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399分(总分第二)经验谈【zz】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金钥匙破解版 window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3:48
 

  3月1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得知了自己的考研成绩,总分399,微观89,宏观80。尘埃落定的刹那间,我心中充斥的是付出后收获的喜悦。回首考研的日子里,那种简单、充实与快乐的生活,也许将是一生中难忘的珍藏。在此,将我的一些感受与心得,告诉即将加入到光华考研阵线中的朋友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们。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我想,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如果存在任何钻营取巧的念头,那最后愚弄的只能是自己。但毋庸置疑,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的方法,利用整套系统的方案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说实话,我在考研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课的复习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相对有限,但最后却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这是因为从头到尾,我都相信经济学的学习靠的是理解,靠的是对数量分析的把握,靠的是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


  很多同学问我宏观的复习心得。在此重点谈一下这个问题。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很大,微观的体系是定型的,很清楚的分为效用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等,所以复习中相对而言寻找知识体系的脉络与把握重点就容易一些。而宏观,则是从学派入手谈观点,谈经济变量的互动影响过程,谈政策取向。所谓学习"宏观",重要的是宏观地把握"宏观"体系,并且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差异。今年的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中,35分的小论述题基本上靠的就是这种对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把握。如果真正的研究懂张一弛的那本书,这个并不难。说到书的问题,我只是精读了张一弛那一本书,前后过了3遍;多恩·布什的书略读1遍。有同学认为张的书是"天书",且从考题来看,似乎有过时的倾向。这种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张的书无论从结构、数学推导、模型的表述来看,都是一本绝佳的教材,其中包含着宏观经济学的精髓。不足之处是增长部分仅介绍了Solow一个模型,且显得有些单薄。建议要考宏观的同学们,一定要把这本书多看几遍。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再去查相关的其他的经济学著作;多恩·布什的书理论上与数学推导上非常简单,值得看的地方是每章后的题目,尤其是要求分析变量互动影响过程以及政策设计问题的题目,对于训练思维及考试都有极佳作用。(今年的Mundell-Fleming model,李嘉图等价等都是这类题)。增长部分我是在考前20多天看的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事实证明,这对今年考试的帮助不大。考试中考察的是基本的理论功底与思维的素质,所以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去搞高级的东西,而且如果简单的不懂,弄难的东西是很吃力的,只有死背。但死背是费力多而考不考又两可的事情。宏观经济学重模型,对模型一定要有全局的把握,从其阐明的问题、数学推导、前提、应用分析几方面入手,切记不可以为弄懂了最基本的就够了,要学会应对变化。(如今年试题中Solow-model 加入了一个收入税率)。浅尝即止对于学习宏观是一个大忌,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再理解。最后,关于宏观的学习,我想强调的是数学的作用。数学在宏观中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且可能有一些较高级的数学工具是需要自学的,如解微分方程组。强调数学是光华的一个特色。其实对数学也不用畏惧,毕竟,定量的分析答案是客观的、唯一的,比主观的论述要更好把握。


  微观的复习,我只是好好研究了一下朱善利的那本书。同时读了范里安书的部分章节(市场结构、效用理论),感觉听了于鸿君老师的课帮助很大,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把握难点。微观的题目,有点像数学的应用题再加上与经济学的联系。按近两年试题,只要认真的复习,成绩都不会低。


  公共课的复习讲求的是计划,要控制好每门课的复习进度。我看的书都是大众流行版,没有什么新意,也就不再赘述,相对而言,数学与英语的复习周期长,占用的总时间也比较多,要尽早准备,同时留出最后冲刺的时间。公共课的复习方法因人而异,视每个人各自基础而定。不必盲目仿照别人的方法,从自身情况出发,突出自己的强项,弥补自己的弱项,能达到单科均过线基础上的总成绩最高,即为目标。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