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文编码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红木进口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0:21

部分转自:http://www.cnblogs.com/huxi/archive/2010/12/05/1897271.html

编码的历史

1.     ASCII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一种单字节的编码。计算机世界里一开始只有英文,而单字节可以表示256个不同的字符,可以表示所有的英文字符和许多的控制符号。不过ASCII只用到了其中的一半(\x80以下),这也是MBCS得以实现的基础。

2.     MBCS

然而计算机世界里很快就有了其他语言,单字节的ASCII已无法满足需求。后来每个语言就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编码,由于单字节能表示的字符太少,而且同时也需要与ASCII编码保持兼容,所以这些编码纷纷使用了多字节来表示字符,如GBxxx、BIGxxx等等,他们的规则是,如果第一个字节是\x80以下,则仍然表示ASCII字符;而如果是\x80以上,则跟下一个字节一起(共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然后跳过下一个字节,继续往下判断。

 这里,IBM发明了一个叫Code Page的概念,将这些编码都收入囊中并分配页码,GBK是第932页,也就是CP932。所以,也可以使用CP932表示GBK。

 MBCS(Multi-Byte Character Set)是这些编码的统称。目前为止大家都是用了双字节,所以有时候也叫做DBCS(Double-Byte Character Set)。必须明确的是,MBCS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编码,Windows里根据你设定的区域不同,MBCS指代不同的编码,而Linux里无法使用MBCS作为编码。在Windows中你看不到MBCS这几个字符,因为微软为了更加洋气,使用了ANSI来吓唬人,记事本的另存为对话框里编码ANSI就是MBCS。同时,在简体中文Windows默认的区域设定里,指代GBK。

3.     Unicode

后来,有人开始觉得太多编码导致世界变得过于复杂了,让人脑袋疼,于是大家坐在一起拍脑袋想出来一个方法:所有语言的字符都用同一种字符集来表示,这就是Unicode。

 最初的Unicode标准UCS-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所以你常常可以听到Unicode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的说法。但过了不久有人觉得256*256太少了,还是不够用,于是出现了UCS-4标准,它使用4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不过我们用的最多的仍然是UCS-2。

 UCS(Unicode Character Set)还仅仅是字符对应码位的一张表而已,比如"汉"这个字的码位是6C49。字符具体如何传输和储存则是由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来负责。

 一开始这事很简单,直接使用UCS的码位来保存,这就是UTF-16,比如,"汉"直接使用\x6C\x49保存(UTF-16-BE),或是倒过来使用\x49\x6C保存(UTF-16-LE)。但用着用着美国人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以前英文字母只需要一个字节就能保存了,现在大锅饭一吃变成了两个字节,空间消耗大了一倍……于是UTF-8横空出世。

 UTF-8是一种很别扭的编码,具体表现在他是变长的,并且兼容ASCII,ASCII字符使用1字节表示。然而这里省了的必定是从别的地方抠出来的,你肯定也听说过UTF-8里中文字符使用3个字节来保存吧?4个字节保存的字符更是在泪奔……(具体UCS-2是怎么变成UTF-8的请自行搜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OM(Byte Order Mark)。我们在储存文件时,文件使用的编码并没有保存,打开时则需要我们记住原先保存时使用的编码并使用这个编码打开,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许多麻烦。(你可能想说记事本打开文件时并没有让选编码?不妨先打开记事本再使用文件-> 打开看看)而UTF则引入了BOM来表示自身编码,如果一开始读入的几个字节是其中之一,则代表接下来要读取的文字使用的编码是相应的编码:

    BOM_UTF8 '\xef\xbb\xbf'

   BOM_UTF16_LE '\xff\xfe'

   BOM_UTF16_BE '\xfe\xff'

 并不是所有的编辑器都会写入BOM,但即使没有BOM,Unicode还是可以读取的,只是像MBCS的编码一样,需要另行指定具体的编码,否则解码将会失败。

你可能听说过UTF-8不需要BOM,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只是绝大多数编辑器在没有BOM时都是以UTF-8作为默认编码读取。即使是保存时默认使用ANSI(MBCS)的记事本,在读取文件时也是先使用UTF-8测试编码,如果可以成功解码,则使用UTF-8解码。记事本这个别扭的做法造成了一个BUG:如果你新建文本文件并输入"姹塧"然后使用ANSI(MBCS)保存,再打开就会变成"汉a",你不妨试试


python中的编码

1.     python中的str和unicode

python中的字符串有两种:str和unicode。

str和unicode都是basestring的子类。严格意义上说,str其实是字节串,它是unicode经过编码后的字节组成的序列。它们都有两个方法:encode和decode:

encode是指将unicode转换成其他格式的编码

decode是指将其他格式的编码转换成unicode

decode和encode示例代码:

#coding=utf-8u1 = u’你好’print repr(u1)s = u1.encode(‘utf-8’)print repr(s)u2 = s.decode(‘utf-8’)print repr(u2)
 输出:

u'\u4f60\u597d''\xe4\xbd\xa0\xe5\xa5\xbd'u'\u4f60\u597d'
 需要注意的是,对str调用encode()方法是错误的,虽然实际上Python不会抛出异常,而是返回另外一个相同内容但不同id的str;对 unicode调用decode()方法也是这样。

 再来看一下str和unicode长度的区别:

#coding=utf-8s1 = ‘你好’s2 = u’你好’print len(s1)print len(s2)
输出6和2

 这是因为,s1其实是经过unicode编码后的字节序列,而UTF-8对“你好”这两个字,每个字都用了三个字节来表示,因而导致它的长度为6。

而s2是unicode,“你好”中的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unicode字符,所以长度为2。

2.     python字符编码声明

不管是str还是unicode,字符串在python内部的表示都是unicode编码,它相当于一种统一的中间编码。所以经常会需要从其他编码成unicode,或者从unicode解码到其他编码。这就意味着,对于代码文件,或者其他内容,不管这些内容的编码是ASCII还是UTF-8,python都会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它所接受的编码—即unicode。

 现在试着把下面代码写到文件中,enc.py:

s1='你好's2=u'你好'print repr(s1)print repr(s2)
 执行脚本:python enc.py,出错了:
 File "enc.py", line 1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c4' infile enc.py on line 1,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seehttp://www.python.org/peps/pep-0263.html for details
 这是因为python解析器读取代码文件本身时,会试图把它转成unicode。但是上面的代码文件中出现了中文,并且文件头上没有任何的编码声明,python就会试图采用默认的ASCII编码来把中文转成unicode,但是显然,ASCII无法将中文转成unicode,所以它报错了。

 我们在文件的第一行加上声明:

#coding=utf-8
(注:实际上Python只检查#、coding和编码字符串,其他的字符都是为了美观加上的。另外,Python中可用的字符编码有很多,并且还有许多别名,还不区分大小写,比如UTF-8可以写成u8。参见http://docs.python.org/library/codecs.html#standard-encodings)

 输出:

'\xe4\xbd\xa0\xe5\xa5\xbd'u'\u4f60\u597d'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声明的编码必须与文件实际保存时用的编码一致,否则很大几率会出现代码解析异常。现在的IDE一般会自动处理这种情况,改变声明后同时换成声明的编码保存,但文本编辑器控们需要小心。

OK,再改一下代码:

#coding=utf-8s1 = '你好's2 = u'你好'print s1print s2

 再执行一下,输出了:

浣犲ソ你好
 这里第一个“你好”变成乱码了。这是因为,python解析器看到了UTF-8的编码声明,于是把s1转换从UTF-8转换成了unicode。而调用print的时候,它又试图将由UTF-8解码成unicode的字符串编码成gbk(下面解释为什么会转成gbk)的字符串,这时就出现乱码了。

而s2本来就已经是unicode了,所以不会有影响。

 为什么print的时候要转成gbk呢,这里需要解释一下python中print的工作原理:

print只是把字节串传递给操作系统,而由操作系统决定以何种编码输出。对于普通的ASCII字节串,当然是直接输出。而对于unicode,就依赖于stdout的输出编码了。

控制台里默认的编码是gbk(可以通过查看cmd.exe窗口属性看到),所以它会试图把unicode编码成gbk。

(注意不同的编辑器,如vim,IDLE,Eclipse使用的输出编码都是不一致的。所以,在一个地方能正常输出中文,不代码在所有地方都能正常地输出中文)

 这里我们再改一下,直接把下面的代码在python的交互式shell中执行:

s1 = '你好's2 = u'你好'print s1print s2
为什么这时又都正确地输出了中文呢?

因为现在是在控制台,默认编码就是gbk。所以对于s1,它会从gbk解码到unicode。输出时再编码回gbk,这时就能正常地输出了。

3.     python读写文件

内置的open()方法打开文件时,read()读取的是str,读取后需要使用正确的编码格式进行decode()。write()写入时,如果参数是 unicode,则需要使用你希望写入的编码进行encode(),如果是其他编码格式的str,则需要先用该str的编码进行decode(),转成 unicode后再使用写入的编码进行encode()。如果直接将unicode作为参数传入write()方法,Python将先使用源代码文件声明的字符编码进行编码然后写入。

#coding=utf-8f = open(‘in.txt’)line = f.read()f.close()print type(line) #输出type ‘str’u1 = line.decode(‘gbk’)f = open(‘out.txt’, ‘w’)line2 = u1.encode(‘utf-8’)f.write(line2)f.close()
 另外,模块codecs提供了一个open()方法,可以指定一个编码打开文件,使用这个方法打开的文件读取返回的将是unicode。写入时,如果参数是unicode,则使用open()时指定的编码进行编码后写入;如果是str,则先根据源代码文件声明的字符编码,解码成unicode后再进行前述操作。相对内置的open()来说,这个方法比较不容易在编码上出现问题。

 4.     数据库中使用中文

a. 设置mysql中的charset是UTF-8的,然后在python代码文件中设置#coding=utf-8。

b. 使用MySQLdb连接数据库时,要加上charset='utf-8'的选项,不然它会以默认的编码去读取数据库的内容。

确保了1和2之后,就能正常地读取中文数据了,示例代码见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