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我的网络作业-第一章 [2006年5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接口系统开发方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5:32

03 计算机   31311091   刘锋

 

第一章作业:

 

1. 解答:假设该距离为x,而狗的速度为18km/h,即5m/s,则有:

 

          7*2^30*8*3(狗所传输的位数) >=x/5*150*10^6

          近似取2^20=1000,有:

          X<=5600m

 

          所以在5.6 km 的距离内,狗的数据传输率会超过那条传输线。

 

2. 解答:采用LAN的客户-服务器系统得两个好处是:

 

          <1>: 使用LAN的客户-服务器系统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束缚,一般可用于园区,而大型的分时系统只能用于地理位置较近的范围,一般不超一个建筑物内,

          <2>:大型计算机功能强大,可以分时地用于许多应用程序的多个终端,与此相对应,联网的计算机允许单个的计算机协作。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效率较分时系统高。

 

3. 解答:高带宽高延迟的网络举例:卫星线路。

 

          低带宽低延迟的网络举例:个人区域网络。

 

4:解答:对于数字化的语音流量,除了带宽和延迟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信噪比及相应得错误检测和控制处理机制。

 

5.解答:由于整个交换的时间为10微秒,而在10微秒的过程中信号仅仅造成延迟3*10^8*10*10^(-5)*2/3=2*10^4m = 20km,与纽约到加州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故该交换时间不能成为一个主要因素。

 

6.解答:在最佳情形下,卫星所能提供的带宽很好的满足了该系统的请求,而且交换,路由的时间忽略,此时主要延迟是信息从发送节点传播到接收节点的双向等待时间,(通常称为往返时间)。

 

11.解答:网络使用分层协议的理由为:

         (1).为了减少网络设计的复杂性,网络按层次方式组织。不同的网络,其层数、层名称、内容和功能不相同。两台计算机在同一层次上对话,对话的规则就是这一层的协议。

         (2).各层之间独立、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容易实现标准化工作。

 

12.解答:是OSI模型意义上的多层协议, 因为在满足OSI 模型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1),对等层都执行相同的任务操作。

          2)。较低层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13.解答:通信过程中,在传输层与其对等层建立连接时:

          若为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其一般要进过三次握手以建立连接,而且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要对连接提供错误检测和错误处理(确认和重新传输),提供流量控制等服务(如滑动窗口)。

          而若为建立无连接的通信,其只交换数据报而没有确认机制和传输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确认和重新传输)只能由上层协议来完成。

 

          所以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通信间的主要区别为:有无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以建立具体连接及错误检测和处理的提供方式等。

 

14.解答:不相同,报文流总要保持报文的边界而字节流没有,发送两个1024字节的报文流,收到时还是两个独立的1024字节的报文流,而发送两个1024字节的字节流,收到时为一个2048字节的字节流,无法判断原来是两个1024字节的字节流还是一个2048字节的字节流。

 

15:解答:网络协议中的协商体现了标准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所采用的技术不一定符合所定义的标准,具体例子就像OSI参考模型和实际所采用的TCP/IP间的关系。

 

 

16.解答:还隐含了K-1层向第K层提供的服务, 且该服务与第K层向第K+1层提供的不同,否则不符合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

 

18。解答:把传输的位分为桢在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链路层包括两个子层 MAC LLC子层。

         而在传输数据通过子网是决定传输路径的是网络层,该过程称为路由。

 

19.解答:数据由上层传给下层时下层在该数据上加上自己本层的协议信息成为封装,故应该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桢封装数据包。

 

20.解答:由于每一层均要加上h字节的协议信息头,故n层协议结构的网络中每传输M字节须传输的数据量为nh+M字节,其中网络头占用的带宽为nh/nh+m.

 

21.解答:相同之处在于:(1),网络都被分层定义。

                       2)。均有应用层,网络层,传输层。

          不同之处在于:(1)。OSI参考模型分了7层,而TCP/IP只分四层。

                       2)。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具体负责物理连接的物理层,而TCP/IP没有。

 

 

22.解答:TCPUDP 的主要区别是:TCP为面向连接的服务,而UDP为无连接服务,

  TCP在开始传输数据之前端点之间需要建立连接,TCP负责将消息拆分为数据段,重新传输丢失的分组并将数据分段在目的主机上重组为消息,TCP在端用户之间建立了一条虚电路。

              UDP是一种简单传输协议,它交换数据报而没有确认机制或传输保证,错误处理和重新传输机制必须由上层协议来完成。

23.解答:根据图论知识,至少应该需要3颗炸弹。

 

24.解答:在2002-2010年中,共12*9=108个月。108/18=6

 

           故在2010年时,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为:1*2^6=64亿台。

 

25.解答:第一种方案:接受方独立确认每一个分组,只要每一个分组均正确接收,文件整体不确认,当传输分组的次序在到达接收方时原来顺序存在错乱,虽然每一个分组都能保证被接收,但可能不能正确重组为原文件。

          第二种方案:不单独确认分组,文件作为一个整体被确认,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只要某一个或者几个分组传输出现错误,接受方都要求重新发送整个文件,直到成功接受并重组原文件。

 

26.解答:ATM中采用信元的原因为:采用长度固定的信元,容易设计出由专门硬件来处理短的,固定长度的信元,变长IP分组的路由必须要通过软件来处理,相对于硬件这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另外,ATM可以设计出专门的硬件以便将一个进入的信元复制到多条输出线路上,这是处理电视节目时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特性,最后,小的信元不会阻塞线路很长时间,这也为保障线路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8.解答:该图像大小为1024*768*3*8=18874368 bit

 

          使用56 kps的调制解调器所需的时间为:18874368/56*10^3=337 s

 

          使用10M bps的以太网所需的时间为:  18874368/10*10^6=1.887 s

 

          使用 100M bps 的以太网所需的时间为:18874368/100*10^6=0.1887 s

 

29. 解答:在总线拓补型的以太网络中,因其共享同一根介质,同一时刻只能传送一桢数据,但在802.11无线网络中,只要两个设备不使用同一个频率点,同一时刻应该可以传送多桢数据。

 

34  解答:学校使用的是以太网,属园区局域网技术,呈星型拓补结构,交换方法未知。

 

35.解答:随着距离的增加,时间也应该增加,但是不呈某种特定的函数关系,依赖与所经路径所采用的路由,交换等的具体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