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好莱坞输给了Linux

来源:互联网 发布:匡恩网络不发工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3:02
对打造了《2012》这样史无前例科幻巨制的好莱坞来说,越来越成为电影娱 乐技术商的英特尔和AMD,才是幕后的“收割者”。黄石公园火山熔岩喷涌而出;洛杉矶在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中断裂沉陷;海浪夹带着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砸向 白宫……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惨烈灾难,都在这个世界末日集中直观呈现。电脑报记者 黄旭 特约记者 David Walliams 上海、硅谷报道

是的,这就是正在热映的《2012世界末日》——一部看过后让无数人感到惊恐不安渺小无助、让美国NASA和科学界多次发表声明的灾难巨片,更是一部161分钟片长总共拍摄了1400个特效镜头的科幻巨制。

不要迷信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只是个传说,《2012》更是绝对虚幻。只是,《2012》虽然虚幻,但是观众感觉非常真实。平均不到5分钟就能看到一段震撼性的3D电影特效,“很过瘾”,无论是大场面还是细节,电脑特效都非常到位和真实,犹如置身“世界末日”。

鲜为人知的是,在《2012》等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背后,是一场没有片刻停息的“好莱坞争夺战”。众多传统IT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好莱坞式的电影娱乐技术商,他们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击败对手,让自己成为好莱坞大片背后的“收割者”。

  好莱坞“曲线拉拢”传统芯片商

2009年11月18日,Jack Cheng 、David Lo 、Ed Galvan千里迢迢地从好莱坞来到了中国上海。

他们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特效动画制作人。Jack Cheng参与制作的大片有《全民超人》、《龙与地下城》、《贝奥武夫》,David Lo则负责过《极地特快》、《我是传奇》、《少数派报告》中的粒子与特效指导,Ed Galvan亦曾参与制作过《灭顶之灾》、《变形金刚》等特效动画制作。

这一天,是科幻灾难巨制《2012》全球公映的第5天,对上述三位声名显赫的好莱坞特效制作人来说,此行既非宣传自己参与的电影,也和《2012》一点关 系都没有——事实上,因为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他们还未来得及像普通观众一样,去电影院好好欣赏一下1400个特效“毁灭世界”的《2012》。

这个任务,和看上去毫不相干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密切相关。

差不多同一段时间,在美国硅谷,著名作曲家Charlie Boswell频频出入于好莱坞各种场合。同样的,Boswell不是在争取为电影创作歌曲的机会,而是肩负着AMD赋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两个看上去和好莱坞毫不相干的使命,竟是惊人的相似:David Lo三人受英特尔所邀,来上海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英特尔和好莱坞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而Boswell,这位有着另一重身份(AMD数码媒体和娱乐部门 主管)的作曲家,则需要向好莱坞更多的电影公司出售AMD芯片。

“芯片在好莱坞电影制作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芯片支持着好莱坞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并为《2012》等巨片提供了难以想象的特技效果。这种特技,成 了好莱坞的看家本领。如果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芯片,好莱坞也不可能制作出《2012》这样的灾难巨片。”11月18日,Jack Cheng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Jack Cheng看来,与PC公司相比,和好莱坞电影公司达成合同所带来的利润并不算太大。但对英特尔和AMD来说,获得好莱坞某家电影公司的订单要比购买一个电影广告好得多,因为好莱坞除了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还是流行文化和顶级技术应用的代表。

自1994年起,英特尔就进入了好莱坞市场。1996年,英特尔与人才机构CAA联手形成了与电影公司的合作关系,并为一系列大片提供动力支持,其中包括 《蜘蛛侠》、《终结者-3》等。此后,新西兰的WETA公司使用安装有英特尔Pentium 4至强芯片的IBM服务器,先后制作完成了“指环王”系列电影。

AMD与好莱坞的结缘则始于《星战前传Ⅱ》。当时,负责《星战前传Ⅱ——克隆人进攻》后期处理的卢卡斯数字制作公司一直使用SGI(硅图,一家生产高性能 计算机系统的跨国公司)工作站。但SGI工作站在渲染和节约成本上都力不从心。于是,导演乔治·卢卡斯找到了AMD,希望使用32位的速龙MP处理器来完 成繁重的后期处理任务。最终,基于AMD速龙MP双处理器的服务器不负卢卡斯的厚望。尝到甜头的卢卡斯决定加强与AMD的合作,建成一个包含约100颗 AMD皓龙处理器的64位计算机系统。此后,《星战前传Ⅲ:西斯的复仇》以及《怪物史莱克2》、《罪恶之城》、《鲨鱼黑帮》、《绝密飞行》等好莱坞电影, 都采用AMD皓龙处理器平台进行电脑特技制作。

这对好莱坞来说是一场巨大的革命——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的同时,制作出更好的特效电影。

只是,对英特尔和AMD来说,这是一场没有片刻停息的“好莱坞争夺战”。 此前,在《侏罗纪公园》制作中立下汗马功劳的SGI于2006年宣布破产,这场好莱坞争夺战也就延续了PC市场的斗争——英特尔和AMD需要击败对手,夺 得更多为好莱坞提供芯片的机会。一个例子是,在Jack Cheng等人来到上海之前,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首席工程师Ram Ramanujam,以美国梦工厂技术支持团队负责人身份来到了北京,表示英特尔的Larabee架构处理器和Stereo 3D技术将全面致力于构造梦工厂式的全新观影体验。同时,Boswell也是马不停蹄地在洛杉矶与硅谷之间往返。

英特尔的电影娱乐新身份

在这场好莱坞争夺战中,落后一步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流失。
 
      目前来看,英特尔仍占据着好莱坞的主要市场份额。它主要为梦工厂、华纳兄弟、迪斯尼、彼瑟动画、索尼特效部门提供芯片。AMD则为卢卡斯、索尼等电影公司 提供芯片。在Boswell的努力下,Industrial Light &Magic公司放弃英特尔转投AMD,AMD的64位皓龙芯片在卢卡斯的《星战前传Ⅲ:西斯的复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如今看来,AMD想要追上英特尔并不容易。2008年7月,曾出品过《怪物史莱克》、《蜜蜂总动员》以及《功夫熊猫》等影片的梦工厂宣布与英特尔合作 ——未来5年内,英特尔将向梦工厂提供最新的高性能处理技术,包括有多个处理核心的未来芯片。双方首个“联姻品”,是今年3月上映的《怪兽大战外星人》, 这是梦工厂第一部3D立体电影。

这对英特尔来说是好消息,但对AMD来说却是坏消息。要知道,在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之间,AMD还是梦工厂的伙伴,AMD还于2007年在乔 治·卢卡斯位于旧金山的Lucasfilm园区推出了巴塞罗那,此举的弦外之音是:巴塞罗那会在好莱坞电影界里面扮演重要角色。只是,由于高速缓存问题和 核心的限制,巴塞罗那的上市被迫延期了8个月之久,也让梦工厂对AMD的超高期待逐渐丧失,从而抛弃了AMD。

如今看来,AMD为之付出的代价远比人们想象中巨大。梦工厂制作总裁John Batter在邮件中对记者表示,Nehalem与Larrabee正是该公司转换英特尔的主因。Nehalem已在2008年第四季度上市,而 Larrabee则会在2010年上市。“我们看过英特尔的产品发展蓝图后,认为这跟我们的需求比较符合,而我们和英特尔在《怪物大战外星人》中的合作已 经表明,我们的选择无疑是最正确的。”John Batter说。

“好的科技制作技术能够让我们的电影讲出更精彩的故事,通过科技龙头英特尔的技术支持,我们将为3D观影者创造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观影感 受。”Batter表示,英特尔拥有最佳技术,“制作电影需要很多的马力,英特尔接下来的产品发展蓝图中,核心数量将足以协助我们满足高性能的需求。”

从AMD手中抢走了生意,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一种胜利。更重要的是,从长期角度看,英特尔未来很可能在好莱坞获利颇丰。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 监凌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英特尔除了将通过自己的处理器(从多核到众核,包括未来Larrabee的架构)推动好莱坞电影行业的发展,还将协助梦工厂 等电影公司重新设计动画工具。

Ram Ramanujam和凌琦对记者表达了同一个看法:就像摩尔定律一样,好莱坞也存在一个“史莱克”定律,即像《怪物史莱克》这样的电影每年都拍一部,每年 的复杂性相当于原来的两倍,包括计算的复杂度。在此之上还要实现更加真实的3D技术,这让影片制作又增加了难度。好莱坞的电影还需要一个实时的创作过程 ——在创作中需要看到实际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渲染。这就要求英特尔在硬件、软件和工作流程上帮助好莱坞实现3D等特效制作。

或许,AMD并不会轻易放弃。现在,Boswell在向好莱坞电影公司推销芯片时,已逐渐改变了营销策略——不再强调性能,而是强调,对这些电影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在于,采用该芯片的电脑能够处理什么任务,能够制作出什么特效的电影。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英特尔和AMD的好莱坞争夺战才刚刚开始。但无论如何,不管是《2012》中将整个加利福尼亚州撕得粉碎的地震,还是《星战前传》 中杰迪武士深入克隆人基地拯救奥比万、阿纳金与女王而伤亡殆尽的壮阔悲情的一幕,抑或《马达加斯加》中精确到每根毛发的小细节,都需要强大计算能力的支 持。

某种程度上,这还意味着,英特尔和AMD已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电影娱乐技术商。

惠普和梦工厂的“黄金搭档”

在好莱坞,电影续集很难超越经典,这是一个让人泄气但又必须承认的事实。 
   也有例外,比如2008年上映的《怪物史莱克3》,反响就很不错。不仅是情节上有新意,更重要的是,看过《怪物史莱克3》的人,无不对其动画效果拍案叫绝。

在这神奇的动画效果的背后,惠普居功至伟。“惠普总是能预见并满足动画体验的关键技术需求。”梦工厂CEO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说。

比如在《怪物史莱克3》中,采用惠普服务器、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使梦工厂创作出了独具技术挑战性、细节逼真的画面和效果。此外,电影制片人还充分利用惠 普 Halo协同工作室,通过生动的实时虚拟环境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梦工厂团队连接起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时间和差旅费用,帮助梦工厂实现其每 年制作两部动画电影的目标。

在好莱坞,杰弗瑞·卡森伯格对动画片的苛刻追求众所周知,在他的每一部动画片中,他都非常热衷于改进动画的艺术形式。早在2001年拍摄《怪物史莱克》 时,他的要求就相当苛刻。在《怪物史莱克》中有2.8万棵树,树上的30亿片叶子如果首尾相接,可以组成一座树叶桥,卡森伯格希望能制作一个充满真实感的 环境:每棵树上的树叶在晃动;空气中有飞舞的灰尘;大风掀起的尘土……

卡森伯格的要求难倒了梦工厂的电脑工程师们,他们有最好的动画软件,但没有性能足够好到运行这一软件的工作站。最后无奈之下,梦工厂的工程师们找到了惠普,要求7天内惠普工作站能比他们以前的系统强四倍。

当时,惠普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工作站,但并不确定是否赶得及梦工厂的档期。惠普接受了这一挑战,最终,《怪物史莱克》如期与观众见面了,并且捧回了一座奥斯卡奖杯——最佳动画片。

此后,双方组成“黄金搭档”,惠普正式成为梦工厂的首选技术提供商。从2004年开始,在惠普技术的长期协助下,梦工厂先后出品了《怪物史莱克2》、《鲨 鱼黑帮》、《马达加斯加》、《蜜蜂总动员》、《功夫熊猫》等等作品。此外,好莱坞许多大片,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闪电狗》、《蜘蛛侠3》和《加勒比 海盗》都和惠普息息相关。

而就在最近,梦工厂首次发布了《怪物史莱克4》的最新剧照。据悉,本片将是该系列的大结局,其合作伙伴还是惠普,这一次,“黄金搭档”还会取得巨大成功吗?

对惠普而言,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和梦工厂的合作中,惠普也成功进军媒体与娱乐行业。借助与梦工厂及其动画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惠普进 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市场推广,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怪物史莱克的妻子菲奥娜公主,成为了“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广告的主角,同时,惠普还和梦工厂 开展合作,为影迷在eTube.com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在线视频共享网站。

成为好莱坞娱乐业的一部分,对一直希望改变传统技术公司冷冰冰形象,并希望在消费领域大展拳脚的惠普而言,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微软在好莱坞输给了Linux

在SGI等专业工作站开始逐渐退出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历史舞台时,谁将成为其替代品是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是Mac还是Windows?好莱坞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最终占据了好莱坞制作公司主要领地的不是微软Windows,而是Linux,一个以前和电影没什么关系,以开源在IT界叱咤风云的操作系统。
Linux首次进军好莱坞是在1997年,此前,梦工厂还依赖于SGI技术和其他应用几百万专利编码的客户工具,以及管道分析程序制作电影。当 时,D2(Digital Domain)使用了Linux来对影片《泰坦尼克号》进行特效处理。在制作《泰坦尼克号》之前,D2发现Linux可以和SGI的渲染平台一起工作,微 软Windows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可以从SGI的Unix进行平滑的过渡,正是众多工作室接受Linux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与Linux在服务器和渲染平台上的成功相比,它进占各工作室的桌面之路则要曲折得多,其中主要的障碍就是驱动程序的问题。毕竟,在Windows 平台下,NVIDIA等厂商已经把图像处理性能做到了相当的高度,微软的Windows看上去似乎更应该顺理成章地进驻好莱坞市场。

然而,在此后一段时期里,众多好莱坞工作室发现,要实现向Windows平台的迁移,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比如重写数百万行运行于Unix之下的软件代码就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就在同时期,其他的很多PC图形卡制造商也开始陆续提供高性能的Linux驱动程序。

“由于那时我们在电影制作上采用的是Irix技术,所以他们把这些编码向Linux系统上转移要比向Windows系统上转移容易得多,虽然在IT和商业 自动化部件上还是采用Windows系统。” 11月中旬,Ed Galvan在上海向记者回忆起了20多年前的往事,“与此同时,惠普也正向Linux方面发展,而且制定了一整套发展计划,所以梦工厂等好莱坞电影公司 在做了一系列评估工作之后就决定把编码转移到Linux。”

2001年,惠普与梦工厂展开合作,帮助梦工厂把Linux应用到电影制作上。梦工厂随后在《怪物史莱克》中开始采用Linux技术。当时是通过惠普的低端服务器利用Linux来实现对动画骨骼图像的细化和着色,使之更加丰满逼真。

从此,Linux在电影工作室的应用就一发不可收拾,而Windows却离好莱坞越来越远。“现在绝大部分知名的电影工作室都在依靠Linux来完成主要 动画和特效制作工作,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影工作室也早就使用Linux。”Ed Galvan说,Linux在好莱坞全面战胜Windows,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Linux系统是免费的,这点即便对财大气粗的好莱坞来说也很重 要,二是Linux可以在各种低成本的电脑、工作站,以及资料服务器上运作。

目前,Linux在好莱坞操作系统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微软Windows。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索尼、工业光魔及其他工作室都使用Linux去制 造重量级的大片。其中,梦工厂是Linux的主要鼓吹者,除了配备大量基于Linux的服务器外,还采用了三条途径通往Linux:移植、新开发以及鼓励 第三方商家移植流行的商业软件。

到现在为止,使用Linux制作的好莱坞大片已经超过100部,其中包括《我是传奇》、《指环王》、《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怪物史莱克》、《泰坦 尼克号》、《黄金罗盘》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大片。比如,在《星球大战2》中,Linux工作站造就了鲜活逼真的Yoda。《指环王2》中,拍摄兽人对要塞猛 烈进攻的场面时,并没有使用成千上万的真演员,而是使用Linux创建的数字演员。在《兵临城下》中,制作方需要制作一种叫斯图卡的早年的飞机,但这种飞 机现在根本找不到任何零件,于是由特技制作人员用Linux下的Maya将飞机制作出来。

长期以来,Linux都被定位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或许,从全球PC市场来看,Linux还无法影响到微软的独霸地位。但在好莱坞,微软这个软件帝国却是真正的输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