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里关于“等时”与“穿时”问题的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09:56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和前提” 来自阿果石油网(www.agoil.cn) 一、三角洲沉积穿时的问题: 随着三角洲前积式向海推进,早先的沉积界面就成了三角洲前积层的等时线或者等时面。每两个等时线间所限制的前积层都包含了同一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不同亚相,称为“同期异相”。 而在一个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同一亚相(三角洲平原)乃是不同时期形成的该亚相的叠加,称为“同相异期”,这里说的同相异期就是"三角洲穿时"问题。二、地震同相轴穿时的图解: 1、经常砂岩对砂岩,看上去似乎没错,但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有时候是不对的,会穿时。如下图所示,某区的三口井,常规的地层对比思路是根据测井曲线的相似性,一段地层内,曲线形态相似,就认为是等时沉积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图中蓝线画的对比结果!而实际上,按照地层沉积的规律,每个沉积单元按照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的沉积序列才是等时沉积的。 2、等时性对比中“等时性”的认识要从时间和空间上去认识。 等时是一相对概念,因为时间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细分的,所以等时是相对的。 对于同一次洪水事件所形成的沉积在时间上可认为同时沉积即等时,在空间上表现为油层不等深、不等厚、岩相变化等。如下图所示图1中地层超覆导致1井和2井中1层的厚度和垂向上深度的变化,图3中河流下切导致7井和8井1层的厚度和垂向上深度的变化,图2中5井和6井垂向上深度的变化。 三、其他人的观点: 1、个人认为,要做到等时对比其实很困难,目前只能说是无限的去逼近等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的方面通过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终止形式确定等时沉积的界面,小的地层单元可以结合生物化石、微量元素测定,当然有相关的测年资料是最好的了。 砂岩对砂岩只能作为参考,大套的砂岩是在洪水期形成的,严格的砂对砂会穿时,而相对细粒的泥岩则是长期累计的结果,从地质年代的广度看,可以近似等时,细粒的泥岩分布稳定,常作为对比的标志层,而砂岩只能是参考。 2、看来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层序地层学最重要的是认清各体系域内部准层序组的沉积模式 是进积、加积还是退积。而这些就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沉积背景,包括物源,古地貌,古气候,古水平面变化等,而这些沉积模式最直接的是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地震轴的叠加模式来综合判断砂体到底是用进积还是退积模式来进行对比。 3、个人感觉等时性大都只是一个理论口号而已!因为等时性太难做到了,我们平时地层对比大都用的是测井资料,这样怎么能确定等时?测井响应特征一样也未必等时呀。所以在做地层对比时,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宏观资料,比如地震,古生物资料等等。好比上面所说,我们只能无限地去接近等时! 4、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在进行地层对比时必须遵循等时性的原则,个人认为等时性就是同时期沉积的地层,做到真正意义上是很难的,测井上相同的旋回性不一定是等时的,还要注意岩性的变化,有些旋回性是含油性不同造成的。做等时对比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地震旋回(主要是反射终止形式和能量的强弱变化),测井旋回,和岩性旋回尽量保持一致。 所以在做地层对比时,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宏观资料,比如地震,古生物资料等等。好比上面所说,我们只能无限地去接近等时!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