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import的机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樱花布丁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06:58

引用网络文章:

Java中有两种包的导入机制,总结如下:

单类型导入(single-type-import), 例如 import java.io.File;
按需类型导入(type-import-on-demand),例如 import java.io.*;

这里分析一下这两种导入类型的大致工作原理供大家参考。

单类型导入比较好理解,仅仅导入一个public类或者接口。
对于按需类型导入(import java.io.*;),有人误解为导入一个包下的所有类,其实不然,看名字就知道,他只会按需导入,也就是说它并非导入整个包,而仅仅导入当前类需要使用的类。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的使用按需类型导入呢?非也,非也。
因为单类型导入和按需类型导入对类文件的定位算法是不一样的。java编译器会从启动目录(bootstrap),扩展目录(extension)和用户类路径下去定位需要导入的类,而这些目录进仅仅是给出了类的顶层目录。编译器的类文件定位方法大致可以理解为如下公式:
顶层路径名 \ 包名 \ 文件名.class = 绝对路径
对于单类型导入很简单,因为包明和文件名都已经确定,所以可以一次性查找定位。
对于按需类型导入则比较复杂,编译器会把包名和文件名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类文件查找定位。例如:

package com;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当你的类文件中用到了File类,那么可能出现File类的地方如下
File \\  File类属于无名包,就是说File类没有package语句,编译器会首先搜索无名包
com.File  \\  File类属于当前包
java.lang.File  \\  编译器会自动导入java.lang包
java.io.File
java.util.File

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编译器找到java.io.File类之后并不会停止下一步的寻找,而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查找完以确定是否有类导入冲突。假设此时的顶层路径有三个,那么编译器就会进行3*5=15次查找。

注意:如果在查找完成后,编译器发现了两个同名的类,那么就会报错。要删除你不用的那个类,然后再编译。

了解以上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按需类型导入是绝对不会降低Java代码的执行效率的,但会影响到Java代码的编译速度。

查看JDK的源代码就知道SUN的软件工程师一般不会使用按需类型导入。因为使用单类型导入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1。提高编译速度。
2。避免命名冲突。(例如:当你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util.*后,使用List的时候编译器将会出编译错误)

当然,使用单类型导入会使用你的import语句看起来很长。

以上来自网上的阐述,下面着重介绍个人其他尝试以及上述文章需要注意的地方:

A、Java包机制需要两个方面的保证:①源文件里使用package语句②指定包名class文件必须放在对应的路径下。

B、

当我们使用单类型导入(single-type-import), 例如 import java.io.File;
按需类型导入(type-import-on-demand),例如 import java.io.*;

导入自己定义的类时会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一、不加编译成class文件,直接将Java源文件放在对应的目录下

由于源文件里使用package语句,所以必须手动放在对应目录下(自己手工创建)。同时上述两种方式编译均正常。但此种情况不便使用。

二、编译生成class文件

由于类中使用了package语句,所以编译(使用javac -d . ***.java)此类会直接创建相应目录,并在该文件夹下生成class文件。这也是为什么李刚老师一直强调不能直接用javac ***.java的原因。

对于单类型导入,例如:import lee.kider;   import lee.triangle;由原理知不会产生任何情况。因为包明和文件名都已经确定,所以可以一次性查找定位。

而对于按需类型导入,以上会报错,提示你删除文件。

那么我们来做如下测试:

①将java源文件移到别处,保证不再当前目录下(可在当前目录的子目录下),结果编译无错误

②将java源文件移到别处,同时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同名的java源文件,文件里面不添加任何内容。结果编译再次出错,提示原因和原来一样。

那么基于上述文章讲述的查找原理,结合测试,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使用按需类型导入时,会按照需求去查找相应的文件名。

为什么会判定是文件名呢?因为测试一通过而二没有通过,如果是查找类名的话,测试二应该也通过,因为其内部无代码。所以判定是去查找文件名,相同则提示错误。当然路径上采用查找原理中的方式

其实此处注意,可以跨包访问的权限只有public,而使用public,其文件名又必须是类名,所以查找文件名还是类名其实也是一样的,但是上述测试二是我们断定,java只是查找了文件名。

综述,以上过称我们可以猜测为:java其实是去查找文件名【当然此时文件类型是class或java,其他的重名无所谓】,没有相同时再判定文件类型(相同时报错),若是源文件【必须在package规定的目录下,否则失败】,则编译成class文件【文件和java源文件均在规定目录下】,最终执行。有class文件时,java就直接利用。(有class时,删掉源文件也没有关系)。

所以在使用中,我们一是要对自己定义的在包下的类,尽量不使用按需类型导入,如果使用的话要将源文件移开,保证程序正常运行。如此,我们也更进一步理解了P137讲述包机制里面将项目文件按src、class文件分开的作用当然此处应注意。

P.S.:class文件最上层包的父目录必须与当前使用import的java源文件的父目录相同。【即class文件最上层包和java源文件位于同一目录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