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树、B-树、B+树、B树都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机房维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4:42

B树、B-树、B+树、B*树都是什么

 

B

       即二叉搜索树:

       1.所有非叶子结点至多拥有两个儿子(LeftRight);

       2.所有结点存储一个关键字;

       3.非叶子结点的左指针指向小于其关键字的子树,右指针指向大于其关键字的子树;

       如: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如果查询的关键字与结点的关键字相等,那么就命中;否则,如果查询关键字比结点关键字小,就进入左儿子;如果比结点关键字大,就进入右儿子;如果左儿子或右儿子的指针为空,则报告找不到相应的关键字;

       如果B树的所有非叶子结点的左右子树的结点数目均保持差不多(平衡),那么B树的搜索性能逼近二分查找;但它比连续内存空间的二分查找的优点是,改变B树结构(插入与删除结点)不需要移动大段的内存数据,甚至通常是常数开销;

       如:

      

 

   B树在经过多次插入与删除后,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构:

 

  右边也是一个B树,但它的搜索性能已经是线性的了;同样的关键字集合有可能导致不同的树结构索引;所以,使用B树还要考虑尽可能让B树保持左图的结构,和避免右图的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平衡”问题;      

       实际使用的B树都是在原B树的基础上加上平衡算法,即“平衡二叉树”;如何保持B树结点分布均匀的平衡算法是平衡二叉树的关键;平衡算法是一种在B树中插入和删除结点的策略;

 

B-

       是一种多路搜索树(并不是二叉的):

       1.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且M>2

       2.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3.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M/2, M]

       4.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2-1(取上整)和至多M-1个关键字;(至少2个关键字)

       5.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1

       6.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K[1], K[2], …, K[M-1];且K[i] < K[i+1]

       7.非叶子结点的指针:P[1], P[2], …, P[M];其中P[1]指向关键字小于K[1]的子树,P[M]指向关键字大于K[M-1]的子树,其它P[i]指向关键字属于(K[i-1], K[i])的子树;

       8.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如:(M=3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对结点内的关键字(有序)序列进行二分查找,如果命中则结束,否则进入查询关键字所属范围的儿子结点;重复,直到所对应的儿子指针为空,或已经是叶子结点;

B-树的特性:

       1.关键字集合分布在整颗树中;

       2.任何一个关键字出现且只出现在一个结点中;

       3.搜索有可能在非叶子结点结束;

       4.其搜索性能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内做一次二分查找;

       5.自动层次控制;

       由于限制了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至少含有M/2个儿子,确保了结点的至少利用率,其最底搜索性能为:

 

    

       其中,M为设定的非叶子结点最多子树个数,N为关键字总数;

       所以B-树的性能总是等价于二分查找(与M值无关),也就没有B树平衡的问题;

       由于M/2的限制,在插入结点时,如果结点已满,需要将结点分裂为两个各占M/2的结点;删除结点时,需将两个不足M/2的兄弟结点合并;

 

B+

       B+树是B-树的变体,也是一种多路搜索树:

       1.其定义基本与B-树同,除了:

       2.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

       3.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P[i],指向关键字值属于[K[i], K[i+1])的子树(B-树是开区间);

       5.为所有叶子结点增加一个链指针;

       6.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出现;

       如:(M=3


 

   B+的搜索与B-树也基本相同,区别是B+树只有达到叶子结点才命中(B-树可以在非叶子结点命中),其性能也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做一次二分查找;

       B+的特性:

       1.所有关键字都出现在叶子结点的链表中(稠密索引),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是有序的;

       2.不可能在非叶子结点命中;

       3.非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叶子结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存储(关键字)数据的数据层;

       4.更适合文件索引系统;

  

B*

       B+树的变体,在B+树的非根和非叶子结点再增加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定义了非叶子结点关键字个数至少为(2/3)*M,即块的最低使用率为2/3(代替B+树的1/2);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分配一个新的结点,并将原结点中1/2的数据复制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中增加新结点的指针;B+树的分裂只影响原结点和父结点,而不会影响兄弟结点,所以它不需要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

       所以,B*树分配新结点的概率比B+树要低,空间使用率更高;

  

小结

       B树:二叉树,每个结点只存储一个关键字,等于则命中,小于走左结点,大于走右结点;

       B-树:多路搜索树,每个结点存储M/2M个关键字,非叶子结点存储指向关键字范围的子结点;

       所有关键字在整颗树中出现,且只出现一次,非叶子结点可以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叶子结点增加链表指针,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中出现,非叶子结点作为叶子结点的索引;B+树总是到叶子结点才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非叶子结点也增加链表指针,将结点的最低利用率从1/2提高到2/3


 

【查找结构5】多路查找树/B~/B+

文章分类:综合技术

在前面专题中讲的BSTAVLRBT都是典型的二叉查找树结构,其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与树高相关。那么降低树高自然对查找效率是有所帮助的。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就是大量数据存储中,实现查询这样一个实际背景下,平衡二叉树由于树深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减少树的深度(当然不能减少查询数据量),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

1. 每个节点存储多个元素 (但元素数量不能无限多,否则查找就退化成了节点内部的线性查找了)。

2. 摒弃二叉树结构,采用多叉树 (由于节点内元素数量不能无限多,自然子树的数量也就不会无限多了)。

这样我们就提出来了一个新的查找树结构 ——多路查找树。 根据AVL给我们的启发,一颗平衡多路查找树(B~自然可以使得数据的查找效率保证在O(logN)这样的对数级别上。

 

2-4树】

 

(2,4)树是一棵典型的平衡多路查找树。性质如下:

1.大小性质:每个结点最多4个子结点。

2.深度性质:所有外部结点的深度相同。

 

(2,4)其实是一棵迷你型的B树,其主要应用并不是为了将大数据量存储在外存上,而是通过减少树高来降低二叉查找树的查找代价。在介绍下面的B~/B+树之前,请大家首先了解一下《外部存储器—磁盘 》。

 

 

B~树】

 

B~树,又叫平衡多路查找树。一棵m阶的B~(m叉树)的特性如下:

1) 树中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孩子;

2) 除根结点和叶子结点外,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m/2]个孩子;

3) 若根结点不是叶子结点,则至少有2个孩子;

4) 所有叶子结点都出现在同一层,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可以看做是外部接点或查询失败的接点,实际上这些结点不存在,指向这些结点的指针都为null)

5) 每个非终端结点中包含有n个关键字信息:(nA0K1A1K2A2......KnAn)。其中,

     a)   Ki (i=1...n)为关键字,且关键字按顺序排序Ki < K(i-1)

     b)   Ai为指向子树根的接点,且指针A(i-1)指向子树种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Ki,但都大于K(i-1)

     c)  关键字的个数n必须满足: [m/2]-1 <= n <= m-1

 

例如:下面就是一棵3B~

(为了简单,这里用少量数据构造一棵2-4树的形式,其实实际应用中的B树结点中关键字很多的)

 

 

B~树的建立

由于B~树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必须>=[m/2]-1。因此和平衡二叉树不同,每一次插入一个关键字并不是在树中添加一个结点,而是首先在最低层的某个非终端结点中添加一个关键字,若该结点的关键字个数不超过m-1,则插入完成。否则,要产生结点的"分裂" 

关于B~树以及后面B+树的插入,删除操作,在《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搜索树 》中有详细讲解。

 

关于文件目录索引的B~ 磁盘 存储结构及其查询过程

既然我们说过B~树相比平衡二叉树的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海量数据存储时B~树利用磁盘存储的效率会高很多。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单的看看操作系统中文件目录的B~树结构是怎样的(这里只介绍简单的原理,至于想Windows,Linux的文件系统使用的是B+树结构,而且技术远远比这里介绍的复杂)

 

首先,我们构造一个B树结点的信息:

 

     上面的图中比如根结点,其中17表示一个磁盘文件的文件名;小红方块表示这个17文件的内容在硬盘中的存储位置;p1表示指向17左子树的指针。

     我们现在把整棵树构造在磁盘中,假如每个盘块可以正好存放一个B~树的结点(正好存放2个文件名)。那么一个BTNode结点就代表一个盘块,而子树指针就是存放另外一个盘块 (详细见《外部存储器—磁盘 》)的地址。

      现在我们模拟查找文件29的过程:

      (1)根据根结点指针找到文件目录的根磁盘块1,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1次】

      (2)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1735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17<29<35,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

      (3)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3,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2次】

      (4)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630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26<29<30,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

      (5)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8,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3次】

      (6)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829。根据算法我们查找到文件29,并定位了该文件内存的磁盘地址。

 

     分析一下上面的过程,我们发现需要3次磁盘IO操作和3次内存查找操作。关于内存中的文件名查找,由于是一个有序表结构,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提高效率。至于3次磁盘IO操作时影响整个B~树查找效率的决定因素。

     当然,如果我们使用平衡二叉树的磁盘存储结构来进行查找,磁盘IO操作最少4次,最多5次。而且文件越多,B~树比平衡二叉树所用的磁盘IO操作次数将越少,效率也越高。

 

 

B+树】

 

 

B+树: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一种B~树的变形树。 一棵m阶的B+树和m阶的B-树的差异在于:

1)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n个关键字;  (B~树是n棵子树有n+1个关键字)
2)
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的顺序链接。 (B~树的叶子节点并没有包括全部需要查找的信息)

3)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有其子树根结点中最大(或最小)关键字。 (B~树的非终节点也包含需要查找的有效信息)

例如:下面就是一棵3B+树。我们可以和B~树做一个明显的对比.

 

 

下面我们用另外一个图来看一下B+树叶子节点和非终节点的特点:


 

上面这个图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B+树的叶子结点包含了所有待查询关键字,而非终节点只是作为叶子结点中最大(最小)关键字的索引。因此B+树的非终结点没有文件内容所在物理存储的地址,而B~树所有结点均有文件内容所在的磁盘物理地址(B~树结构图中结点内部的小红方块)。 这个特点是B+树的一个重要优势所在。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谈及。

 

关于FOXPRO索引文件的B+树磁盘存储结构及其查询

B+树在数据库,文件系统的索引结构中是十分常用的。关于B+树的磁盘存储可以参见上面B~树的情况,其一个结点用一个磁盘块存储。在这里我们对FOXPRO索引文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B+树的磁盘存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FOXPRO的索引文件(后缀IDX)由索引文件头和索引文件体组成。

文件头占一个块,相对于索引文件的物理零块号,它描述索引文件的组织信息,包括索引树的根结点位置,索引关键字表达式及索引关键字长度.其有用字节的含义如下表:

 

 

字节

                          内容

0-3

标识根结点所在块号

4-7

保留

8-11

索引文件总块数

12

索引文件的关键字长度

16

索引关键字表达式(ASCII码存放)

 

索引文件体从索引文件的相对物理块号为1的块开始,文件体的每块也就是索引树的一个结点。其中重要的是索引项。索引项=关键字+指针域(4字节)。这就是我们上面常说的B+树结点中的两个重要的信息:待查询关键字和指向另一个结点的指针。文件体每块含义如下表:

 

 

字节

                内容

0

块属性标记.00H:非叶结点和根结点.01H:根结点,02H:叶结点.03H:既是根结点又是叶结点.

1

00H

2,3

块内索引项总数 (多个索引项)

4-7

同一层前继结点块号或4FFFF

8-11

同一层后继结点块号或4FFFF

12-

非递减顺序存放的索引项内容

 

B+树的查找与B~树类似。但通常B+树有两个头指针,一个指向根结点。另一个指向关键字最小的叶子节点。此外,所有叶子结点也按照大小顺序链接。因此,B+树有两种查找算法:一种从根结点出发,一种从叶子结点出发的顺序查找。

 

B+树的优势所在

 

为什么说B+树比B~树更适合实际应用中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1B+树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

 

我们都知道磁盘时可以块存储的,也就是同一个磁道上同一盘块中的所有数据都可以一次全部读取(详见《 外部存储器—磁盘  )B+树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比如文件内容的具体地址  比如说不包含B~树结点中的FileHardAddress[filenum]部分) 。因此其内部结点相对B~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结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这样,一次性读入内存中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来说IO读写次数也就降低了。

 

举个例子,假设磁盘中的一个盘块容纳16bytes,而一个关键字2bytes,一个关键字具体信息指针2bytes。一棵9B~(一个结点最多8个关键字)的内部结点需要2个盘快。而B+树内部结点只需要1个盘快。当需要把内部结点读入内存中的时候,B~树就比B+数多一次盘块查找时间(在磁盘中就是盘片旋转的时间)

 

 

2B+树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

 

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而只是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

 

Java代码 

  1. class BTNode<E extends Comparable<E>>{  

  2.   

  3.          // 结点中文件个数  

  4.          int  filenum;    

  5.          //子树的根结点指针向量  

  6.          BTNode[]  ptr=new BTNode(filenum+1);    

  7.          //文件名向量   

  8.          E[] filename=new E(filenum);   

  9.          // 指向磁盘中文件存储地址向量  

  10.          FileHardAddress[]   recptr=new FileHardAddress(filenum);  

  11.            

  12.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