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工作经验和教训(转)

来源:互联网 发布:洗水标打印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6:29

年轻时看未来,总是遥不可及。长大了看过去,恍如昨日。进入社会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有得有失,总结一番,不图自己品味,权作他人的垫脚砖吧。
读大学时,眼高手低,没有学到一身本事,因此在就业时输在起跑线上了。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和杭州摸索了两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2002年进入公司,重新开始了起跑。幸运的是,公司那时才起步,对人才也不挑剔。

一、布衣夜行
刚工作时,没有适应环境,常常以郁闷为借口,而不努力工作。这个就是我在前面两年的真实写照。现在看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什么?怎么学?是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在没有好学历,好技术,好背景的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小职员,需要甘于寂寞,能够在夜行中找对路,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
第一个公司是国营企业,工作节奏比较慢。每天的事情比较少,两个小时就可以处理完事情。剩下的时间,没有用于正道,主要用于打游戏,惭愧惭愧。如果那一年多时间,静心读读书,学一些技术,至少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铺垫。第二个公司,是私营企业,工作氛围又不一样。整个企业没有一个大学生,原本可以做一些技术带头作用。没有与同事打成一片,自命清高,无法融入进企业文化中,同样扎不下根。没有根基,就没有发展,犹如夜行的布衣,悄然无息,毫无踪迹。

二、定位
在钱塘江边反复思考,究竟什么行业,什么工作适合自己?这个就涉及到自己的定位。一个人的得失成败,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个人的定位。我性格偏内向,面子思想比较厚,因而不太适合做销售工作。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快节奏,因此不太适合传统行业。喜欢研究地缘政治,追逐时代气息,因此不太适合内地城市。综合以上几点,最后选择到上海来从事软件开发。足够的兴趣爱好,一定的钻研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这些都是软件开发的必备条件。这些都是一个年轻人的定位,主客观的优势都需要有所具备。工作几年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走管理路线,还是技术路线。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重新定位的过程。

三、标杆与梅花桩
无论什么职业,都需要看到行业的标杆。《铁人》王进喜讲了一句话,要做“红旗中的红旗,标杆中的标杆”。技术工程师,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还需要清楚行业的最高水准。在一个细分行业,同行也就是那么千二百五十人,需要有树标杆的勇气和目标。优秀的工程师,除了设定目标和参照系外,更应该将行动落实到实际中。站好梅花桩,打好基础,才有一个开阔的未来。梅花桩需要站多久才算数,行业没有定论,但是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可循:积累10000个小时,必成高手。如果能够把标杆当作梅花桩来站,就会培养出技术上的圣者。

四、小聪明与大智慧
有太多的文章讨论小聪明与大智慧哪个更重要,偏颇都不妥,唯有中道最可取。大智慧决定成功,小聪明避免失败。在宏观层面,需要大智慧,考虑前瞻性、平衡性。在细节方面,需要很多很多的小聪明,来充实和完善。以软件项目为例来说,软件架构和代码的小技巧同样重要。具体而言,优秀的软件,设计一个好的软件架构是重中之重。在编写代码时,统一的编程技巧,保存一致的编程风格,细节到位,这些都需要足够的小聪明。

五、沟通无处不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在软件项目中,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沟通,可以说沟通无处不在。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计划安排,任务分工,需求讨论等等事项,都需要充分的沟通。此外,团队建设,压力释放,组内活动等事项,需要非正式沟通。软件开发就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将虚拟变成现实的过程。软件的核心生产力是软件工程师,而软件工程师的情绪,对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状况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软件园一家企业的口号:“心有劲,力无穷”,对于软件行业来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六、人往低处走
在公司工作很长时间了,还在写软件,就有些不满足现状。开始以为是老天爷不公,后来是觉得主管不通情理。最近学了一点点《弟子规》,才明白是自己的问题。德不配位,就做不到管理岗位。如果非要站到高位上,摔下来结果会更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再怨天尤人。现在更加注重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大道。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的德性。凡事三思,是不是太自私了,太张扬了。人往低处走,路才能越走越宽。

工作十年,原本应该有很多感慨,思来想去,三言两语之后就难以下笔。过去的经历不足为道,准备下一场演出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