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4]商学院是干什么的?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乎2016必读书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6:51

MBA的中国之旅



   1982年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震撼了中国,留美回国的138名公派工商硕士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回国后在从事行政工作,专业不对口,最对口的工作是在银行从事信贷管理,中青报这篇报道第一次让中国读者知道了世界上还有MBA的存在,这篇文章让中国的年轻人知道了外国有毕业之后直接从事管理的商学院,但痛苦的事实是在中国的国营企业干部的升迁有自己的规则,企业干部的任命是计经委政治部,工商硕士要从事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像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经过基层锻炼,取得实践经验后才能提拔,工商硕士毕业就想在管理部门上岗的想法没有现时依据,因此事实上中青报那篇震撼呼吁式的文章最后沦为不懂国情的大惊小怪。
   20年过去了,非垄断国营企业在上世纪后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和繁荣后因缺乏后劲而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应该承认非垄断的国营企业的在市场上出局不是因为没有引进MBA先进的管理经验而是机制上的缺陷,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也不是因为有了MBA才得以成功,而是抓住了市场机会,因为政策开放所激活的生产力能量,因为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家乡市场。


商学院的学员、
教材与经典案例

   国外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代表比较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的是“西装革履式”的大企业管理人才;而斯坦福商学院则更强调开创新科技新企业的“小企业精神”,培养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小企业家。
   1908年成立的哈佛商学院只是一个研究生院,而不设大学本科。哈佛商学院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管理人才--公司总经理。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显示,美国500家最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大约20%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董事长等等显赫位置上。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公司,是全美甚至全世界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独霸一方的超级企业。因为他们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所肯定和尊重,不少人将哈佛商学院的MBA证书,看作是进入高级管理阶层的通行证。
   哈佛商学院的名望,不仅是由于她首创了MBA学位,也不仅是因为她在管理教学中首创了案例学法,还不仅是基于她拥有一个庞大的明星教授群,而是因为她确确实实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极其优秀的人才。正是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卓越表现,才使哈佛商学院扬名世界。
   据国外研究机构调查,国外许多商学院对MBA 入学新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雄心、有魄力、善思考,不怕挫折,不因循守旧,有不达目标绝不善罢甘休的奋斗精神”。事实上,一个在学业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并不意味他就更适合念MBA,能够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大致看来,一个好的MBA报考者,除了应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体验认识之外,应当对所有学科(包括人文、科学) 都有兴趣,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对于社会和外界环境的变动,应当比较关心,并希望对世界、对社会有所贡献,愿意(并善于)和他人相处,并能够积极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当然,如果有比较好的领导才能,有影响他人的天赋就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商学院创办时间不到100年,却对全球企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她招聘学生的要求是本科毕业有实践管理经验,或者说是大学毕业后初级阶段的成功人士(用新标准筛选管理人才);二是她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人才的目标明确,且用成功的企业经验作为培养学生的教材,发挥互动式的教学交流(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


商学院的复制品
在中国遭遇了什么

   美国《金融时报》刊登对全球工商管理课程调查的排名。中国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一家入选,名列第48位。而我国内地的商学院没有一所申请排名,这表明我们的商学院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告诉说,国内MBA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有待于提高,目前光华管理学院最关键的问题是师资力量还不行,吸引国际一流的教授来校任教需要大量的经费,目前经费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主管MBA工作的杨斌博士也认为,由于目前经费不足,经管学院还不能像香港科技大学那样,从国外一流的大学中聘请终身教授来校任教,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购置非常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也不可能把我们的学生频繁地送往国外交流。南京大学商学院赵署明院长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兼职教授,对美国商学院教学情况应该非常了解,他认为目前国内很多的MBA教师还不能胜任MBA的教学工作。MBA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要过硬,而且实践经验也很重要。在国外,很多教师都兼任公司的“咨询顾问”,对公司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另外他们很鼓励师生到企业去做调研,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但是其他学者对此问题却有不同看法。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副院长说,在我国传统的大学里面,一般是不提倡教师在公司做兼职或咨询的,要么在学校里面一心一意地做研究,要么出去开公司、做顾问。他说国外的咨询实际上也有两种,一是站在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做咨询;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对企业有了解,不等于去办公司。
   在MBA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但是目前国内的MBA教学中大多用的是国外的案例,我们自己的老师写的案例很少。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赵署明院长说,这是因为国内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时,对老师们写的案例一般不予以承认,只有在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能算数。教师们不写案例,就不会对企业做详细的调研,讲起案例来自然也就不会深入、生动。
   以上是商学院与教授们对中国商学院的不足的看法,虽然从学院的角度看这些意见也值得重视,但中国的商学院发展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与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便您有钱买到哈佛教学的全部设备,您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办学同样有问题。
   二、国家教育部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这就是说商学院还没有市场化的条件,用吃皇粮的教育单位培养市场化的人才在步调协作上一定矛盾多多。
   三、美国的商学院研究的对象和教学案例是成功与失败的美国企业,国内的商学院谈的是师资、设备、外语欠缺。个人认为,国内的商学院缺的是为国内企业服务的精神,您们不去研究中国的华为公司、希望公司、双星公司、联想公司、托普公司--不去研究史玉柱、牟其中,您们不去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国的企业要您们来做什么?


正宗的商学院毕业生
同样需要补课

   即便是哈佛毕业的、斯坦福毕业的学生,您要在中国市场上工作,您要与中国企业打交道同样需要了解中国的市场环境,同样需要补课。除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制环境之外,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国外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就正如您完全适应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生态环境,但是您不熟悉中国内陆淡水湖的生态环境,您需要有一个适应周期。笔者相信,绝大部分洋MBA学生是可以很快适应中国市场的生态环境的,因为商学院招生的筛选办法已经可以确保学生对环境有超强适应能力。


为企业服务
是商学院存在的理由

   商学院在美国与欧洲有太大的名气,这是自我吹嘘的结果,这是生存与竞争的结果,请名人来讲课,又请小有作为与名气的人来当学生,毕业后执掌更大的企业或更高的权力,形成相互吹捧、相得益彰的生存环境,但是无论商学院的名气多大,他都是为企业服务和培养管理人才的,商学院是靠为企业服务生存的,这是商学院存在的理由。

 

转自——http://www.cbinews.com/inc/showcontent.jsp?articleid=5956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