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笔记(4 ADAPTER & BRIDGE)

来源:互联网 发布:桌面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7:40
ADAPTER(适配器)
适用性:
想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要求。
想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者不可预见的类协同工作。

结构:
适配器使用多重继承对一个接口和另一个接口适配。(这和proxy模式可以比较一下)
多重继承的更好说法也许是组合。具体如何实现要看适配器的实现复杂程度。

思考:
被适配的类可能是多样的,但是应该完成相同的功能,适配器类只是用来匹配接口,并不是用来大规模改变功能的。当然,细小的功能调整在实现适配器类的时候是可能的,但这不是适配器模式的目的。
适配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重用那些提供了已有功能,但是接口又不符合需要的类。另一方面,也可以事先加入一个适配器层,从而方便将来使用那些未知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功能实现。


BRIDGE(桥接)
适用性:
不希望在抽象和实现之间直接绑定。
允许抽象和实现各自通过子类加以扩充。
对抽象的实现部分修改,可以不必重新编译客户代码。
对用户隐藏实现。

思考:
在C++中,BRIDGE模式的典型代表是pimpl惯用法,但是pimpl带来的一点点编码上的麻烦,常常阻止我们更好的组织代码。pimpl不仅仅隐藏了实现,仅仅暴露接口,还可能带来另一个切实的好处:二进制接口兼容,COM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在一个大型项目中,提供一个ABI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即使这个ABI并不通用。另外一个切实的好处是,pimpl手法使得我们能够轻易的对类的不变式加以检查。这个好处,在虚函数私有化中也同样存在。但是,虚函数私有化不如pimpl来的彻底,而且,完全可以通过pimpl来实现虚函数私有化同样的目标:提供一个非虚的公共接口。
BRIDGE模式的价值在于接口和实现部分可以独立的加以改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