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折射大幸福——古城西安5年绘就为民惠民新"画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易商通平台 网络传销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7:33
 

记者 刘洪 程慧

    核心提示

    2007年春天,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西安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城市,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行列;在西部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梯队;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更具文化魅力、更富有特色、更适宜人居住。

    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古城人民围绕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华夏故都、山水之城的耀眼轮廓初步勾勒,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豪感不断增强,“幸福”成为西安这座城市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5年里,西安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放心早餐到半价公交,从城市绿地增加,到“蛋奶工程”进校,从创业贷款到安居工程,从政策引导到政府埋单,5年后的今天,一个个纸上数据变成了活生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840万西安人民沐浴在改善民生的阳光中,会心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张张笑脸是对这座城市由衷的认同。

    古城脚步仍然没有停歇,循着“民生为本”的西安路径,幸福的故事正在继续。

    发展为了群众、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5年中,西安市委、市政府以改善民生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为市民群众构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民生网。一份份为城乡居民量身定制的“民生套餐”,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古城大地上,一幅幅写满幸福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放心早餐、放心馒头工程和蛋奶工程陆续推出;公交IC卡五折优惠,公交优先让出行更便捷,地铁二号线龙行古城;公厕免费,公园绿地向百姓免费敞开;政府大力扶持市民就业创业;一批新建的山区寄宿制学校,较好解决了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民生幸福是标杆,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让840万西安市民从这些“政府埋单”的实惠中,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的惬意与温暖。

    A古城早晨的第一缕清香

    放心早餐 从惠民工程到古城新名片 

    【小场景】

    每天清晨6点,一个个放心早餐摊点准时出现在西安大街小巷。整洁的餐车、丰富的品种、热腾腾的美味,早餐的清香唤醒了古城,把温暖和甜蜜带到西安的角角落落。

    家住鱼化寨的小马,在西大街的公司工作将近7年。过去和每个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一样,一顿干净简单的早餐一度成了他的奢求。5年前,小马的早餐只能匆忙在油腻脏乱的路边摊解决,“谈不上干净卫生,能吃上就不错了”。

    近5年来,公交站旁、街头巷口放心早餐摊点越来越多,红黄相间的遮阳伞像一朵朵鲜花绽放在街边。“每天等车时就可以解决早点,很方便。”小马笑着说,包子、稀饭、豆浆、面包,放心早餐品种很多,“只需3元,我的胃就可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美好的一天从此开始。”

    【大民生】

    一份干净温暖的早餐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政府的责任与担当以及质朴的民生情怀。

    曾几何时,早餐问题成为老百姓生活的难点。作为国际旅游城市,西安中心市区人口高达400多万。但全市3万多个餐饮网点,绝大部分上规模的餐饮企业都不经营早餐,至少有100多万市民靠流动摊点解决早餐问题。除了不方便,更有诸多卫生隐患威胁着市民健康。

    早餐难问题引起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将放心早餐作为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保障饮食安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西安的便民惠民工程积极推进。

    2006年12月西安正式启动“放心早餐”工程。从此,锃亮的放心早餐车洋溢着饭香和温暖,每天早晨现身于西安大街小巷。市委、市政度多次要求,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当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放心早餐覆盖面,稳步推进,切实把这项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

    5年过去了,放心早餐工程解决了近20万人吃早餐问题,网络覆盖面扩大到七个区,销售网点增加到800多个,日供应量增加到17万份,并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了稳定就业之路;6大类61个品种,更丰富了早餐供应种类和营养搭配。下一步,放心早餐工程网点将扩大到2000个,满足40万人早餐需要。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西安放心早餐的经营、科学管理模式,如今已成为西安一张新名片,也成为全国早餐工程的模本,取经者络绎不绝。潍坊市带队考察的郭秀兰女士说,“尤其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力度,西安为全国提供了借鉴”。

    与此同时,这项惠民工程还在不断深入。继放心早餐、放心馒头工程之后,西安又推出放心豆制品工程。同时,“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放心菜、放心肉陆续走进社区,245个蔬菜进社区直销网点,47个蔬菜早市,解决了百姓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更为市民健康编制了一张“放心网” 

    B老百姓出行脚步变轻快

    公交优先 市民出行更便捷

    【小场景】

    清晨,东方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大地,梁文豪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一路小跑赶上一辆刚刚进站的24路公交车。车门口掏出IC卡,“滴”一声,消费0.5元,“长安通卡现在是我生活里形影不离的伙伴”。

    梁文豪今年41岁,家住吉祥村,在西梢门一家公司上班。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他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忙忙碌碌,过日子精打细算。因为工作,更因为生活原因,他每天都要与公交车打交道。

    “西安公交越来越方便了。”以前为省钱,梁文豪有时也骑自行车上班。自从IC卡乘车五折优惠以后,他放弃骑车,为自己和妻子办了长安通卡,两人一天最少能省2块钱,儿子在学校办了学生IC卡三折优惠。这样一算,全家人坐公交车一年能省800多元。梁文豪笑了,“如今坐地铁也能刷卡,比打车还快,方便得很”。

    【大民生】

    西安实行公交IC卡乘车五折优惠的决策,给市民带来了最贴心的温暖,公交优先更让市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2007年西安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市民使用公交IC卡乘车,可享受五折优惠。很快IC卡持有量猛增。如今,公交日均客运量已从当初270万人次增至目前400万人次;日刷卡次数增加到240万人次,公交IC卡持有量达442万张。市民真正享受到了公交票价折扣的实惠,降低了出行成本。

    作为城市运转的“动脉”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把公交发展好,就是直接造福百姓。在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推动下,市财政累计对公交补贴达19.32亿元,购置公交车辆6053辆。三年来,政府对公交财政支持力度居西部省会城市前列,被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评价为“西安模式”。

    如今,不管清晨还是深夜,南到郭杜,北到泾河开发区,西到三桥,东到临潼,西安市民都能乘坐安全便捷的公交车。空调车和节能环保车辆不断增加,公交专用道不断延伸,市民出行环境越来越舒适。环山旅游公交1、2号线的开通,久居闹市的人们亲近山水的距离越来越近。特别是4条通宵公交线路,更受到了市民们赞誉。每天晚上11时30分至次日早5时,通宵公交的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搭载着下夜班的市民和上早班的环卫工人,成为古城一道独特的夜生活风景线。

    在西安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2011年西安地铁二号线开通,直接方便了千百万市民出行。这贯穿西安南北的首条地铁线路,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条地铁线路,标志着千年古都从此迈入地铁时代。

    C旧城改造“西安模式”

    安居工程让市民住得更顺心

    【小场景】

    “想都不敢想,百花村变成了这般模样。”未央区政协委员张方感慨地说,“以前,百花村里有个大夫很有名,我经常带孩子到那看病。下公交车要走好大一段土路,村里更是破破烂烂的。垃圾乱堆乱放,流动人口聚集,治安混乱……”

    现如今,22栋多层和12座高层住宅楼星罗棋布组成的百花小区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湖水荡漾,小鱼嬉戏,亭台水榭相映,绿树草坪互衬,便利商店、社区诊所一应俱全,完全是一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式都市居民小区,难怪张方找不出原来城中村的模样了。

    【大民生】

    2007年下半年,西安启动大规模改造工程,为民生画卷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西安将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西安,确保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兑现城市价值为民、利民、惠民的大手笔。

    “拆”并不意味着破坏,在拆掉旧世界的同时,新生活的曙光和倩影已经逐渐变得清晰可见。

    三年过去了,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改变了脏、乱、差面貌,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百姓群众赞誉的“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全市完成133个整村和30个棚户区的拆除任务,完成63个城中村和25个棚户区6.7万户、26.7万人的回迁安置,30余万城中村群众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兑现了市委、市政府“5年任期内基本完成二环路以内棚户区改造,同时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庄严承诺。

    拆迁建设规模在西安历史上前所未有,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前所未有,动迁之平稳前所未有,西安创造的三个“绝无仅有”引来了全国关注的目光,“西安模式”成为各城市借鉴和学习的样本。何谓“西安模式”?就是“安置先行”,西安规定整村拆除后一个月内,安置楼必须动工,做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如期回迁。

    “西安‘安置先行’的背后,是政府以百姓为重的浓浓民生情怀。”前不久,西安城中村改造现场来了一群客人,他们是太原市住建委的工作人员,考察中他们连连感慨,正是“西安模式”,才让困扰全国城中村改造多年的死结得以破解。

    D民生重千钧

    五年民生路 成就“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

    “一切的发展为了市民,一切发展变化都要用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衡量,一切发展成果都要惠泽于百姓。”

    五年来,西安在加快城市文明进程中全力改善民生,不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这句话作出最生动的诠释。

    2010年7月,在全国569个城市和区县角逐中,西安将“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称号收入囊中。2011年捷报再传,中国城市民生成就推介会上,西安获得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大奖、中国城市民生成就最佳范例奖。

    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陈述,“西安民生工程建设有力,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水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风光优美的绿色城市,就业环境大为改善,公厕免费、公交半价、放心早餐、放心馒头、蔬菜早市、蛋奶工程等一批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平安西安’创建成效明显,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是有目共睹的认同,是对古城日新月异的褒奖,也是840万西安市民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变化——

    五年来,财政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达104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近七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905元增加到25800元,增长2.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808元增加到9300元,增长2.4倍;

    五年来西安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创业政策支撑体系,带来就业的倍增效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工程。5年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41亿元,带动12.3万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50.32万人新增就业;

    五年来,全市“蛋奶工程”覆盖24.5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所有寄宿学生全纳入补助范围;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877万平方米,解决了10多万户低收入居民和职工的住房困难;

    ……

    一个个工程、一组组数据,无不是政府发展民生工程,惠泽众生,为民谋福,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彰显。

    民生重千钧,市民的 “幸福感”和“满意度”永远是政府工作的标杆。在追求民生、改善民生的道路上,西安永不停步。

西安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

  高新开发区一角。

  高新开发区一角。 记者 刘珂 摄

  西安火车北站正式投用。

  西安火车北站正式投用。   记者 张波 摄

  东二环立交夜景。

  东二环立交夜景。 记者 王燕 摄

  夜幕下的钟楼。

  夜幕下的钟楼。 记者 刘珂 摄

  

  西安,是一座可以实现梦想、创造价值的城市。

  从2007年以来的五年间,西安人不断改变着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演绎着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描绘着山水之城的新美景。

  就在去年,西安铁路北客站建成迎客,西安行政中心完成北迁,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成功举办2011西安世园会……

  五年辛勤耕耘,五年创新不已,五年硕果累累。

  这五年,正是西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五年。

  这五年,正是西安加速兑现城市价值的五年。

  这五年,正是是西安充满机遇、活力迸发的五年。

  人们喜爱一座城市,可以有若干条理由。而选择居住于一座城市,则更多地考虑在这里是否宜居,是否宜业,是否宜乐。如今的西安正是这样一座宜居、宜业、宜乐的希望之城。

  作家贾平凹谈起西安曾说:“我来自风景秀丽的陕南,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当一个绿树成荫、碧波万顷、生机盎然的西安在我身边蓬勃生长时,我几乎已经快要模糊了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区别了。”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城市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西安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创造着新的城市现代形象,丰富着城市文化的内涵。

  现在的西安,既是古老的,又是新兴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淳朴的,又是时尚的;既是黄土的,又是绿色的。浐灞生态区和曲江南湖那大片的水面,遍布全城的大片绿色,大唐不夜城那流光溢彩的灯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那恢弘的格局,在向人们展示古老文化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乐趣。

  一座城,就如一个人。爱上它,就请靠近它,和它在一起经历创业,一起实现梦想。西安就是这样一座驻在你心里的城市,和你一起孕育希望,和你一起成就未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