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蘭

来源:互联网 发布:腾讯php面试经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8:05
 

巴洛克藝術的風格

林布蘭
(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RYN)
(1606 ~ 1669)



青年自畫像(Self Portrait as a Young Man
1634 年
油畫
Uffizi,弗羅倫斯


  林布蘭是荷蘭畫家。擅長歷史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風俗畫,同時,也精於圖案繪製及版畫。據最早為林市蘭作傳的歐勒斯﹙J. Orlers﹚說法,林布蘭年輕時即已注定會從事用腦力的高深職業。他在來登語文學校攻讀 7 年後, 於 1620 年 5 月 20 日進入來登大學,但他在大學中並沒有待很久。林布蘭的藝術基本訓練最初大約是跟隨幾位無名的來登畫家習得,而他真正的啟蒙老師應算是斯凡楞伯格﹙Jacob Isaaksz van Swanenburgh﹚—一位專畫建築與地獄景象而不甚出名的來登畫家。林市蘭跟隨斯凡楞伯格,學了三年,大約是由 1621 年到 1623 年間。

  據歐勒斯所作之傳記,年輕的林布蘭顯示了過人的天份,於是被送往阿姆斯特
丹,隨著著名的畫家拉斯曼﹙Pieter Lastman﹚繼續學習。與拉斯曼相處近 6 個月的
短暫經驗,顯然完全取代了斯凡楞伯格曾給予的任何影響。林布蘭最早的作品中,拉斯曼的影響顯而易見。離開拉斯曼畫室不久,林市蘭回到來登,便自我培養成一位獨立的大師,時為 1625 年,此亦林布蘭作品中最早的年款。

  林布蘭的作品大略可分為四期:來登時期、阿姆斯特丹初期、阿姆斯特丹成熟期以及晚年時期。

來登時期﹙約 1625—1631/32 年﹚

  第一類風格出現於林市蘭停留於來登期間,他第一幅署有年款之作品是近年才發現的「石擊聖史蒂芬」﹙Stoning of St. Stephen,1625﹚,就風格而論,此畫不脫拉斯曼之影嚮,構圖完全是拉斯曼式的義大利風格,畫中刻意安排冥想中的古希臘羅馬廢墟,設色著重於光與影的強烈對比,故顯得鮮明活潑,然而,人物面部表情之生動刻劃,以及構圖上陰影的使用,使得林布蘭早期作品與其師仍有明顯的區別。這段期間,林布蘭與拉斯曼的另一位學生— 來登畫家利文斯﹙Tan Lievens﹚一同 工作,是以他們二人的早期作品相似得難以分辨。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一直延續到1631 年或 1632 年林布蘭前去阿姆斯特丹為止。

  1629 年,林布蘭完成「猶大退還銀幣」 ﹙Judas Returning the Pieces of Silver﹚。與利文斯比較,林布蘭在人物塑造及感情表達方面突出許多。林布蘭在來登時期末年﹙1631年﹚所完成的一些作品,充分顯露出他日後發展的潛力。「在望殿呈獻」﹙The Presentation in the Temple:海牙﹚ 與「尼可萊斯.魯特像」﹙Portrait of Nicolaes Ruts:紐約﹚,皆為此時之代表作。林布蘭在來登之活動一直記載到 1631 年 6 月,而在阿姆斯特丹出現的最早時間則是 1632 年 7 月。

阿姆斯特丹初期 ﹙約 1632—1640 年﹚

  林布蘭早期最著名的作品大多在他初抵阿姆斯特丹之第一年中完成的,如「杜爾普醫生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as Tulp﹚,這張富於戲劇效果的摹像作品,立刻使林布蘭之人物畫聲名大噪,蓋此作與早期荷蘭畫家之靜態人物畫有很大的分野。這一時期中,他也製作了許多當時社交名流之畫像,「馬登.蘇爾曼」﹙Marten Soolmans,1634:巴黎,私人藏品﹚即一例。1634 年林布蘭與莎斯姬亞﹙Saskia van Ulenborch﹚完婚,很快地她就成為林布蘭最喜愛的模特兒。約在 1635 年林布蘭畫了一幅「畫家與莎斯姬亞」圖﹙Self-Portrait with Saskia﹚,其構圖與哈爾斯﹙Frans Hals﹚、特布魯根﹙Hendrick Terbrugghen﹚之作相近。

  此時,林布蘭接受腓特烈.漢瑞克王子﹙Prince Frederick Hendrick﹚之委託,製作了 5 幅一系列的「耶蘇受難圖」﹙Christ's Passion﹚。另外一幅「卸下聖體」﹙Descent from the Cross﹚,此圖以魯本斯在安特衛普主教堂之畫為藍本,再加以林布蘭特有的個人色彩,而最醒目者是畫幅中央部分,似乎被來自天庭的超自然光線所照亮,這是魯本斯作品中所沒有的表現手法。1636 年所作之巨幅「刺瞎參孫」﹙Blinding of Samson﹚,是最能表現巴洛克風格的作品之一。

  在這段時期中,林布蘭還大量地收藏藝術品,同時,開始繪製風景畫及版畫。促使林布蘭畫風景的主因,毫無疑問是來自他對名風景畫及版畫家謝哲斯﹙Hercules Seghers﹚之興趣。在版畫方面,林市蘭主要用蝕刻法,不過,在蝕刻技巧外,他還摻用推刀﹙burin﹚與直接刻線法﹙drypoint﹚。事實上,林布蘭早在 1628 年來登時期,即已開始製作版畫,而一直要到 1630 年代末期,其技巧之發展才臻於成熟。本期繪書之題材與手法涵蓋甚廣,由親切感人的「病婦 ﹙莎斯姬亞﹚」﹙Sick Woman〔Saskia〕﹚到含義深沉的「浪子回頭」﹙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不一而足。

  林布蘭阿姆斯特丹風格初期與成熟期的分界作品為赫赫有名的「夜警」﹙Night Watch﹚,「夜警」一名是十九世紀之藝評家所賜,原題為「法蘭斯.班寧.柯克隊長和威廉.范.羅伊登伯赫副官的警衛隊」﹙The Company of Captain Frans Banning Cocq and Lieutenant Willem van Ruytenburch﹚,畫中兩位主角人物,醒目的如同被舞臺照明燈光照射到一般,加以他們大步邁向觀眾的動態效果,使得此畫成為阿姆斯特丹初期作品中巴洛克風格最明顯者,其色彩融合一氣,並帶有閃爍的黃金色調。

阿姆斯特丹成熟期 ﹙約 1640—1648 年﹚

  當林布蘭繪製「夜警」一圖時,其風格正經歷著一次重大的改變,畫面之油彩變得更豐富,作品內容亦更具戲劇效果。這種改變與 1640 年代阿姆斯特丹及整個荷蘭的繪畫風尚變遷息息相關。由於其他一般畫家們採用優雅鮮明的時尚畫法甚受歡迎,於是,委託林布蘭畫肖像的顧客就變得日漸稀少了。雖然,林布蘭畫風不免會因時代影響而有所改變,但他始終不願走向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那樣精細的宮廷作風,縱使如此,林布蘭 1640 年所作之「自畫像」﹙Self-Portrait﹚,仍帶著些許古典氣息。1642 年,莎斯姬亞過世,這是林布蘭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悲劇。

  此期中林布蘭繼續繪製了不少古典傾向的作品。肖像畫中,優雅的「拿扇子的少女」﹙Young Lady with a Fan﹚,可視為 1640 年所作自畫像風格之延續。1648 年,他畫了一幅構圖安靜祥和的「基督在厄瑪鄔」﹙Christ at Emmaus﹚。大約於 1645 年,韓德瑞各.斯多弗 ﹙Hendrickje Stoffels﹚步入了林布蘭的生命,由種種跡象看來,她可算是林布蘭的第二任妻子,雖然沒有經過法律的認可,他們的婚姻關係卻一面維繫到韓德瑞各 1663 年去世為止。

晚年時期 ﹙約 1648 年以後﹚

  1650 年代是林布蘭經濟情況最窮迫的時候,但是也是他一生中產生最偉大作品的時期,如 1654 年所作美麗的「西克斯像」﹙Portrait of JanSix﹚,其靈活生動的筆觸,可能是由哈爾斯處得來的靈感,畫中完全看不出林布蘭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困苦。1656 年,林布蘭宣告破產,法院並為其財產作了一份清單,其中包括了他龐大的藝術收藏,清單中所列知名者有拉斐爾﹙Raphael﹚、呂卡斯 ﹙Lucas van Leyden﹚、吉奧喬尼﹙Giorgione﹚、謝哲斯及范.戴克等人之作品。

  他在晚年時期繼續製作了許多個人及團體肖像,如 1661 到 1662 年間所作之
「布商公會的理事」﹙Syndics of the Cloth Drapers' Guild﹚,此畫深入 地探尋了人物的個性。不過,不論林布蘭之群像作品是如何的重要或引人注目,但是,其晚年風格之代表,仍應以他對新舊約聖經所作的種種闡釋作品為主。1660 年之「聖彼得不認主」﹙Denial of St.Peter﹚,畫中沾著厚彩的筆觸,輕快的點在畫布上,造成一種近乎發光的效果。此期最美且感人最深之作,當推設色溫暖濃厚的「掃羅與大衛」﹙Saul and David﹚一圖。

  在林布蘭那個時代,沒有一位畫家像他那樣繪製了如此多量的自畫像,正如
畫他人的肖像一般,他畫自畫像的動機,也是由於對人性本質所產生的強烈興趣
而產生。他的自畫像中,有近百幅不同質材者,可視為「真正的」自畫像,蓋其
忠實地描繪了各個時期中不同的心路歷程。

  就繪畫教學而論,林布蘭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大作家之一,他可以說曾經左
右了整個歐洲的繪畫方向,在他眾多的學生中,著名約有卡勒 ﹙Carel﹚ 和巴倫特.法布利契亞斯﹙Barent Fabritius﹚、富林克﹙Govert Flinck﹚、麥斯﹙Nicolaes Maes﹚、侯克斯特拉登﹙Samuel van Hoogstraten﹚、德洛斯特﹙WillemDrost﹚及吉爾德 ﹙Aert de Gelder﹚等人。

【作品集錦】


  • Graphics
  • Biblical paintings (page 1)
  • Biblical paintings (page 2)
  • Biblical paintings (page 3)
  • Group portraits
  • Portraits (page 1)
  • Portraits (page 2)
  • Self-portrai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 Miscellaneous paintings
Graphics
Preview Picture Data File Info Comment The Angel Appearing To The Sheperds
1634
Etching,burin,and drypoint,261 x 218 cm
Staatliche Graphische Sammlung,慕尼黑
668*780
Grayscale
185 Kb



Beggars Receiving Alms at the Door of a House
1648
Etching,burin,and drypoint,16.5 x 12.8 cm
-
679*853
Grayscale
183 Kb


The Little Children Being Brought to Jesus ("The 100 Guilder Print")
1647-49
Etching and drypoint,1st state,27.8 x 38.8 cm
Rijksmuseum,阿姆斯特丹
1062*778
True Color
151 Kb



The Circumscision in the Stable
1654
Etching,9.4 x 14.4 cm
-
451*337
True Color
57 Kb


Jews in the Synagogue
-
Etching and drypoint,7.1 x 12.9 cm
-
462*295
True Color
38 Kb


Joseph and Potiphar's Wife
1634
Etching,9 x 11.5 cm
-
462*338
True Color
43 Kb


Ledikant
1646
Etching (fourth state)
Bibliotheque Nationale,巴黎
800*448
Grayscale
133 Kb



Nude Man Seated on the Ground with One Leg Extended
1646
Etching,9.7 x 16.8 cm
-
451*344
Grayscale
25 Kb


Old Beggar Woman with a Gourd
c. 1630
Etching
-
332*454
True Color
27 Kb



Old Man Shading His Eyes with His Hand
c. 1639
Etching and drypoint,13.8 x 11.5 cm
-

327*451
True Color
18 Kb



The Pancake Woman
1635
Etching,10.9 x 7.7 cm
-
337*427
True Color
42 Kb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1636
Etching,15.6 x 13.6 cm
-
337*427
True Color
37 Kb


Saskia with a Child
c. 1636
Pen and wash
Pierpoint Morgan Library,紐約
468*600
Grayscale
84 Kb



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erds: With The Lamp
1654
Etching,10.5 x 12.9 cm
-
466*333
True Color
52 Kb


The Tribute Money
c. 1635
Etching,7.1 x 10.3 cm
-

462*331
True Color
53 Kb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虛擬劇場實驗室編製
July 15,1999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