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育的异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网络编程 pd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5:59
南方周末 丁东
   
    博士生教育在中国大陆,不过20年左右的光景。然而博士生教育,却已步入老态。也许
,有人不同意这种判断。的确,从数量上看,中国的博士生教育还处在强劲的增长中,据说
近几年,要从每年招收1万多名博士向每年招收5万名博士的台阶攀登。然而,在数量迅速增
长的同时,质量却在迅速下滑。
   
    20年前,中国博士生导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连一些一流学者,都不敢申请博士点。苏
州大学的钱仲联教授只申请硕士点,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们自知学术地位并不比他高,于是建
议他设博士点。那时培养的博士水平也是很高的。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第一批博士多数处于
学术前沿,甚至没有毕业,其学术领先地位就已经得到同行的公认。对这样的博士,给予较
高的荣誉和待遇,是合情合理的,对于学术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博士点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老一代的博导退休了,去世
了,他的博士授予权就转移到了本校本系本所本室的新一代人手里。如果新一代的导师也是
国内公认的名家,博士点还算名副其实。但人们更多看到的不是青胜于蓝,而是二世而衰,
乃至二世而亡。博士生越招越多,考生的整体质量自然与1980年代前期不可同日而语。就算
导师本人够格,面对生源质量下滑也无可奈何。以至一些名牌大学的博导发出“博士硕士生
源不如本科生”的慨叹。更麻烦的是官员们也看上了博士、硕士头衔的好处,于是纷纷挤进
来攻读在职博士、硕士,他们入学考试和普通考生就不是公平竞争。有人入了校,不上课,
还有官员的毕业论文是秘书捉刀代笔。现在,中国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
前期的硕士生,能不能超过那时的本科生,也很难说。
   
    然而,这种博士教育质量下滑、博士含金量降低的现实,并没有得到教育界的正视。许
多大学对博士的盲目追崇有增无已。一些大学引进师资非博士不得入门。一些大学要求50岁
以内的教师都要去攻读博士,否则不予评教授。
   
    在这种以增加博士点为首要目标的导向下,最受伤害的不是位居国内前十名的名牌大学
,因为这些大学的博士点已经不少,想增加新点也不难。最受伤害的是那些地方综合大学。
他们的财力本来就不如名牌大学宽裕,有限的财力和校系领导的精力,又都投放到争取设立
博士点上。
   
    为了建立博士点,他们费尽了心机,天南海北地寻找学科评议组成员联络感情,拉关系
。据说,为了增设一个博士点,投资数量达几百万元。在这样的气氛里,博士点的增设很难
不演变为设租寻租机制。
   
    本来,考察一个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性的大学,首先是衡量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
跃,能够在国际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有一批名教授,能够培养出好学生,就是好大学。一个
大学办得好不好,同行自有公论,社会自有公论。现在,这些都不讲了,变成了量化标准。
博士点硕士点的多少,就成了衡量大学地位的硬指标。一个大学,一个院系,一个学科,如
果拿不下博士点,教学质量再高,学术成果再多,也是白搭。在这种气氛里,人们的兴奋点
便从学术创新转向学术包装,转向争取什么级别的课题项目,拿到什么级别的刊物发表,用
什么公关方式达到这个目的,而学术问题本身,却被冷落到一边。
   
    所以,本文的题目就叫:博士教育的异化。
   
    博士教育模式

    第一个体会:博士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北美模式,一种是英国模式。北美模式的特点,
不是完全的导师制,更不是师徒制,通常有一定的学生规模,比如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班。英
国模式,是传统的导师制,博士生是跟着导师,一般没有课程,如果基础不行,导师会让你
学一些硕士的相关课程。英国的导师有时会布置你5本书,然后下周来做一个报告。报告听
完以后,或者不听,再布置3本书让你去读,反复读书。博士论文怎样做?读完了那么多书
,有些学校规定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然后把这3篇论文补充和拓展一下,形成博士论
文。美国的博士就不一样,美国的博士通常要修6-8门课程。每一门课都要进行考试。等都
考试通过了以后,还要有一个综合考试,综合考试通过之后,才能正式宣布你进入开题阶段
。然后再做博士论文。相比这两种PHD的培养模式下,除了欧洲一些名牌大学外,北美的PHD
的竞争力一般都超过欧洲的PHD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美国的一个名牌大学,或者是稍微好
一点的大学的PHD会容易找到工作。
   
    中国目前的Ph.D.教育模式,要打破这种师徒关系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和团队研究。现
在,一个博士生不可能坐在房间里自己做一篇论文,他的论文选题和许多“Ideas”都是通
过互动学习的结果。

    二、博士生的课程设计

    第二个体会是博士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如果按照英国的模式,不存在课程设计,
你去读一些书。如果走美国的模式,就存在PHD到底学哪些课程。作为中国的PHD,在工商管
理领域,要读哪些基本课程?
   
    第一个要读的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特别是理论推理和建模。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是以
研究的方式出现,不是本科或硕士教科书的简单延伸,比如说,非理性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等。高级微观经济学要MIX一些最新的经济理论的发展。微观经济学非常重要。中国的PHD如
果不能做一些建模方面的工作,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就很难推动。
   
    第二个方面就是方法论。方法论,我觉得经济系的培养比较有效。除了计量经济学等数
量方法,动态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商学院的博士生还要有数学优化和案例分析。如果你
到商学院去教书,商学院对PHD非常欢迎。当然希望你在教学上、科研上同步进行。我通常
把大学里的人划成两类,教学的,科研的,好的,不好的。教学好、科研好的应该力图作为
人才来优待;研究好、教学不好的人应该把他放在研究所;教学好、研究不好的人应该把他
作为劳动力或教学骨干,教书、教书、再教书;研究不好、教学也不好的人应该辞退他,让
他离开学校。这样才能保证商学院的运作有效。美国对商学院师资的教学、科研进行了研究
,教学和科研同步都好的占20%;还有60%的老师教学好、研究一般,不能说不好,因为划分
很多类;还有剩下的一部分研究好、教学不好,这些人研究为主,或者从研究的角度开一些
课程,如何开展研究,也就是研究方法。要强调的是,首先,理论上的研究方法是数量研究
方法;第二个要学会的商学院的教学研究方法,如实际部门中常用的project study,case
study,field study等分析方法,这些都是研究管理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果你的天资聪
明足够的话,你的数量经济方法懂的话,其他方法应该没有问题。
   
    研究方法的分类,我认为统计方法是最基础的;第二是数学优化理论。这两个是管理常
用的数量分析方法。第三是时间序列;还有一个是动态分析方法,例如动态规划。
   
    第三个要学的是心理学。心理学是我们全国的教育界都没有重视的问题。在中国,传统
上有两种人可以学心理学,一是做精神病研究的学生,一个是你想做中学或小学的老师。这
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经济学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也不是完全非理性的,实际上是非
完全理性的。对某些信息我们理性,对某些信息我们不理性。这样就产生了行为经济学。另
外我们碰到的是信息非对称。我们本科的时候学经济均衡,但是实际上出现了信息非对称,
出现了非理性。因此,我们碰到的是另外一种经济学,非完全理性下信息非对称性,那么经
济学的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和结论将会发生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呢?在管理学科中,心理学最
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后来心理学用在财务,用在公司治理,甚至其他方面。我们甚至运
用于战略,营销等。例如,目前的营销学研究,如果谈4P,8P的,就没有研究的意义,前沿
性或新意了。
   
    现在你们考虑一下大宝,它的营销思路是考虑unisex(男女皆用的意思),无性别差异
。现在,在服装方面,男同志穿的衣服像女同志穿的,女同志穿的衣服像男同志穿的。这都
是unisex的概念。很多产品出来以后,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我是强调向PHD系
统地传授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个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第一,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你很难想象
一个Strategy或者一个Marketing教授不会分析财务报表。因为市场上你采集到的信息与会
计上的信息是有关系的。比如讲会计上的营销费用,营销费用怎样提,与营销策略是什么关
系?不懂得财务报表分析怎么行?知道财务费用,但不知道财务费用从哪里来?第二,当商
学院的教授要非常practical。其实当商学院的教授非常痛苦。一方面大学要用非常高的Aca
demic标准来要求你;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求你要非常practical,否则你教的东西就是“无用
的垃圾”。我们厦门大学就提倡商学院的老师要“两栖型”。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为
什么这些老师研究做得好,通常是因为这些老师有PHD学位,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什么教学
好,因为他们做些企业研究。比如说,国美电器与沃尔玛在商业模式上为什么一样,这种商
业模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是,是整个应收款非常少,应付款非常多。我们对营运资本的管理
进行比较,我们对资产负债表的上半部分进行比较,这里面反映的战略问题很多,分析比较
报表你就知道他们在战略上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把沃尔玛、家乐福、国美等总结出一些他
们的财务报表上的一些特征,叫OPM战略,无本经营战略。有很多会计信息对我们的教学有
很大帮助。

    三、培养PHD的有效教学方法

    第三个,我想谈谈如何通过课程对PHD进行有效的培养。
   
    除了基础课以外,肯定要学核心课,专业课。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模式。商学院里要
建立四门的foundational的课,或者core course,或者基础课。然后在这些基础课的基础
上,设立一些前沿性研究型的课程,如strategy, marketing,operation, production,
finance,等等的研究课程,每个学生要选择一个方向或领域的课程作为你的主研方向,这
是你的PHD论文要考虑的研究方向,以后你要靠这个吃饭的知识。另外你还要选择一个相关
方向,选择一些相关的课程,你不能只会教营销,而不会教战略。通常你要会教两门课。不
能想象会计的PHD只能讲会计,不能教财务报表分析,或者是只能教财务报表分析,而不能
教会计学原理。作为理财的教授,不能只会讲公司财务管理,而不能讲投资。每个研究方向
有了四门frontier的课程,建议每个人还都需要学习每个专业的史。因为,比如在财务方面
,谁做什么,谁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谁发了几篇论文,谁的论文是经典性的论文。就象在
国外经济学博士一定要学习经济思想史一样。再一个就是做文献研究。我的课选择了50篇文
章,全是英文的,我要求学生读20篇就行。每周读一篇,正好20周,坚持下来你的英文就非
常好,研究思路和研究视野也拓展了很多。在我讲授的《财务理论和方法研究前沿》或《资
本市场研究前沿》,通常我讲8个专题,然后每个学生从50篇文献或从其他专业文献中选择
三篇做“文献研究报告”,国外叫RSR,reference study report。这也是一种seminar(小
型研讨会)的方式,因为他们要作文献研究、点评存在问题和以后研究的设想。期末考试,要
求每人做一篇working paper,即要做一篇能在经济研究,或者管理科学学报或其他主要专
业学术刊物上可供发表的论文。用专题讲授、RSR、Seminar、working paper结合起来于博
士生课程教育,收效很好!
   
    考虑到博士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议要开一门中级方面的财务课程,中级方面的营销课
程,等等。每个学生分几章,就象教学实践一样。要把英文的教材或者中文的教材,读得滚
瓜烂熟,了解这个书的结构框架,章节安排,他的知识点的集成,教学要点,然后每个教学
内容配套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讲的过程中发现教材的问题,就象教学内容的研讨。这
对学生出去从事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然后,学生可再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治理,投资等,选
修一门到两门课程。我觉得That's enough。以上是关于如何在一门课程中有效培养博士生
的三个想法。

    四、推动PHD提高学术水平

    第四个方面的想法是,如何推动PHD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如何让他们少犯错误,顺利地完成PHD学业,而且非常出色。最近两年我参加优秀博士
论文评审,我感觉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进步非常快。去年有两篇发SCI就可以评优秀博士论
文,今年有的发7篇都没有戏。7篇在有的重点大学是可以评教授的。这说明博士生的学术研
究能力进步很大!
   
    而工商管理一级分类比较粗,包含的专业很多,有战略,有营销,有财务,有人力资源
等等。而且,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的平衡,分的名额比较少,1-2篇,推到国家更少,而且
评审专家专业背景不同,有的搞人力资源,有的搞企业管理,有的搞营销,票数分散,所以
工商管理连续n年没有出现优博。会计有,今年1个,会计这个专业比较特殊,专家比较集中
。实际上,工商管理的其他专业有很多很好的博士论文,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的学科的设置
问题。
   
    希望我们的博士生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做出杰出的东西来。水涨船高,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也提了一些培养的组织效率问题。作为财务方面的研究者,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后
在全院推广,概括叫做“四个一工程”。
   
    第一个“一”,作为一个进入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如果没有跟导师做一个课题,你就不
是一个好的博士生。这里不一定都是高水平的课题,客观上做不到,因为导师没有那么多的
课题让你做。但是,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你的研究能力。
   
    第二个“一”,每一学年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文笔比较好的学生很快。
   
    第三个“一”,每学期做一期seminar,我们叫“博士生论坛”。博士研究生会贴海报
,每一期有两个人来讲,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在国外,大家注意,博士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semi
nar。当然这里不是博士生来讲,而是他们出钱请全世界最好的学者来讲。就像学术报告会
一样。我们现在组织学生来开seminar。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知识贡献出来。我们把博士
生的相片、简介、他的PPT全都挂到网上去。告诉大家,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论坛第几
期,在什么地方举行,讲什么内容。通常我们会请一个老师做点评,也请两个学生相互点评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
   
    第四个“一”就是每个人每年参加在国内的国内学术会议。如果你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或者国内学术会议办到你家门口,你不参加是很大损失。每个学生参加会议要买打折的往
返飞机票,2000-3000元,注册费500元,住宿费500元。我坚持只要你有论文,就可以参加
学术会议。每年写一篇working paper放在那里作准备参加学术会议,会议录用了,就可以
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