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为明将袁崇焕鸣冤平反

来源:互联网 发布:eval() python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2:13

 袁崇焕是满清的死敌,是皇太极的死对头,时隔一两百年之后,清朝的乾隆皇帝却亲自替他出恶气,大张旗鼓地替他平反,这是为何?是历史开了玩笑?还是乾隆帝玩笑了历史?

  乾隆上位后平反多尔衮,抚平了满洲贵族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乾隆对如何争取和收买汉族的民心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因为他是清朝的皇帝,是满清取代了明朝统治中国的,他不能说明朝的好话;但是说明朝的坏话,又会得罪汉人,到时更失人心。经过和汉族一些大臣和士子反复商议,他这个清朝的皇帝,竟然挖空心思,下诏为一个在150多年前被明末皇帝崇祯冤杀的著名抗清将领袁崇焕平反,以此来收买汉族的民心。

  以少胜多打败努尔哈赤

  袁崇焕,1584年生,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原为知县。

  1622年,即明天启二年,满清的前身后金屡犯边关,无人可敌。袁崇焕请命出关,镇守辽东,在辽远筑城御敌。袁崇焕刺血为书,以激励将士。曾以万余人的劣势打败努尔哈赤的十万大军的进犯,并炮伤努尔哈赤,赢得了明军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胜利,一扫明军望敌而溃的暮气,收复了辽西大片土地。他升任辽东巡抚后,又大败后金主力,取得辽锦大捷。袁崇焕虽然战功卓著,但由于不肯投靠明朝当时独揽朝政的太监魏忠贤,竟被免职。崇祯即位,魏忠贤被杀。群臣要求朝廷重新重用袁崇焕。于是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对抗后金军。

  死于崇祯之手

  1629年,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八旗军从内蒙古绕道进犯京师,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自辽东率兵千里驰援。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迫使八旗兵退出京师。袁崇焕英勇抗敌,使皇太极又怕又恨。皇太极自知不是袁崇焕的敌手,便施用反间计,诬陷袁崇焕要把京师献给后金。崇祯生性多疑,不辨真伪,竟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于崇祯二年九月初七,把袁崇焕押赴刑场凌迟处死,并将其尸暴露荒野,其血肉模糊的头颅悬于高杆之上示众,造成千古奇冤。

  乾隆替他出一口恶气

  袁崇焕是满清的死敌,而且是被清太宗皇太极施用反间计害死的;但乾隆决定大胆而又巧妙地为袁崇焕平反。乾隆在为袁崇焕平反的诏书上是这样写的:“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这样的平反诏书,明眼人一看便可看出,忠心耿耿为明朝抗敌的袁崇焕,是被明朝的昏君杀害的。潜台词是,袁之死和乾隆的祖宗清太宗皇太极无关。而乾隆作为清朝的英明君主,对袁崇焕的死是怀着恻隐之心深表怜悯的。只有大清的君主如此英明,才会为袁崇焕的千古奇冤平反。乾隆藉为袁崇焕平反来收买汉族民心的用心,真是昭然若揭。不过,乾隆为此举对缓和汉族广大民众对满清统治者的仇恨和不满,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加上当时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传说:说乾隆皇弘历原是汉人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他几下江南,就是为了弄清自己身世寻找生父。当年清廷对这种传言也不严加查究。看来这样的传言极有可能是满清的统治者有意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炮制出来的。

  当然,乾隆虽然平反了这两桩百年前发生的特大冤案;但他和清代其它帝王一样,本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专制君主,因此他在位时也制造冤狱,仅乾隆年间,兴起的文字狱竟达七十多宗。尤其是对被当政者主观武断地认为有反清复明倾向的人,更是杀无赦,连已死去的人也要开棺戮尸,其后人、老师、朋友也受株连。由此也可看到:乾隆为多尔衮和袁崇焕二人平反,并非突然大发善心,而是为了巩固他的皇权统治而已。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