在我确信:放松和自信,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状态和能力。这正是美国式创新和魅力之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 程苓峰

 

人们羞于谈论自己的内心、人生的理想,不自觉地贬低知识、思想、精神的空间,认定它们不合时宜、软弱无力。倘若你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后,人们不仅躲避它,还讥讽它、践踏它。

---

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前所未有的物质化的一代,却也表现出罕见的茫然无措。因为不习惯谈论理想、书籍、诗歌、人生,一套房子、一个新款的背包就变得至关重要。他们越是强调现实生活的重要性,现实就越是折磨他们。

...

这并非是简单地复制历史场景,令北京的街头出现日瓦戈式表情的青年,或是聚会上再度洋溢起八十年代生机勃勃、也经常不知所云的高谈阔论。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内在世界。但这种改变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把那些被玷污、扭曲的词汇、情感拯救出来,给它们赋予本来的光彩。精神、思想、知识不仅不是脆弱、无力的,反而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它们永远在防止现实权力变得过分粗鄙与粗暴。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许知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