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关于linux内核栈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剑灵人族捏脸数据分享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07:38
 

进程的堆栈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堆栈,内核在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时,在创建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的同时,也为进程创建自己堆栈。一个进程有2个堆栈,用户堆栈和系统堆栈;用户堆栈的空间指向用户地址空间,内核堆栈的空间指向内核地址空间。当进程在用户态运行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指向的用户堆栈地址,使用用户堆栈,当进程运行在内核态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指向的是内核栈空间地址,使用的是内核栈;

进程用户栈和内核栈之间的切换

当进程由于中断或系统调用从用户态转换到内核态时,进程所使用的栈也要从用户栈切换到内核栈。系统调用实质就是通过指令产生中断,称为软中断。进程因为中断(软中断或硬件产生中断),使得CPU切换到特权工作模式,此时进程陷入内核态,进程进入内核态后,首先把用户态的堆栈地址保存在内核堆栈中,然后设置堆栈指针寄存器的地址为内核栈地址,这样就完成了用户栈向内核栈的切换。

当进程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时,最后把保存在内核栈中的用户栈地址恢复到CPU栈指针寄存器即可,这样就完成了内核栈向用户栈的切换。

这里要理解一下内核堆栈。前面我们讲到,进程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时,需要在内核栈中保存用户栈的地址。那么进入内核态时,从哪里获得内核栈的栈指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理解从用户态刚切换到内核态以后,进程的内核栈总是空的。这点很好理解,当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使用的是用户栈;当进程在内核态运行时,内核栈中保存进程在内核态运行的相关信息,但是当进程完成了内核态的运行,重新回到用户态时,此时内核栈中保存的信息全部恢复,也就是说,进程在内核态中的代码执行完成回到用户态时,内核栈是空的。

理解了从用户态刚切换到内核态以后,进程的内核栈总是空的,那刚才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内核栈是空的,那当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后,把内核栈的栈顶地址设置给CPU的栈指针寄存器就可以了。

X86 Linux内核栈定义如下(可能现在的版本有所改变,但不妨碍我们对内核栈的理解):

在/include/linux/sched.h中定义了如下一个联合结构:

union task_union {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unsigned long stack[2408];

};


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内核栈占8kb的内存区。实际上,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所占的内存是由内核动态分配的,更确切地说,内核根本不给task_struct分配内存,而仅仅给内核栈分配8K的内存,并把其中的一部分给task_struct使用。

这样内核栈的起始地址就是union task_union变量的地址+8K 字节的长度。例如:我们动态分配一个union task_union类型的变量如下:

unsigned char *gtaskkernelstack

gtaskkernelstack = kmalloc(sizeof(union task_union));

 

那么该进程每次进入内核态时,内核栈的起始地址均为:(unsigned char *)gtaskkernelstack + 8096

 

 

疑问:那么关于内核进程或线程的栈呢?应该是和普通的进程一样,放在PCB块里的,切换进程的时候直接就处理了,这点没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