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货币防伪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兼职淘宝刷单流程视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0:41

今天看货币银行学,讲到我国宋朝就有纸币--交子了.对那个时候的防伪很感兴趣,就google了一下.

原文章地址:http://www.answers.com.cn/cgcluntan13.htm

为了防止伪币、恶钱的制造与流通,维护法定货币的信誉,稳定政局,减少经济损失,我国历代均在制造钱币时采取了一定的防伪措施。

  加盖官吏印信及签押纸币在发行之初,就带有私记、注意防伪。如北宋交子"印文用屋木人物,辅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先墨间结,以为私记"。金代,钞面上均有户部交钞库各级官吏押书签字,元代,中统宝钞成为惟一合法的通货,为维护其权威性,上面加盖皇帝的印玺。《多桑蒙古史》记载:"纸币上盖用造币官吏之印信及署名,并加盖朱色帝玺"。《马可波罗行记》提到:"这种纸币的印造,无论它的规格和认可手续,都和真正的纯金币或纯银币那样郑重可信。因为,有许多特别任命的官员,不仅在每一张纸币上具名,而且还要盖章。当他们依次办完这几道手续后,再由皇帝陛下任命的总管,把他所保管的御印,在银朱中一蘸,盖在纸上,于是印的形态,因银朱而留在纸上,永不褪色。纸币经过这样处理后,取得了通用货币的充分权威和信用?quot;从发现的元钞实物知,元钞共盖有五枚印章:正面上下各有一方红色官印,一大一小;背面有一方红印;另外,正、背面左上角还各押一黑色骑缝印,即《元典章》所谓"墨条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伪造的难度。

 
采用特殊原料
  为防范伪造,历代发行的纸钞采用特殊的材料,并掺有其他物质来制作钞纸,尽量使一般人难以得到。如北宋的交子,就是采用楮皮制造的楮券,故纸币又有"楮皮"之称。元朝制钞主要用桑皮纸,《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桑皮纸的制作,是将桑树皮剥下,取出桑树皮与质间的一层极薄内皮,将其浸泡水平,然后倒入臼中,捣烂成浆,铺开加压,阴干后即成钞纸。明朝亦取桑穰为钞料。由于政府对钞料采取垄断手段,这就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造假者的原料来源,虽不能完全杜绝造假现象,却能遏制伪钞的大量出现,但当改朝换代后,新朝代采用与前朝旧钞相似的原料印造新钞时,造伪者就会大量收购前代废旧纸钞,打浆后作为制造伪钞的钞料。又如,元朝后期钞法大乱,滥印钞券,桑皮纸来源不足,只好采用榆树皮作为制作纸钞的原料。因此,单凭原料限制是难以消除假币的,还必须有其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印制防伪图案
  历代纸币均有较复杂的图案,使作伪者不易临摹仿制。从北宋交子钞版可知:其图案由"屋木人物"组成,加上"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就成为很好的防伪手段。金代交钞图案比较复杂,前期钞币形四周画龙鹤图案,后期交钞"外为阑,作花纹"。元明纸钞图案,分为边栏图案和钱贯图案两种,其边栏图案较为复杂,如明钞为龙文花阑,用意在于防伪;钱贯图案描绘线贯图形,以显示其面值,让不识字的人也能分辨。清代宝钞,钱票上印有龙的图案。其意与明钞相同。  
钞面印有上造伪处罚与举报奖赏规定

  为了进一步遏制伪造纸钞行为,从金代起纸钞上均有对伪造纸钞者的法律处罚及对揭发者的奖赏规定,以增强其警示与监督作用。如金代贞元年间交钞上即篆书:"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元代至元宝钞上印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大明宝钞上规定:"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等等。
  除上述四项措施外,有些朝代还采用在民间设立"辨钞人"等防范手段。尽管如此,为牟取暴利,制造假币现象仍屡禁不止。为此,历代对伪造者均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