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微点,刘旭

来源:互联网 发布:李施德林漱口水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0:05
蓝色的六月    发表于2009年07月21日 15:35 阅读(2) 评论(0) 分类: 故事 权限: 公开
瑞星原设计者、东方微点创始人刘旭的故事(摘录)

他,曾以“计算机杀毒之父”笑傲IT风云之巅,他曾亲手缔造了当今的“杀毒王国”,他曾开创了一个个被历史铭记的时代……他的黯然消失悲壮而苍凉。5年后,刘旭,这个曾耳熟又陌生的名字携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卷土重来,再一次开创了计算机防病毒领域的“免疫时代”。



  鸟巢,飘出红衣女孩稚嫩的《歌唱祖国》,整个大地为之动容的时刻,刘旭,坐在北郊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凝望着外面璀璨的夜空,是女孩纯净的歌声还是那温暖的歌词?竟让这首听过无数遍的《歌唱祖国》在这个时刻深深地击打着这颗孤独的心灵,泪水,悄悄的,静无声息地从眼角溢出,转瞬间,从不轻弹的泪水潸然而下……

  这一天,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此时,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数百台计算机上安装的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能够有效防范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正在接受着“国际大考”,刘旭,头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相连,和这欢乐的海洋相融,然而,这一天,对刘旭来讲,整整迟到了三年。三年,多少个报效祖国的机会擦肩而过;三年,让人类一次次地遭受着计算机病毒的重创却无奈扼腕;三年,导致无数人因为各种变异的计算机病毒的掠夺蒙受着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熊猫烧香”的噩梦烟云至今都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散尽。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病毒”给人类带来的苦难都应该定格在2005年。因为,这一年,一项震惊世界计算机防病毒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被一个中国科学家率先发明,这一年的春天,在中国科技领域的权威媒体《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我国科学家突破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套红的标题赫然醒目,随即,在中国计算机领域被称为“中国杀毒软件第一人”的刘旭亲自在《光明日报》上撰文《主动防御电脑病毒并非天方夜谭》,一“文”激起千层浪,谁能想到,两年前那个给业界留下无限惋惜的“杀毒天才”再度现身时,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熟悉的那个身影,还给茫然中的中国杀毒领域带来了强劲的活力,更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摒弃防病毒领域传统的被动“杀毒”观念,从被动“杀毒”到“主动防御”,这是一个多么超前而富有天才般的创造,而这一愿望的实现彻底颠覆了人类对计算机病毒“被动挨打”的局面,将使人类在与计算机病毒的规模作战中进行主动出击有效防御,一个里程碑的时代被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所创造。

  为了这一天,他每天面对的对手是“病毒”,每天面对的敌人是“病毒”,他的世界就是一个“病毒”的世界,他被称为中国计算机防病毒领域的“旗手”,堪称中国防病毒软件企业的一代“巨匠”,一统天下的气概让他遥遥领先于这个领域的同行。
-------------------------------------------------------------------------------------------------------
英雄落泪

  2003年的春天对中国计算机防病毒领域来说,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无论是刘旭的战友还是刘旭的对手,都为刘旭的“突然转身”惋惜不已,那个曾几度激起业界千层浪的“刘旭”就这样的消失了吗,未来的中国杀毒领域谁还会创造故事,创造惊奇创造行业传奇?杀毒市场沉寂得令人窒息,而刘旭从此连同他的声音在中关村一起悄无声息……

  刘旭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是就此沉沦的人,与“计算机病毒”殊死斗争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如同陈景润穷极一生心血的“哥德巴赫猜想”,刘旭对未知病毒的探索与解决是他生命绽放异彩的源泉,就这样,“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震撼出炉,意味着计算机“免疫时代”的到来,这一次将不寻常的刘旭再一次推到了杀毒市场的风口浪尖上,当他依旧带着中国科学家一身特有的“自信与霸气”现身时,他哪里想到,当他再次等待自己的不是掌声与鲜花,而是一场屈辱和艰难的血雨腥风……

  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新闻通稿中庄严宣告,中国科学家发明的“主动防御软件”将彻底结束目前计算机滞后杀毒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攻防性能的“主动防御”,从“防病毒卡”到“杀毒软件”,今天,人类迎来了防病毒领域一个崭新的时代——“免疫时代”的到来,它是中国青年科学家对世界计算机防病毒领域的杰出贡献。

  短短的一个新闻稿在北京的计算机杀毒市场引起了强烈的八级地震,现有的杀毒市场格局?份额的划分……这个巨大的市场意味着将彻底洗牌彻底布局,刘旭当之无愧的病毒专家的身份与无可挑剔的“微点主动防御”的技术底蕴,这一切,震颤着这个市场考问着一个个或高尚或卑琐的心灵。

  于是,一场被利益集团有计划有预谋编织的堪称建国以来最大的“中国首例网络病毒传播案”的冤案竟无耻地扣在了刘旭的头上,一个在中国计算机防病毒领域呼风唤雨的“杀毒骁将”竟成了“散毒”者?亲密的战友锒铛入狱,他的科研团队面临瘫痪,刘旭的脑海里一片空白,这个满脑子都是“杀毒,杀毒再杀毒”的科技精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成了被官商勾结后的“牺牲品”……

  接下来,是恐吓的电话和短信,是陌生人的跟踪和蹲守,几次路过家门却不敢回家,一个中秋的晚上,刘旭看着万家灯火中那温馨的团聚,自己倍感凄凉与忧伤,这一夜,他换了5个地方四处躲藏,他不知道自己要躲到哪一天,这个在与计算机病毒抗争的无数个岁月里,寒冷的夜晚,疾病的侵袭,都没有让他低过头流过泪,在这张被谎言与屈辱编织的黑网里,刘旭却哭了,面对着眼前冰冷的计算机屏幕,那折射的画面中是泪流满面的他,曾几何时,当凶残的病毒将痛苦和折磨都加在它的主人——电脑的使用者身上时,是刘旭凭借着自己超群的智慧将“受难者”解救出来,而今天,深陷“冤案”中的刘旭,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孤独和无助,谁能将自己从这屈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

  面对世界为之惶恐的杀伤力巨大的病毒侵袭时,他曾是那样的沉着和冷静,在国际计算机防病毒大会上,他睿智的见解博得了国际同行的钦佩,在那白皮肤、黑皮肤的专家团中,黄皮肤的刘旭是那样的耀眼与瞩目,他哪里能料到,自己日后揣着实现的科学梦想竟过着居无定所、东躲西藏的生活,仅仅因为自己的发明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国外同行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艰难中的刘旭,向这位在他们眼里格外尊重和敬仰的反病毒专业的技术“奇才”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一亿美金的代价“买断”刘旭和他的“发明”,刘旭含着泪水拒绝了,少时的科学梦想,青年时的踌躇满志,都是为了当一名像陈景润那样的中国科学家,当他到国外考察,面对着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他羡慕但无意留下,因为,在血管里流淌的那股热血让他牵挂着东方的那片热土,于是,在日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他选取了“东方”两个字,而踏实严谨低调的学术风格又取了“微点”两个字,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东方微点”将代表中国与趋势、NAI、赛门铁克这些国际巨头在国际杀毒市场一决高低,今天,落难中的刘旭,举债千万,他需要钱,但他不希望拥有了钱而从此“心灵”落难,怀揣梦想的刘旭回绝了国外的盛情,此时,他在孤独中回望,他知道自己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每每回忆起从国外考察踏上返回祖国的飞机落地时,那种心情和那种如咽在喉的感觉是那样的让自己难以平静,他常常泪流满面,他是一个人去战斗,但他代表的是这个13亿人口的祖国,在这个富饶的国度里,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计算机用户,所以,刘旭自豪于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刘旭开始了四处申诉的生活,这个享誉世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跑到书店买回一大堆法律书籍,拿出了研究病毒的韧劲,开始研究厚厚的法律书,对自己的坚信与执着,他不相信,邪恶能够永远扼杀正义,每一个夜晚,他动笔写上访材料,每一个开头,都是字落泪落……

  一封封申诉信带着刘旭满腔的悲愤通过媒体几经辗转被送到了中央高层,为我国信息化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的遭遇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极大震惊和关注,一项作为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竟给刘旭带来巨大的成功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得不令人深思!

  刘旭身心疲惫地来到了女儿参加的花样滑冰大赛的比赛场馆,当经典的《天鹅湖》在整个场馆响起时,他在角落里看见了冰上翩翩的女儿,那洁白的精灵是那样的纯净而优雅,女儿以北京市花样滑冰锦标赛第一名的成绩摘取冠军,领奖台上的女儿陶醉般的张望着,刘旭却悄悄地退出了角落,身后仿佛传来女儿悠扬而空灵的喊声“爸爸,我们拉勾。”

  面对强大的计算机病毒,刘旭没有过胆却,他从1990年初开发出能成功防范DOS病毒的防病毒卡,到后来对CIH、梅丽莎、欢乐时光等恶性病毒的追杀,紧随而至的“探险蠕虫”、“7月杀手”、“YAI”等等病毒,被刘旭就地歼灭,成就了刘旭“病毒杀手”的美誉,而面对社会肌体滋生的“病毒”,刘旭不仅仅束手无策,而且成为了最深重的受害者。

  “我们组织了专家对微点软件进行检测,检测后我们认为技术层面上是很好的,是个很了不起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仲义对微点主动防御技术给予高度评价。“863计划‘十一五’要总结出很多亮点,希望这个能够作为一个亮点被总结”。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冯登国教授说。

  今年2月,“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终于拿到了正式上市的批准,刘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几百台计算机全部安装了唯一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保证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营,一种民族自豪感让刘旭激动不已。

  曾经影响中关村的50人中,程序“五杰”给中国的软件业带来了不平凡的蹉跎岁月,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昔日的光芒,而“五杰”中仅存的刘旭依旧在这个领域绽放着生命的异彩。
---------------------------------------------------------------------------------------------------
     单个的汉字并无属性,依法注册和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名称,也不应该有任何政治属性。但是最近记者却发现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今年8月以来,关于东方微点总经理刘旭自主创新遭封杀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9月5日,记者想从网上了解一下刘旭事件的最新动态,在百度上搜索“东方微点”四个字,没想到显示结果竟然为“您输入的关键词可能涉及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再没有其他搜索结果。“东方微点”竟被搜索公司屏蔽。

     简单的四个字,一个公司名称,怎么会涉及到法律问题,而且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呢?记者输入“东方微点”的全称——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结果仍然一样。记者正纳闷,假设“东方微点”真的如搜索结果,那么所有真正违法、犯法的人或公司的名字和名称,是不是都会有同样或更严重的结果?记者输入“林彪”、“四人帮”、“厦门远华”、“成克杰”等词条,关于他们的新闻跃然页面。

     采访刘旭创新成果遭封杀事件,咄咄怪事何止这一件!

    一方面网监部门承认是“重大创新”,另一方面却“指明”两条“出路”。据《人民法院报》报道,2005年10月22日,在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网监处认为“东方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但事实上,微点主动防御软件问世一年来,始终未能上市。2006年9月1日,《人民法院报》惊曝,网监处领导给刘旭“指明”了两条路,“一是把公司卖给有实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设立公司,搬回原籍福建”。

    一方面刘旭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备案,另一方面是网监部门至今未给备案证明。2005 年6月16日,北京市网监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凡是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研发、储存病毒等与计算机病毒有关的单位或个人于6月24日16∶30前到该部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当月21日,刘旭按照要求向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进行备案申请。但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一年多,微点公司的备案仍旧没有获准。本刊记者就此事向北京市公安局发送了采访函件,询问“准备何时给微点公司产品备案”,对方给出的答复是:“关于东方微点的事情网监处不接受采访,因为案子已经移交到检察院和法院,和公安局没有关系了。”

    一方面网监处以“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由对东方微点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将微点机器送到对手公司。2005 年7月5日,网监处工作人员来到微点公司,对刘旭创办的防病毒公司进行“资质”调查。刘旭告诉记者,“来的人不是产品管理科的,而是案件科的干警。从调查形式看,这些调查不像资质调查,却像刑事侦查”。之后,资质调查变成了“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案件调查。当刘旭向办案人员咨询如何整改时,得到答复竟是 “我们不懂技术,你们看着办”。
     “网监处未出具任何合法手续,存有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设计方案和源程序等核心机密的计算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送到了竞争对手——瑞星软件公司那里”,来自《人民法院报》的报道如是说。

    一方面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聘任的863专家,另一方面网监部门予以强行“解聘”。刘旭从1988年开始进行防病毒研究,2002年11月被国家863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聘为特聘专家。他也是国内防病毒企业里惟一的一个国家 863反病毒专家。2005年6月27日,北京市网监处通知刘旭,他被国家863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解聘了,理由是刘旭已经不是瑞星公司总经理了。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头通知,更没有给刘旭解聘书。

    一方面是以“传播四种病毒”为主要理由拘捕田亚葵,另一方面是四种老病毒不具主动传播性。2005 年8月30日,微点公司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副总经理田亚葵被刑事拘留。北京市公安局的《起诉意见书》中称,田亚葵运行或激活四种计算机病毒,致使与其使用同一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用户被感染病毒,造成经济损失18万元。而据《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报道,起诉意见书中所说的四种计算机病毒,根本不可能主动传播。另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道,起诉书中所说的受到病毒攻击并受到经济损失的两家公司,一家表示“没有人可以接受采访、回答相关问题”,另一家的回答是“没有听说遇到过病毒攻击,未听说有经济损失”。

    一方面是微点公司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检测要求,另一方面是网监部门阻止检测。按照公安部的规定,防病毒软件产品上市前需提交产品检测结果报告和公安机关颁发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研究的备案证明。微点公司按要求向国家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提出检测要求。而据《人民法院报》报道,国家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主任张健称,网监处曾给他发公函,内容是:东方微点公司有正在办理的案件,其产品检测先缓一缓。

    一方面是微点公司副总田亚葵被释放,另一方面是电视台惊曝假新闻。2006年7 月28日,田亚葵在被关押了近11个月后,终于被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取保候审。而在8月11日中午12点,北京电视台(BTV3)“法制进行时”栏目报道 “一家公司近日在互联网上‘下毒’!”北京台的消息中说,“不久前一家杀毒软件公司,为了自己的生意竟然在互联网上传播病毒。公司副总田亚葵被捕”。
     刘旭告诉记者,微点公司看到此消息后,与电视台进行了交涉。北京台“法制进行时”栏目负责人称,这条新闻是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提供给他们的。

    一方面是媒体高度关注刘旭创新受阻事件,另一方面是多家网站接到据称是“网监处”的电话。《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刘旭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但奇怪的是,多家网站在转载了媒体报道后,又将其撤了下来,原因是接到了“网监处“的电话。
     在9月5日记者发现的百度搜索怪事发生后,希望向百度公司询问,但百度相关部门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第二天,记者再次用百度搜索“东方微点”等关键字时,之前的情形没有再次出现。微点公司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与百度进行了交涉,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但这位百度工作人员坚决不肯说出 “有关部门”是谁,并称百度也是受害者。

    一方面是刘旭要求开听证会,另一方面是听证会迟迟没有结果。2005年9月8日,刘旭对网监处通知的“对微点公司采取六个月之内计算机不能接入互联网和开机”的处罚意见提出异议,要求举行听证会。
     在9月21日的听证会上,刘旭当场质疑,“一、被扣押的机器没有做任何封装,任何人想做手脚都是有可能的;二、为什么把从我公司扣押的机器直接拉到别的防病毒软件公司去?那里面有我的源程序!”

     时至今日,听证会过去一年有余,没有任何结果。一项重大创新成果,为何会有如此曲折离奇的遭遇?
-------------------------------------------------------------------------------------
天极网9月22日消息 (记者 迟百) 天极网ChinaByte曾深度报道的杀毒专家刘旭创新面临惨境一事今日有了最新进展。  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登了《瑞星诉东方微点侵犯商业秘密》、《京华时报》刊登了《瑞星向前高管索赔231万》等报道。针对瑞星起诉的报道,东方微点公司、刘旭、田亚葵向天极网ChinaByte发来了最新声明。
  声明全文如下:
  究竟谁侵犯谁的商业秘密?
  2006年9月22日,《新京报》刊登了《瑞星诉东方微点侵犯商业秘密》、《京华时报》刊登了《瑞星向前高管索赔231万》等报道,就此东方微点公司、刘旭、田亚葵发表声明。
  报道中瑞星公司称,“通过北京网络行业协会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的《说明》及《司法鉴定结论》可以得知,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瑞星公司与SOPHOS网站有病毒文件交换关系”。北京网络行业协会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凭什么认定只有瑞星公司和SOPHOS公司交换病毒?事实上,东方微点公司和SOPHOS公司也进行病毒交换。
  报道中瑞星公司称,“在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进行‘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测试的移动硬盘中,使用了田亚葵提供的病毒样本,该样本与瑞星公司2002年10月之前与SOPHOS网站进行交换的样本完全一致”。瑞星公司如何获得东方微点公司移动硬盘和病毒样本,究竟是谁窃取谁的“商业秘密”?
  报道中瑞星公司称,“东方微点研制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正是根据‘SOPHOS病毒’开发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仅专利就申请了六项,这些专利申请文档阐明了主动防御病毒的原理、方法。权威机构经过系列攻防测试,认为“由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对识别和防御未知病毒具有较好的效果,开创了主动防御病毒的新思路,是反病毒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研制成功,对提升我国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根据“SOPHOS病毒”难道就能开发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瑞星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反病毒公司,究竟是无知还是演一场闹剧?既然瑞星公司也有“SOPHOS病毒”,为什么瑞星公司没能研制出主动防御软件?
  报道中瑞星公司称,“田亚葵到该公司任副总经理,主管研发工作”。田亚葵根本就不懂得反病毒技术,瑞星公司非常清楚这一事实,东方微点公司能让田亚葵负责研发部吗?这显然是在造谣。
  现任瑞星公司董事长王莘在2004年成立了与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相同的北京瑞星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现在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属于该公司的研发人员吗?所谓瑞星公司的研发人员究竟是属于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属于北京瑞星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究竟是谁侵犯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权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
  作为持有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31.92%股权的第二大股东刘旭,保留对王莘等人侵犯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权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行为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对于瑞星公司损害东方微点公司、刘旭、田亚葵声誉,我们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特此声明。
  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刘旭
  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田亚葵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人民法院报》:“我们都支持刘旭”
本刊上期发表了《谁在制造困局?》的文章后,编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许多读者发来短信,声援刘旭,表达看法。
  手机尾号是6456的读者说:“我是个农民,看过有关刘旭的报道,很感动。中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都到了什么年代了,再这样下去,中国怎么发展?希望你们对这样的事多报道。”
  手机尾号是2831、2031的读者与刘旭有共同的遭遇,感同身受,他们不禁感叹:中国知识分子干事业为什么这样难?
  江西省定南县人民法院法官刘宇峰发来短信说,请向刘旭先生问好。文章写得太好了,提升了报纸的品位。
  手机尾号是9877的读者更关心事情的进展和刘旭的近况。他说,他们那儿有很多本刊的读者,他们都很想知道国家有关部门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希望本刊继续关注。
  人民网、博客网、北青网、天涯社区、中国讨论区,以及天极网、中国网论法律站点、中国教程网、硅谷动力、SICTO、TECHWEB等IT网站,都转载了本文。网友的反应更是激烈:
  “一位有技术的专家创业都有这般的不容易,其他的创业者的艰辛就更不要说了。中国的某个执政部门就是有这么‘能耐’,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而且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真是惨不忍睹啊!”
  “中国还在鼓励自主创新,都不知道鼓励的人跑那里去了?怎么鼓励的?这么大的技术创新不是来保护、关心,而是进行扼杀。”
  一位刚刚下载了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测试版的网友写道:“很好的用户界面!刘旭,好样的!MicroPoint,好样的!希望大家都能去东方微点下载测试版试用,希望越来越多的网友支持,好东西我们一定支持!”
  网友们认为,今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并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60条配套政策。中国的科技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时,刘旭事件的出现,迫使我们从更深层次思考:任何创新都会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都会影响竞争对手的切身利益,这就决定了它不会一路坦途。鼓励创新之后,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好好地保护创新。如果不能好好地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就失去了意义。而如何从法律层面对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予以保护,免遭外来非正常因素干扰,是今后完善自主创新环境的重点。
  另据记者了解,由于我国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
  至今,“刘旭事件”还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消息。我们会紧密跟踪事件的进展,相信,“刘旭事件”最终会水落石出。相信,中国的“刘旭”会越来越多,“刘旭事件”会越来越少。
-----------------------------------------------------------------------------------------------------------------------------
著名反病毒专家刘旭怎么也没想到, 他历时几年研制成功的实现世界反病毒技术重大突破的主动防御软件,在提倡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竟然遭到种种阻挠。一年多来,产品一直无法上市,面临夭折的绝境,他个人以及一起做事业的人更是备受摧残。


  相关文章:请给自主创新一条活路
     自主创新成就突破
  刘旭是中国IT业响当当的人物!他原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高级工程师。1993年,受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公司老板的盛情邀请,他下海了, 任瑞星公司的总工程师,后兼总经理。由其开发成功的反病毒卡开创了计算机杀毒产品的先河, 而后的瑞星杀毒软件不但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还以单机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0%左右的份额,一举把名不见经传的瑞星公司,推到了国内杀毒软件市场霸主的地位。为此,他被誉为中关村软件"五杰" 之一、"中国杀毒软件市场旗手" 并被国家八六三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聘为特聘专家。企业界获此殊荣的,仅他一人而已。
  2003年,刘旭离开了瑞星。短暂的调整之后,他成立了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把目标瞄准主动防御病毒产品。
  谈起研发初衷, 刘旭说:“传统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是在病毒发生后,分析提取这些病毒的数据, 作为新病毒特征进行防御,用户必须定期升级杀毒软件,才能实现防病毒的目的联网病毒传播速度快、范围大、 危害强的当今,这种滞后的、事后的防御是过期药,只能起亡羊补牢的作用, 不能适应信息发展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研发主动、防范病毒的技术势在必行,也成为了全球各大反病毒软件厂商的竞争重点,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世界上尚无此类产品。
  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2005年初刘旭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研发了,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从根本上防止计算机病毒的软件产品----微点主动防御软件, 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这种软件能根据病毒实施的侵害行为对其进行主动识别和捕捉,有效预防未知病毒的出现,从而避免计算机被病品感染。
  2005年7月中旬, 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计算机专家对该软件进行了考察,出具考察意见:“该软件采用行为识别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行为的主动防御,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产品或系统以被动防御为主、识别未知攻击行为能力弱的缺陷,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
  专家们认为,该软件是防计算机病毒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对过去杀毒软件的颠覆。
  此后, 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布了报道:“我国科学家突破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微点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技术世界首创。”
  在科技日报、某部队全面安装使用后, 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发挥了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科技日报的一个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好用得不得了, 我们的网管都快失业了。”

  产品上市遭遇阻挠
  按照公安部的规定,防病毒软件产品需要有销售许可证才能进入市场,而申领销售许可证应当提交产品检测结果报告和公安机关颁发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研究的备案证明。
  2005年6月21日,刘旭向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以下简称网监处)提出了备案申请,已有15年研发反病毒软件经历的刘旭知道,这只是个告知程序,而非审批程序,基本上都是第二天就完成了。没料到的是,厄运恰恰从此开始。
  网监处不仅不予备案,反而以“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未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为由, 开始了对东方微点公司的调查, 包括刘旭在内的公司管理、研发人员被多次传唤,存有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方案设计、源程序等核心机密的数十台计算机被扣押。
  “从调查形式看,这些调查不像资质调查,却像刑事侦查,来的人不是产品管理科的,而是案件科的干警,询问从未涉及研发人员知识结构、技术背景、专利许可等有关反病毒资质问题,却问公司是否偷税漏税,是否盗取其他反病毒公司的病毒样本。” 刘旭说。


(上图:面临困境的刘旭,一脸憔悴。)

  “更为恶劣的是,在未出具任何合法手续的情况下,电脑竟被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送到了竞争对手,瑞星软件公司那里,网监处还给国家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发公函,要求其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 刘旭气愤地说。
  记者与国家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主任张健取得联系,张健承认网监处确实给其发过公函,内容是,东方微点公司有正在办理的案件,其产品检测先缓一缓。
  这一缓, 就是近一年。 刘旭说:“与此同时, 网监处领导还给我指明两条路:‘一是把公司卖给有实力,有背景的公司;二是不要在北京设立公司,搬回福建(原籍)。”
  令他们更加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边,去年8月30日凌晨,网监处拘留了公司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副总经理田亚葵。理由是“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有无幕后黑手
  这么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命运为何如此多舛?刘旭分析说:“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对过去的杀毒软件产品来说,是颠覆性的“重创”, 将会改变杀毒软件市场的格局。我不怕否定自己过去的产品,但一些杀毒软件公司却怕我的新产品上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商业利益。他们与主管部门勾结起来,采取封杀我们的软件、打击我们的公司的方式, 阻碍科技创新和进步。”
  刘旭所说是否属实?记者经过艰难联系,试图采访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领导。被告知,采访必须与宣传部门联系。8月29日上午10 时,记者把采访提纲发到宣传处。8月30日,记者电话催问,被告知“耐心等待,到时候会通知你” 但截至31日报纸付印,记者也没收到任何回音。
  从北京市公安局的《起诉意见书》可知, 田亚葵案是这样定性的:田于2004 年12 月21日19时许,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运行或激活“W32.SPYBOT.WORM”、“W32.SOBIG.E@MM"、“download.trojan”、“downloader.trojan”四种计算机病毒,致使与其使用同一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用户被感染上述病毒.造成经济损失18 万元, 田又于2005年5月盗用瑞星公司的用户名、密码和密钥,从英国sophos公司网站获取3万余个病毒样本,价值293万元。
  据刘旭介绍,这4 种计算机病毒,根本不可能主动传播。而运行木马病毒,受害人只能是自己。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病毒样本根本不是商业秘密, 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sophos 公司交换病毒,我们也与之交换。由研发部负责日常维护, 田亚葵根本不管这事。
  “退一步说,即使我犯罪成立,与公司什么关系呢?凭什么不给公司的产品备案。” 田亚葵质疑。
  而据北京媒体报道,网监处2005年10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东方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但为研制这个软件, 其在未采取物理隔绝等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5000多种病毒,导致病毒传播到互联网上,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警方对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执行逮捕。这是全国首例涉嫌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
  这就令人不解了: 针对同一个案子,新闻发布会通报的内容怎么和起诉书指控的内容不一样。
  记者请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马民虎释疑。马教授说,防病毒产品的备案只是登记一下,不需要严格审核。就警方指控的两项犯罪来说,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反病毒产品无关。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果是其起诉书指控的运行或激活那4种病毒情况, 也与产品无关。应由田个人承担责任,如果是其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未采取措施测试病毒情况,那么,直接责任人应该对这一不当行为负责。也与产品无关,因此,只要这个产品经检测确实能有效地防御病毒, 就应该给其备案、 销售许可证, 让它上市。 警方把产品本身与研发过程的不当行为混淆了。
  拷问原始创新机制
  当初,为了研发这个软件,刘旭自筹资金1000万元。软件研发成功后,却迟迟不能上市。 一年来, 东方微点公司为此遭受了8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东方微点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办公区域显得空荡荡的, 为了节省开支,大多数照明设备都没开启。公司副总郝建民对记者说:“若按计划发展,公司现在应该有200多人,但现在公司还是初创时的40 多人。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中国软件业重量级的精英, 他们去任何公司所得的报酬都不会低于微点。虽然如此,虽然公司一年来历经磨难,但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因为他们相信公司。”
  “我把亲戚朋友那里能借的钱都借来了,把房子抵押在银行获得贷款160万元,我要保住我的研发团队,保住我的产品,但我的钱只能撑一两个月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刘旭忧心忡忡。
  虽然有外国公司提出购买该软件,其出的高价“我们这一辈子都吃不完、花不完”。但刘旭坚持不肯将自己的成果卖给国外厂商。他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难得的原始创新。
  于是,这个研发软件的专家,只好一面向亲友筹借资金维持公司运营; 一面四处奔波,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和帮助。哪还有精力搞研发?
  而对于田亚葵来说,在被关押了近11 个月后,今年7月28 日,终于被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批准取保候审。他做梦都没想到。此生还会有在看守所度过的经历,不知他是如何熬过来的。
  不过,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记者见到的田亚葵,并没有刚从牢狱出来的委靡,倒是精神矍铄、笑容满面。他说:“我做没做什么事,犯没犯罪,我自己太清楚了。我相信法律,所以我很坦然,还是刘总承受的压力更大,刚从看守所出来时,第一眼看到刘总,我吓了一大跳。刘总比我进去时憔悴、苍老多了。”
  刘旭以及东方微点公司的遭遇,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关注和同情。 原八六三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国信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陈拂晓,专门致函有关部门领导:“面对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濒临夭折,有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英才有可能遭到不测,我无法保持沉默。这个事件,是对我国保护原始创新机制的一次拷问。”
  “谁来为这耽误的一年时间负责,谁来保护原始创新?”陈拂晓痛心地说。
  据悉,全国工商联在获知刘旭以及东方微点公司的遭遇后,也专门过问。著名学者郎咸平也给予了言辞激烈的评论。
  “新产品上市咋那么难?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如果还上不了市的话,公司就无法‘挺’下去了, 我本人也身心交瘁。 究竟谁来保护自主创新?”刘旭的话听上去非常沉重。

经历11个月看守所生涯的田亚葵,反而精神矍铄。马守敏 摄

       人民网: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受奥组委表彰
       光明日报:我国反病毒技术经受北京奥运会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