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 MAC层信道扫描时间

来源:互联网 发布:iptv网络电视收费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4 04:00

IEEEStd 802.11-2007中,1)被动扫描:每个信道的时间小于MaxChannelTime2)主动扫描:每个信道扫描时间【MinCTMaxCT】。如果在MinCT时间内没有收到ProbeResponse,即扫描下一信道,如果在MinCT时间内收到ProbeResponse,等待至MaxCT时间后,扫描下一信道。

 


以下全文转自:http://hi.baidu.com/ritrachiao/blog/item/59a70902e60e3405738b6526.html

 

链路层切换很大一部分时延在于信道扫描上,信道扫描主要是主动式的扫描过程,扫描某个信道时,MN首先加入该信道,然后发送一个探测请求,经过MinChannelTime时间之后,如果没有收到探测应答,则MN认为此信道没有AP存在,立即开始扫描下一个信道。否则,MN继续等待,目的是为了接收所有工作在这个信道上的AP返回探测应答,直到等待时间达到MaxChanneltime后,MN才会扫描下一个信道。

扫描的时间可以按公式T=Nb*Tb+Nf*Tf计算,其中Nb是忙信道的个数,Tb是扫描忙信道的时间,Tf是扫描空信道的时间,Nf是空信道的个数。

Tb=n*Td+maxchanneltime

Te=n*Td+minchanneltime

其中Td表示MN发送一个探测请求所需的时间,n表示MN发送的探测请求的个数。

这里面要想减少链路层切换时间,可以从减少信道扫描时间入手,而信道扫描时间跟哪些量有关呢,一个是Maxchanneltime,一个是Minchanneltime,还有就是信道的个数,探测请求的个数,Td的大小。

这里面MaxchanneltimeMinchanneltime俩个值的大小估计不用调整了。调小了,探测请求来不及被应答,MN就开始扫描下一个信道去了。现有的值估计已经是个比较合适的值了。

再有就是考虑减少信道扫描个数,这方面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可以根据部署AP时的原则,相邻AP之间信道号至少相差5的原则。在扫描的时候第一次扫描的信道集合可以以5的差距扫描。

还有一种可以减少扫描信道数量的方法是通过设定阀值,当扫描的信道信号超过这个阀值时就立即停止扫描信道过程。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选择的ap可能不是信号质量最好的ap。而且要对网卡中的固件需要进行修改。因为通常的信道扫描过程是这样的。驱动程序和无线网卡之间通过交互过程,驱动程序向无线网卡写入一个命令,制定需要扫描的信道集合,虚线网卡收到命令,执行信道扫描。当扫描完指定的全部信道后,向驱动程序发送通知,驱动程序收到通知后,从无线网卡中读取扫描结果。而现在这种方法,当驱动程序写入命令时,除了指定需要扫描的信道集合外,还指定一个阀值。无线网卡在执行扫描过程中,当发现某个AP的信号质量比指定的阀值高,停止扫描。这个功能的实现需要对网卡的固件进行修改。

再有就是考虑减小Tb的大小,Tb中涉及到的是发送探测请求的个数,以及,发送一个探测请求需要的时间。因为是无线信道,信道上只能存在一个信号的传输,形成了一个共享信道,所以这里面经常会出现帧冲突导致重传的过程。现在还不知到快速切换在这方面是怎么解决的,我想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合适的冲突分解的方法使重传这种情况尽可能少出现,即让发送探测请求的个数尽可能的少。对于Tf(扫描空闲信道时间)相对来说不会有冲突的出现。

上面是关于切换中时延性能方面看到想到的地方,下面是另一个性能指标丢包方面的优化,切换过程中MNCN双向都进行着分组的发送,关于CNMN的分组发送过程,在快速切换RFC中提到在NAR(将要连接的AR)上实现缓存功能,减小CNMN间的丢包率,但是没有提到MNCN通信过程,减小丢包率的方法。

MN发送CN的分组丢弃的现象主要发生在MN进行链路层切换的过程。这不仅因为MN在这期间没有同任何Ap连接的原因,还有是因为MN仍然将PAR作为他的缺省路由器,发送分组时会选择PAR作为吓一跳,在分组经过链路层变成数据帧时,PAR的链路层地址将被写入到数据帧的目的域。这样即使MN的链路层在切换的过程中缓存了这些数据帧,建立了同新AP的连接后发送,这些数据帧也会被丢弃。

关于这方面这周看到一篇硕士论文,其中有关于MNCN通信过程中减少丢包率的方法,快速切换的过程只实现了俩个触发器。分别是linkpredown,和linkup。在论文新引进了一个触发器linkdown,当链路层开始执行切换,准备断开旧链路的连接时,向网络层发送一个linkdown触发器。网络层收到Linkdown后,立即停止发送分组,并缓存分组。直到收到linkup触发器并将缺省路由器改为NAR后,才恢复发送分组,这样就能避免链路层切换的过程中丢失分组。这里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到收到linkup后才把缺省路由器改为NAR,在收到linkdown后直接把PAR改为NAR难道不行吗。还有作者的意思好像是收到linkdown后停止发送分组给L2层,并在L3层中缓存。为什么要在L3层缓存,当收到Linkdown后,立即把下一跳路由改为NAR,发送分组给L2,添加NAR链路地址并缓存不行吗。

 

+++++++++++++++++++++++++++++++++++++++++++++++++++++++++++++++++++++++++++++++++++++++++++++++++

 

摘要:随着开放办公的流行和手持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性访问和存储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多,无线局域网在办公、生产和家庭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从无线局域网的切换原理入手,对切换算法的延时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替代扫描的快速切换算法。
关键词:WLAN;切换算法;STA
一、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切换原理
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允许终端用户在AP的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STA在移动中能保持正常通信的必要条件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RSS)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由于AP覆盖范围的有限,所以STA可能移动到远离AP的地方,信道质量会降得很差以至于威胁到与当前AP的连接,那么此时,STA需要切换到其他AP
切换发生在一个STA移动出AP的无线覆盖范围,并进入另外一个BSS的时刻。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散步方式或BSS转移方式,也称为越区切换方式。在这种方式中,STA从一个BSS转移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都在同一个ESS中。
2
、漫游方式或ESS转移,即STA从一个BSS移动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不在同一个ESS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的连接就中断了,这时就必须需要一个移动的IP继续保持连接。对于这种移动方式,不仅要考虑越区切换,而且要考虑IP层的移动性管理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种情况,也就是MAC层的切换。
为了实现MAC层的切换,STA必须首先决定何时切换,但是IEEE 802.11标准对此并没有明确定义。一般采用从当前AP接收到的RSS低于某个预定义的阈值作为触发切换的判断依据。仅仅使用当前AP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初始化切换可能导致STA总与信号最弱的AP连接而失去了与最佳AP连接的机会。增加切换阈值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导致STA频繁的切换。一旦STA决定切换,接下来便开始寻找最佳的邻居AP,并且进行重新连接。最后,STA需要改变它的IP连接。在实际中,STA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访问路由器,新的地址绑定信息会同时在家乡代理和外地代理上更新。
二、切换延时性分析
扫描延时依赖于扫描方式的选择。一方面,被动扫描方式中的平均探测延时可以表示为信标间隔和扫描信道个数的乘积。例如,如果信标间隔为100毫秒,有11个信道的IEEE 802.11b32个信道的IEEE 802.11a的平均探测延时分别为1100名毫秒和3200毫秒。需要说明的是,信道切换延时,大约40-150usec,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方面,关于主动扫描方式的探测延时则由依赖于设备的参数minchanneltimemaxchanneltime决定。当前的主动扫描过程要求STA扫描所有可用的信道(即IEEE 802.11b11个信道或IEEE 802.11a32信道)。因此,主动扫描方式的探测延时TA可表示为www.17net.net 论文网
n ×minchanneltime ≤TA ≤n×maxchanneltime
式中,n是可用的信道数。
减少探测延时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需要探测的信道数,也就是不扫描所有信道,而是选择性的扫描少量信道。另一种方法就是重新定义minchanneltimemaxchanneltime的值以减少每个信道的等待时间。基于这些基本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稍后提出。
认证延时是由认证信息帧的交换引入的。一般来说,现存在两类认证方式。一种是开放式系统认证,这种方式下AP总是接受STA,而不需要任何认证过程。虽然MAC地址过滤可以选择是否应用在开放式系统认证中,但是这并不是IEEE802.11标准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基于WEPwireless equivalent privacy)的共享密钥认证方式,这需要APSTA双方实施WEP协议。该共享密钥认证需要交换4种信息,如下所示:
1
STA需要通过发送Challenge-Request信息,请求AP认证;
2
AP通过Challenge-Response信息发送一个随机数给STA
3
STA使用WEP中的共享密钥签名一个随机数,然后发送一响应信息给APSTA
4
AP通过计算签名,比对计算结果和接收到的签名,验证已签名的随机数的正确性,一旦正确,则通过发送一个接收信息给AH进行授权。
认证延时与APSTA间的信息交换的数量成正比。因此,一个共享密钥认证比开放式认证导致更长的认证延时。此外,如果一个基于802.11协议的WLAN采用了增强的IEEE 802.11i标准描述的认证策略,那么将会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流。因此,降低认证延时将可能成为未来的WLAN系统中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重连接阶段是将连接从同一ESS中的旧AP连接转移到新AP的阶段。ESS是一个或多个互相连接的BSS的集合。重连接延时是由重连接帧的交换导致的。一个成功完成的认证过程,就是STA发送一个重连接帧给AP,并且接收到重连接响应帧,完成切换的过程。在无线介质上,重连接与连接过程差不多。但是在主干网上,AP可能会相互联系交换与重连接相关的帧。即,未来的实施也可能包括额外的AP间协议信息,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在重连接阶段的延时。
三、一种基于替代扫描的快速切换算法
3.1
基本思想
SSBFH
算法充分利用WLAN中的空闲STA,代替自己完成信道扫描的工作,既减少了需要切换STA的切换延时,又充分利用了整个网络的资源。为了便于说明,算法将需要切换的STA称为切换STA,而WLAN中的可以代替切换STA完成扫描工作的STA则称为替代STA
具体来说,SSBFH算法在切换时一旦STA触发切换,随即发送替代请求给替代STA,把扫描的工作交给选择出的替代STA,而自己则继续进行数据传输工作,一直到替代STA完成了扫描工作并将扫描结果返回给切换STA,切换STA才终止数据服务,根据扫描结果进行认证重连接工作,顺利完成切换。
为了实现该算法,网络中的STA必须知道各自的替代STA信息,如果在切换时获得必然造成延时增加,因此考虑通过在各STA中维护替代STA表来实现。在STA进入网络之初,由于替代STA表为空,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工作,此阶段称为建立阶段。首先切换STA广播替代寻找请求,收到此请求的可替代的STA会分别做出替代寻找响应,然后切换STA根据收到的各替代STA的响应信息对替代STA表进行初始化工作。由于STA可以不断移动,所以初始化的替代STA表也需要随之不断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工作。此工作可以借鉴信标帧的设计,由各STA周期性的发出自己的替代更新信息,各STA收到来自于其他STA的替代更新信息,并对替代STA表作出更新。
3.2
基于替代扫描的快速切换算法
运用SSBFH的切换包括作为请求STA角色和作为替代STA角色两类节点的算法执行设计。作为切换STA角色的节点通过评估得到Pris,最后选择得到合适的替代STA进行扫描工作,在替代STA完成扫描后返回扫描结果,切换STA根据替代STA返回的扫描结果选择最佳AP,进行认证重连接,最终完成切换。
参考文献:
[1]
高静.无线局域网与无线蜂窝网络互联方面理论与技术问题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553
[2]Wei-Guo Ni
Yong-Qiang DongQin Xia.Station Based Fast Handoff Solu--tion for IEEE 802.11b/gWireless LANs.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8242):149-154
[3]
陈辅平,陈继努,韦薇.WLAN标准及其最新进展.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