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lse left on those streets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内存泄漏检测工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4:13

二零零八年时我在北京,开始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以为自己开始遇到了整个生活的一部分。

当时我在三环西边上班,马甸附近的一片老小区中租了一个小房子,离公司不远,每天下班后无事可做,经常长时间的凝视着房间里快要散架的简易衣柜无端感怀,有时对着厨房里的自来水管说两句,水有回音,久之就觉得无趣,只好趁天黑坐着,独自面对宇宙巨大无边的冷漠。

那时的我处在20~30这一黄金岁月的中段,全然不知美好的时光正飞快流逝,北京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灰蒙着的,阴翳的,加之雨水贫乏,像一条永远无法洗刷干净的床单,每天睡在上面久了就习惯了。由于大,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造成一种不太压抑的孤独感,这让我喜欢北京,但也不眷恋,为填补大量的空白时间和过剩的精力,我沉迷于各种户外活动----爬山,滑雪;

彼时苗苗住在离我不到三百米的街道上,据我们后来交换地标时发现,很多次我们在同一个超市买过东西,同一个饭馆吃饭,同几条街道上溜达;至少----从概率上来讲,我们的活动在时间上重叠的可能性也很大,或许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或许交换过眼神?不过以苗苗当时白马王子高帅富的标准来看,我是典型二逼青年一个,这种情况可能性较少。

奥运前夕,我得到一个到杭州工作的机会,为了证明生活是一个个偶然组成,我放弃了狂热的滑雪爱好,毅然南下了。走之前在一个测字网站测了一个字玩儿,结果是:"他乡遇故知“,现在看来真是一种奇怪的注解。

生活要求一个人做出选择并接受相应的后果,你没法像《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彭寂创作的小说那样,在每个可能的分岔点,选择所有的可能,形成一种几乎无限的小说,或是无限的生活;不过选择之于我从来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原因是我很少认为某种选择会比另一种选择更好或是坏,最终,我们都是奔着一开始就设定好的目的去的,对吧?

我不太记得写给苗苗的第一首诗中的某些句子了,诗的标题大概是"致...(一)"(名字没好意思写"我亲爱的苗苗"之类的),那时还准备写二,三,四,五。。。凑成一个系列,尽管,当然,诗写的很糟糕(即便我遒劲的书法多少掩盖了这一点),我也没有足够的词藻来填充后面的系列了,还好苗苗没给我这个机会,在象征性扫了一眼后,我们算是好上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