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Wave:让Email/IM/Twitter统统过时的新交流平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公司介绍小程序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5:52
GoogleWave:让Email/IM/Twitter统统过时的新交流平台! 2009-11-08 13:14 浏览器的未来是什么?包括微软在内的一些人认为,浏览器应该不需要任何其它插件就能跑3D游戏或者看电影。而上周Google在其I/O大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GoogleWave。 现在,每个网民都会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但是整合这二者,并且新添很多功能的交流平台会是什么样呢?Google认为,电子邮件是非即时的交流,即时通信是即时的交流,而好的交流应该包括这两者。虽然Google已经把Gtalk整合进了Gmail,雅虎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效果都不好,于是,GoogleWave诞生了。 Wave的开发者Lars Rasumussen的定义是:“Wave,就是如果电子邮件在今天才被发明出来的模样”。Wave为我们参与互联网上正在发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顺畅的方式,相比之下,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都显的很呆板。 Wave的界面分为三栏。最左栏是一个导航条(navigation),下面是从GoogleContacts导入的联系人列表。中间一栏是最主要的位置:你的信息箱(inbox)。看起来跟Gmail的邮件列表(inbox)很像,但有两点不同:第一,Gmail里的每一条信息是个邮件流(mails),而Wave立的每一条信息是个更广义的信息流(threads)。第二,参与每个信息流的朋友的图片都呈现出来。并且你能很容易的判断出哪一个信息流里有新的内容。 点击inbox的任意一个信息流,都会在页面最右栏展开详细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一个Wave就是朋友向你发来的一个信息,而你打算反馈。你可以在朋友信息的任何位置开始插入你的反馈。这个过程中没有窗口会弹出来。 如果你想在一个Wave里加入一个朋友,那么就在你的最左栏的联系人列表里,把他的图标拖到这个Wave上来就行了。这个动作非常酷。如果这个被邀请的朋友想要看之前这个Wave里的信息,他们只需要点击“回放”(playback)就行了。过去发生的交流会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现。 如果两个交流的朋友同时在线,你们当然就在这个Wave里即时交流。你在输入每一个字母的同时,你的朋友就会同时看见。这比目前的即时通信工具还要强大的地方,朋友不仅能看到你输入的结果,还能看到这个过程。如果你不喜欢让你的朋友看到你正在写的东西,你可以进去“草稿”(draft)功能,直到你点击确认后,你写的文字才会被朋友看到。 如果在一个多人参与的Wave里,如果你想跟其中一个人单独说话,你就在Wave里开启一个私密对话。当然,这些只能由你们两人看见的对话内容,还是会保留在这个Wave的记录里。 Wave是不是跟我们习惯的传统的信息交流比如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不一样?你还能够利用Wave发起一个多人同时合作编辑的功能,就像维基,也像之前GoogleDocs早已实现的功能。但Wave的界面更流畅,协同编辑的结果展示更即时。尤其当某个朋友正在编辑的时候,他名字就会作为一个框显示在所编辑的内容的旁边。如果你想看看在编辑之前的内容,也很简单,再点击那个“回放”(playback)功能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在Wave上分享一个照片,而如果你的浏览器也支持,那么你直接把这个照片用鼠标拖到Wave里就行了。而一旦这个图片进入了某个Wave,那么相应的朋友都会在他们的屏幕上看到这个图片。每个人都可以给这个图片修改名字。当然你也能像看幻灯片一样看到这些新名字。 而未来,Wave想要实现的不仅是对图片这样操作,对其他东西,比如Maps、游戏都能同等操作。 新的网络交流 Google当然不仅仅想把Wave做成一个你在某个站点上使用的网络应用,而想让你在网络上任何站点使用它。比如你有一个博客,你可以把一个Wave作为一个帖子分享出来,让其他人看见你和朋友们通过Wave做的所有交流。并且,访客们可以直接从你的博客站点加入到这个Wave的讨论中来,而他们的反馈也会添加到原初的那个Wave中去。 这既能实现让你博客的访客以匿名的方式加入讨论并且贡献力量,他既可以通过Google的账户进来,也可以通过你的站点的账户进来。 当然不仅仅限于博客,你能想象到的任何站点,Google都期望能用上Wave。比如,很多公司都在Email和IM之外,用一种管理系统用作内部交流工具。比如Yammer,或者Friend Feed的隐私空间。但是Yammer基本上就是一个封闭的Twitter,而Friend Feed的私密空间的信息量过于嘈杂。而Wave可以提供二者的优点,并且被公司安装到自己的服务器上。 这就是重点。Google并不期望Wave成为仅仅是另一个应用,而是要把它做成一个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的交流平台。 开发者为重 比尔盖茨坚持认为:拥有一个强悍的开发者社区是Windows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也是后来的平台诸如Android和iPhone成长迅速的要领。如果Wave想要成功,当然,再一次是因为开发者。 Google已经有近50个开发者在建立一个平台架构,当然,这只是一个Wave能够具有的开发社区的小小开始。刚刚过去的周五,Google已经把Wave的API协议开放给了开发者们。期望不久,就会有体现Wave精髓的应用、扩展、和网站如雨后春深般冒出来。比如,把Wave跟Email或者Twitter结合起来。 Wave的开发者Lars Rasmussen说:“我们要让Wave尽可能的开放,就像Email一样。我们期望看到其他人开发的Wave应用来跟Google竞争”。 所以,Google准备把Wave开源。这将是Wave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Wave作为一个网络产品被研发出来。第二阶段是Wave作为一个平台,让开发者们在上面尽其所能的发挥。第三阶段就是Wave作为一个协议(protocol),作为一个互联网交流平台。之后这个Wave就不再仅仅属于Google,所有的人都可以影响他的发展。就像Android。 一个新的网络 但是现在,除非开发者,一般人还不能亲自操作Wave。Google反复强调,Wave还处于很初期的阶段,需要尽早让开发者社区参与进来。 并且,是的,Wave会把Twitter整合进来。Wave的开发团队已经为此开发了一个应用“Twave”,把你的Tweets和你朋友的Twitter图标都整合了进来。你能在Wave里对这些Tweets做出反馈,这些反馈都会在Twitter里即时呈现。而且,还有搜索。Twave实时监控Twitter的信息,一旦新的tweets发生,就会被检测到,并且被搜索到。 最后是一条关于Goolge创始人SergeyBrin提供的花边:“起初我们看到这个提议的时候,它并不显得特别有吸引力。但是,毕竟这是GoogleMaps的开发者提出来的,所以我们得另眼相待,即使有一些怀疑。老实说,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个建议,结果就可能会不同。要知道,这个50人的开发团队是Google里相对最独立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