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Android轨迹-2

来源:互联网 发布:小精灵字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7:42

            从上次总结之后,在这十天里又发生了很多变化,面对一些同学的质疑,我的信心动摇得很厉害。我们就在Android的世界里东奔西跑,没有占领那一块地方,没有留下那个标记“到此一游”。

            上次总结之后,当天晚上我和创新班的同学又聊了很久,只能说很羡慕他们的模式——接活,开发;遇问题,看文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经过一年,变化多大呀,和他们说话,已经感觉自己在路后头和前面的人说话。自信,程序员的一大特点。他们越来越自信,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他们做出了实用的东西,实用的软件就有市场价值,程序员的价值体现在他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不深究,他们会用但可能不懂,他们还有比我们更确定的方向,这使得他们走起来不是盲目的。

            我和我们的团队说过,看能不能直接自己确定一个项目,从无到有去开发?可是没有那种自信和魄力。我自己也不确定,我做的事情肯定是我能把握的,我很少超越我的能力范围而发挥。确实,我们大一大二走过来,真正学到的东西少得可怜,没人有过开发经验,可能小铭有,他也不认为我们能从无到有去开发。

            自从上次总结之后,我们的路就走不好了,第二天,团队的人给我开了个重复的玩笑,那叫做“玩笑开大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谓的原则,不想他人去破坏或触及。开玩笑,踩脚可以,扇脸不行!我不计较很多,但是当时很是不爽,我还不是圣人吧!后来那两天心情都很差,没有去实验室,我自己的进度就没有了,到现在还是紧贴着团队的进度。第四天看完了一本书,关于程序员的,了解了关于编程语言及其学习的东西,程序员的素质和价值体现,软件工程的常识等。

            再接下来的三天是为安博微软的复赛做了一些零碎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陪通宵、补上文档里的两张插图、帮忙寻找零碎的问题解决和用CSS布局定位。如果我用CSS的地方也用模版来修改,我就不用再做什么啦!在做这些工作的第三个下午,我们录了答辩或类似答辩之类的视频,是屏幕录像,不知道为什么就不用现场答辩了。我负责开始介绍用户需求分析和软件详细设计部分,就大概5分钟,录起来还真不顺畅,第一次这样录呀。因为有时要概括,所以说的断断续续的,最后我把要说的都打成电子文档了,照着念,还要小景智同学帮忙滚动录制电脑的屏幕。终于完成。

            应该是在做安博微软复赛工作的时候,养成了吃宵夜和通宵的习惯,现在连贯下来了,很不好。有时候通宵不是学习,而是做其它的东西,浪费睡眠时间。这点很严重,要改,尽快改。

            做完安博微软复赛工作之后,我回到Android的学习。看完了官网的NOTEPAD练习,修复了它的一些小BUGs,主要是学它的数据存储和Activity的生命周期。现在看Android的代码已经有感觉了,不再感到不习惯。昨天做完UserInterface的第三单元的例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简单重构它的代码。为了学习讲解的缘故,它的代码写完后是一大堆的,我到最后还搞不清楚那个功能是哪部分代码实现的了,只好硬硬头皮,装装高手,用“重构”的名义重新整理他的代码,虽然整理后不是面向对象的,起码也要达到结构化模块化。

            总的来说这两天学的东西很少,快开学了,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来,我们反而要开始冲刺了,就为了荣誉一样,我是这样想的。不管创新班的模式了,因为我反复衡量了很久,如果说我们现在只是学习不开发应用就等于没用,那我们14年呆在学校读书就等于白活。反正没人指导我们,就算我们走错了路,会让人笑话吗?可笑的是那些不走路的人吧!我们现在做浏览器的源码分析,而我会以我的定义重构完User Interface第三章的代码后,继续重构,同时一边接触更多的例子,一边找开发的方向。一旦找到开放方向,例子也令编程变得自由了,我们就着手开发,就算最后期限了还找不到方向,不是还有一个指导老师嘛,老师就只闪现一次,平时不见,关键时刻只能救一次命那种。

            我关注的例子,就是官网上的例子,《Google开发与入门实践》的例子,《Android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Beginner’s  Guide》的例子,《LearningAndroid》的中型Project,还有团队找到的浏览器Project。另外我还想关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Linux的知识。

            2011.08.18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