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驱动”和“技术驱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拼音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12:35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cly84920/blog/item/741a13ced83ad21093457ea5.html#0

    公司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产品驱动”和“技术驱动”。

 

    国内甚至国际上绝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产品驱动”型,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公司高层负责“战略布局”,只提出需求“我要个什么东西,能实现什么功能”,然后给出一个时间点,要抢在什么什么时间点上线这个项目。如果有现成的团队,那么由这个团队去完成,如果没有,那么招人或内部调整组织起来这么个队伍。队伍里会有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负责设计工作的把控和对产品的收益负责,也就是说,由他来对这个产品的经济效益扛KPI。项目经理负责开发团队的日常进度管理,协调资源分配开发任务什么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虽然同称为“经理”,但事实上,产品经理是公司高层和开发团队的扭带,公司高层并不会关心开发工作的细节,他们只会跟产品经理衔接,对于开发团队来说,产品经理是公司高层的代表,是项目需求方,而且他对产品的经济效益扛KPI,所以产品经理其实权力非常大!

 

     但产品经理通常都没有技术背景,他们不懂技术,也不懂工程师文化,不知道工程师对什么在意,他的思想集中在“商业”和“产品设计”上。项目经理的职责是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把控,他其实是很需要“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的,如果项目经理靠谱的话,事情也好办,但往往项目经理大多数对“软件工程”其实并不太了解,项目经理往往是“技而优则仕”提拔起来的,也许“开发”能力过得了关,但“开发”和“管理”是两码事,“软件工程”之所以能独立成为一个方向,正是因为其重要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软件危机,就是因为缺少“软件工程”方面知识的指导而暴发的。

 

     项目经理对“软件工程”的知识欠缺导致的问题就是:公司高层习惯了指定一个粗略的项目需求和一个时间点,而产品经理接受这个任务,一方面对项目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并定时向高层反馈项目进展,另一方面对开发团队提出详细的产品需求。开发团队接受开发需求,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上进行实际的项目开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时间点”和“产品需求的详细度”。“时间点”是由公司高层决定的,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而“产品需求的详细度”是由产品经理控制的。我们知道软件开发的几个步骤应该是“提出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发布”,理论上在工程师“编码”之前,产品人员应该把“详细设计”的工作做完,“项目需求的详细度”应该非常高,项目进入编码阶段,需求就不应该再改动了。但稍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知识,产品人员不会也不可能会在项目进入编码阶段前完成详细的设计,他们总是会不停地进行修改。理想情况下,项目经理应该会很懂“软件工程”,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他们会对开发团队做出一些保护,阻止产品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修改需求,就算无法完全阻止,至少会做一些措施,提高产品人员修改需求的门槛——比如说,修改可以,但时间点要重新预估。也就是说,“时间点”确定的前提下,“需求的修改”就不能那么随意,必须有一套合理的游戏规则平衡“高层管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开发团队”各种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但实际情况是,产品经理权利过大,项目经理往往无法保护开发团队,更有些甚至不懂去保护开发团队,只会“拿鞭子抽”,成了一个监工的角色。开发团队于是成了埋头干活,却几乎完全没有话语权的编码机器人。时间点确定了,需求不停地改,监工不停地催,代码在一次次修改中越变越腐坏,只好不停地加班,期望通过延长工作时间这种原始的办法来按时完成开发任务。结果就如大家所熟悉的那样:开发人员抱怨产品人员需求老在变,代码越变越糟糕满是bug,产品人员抱怨开发团队不能按时交付高质量没bug的产品,开发团队加班严重,人员流失严重,项目组成员不停地更替,交接工作不可能完美,新人且对历史遗留代码头疼不已,项目开发前快后慢,维护成本越来越大直到某一天,某人实在受不了了,大喊一声“重构吧”。。。

 

       上面提到的画面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没错,这是“产品导向”的公司的基本行态。产品经理权利过大,产品的原型完全是由产品人员和公司高层决定的,开发团队完全是棋子,编码机器人,开发压力大,加班严重,生产的代码质量差,很难在预计时间点交付高质量产品。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这种体制下,整个产品线完全围绕产品经理转,再牛B的工程师也扛不住不靠谱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一个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很可能会毁了一整支团队。“产品驱动”的体制大体上分产生两类问题:1)产品创意来自非技术人员 2)软件开发管理混乱。  对于第2点,通过推行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比如scrum)可以解决,当然,推行起来会有它的困难,但这不是这篇博客想要探讨的,后面有时间会再另写一博文探讨。对于第1点,完全无解,“产品驱动”的机制先天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创意”应该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脱离技术的纯应用层面的创意,这是产品人员的长处,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用户需求,发掘用户所需,提供用户所想但IT圈里还没有做的产品,比如团购、sns都是;另一个层面应该来自技术层面的创意,比如说技术上出现了什么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如何合理应用,发挥一些创意,可以用它来做成什么的产品,它的灵感来自于各种技术api的创意用法,比如gmail的ajax,比如google地图,这些都不可能由非技术人员去创意出来,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能否实现,对这种类型的“创意”他们并不敏感。虽然任何产品最终最会落实到具体的技术实现上,但非技术人员对技术层面不了解,这是他们的短板,哪怕他们再也创造力,技术上的创意他们无能为力。

 

        “技术驱动”型的运作模式非常罕见,google应该算是。如果在产品驱动型的公司,工程师们想到什么创意其实很难去实施,很难去启动一个项目——大多数公司面对工程师的创意会去问“有其他公司在应用这个技术吗?”,如果没有,那么很难得到高层的支持去做。所以你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数公司只会去抄一个国外的创意项目,迅速将其山寨化,拼的是山寨的速度,而不是创意。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里,可以很好地发挥工程师们的创意,启动一个项目的并不是公司高层,而是工程师自己,工程师自己有什么创意就可以动手去跑这个项目,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上线的时间点,甚至不一定被要求要上线。项目开发到相对完善的程度了,可以请产品经理参与进来,如果产品经理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可以从产品设计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并帮助工程师将项目运作起来向外发布。产品经理的角色权力不会过大,他们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产品设计”领域里可以发挥所长,但不会对“项目开发过程”有权力——他们并不在行这个,这方面他们没权力反而更好,对技术层面负责的完全是工程师。产品经理的KPI考核会有别的机制,并不像“产品驱动”型那样,背负过重的压力,导致有过大的权力,导致在他们不擅长的“管理”领域不得不过分关心。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里,工程师有着非常高的权力,有着自由得多的时间,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的KPI考核机制也和“产品驱动型”公司完全不同。为什么google是工程师梦想的天堂?不是没有原因的。

 

       “技术驱动”型的公司竟然这么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公司都不用这种模式?因为他的成本很高,产品的原型完全是工程师去做的,也许他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技术成功”的项目,而无法带来“商业价值”,因为这不是工程师们的兴趣和长处所在。也就是说,也许100个项目里,最后有一个项目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他99个也许挣不到钱,甚至有可能夭折。而且技术驱动的公司,对工程师的要求很高,不会让一些能力很弱的工程师来公司混日子,公司相对很自由但相应的,进入门槛会很高——google和facebook的招聘条件大家都有所耳闻吧?门槛高意味着开出的薪水也会很高,而这些工程师开发的项目还有可能并不挣钱!“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必须有玩得起的资本,并不是什么公司都玩得起和有那个胆量去玩的。

 

 



原创粉丝点击
热门问题 老师的惩罚 人脸识别 我在镇武司摸鱼那些年 重生之率土为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盘龙之生命进化 天生仙种 凡人之先天五行 春回大明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一个月婴儿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怎么办感冒能好得快些 一个月的宝宝流鼻涕怎么办 鼻炎犯了一直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流鼻涕鼻子擦破了怎么办 宝宝流鼻涕鼻子擦红了怎么办 上班忘记穿内衣了怎么办 早上上班忘记穿内衣了怎么办 高中知识都忘了怎么办 留鼻涕跟水一样怎么办 鼻涕像水一样流怎么办 肩膀很疼怎么办睡不着觉 夏天穿内衣出汗后很臭怎么办 脸过敏后严重缺水怎么办 过敏后脸上反复出现湿疹怎么办 孕妇脸上长湿疹过敏红肿怎么办 一岁宝宝一直流鼻涕怎么办 三岁宝宝一直流鼻涕怎么办 3岁宝宝一直流鼻涕不好怎么办 7岁半边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感冒流鼻涕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鼻子不通气干的怎么办 7个月婴儿流鼻涕怎么办 鼻子火辣辣的光想流鼻涕怎么办? 三岁宝宝鼻塞流鼻涕怎么办 一岁宝宝感冒流鼻涕鼻塞怎么办 1岁宝宝鼻塞流鼻涕怎么办 一岁多宝宝感冒鼻塞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怎么办速效办法 八个月宝宝感冒流鼻涕鼻塞怎么办 7岁儿童流清鼻涕怎么办 1岁的宝宝流鼻涕怎么办 3岁宝宝鼻塞严重怎么办 宝宝流鼻涕2个月怎么办 一个月宝宝流鼻子怎么办 六个月宝宝流清水鼻涕怎么办 婴儿流鼻涕怎么办最简单方法 婴儿咳嗽流鼻涕怎么办最简单方法 6个月小孩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风寒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三个月宝宝流清鼻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