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防抖技术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多文件上传例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3:46

众所周知,数码相机成像清晰与否和拍摄时机身是否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相机采用了使用三脚架或高感光度胶卷来配合高速快门的方法。而对于使用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消费者而言,这些传统方法则较难奏效。其一是因为目前消费级数码相机都追求轻巧化和时尚化,体积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经发展成了卡片机、刀片机。因此,很难在外出拍摄时携带十分笨重的三脚架。其二是因为数码相机不能像传统相机一样更换胶卷,其CCD感光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何避免拍摄时因抖动所产生的影响就成了各大数码相机厂商关注的焦点。

   最早提出防抖概念的公司是日本尼康。在1994年,尼康公司推出了具有减震(VR)技术的袖珍相机。第二年,日本佳能公司就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带有图像稳定器的镜头“EOS 75-300mm F:4-5.6 IS”。其中的“IS”就是影像稳定系统(Image Stabilizer)的缩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防抖系统”。到目前为止,数码相机的防抖技术已经演变成了三个类别: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技术。

   所谓光学防抖,就是当内置在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移动的时候,会把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并进行计算。在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之后,再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和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克服因相机振动所产生的影像模糊问题。佳能的IS系统仅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完成IS镜片组的移动,通常都能够有效的预防快门时间短于1/60s范围内的抖动。

   电子防抖则是针对CCD上大约2/3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然后再根据抖动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摄像机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不过,这种方法首先要降低CCD的利用率,而且对静态图像的帮助也不是很大。

   CCD防抖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电子防抖”,其实它的作用效果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防抖是不一样的。其代表厂商是柯尼卡美能达公司。CCD防抖原理就是,首先把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然后当陀螺传感器检测到抖动的时候,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等参数经过处理,计算出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和光学防抖技术相比,CCD防抖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因补偿方式所带来的球差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困扰单反交换镜头的体积限制。而它的缺点就是机身成本过高,而且CCD偏移后会产生实际成像区增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