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穿越到北魏的人 - 崔浩

来源:互联网 发布:c4d r17 ma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4:43

崔浩,何许人也?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元老,“天文学家”- 司职夜观天象,纵论天下。他擅长的并不是天气预报,而是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根据天象对天下大势的预知能力。

一 预言准确,得幸于拓跋嗣

魏博士祭酒崔浩为魏主嗣讲《易》及《洪范》,嗣因问浩天文、术数;浩占决多验,由是有宠,凡军国密谋皆预之。

崔浩观天象,预判天下事,准到什么程度?书上也提供了个例子,崔浩精确预言了后秦的灭亡:

魏太史奏:“荧惑在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于法当入危亡之国,先为童谣妖言,然后行其祸罚。”魏主嗣召名儒十馀人使与太史议荧惑所诣。崔浩对曰:“按《春秋左氏传》:‘神降于莘’,以其至之日推知其物。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二日。庚之与午,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长安,荧惑必入秦矣。”众皆怒曰:“天上失星,人间安知所诣!”浩笑而不应。后八十余日,荧惑山东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秦大旱,昆明池竭,童谣讹言,国人不安,间一岁而秦亡。众乃服浩之精妙。

二 刘裕伐后秦,崔浩预言北魏坐收渔翁之利

当初刘宋武帝刘裕讨伐后秦,借道北魏,拓跋嗣询问崔浩刘裕是否能成功。崔浩根据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肯定能打下来。二、刘裕来不及站稳脚跟就会回建康,完成篡权的计划。三、后秦地盘不久会被人占领,但是终将会为北魏所有。四、赫连孛孛虽然打仗很牛,不过无法长久。这四点后来被一一验证,尤其是后秦地盘被赫连孛孛占领,但是赫连孛孛死后不久,北魏就把赫连氏消灭,应验的让人怀疑崔浩的确是穿越回去的。

崔浩还劝谏拓跋嗣不要趁机打算进攻东晋或者刘裕西伐部队,拓跋嗣不听,结果派出的部队被刘裕打的惨败,拓跋嗣“乃恨不用崔浩之言。”。像这种情形后面发生了很多次。

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馀日而灭。魏主嗣复召诸儒、术士问之曰:“今四海分裂,灾咎之应,果在何国?朕甚畏之。卿辈尽言,勿有所隐!”众推崔浩使对,浩曰:“夫灾异之兴,皆象人事,人苟无衅,又何畏焉?昔王莽将篡汉,彗星出入,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民无异望。晋室陵夷,危亡不远;彗之为异,其刘裕将篡之应乎!”众无以易其言。

崔浩还预言了刘裕的篡权会成功,等到刘裕称帝,拓跋嗣“闻上受禅,驿召崔浩告之曰:“卿往年之言验矣,朕于今日始信天道。”

三 首任顾命

魏主服寒食散,频年药发,灾异屡见,颇以自忧。遣中使密问白马公崔浩曰:“属者日食赵、代之分。朕疾弥年不愈,恐一旦不讳,诸子并少,将若之何?其为我思身后之计!”浩曰:“陛下春秋富盛,行就平愈,必不得已,请陈瞽言。自圣代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宫,选贤公卿以为师傅,左右信臣以为宾友;入总万机,出抚戎政。如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万岁之后,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奸宄息望,祸无自生矣。皇子焘年将周星,明睿温和,立子以长,礼之大经,若必待成人然后择之,倒错天伦,则召乱之道也。”魏主复以问南平公长孙嵩。对曰:“立长则顺,置贤则人服;焘长且贤,天所命也。”

拓跋嗣想长寿,长期服用神药,寒食散,反而把身体弄坏了。他把崔浩叫来询问身后事,崔浩的回答除了看好拓跋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早建东宫,选贤公卿以为师傅,左右信臣以为宾友”,也就是做好太子的教育工作。这点对北魏接下来几届政权意义重大。

四 劝阻入寇刘宋

崔浩谏曰:“陛下不以刘裕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丧伐之,虽得之不足为美。且国家今日亦未能一举取江南也,而徒有伐丧之名,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使义声布于天下,则江南不攻自服矣。况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帅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淮北也。”

魏主曰:“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之,今我乘裕丧而伐之,何为不可?”浩曰:“不然。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衅伐之。今江南无衅,不可比也。”魏主不从。

拓跋嗣打算趁刘裕死,入寇刘宋,崔浩根据形势判断时机并不成熟,拓跋嗣不听,反问道“当年姚兴死,刘裕灭后秦,现在刘裕死,我讨伐刘宋,有什么不行的?”崔浩说姚兴死后他的儿子们内部互相争斗,给刘裕以可乘之机。现在刘裕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儿子们目前还没有什么内斗,形势不同,不可相提并论。拓跋嗣最终没有听从。

魏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之前,以先攻城与先略地。奚斤欲先攻城,崔浩曰:“南人长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时克,挫伤军势,敌得徐严而来,我怠彼锐,此危道也。不如分军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则洛阳、滑台、虎牢更在军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不则为囿中之物,何忧其不获也!”公孙表固请攻城,魏主从之

既然要出兵,大家就讨论是该攻城还是抢地盘深入,崔浩分析觉得南方人,正面交战可能不敌北方的骑兵,但是守城还是有一套的;所以应该分兵出去,占领几个地盘,不要和守军进行攻城战。可是拓跋嗣又没听。结果自然是北魏大败而归。。。。。。听浩哥的话,没错的。

五 太武帝时的暂时废黜

左光禄大夫崔浩研精经术,练习制度,凡朝廷礼仪,军国书诏,无不关掌。浩不好老、庄之书,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肯为败法之书以乱先王之治乎!”尤不信佛法,曰:“何为事此胡神!”及世祖即位,左右多毁之;帝不得已,命洛以公归第,然素知其贤,每有疑议,辄召问之。浩纤妍洁白如美妇,常自谓才比张良而稽古过之。既归第,因修服食养性之术。

崔浩精通天文、经术,不好老庄那一套,也不信佛教那一套。拓跋焘架不住身边的人总说他坏话,就让他回家歇着去了,但是有麻烦事还是要找他。书上还记载崔浩皮肤很白“如美妇”,废黜后就待在家修身养性去了。不过后来崔浩信了道教,张天师。。。。。。。

六 讨伐大夏

夏兵为两翼,鼓噪追之,行五六里,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晦冥。宦者赵倪,颇晓方术,言于魏主曰:“今风雨从贼上来,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日。”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贪进不止,后军已绝,宜隐军分出,掩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魏主曰“善!”乃分骑为左右队以掎之。魏主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拓跋齐以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齐,翳槐之玄孙也。

面对看上去不利于自己的天时,崔浩毅然根据当前形势鼓励北魏进击大夏,最终在北魏的力战后,大夏军队全线崩溃。

七 讨伐柔然

拓跋嗣打算大举北伐柔然,满朝文武都不同意,只有崔浩鼓励拓跋嗣出征。于是拓跋焘就让双方来了场辩论赛:

浩诘渊、辩曰:“阳为德,阴为刑;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夫王者用刑,小则肆诸市朝,大则陈诸原野;今出兵以讨有罪,乃所以修刑也。臣窃观天文,比年以来,月行掩昴,至今犹然。其占,三年天子大破旄头之国。蠕蠕、高车,旄头之众也。愿陛下勿疑。”渊、辩复曰:“蠕蠕,荒外无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而制;有何汲汲,而劳士马以伐之?”

浩曰:“渊、辩言天道,犹是其职,至于人事形势,尤非其所知。此乃汉世常谈,施之于今,殊不合事宜。何则?蠕蠕本国家北边之臣,中间叛去。今诛其元恶,收其良民,令复旧役,非无用也。世人皆谓渊、辩通解数术,明决成败,臣请试问之:属者统万未亡之前,有无败征?若其不知,是无术也;知而不言,是不忠也。”时赫连昌在坐,渊等自以未尝有言,惭不能对。魏主大悦。

崔浩的口才没得说,面对对方的诘难,巧妙的利用对方的痛处进行攻击,让对方彻底无法辩驳。

既罢,公卿或尤浩曰:“今南寇方伺国隙,而舍之北伐;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后有疆寇,将何以待之?”

浩曰:“不然。今不先破蠕蠕,则无以待南寇。南人闻国家克统万以来,内怀恐惧,故扬声动众以卫准北。比吾破蠕蠕,往还之间,南寇必不动也。且彼步我骑,彼能北来,我亦南往;在彼甚困,于我未劳。况南北殊俗,水陆异宜,设使国家与之河南,彼亦不能守也。

何以言之?以刘裕之雄杰,吞并关中,留其爱子,辅以良将,精兵数万,犹不能守,全军覆没,号哭之声,至今未已。况义隆今日君臣,非裕时之比;主上英武,士马精强,彼若果来,譬如以驹犊斗虎狼也,何惧之有!蠕蠕恃其绝远,谓国家力不能制,自宽日久;故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钞。今掩其不备,必望尘骇散。牡马护牝,牝马恋驹,驱驰难制,不得水草,不过数日,必聚而困弊,可一举而灭也。暂劳永逸,时不可失,患在上无此意。今上意已决,柰何止之!”

寇谦之谓浩曰:“蠕蠕果可克乎?”浩曰:“必克。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使不全举耳。”

崔浩又从形势上分析,刘宋不会给北魏的南方造成什么困难,只是担心这次北伐柔然,不能全歼敌人。

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诸将虑深入有伏兵,劝魏主留止,寇谦之以崔浩之言告魏主,魏主不从。秋,七月,引兵东还;至黑山,以所获班赐将士有差。既而得降人言:“可汁先被病,闻魏兵至,不知所为,乃焚穹庐,以车自载,将数百人入南山。民畜窘聚,无人统岭,相去百八十里;追兵不至,乃徐西遁,唯此得免。”后闻凉州贾胡言:“若复前行二日,则尽灭之矣。”魏主深悔之。

果然不出崔浩所料,就差一点点北魏就可以全歼柔然,解除这个后患。拓跋焘后悔也来不及了,柔然自此以后成为北魏在北方的魂牵梦绕、永远打不死的小强。

八 深得拓跋焘信任

魏主加崔浩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以赏某谋画之功。浩善占天文,常置铜铤于酢器中,夜有所见,即以铤画纸作字以记其异。魏主每如浩家,问以灾异,或仓猝不及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美,魏主必为之举箸,或立尝而还。魏主尝引浩出入卧内,从容谓浩曰:“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著忠三世,故朕引卿以自近。卿宜尽忠规谏,勿有所隐。朕虽或时忿恚,不从卿言,然终久深思卿言也。”

尝指浩以示新降高车渠帅曰:“汝曹视此人纤懦弱,不能弯弓持矛,然其胸中所怀,乃过于兵甲。朕虽有征伐之志而不能自决,前后有功,皆此人所教也。”

 

河西王蒙逊遣尚书郎宗舒等人贡于魏,魏主与之宴,执崔浩之手以示舒等曰:“汝所闻崔公,此则是也。才略之美,于今无比。朕动止咨之,豫陈成败,若合符契,未尝失也。”

九 阻止南寇

魏南边诸将表称:“宋人大严,将入寇,请兵三万,先其未发,逆击之,足以挫其锐气,使不敢深入。”因请悉诛河北流民在境上者以绝其乡导。魏主使公卿议之,皆以为当然。崔浩曰:“不可。南方下湿,入夏之后,水潦方降,草木蒙密,地气郁蒸,易生疾疠,不可行师。且彼既严备,则城守必固。留屯久攻,则粮连不继;分军四掠,则众力单寡,无以应敌。以今击之,未见其利。彼若果能北来,宜待其劳倦,秋凉马肥,因敌取食,徐往击之,此万全之计也。朝廷群臣及西北守将,从陛下征伐,西平赫连,北破蠕蠕,多获美女、珍宝,牛马成群。南边诸将闻而慕之,亦欲南钞以取资财,皆营私计,为国生事,不可从也。”魏主乃止。

十 由盛及衰,凄惨的结局

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尝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太守晃曰:“先征之人,亦州郡之选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宜先补郡县,以新征者代为郎吏。且守令治民,宜得更事者。”浩固争而遣之。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闻之,谓东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校胜于上,将何以堪之!”

崔浩开始有点骄傲自满,专制朝纲,这也是他危险的开端。后来在他支持编修北魏国记的时候因为触犯了众怒,被拓跋焘下令捉拿查办。

于是召浩前,临诘之。浩惶惑不能对。允事事申明,皆有条理。帝命允为诏,诛浩及僚属宗钦、段承根等,下至僮吏,凡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帝频使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帝引使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馀衅,非臣敢知;若直以触犯,罪不至死。”帝怒,命武士执允。太子为之拜请,帝意解,乃曰:“无斯人,当更有数千口死矣。”

絷浩置槛内,送城南,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这么杰出的军事家,天文学家,就以如此凄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令人唏嘘。

辛丑,魏主北巡阴山。魏主既诛崔浩而悔之。会北部尚书李孝伯病笃,或传已卒。魏主悼之曰:“李宣城可惜!”既而曰:“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孝伯,顺之从父弟也,自浩之诛,军国谋议皆出孝伯,宠眷亚于浩。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