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在数据库应用中的性能问题初探

来源:互联网 发布:闲人马大姐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5:35

 

1.       

XML技术自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的支持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等更是把XML作为一种基础性、支柱性的技术来看待。然而,应该指出,XML本质上是一种描述性的标记语言,是一种更好地表示信息的手段。同时,这也意味着XML可以是用于信息存储和管理的一种方式,正如同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一样。

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系统诞生于60年代。随后,经历了从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以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柱。90年代以来,InternetWeb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量以指数膨胀,而对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需求更是空前强烈和迫切。这时,已在传统的商业和事务处理等领域内趋于成熟的数据库技术,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注:本文中关于数据库技术的讨论侧重于关系数据库)

XML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结构性,即它可以方便有效地表示结构化数据,这就使得XML可以作为表示和存储数据的手段。因此,目前有不少将XML用于数据库应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即是在这个方向上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尤其关注于XML在数据库应用中的性能问题。

2.        XML简介

XML推荐标准1.0版发布于19982月,之后,迅速在全球掀起了XML应用的浪潮。简要地讲,XML是一种描述型的标记语言,与HTML同为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一种功能十分强大但也非常复杂的标记语言,是ISO-8879国际标准)的一种应用。设计之初,XML的目标之一是取代HTML为新出现的复杂的Web应用提供标准的Internet语言。然而,由于XML在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结构性等方面的突出优点,它的应用范围早已突破了HTML所达到的范围。今天,XML在很多领域中崭露头角,这其中包括传统的数据库技术的范畴。例如,人们开始考虑用XML文档来存储、组织和管理Internet上浩如烟海的庞大信息资源。但是,XML是否能够胜任所有这些场合?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先对XML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篇XML文档由标记和内容组成。XML中共有六种标记:元素(elements),属性(attributes),实体引用(entity references),注释(comments),处理指令(processing instructions)和CDATA段(CDATA sections)。其中,元素是标记的最常见的形式,由尖括号分隔,和人们熟悉的HTML中的标记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大多数元素标识它所包含的内容的性质。

XMLHTML最大、也是最显著的不同是XML文档中引入了“文档类型声明”(Document Type DeclarationsDTD使文档可以与分析器交流关于它的内容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被允许的标注的次序和嵌套,属性值和它们的类型以及默认值,可能引用到的外部文件的名字和它们是否包含XML可能包含的一些外部数据(非XML)的格式,以及可能遇到的实体。

DTD的出现,赋予了XML文档可扩展性、结构性和可验证性。正因为如此,XML具备了类似于数据库的一些性质,人们可能利用XML来组织和管理信息。与此同时,又可以与HTML一样在浏览器中方便地表示,在Internet上高效地传递和交换。考虑到与HTML的兼容,DTD并不是XML文档必须的成份。具有DTDXML文档称作“Valid”,否则就是“Well-formed”。

目前,处理XML文档的方式主要有SAXDOM两种。SAXSimple API for XML)是一种基于流的、以事件处理方式工作的接口。DOMDocument Object Model)则是在对XML文档进行分析后,在内存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树的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操作。简单地比较来看,SAX对系统资源要求低,速度快,但对文档的操作是只读的;DOM的处理能力强大,但要求大量的系统资源,尤其是对于大的文档。

3.        Internet时代数据库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并不会去过多地探讨数据库技术本身,而只是指出数据库技术在Internet应用、Web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这也解释了将XML用于数据管理的原因和动机。

传统数据库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针对商业与事务处理。Internet时代到来以后,Web改变了许多东西,正如它给数据库技术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Web上以指数增长着的数据(文档),使它们既能被高效地操作和维护,又能在Web这个平台上方便地表示和交换。

当前,典型的问题有(当然这绝不是全部):

1.将现有数据库中数据转换成适于InternetWeb的形式,需要相当的工作量。时至今日,虽然从CGIServer APIScriptsJava等等出现了许多解决方法,并且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问题存在。

2.传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存储,并且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各自的专有格式,这既带来了表示上的困难,更是进行交换的一大障碍。而随着网络和Internet的发展,数据交换的能力已成为新的应用系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求。

当然,我们也已经看到,数据库技术正在积极地吸收和利用Web方面的新技术。当前主流的数据库产品都宣布了对XML的支持。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XML的这种捆绑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效率,还需要在实际中检验。本文中,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试验,即,完全基于XML来实现数据管理和操作。

4.        XML在数据库应用中的性能问题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考察XML在处理典型的数据库应用时的表现。

我们所要管理的信息是一个名单,每个记录是一个名字,包含姓(LASTNAME)和名(FIRSTNAME)两个字段。这个名单在关系数据库中就是一张再简单不过的表了,而在XML中,我们需要下面这样一个DTD

<!DOCTYPE DOCUMENT [

    <!ELEMENT DOCUMENT (NAME)*>

    <!ELEMENT NAME (LASTNAME,FIRSTNAME)>

    <!ELEMENT LASTNAME (#PCDATA)*>

    <!ELEMENT FIRSTNAME (#PCDATA)*>

]>

一个记录则这样表示:

<NAME>

           <LASTNAME>Franklin</LASTNAME>

           <FIRSTNAME>Tom</FIRSTNAME>

</NAME>

至此,我们就有了一个存储名单的XML文件,类比于数据库中的一张表。但是,处理XML文件却远不象用SQL操纵数据库那么简单。由于SAXXML文档的处理是只读的,我们必须采用DOM来完成查询、插入、修改等各种操作。这里,我们使用Java语言,利用MicrosoftMSXML包,来实现这个程序。

在这个小测试程序中,我们只实现了对应最基本的数据库操作的几个功能。然后,作为对照,在Oracle系统中建立了包含同样数据的一张表,用SQL*Plus对表进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试验在时间测量上是比较粗略的,采用秒表测算从命令提交到结果返回的时间差。由于我们主要侧重的是数据库与XML之间的相对比较,而不是各自的绝对数值,所以这样做基本可以满足要求。试验的平台是:Oracle系统运行于Sun SPARC Station 20Microsoft Java 虚拟机运行于Pentium 233 PC上。下面是试验结果。

操作

Oracle/SQL*Plus

MSXML/Java

Insert 10 records

<1

1-2

Delete 10 records

<1

1-2

Update 10 records

<1

1-2

Select

<1

1-2

1 关系数据库和XML处理100条记录时的性能比较

 

操作

Oracle/SQL Plus

MSXML/Java

Insert 100 records

<1

16

Insert 1000 records

1-2

17

Delete 100 records

<1

19

Delete 1000 records

1-2

22

Update 100 records

<1

20

Update 1000 records

1-2

22

Select

<1

22

2 关系数据库和XML处理10000条记录时的性能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XML在处理规模稍大的数据时比关系数据库系统要慢很多。设想在一个Web站点上,这样的响应速度肯定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在对上面的数据作出解释时,我们也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

1.硬件、软件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这个试验中,对比的双方使用了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其次,处理XML文档所使用的编程语言Java和接口库MSXML的性能问题,都有可能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

2.XML文档的处理方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数据表的方式之间的差别。
试验中对XML文档的处理方式是在每次操作前将其装载,然后对内存中的树结构进行操作,最后将结果写回磁盘上的文件。DTD在每次装载的时候都要被分析(本试验中还只是一个最简单的DTD),而向文件系统转储的时候更是要根据文档的结构决定适当的标记。这些操作是相当费时的,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表的操作显然不是这样。

考虑到XML文档在装载和转储时的开销,我们又进行了另外一个试验,结果如下表。

操作

100条记录

1000条记录

10000条记录

仅仅装载和转储

<2

3

15

仅装载

N/A

N/A

5

3 不同规模的XML文档在装载和转储操作上的开销

3说明:

1.XML文档的装载和转储时间随着文档内容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2.转储比装载的开销更大。

3.与前面的表2结合,可以看出,对XML文档进行处理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装载和转储上了。

因此,在本试验中,考虑到一些影响比较的因素,我们仍可以说,处理和操作XML文档的开销要显著地大于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类似的表。其中,对XML文档进行装载和转储的开销占了很大的比例。XML文档的长度对其处理开销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这还是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如果内存不足而使用磁盘交换空间的话,估计会是完全不可忍受的。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试验,对于将XML用于数据库应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有这样几点结论:

1.XML文档不适于处理较大规模的数据(1万条记录以上)。

2.由于以DOM方式装载和转储XML文档开销很大,处理XML文档时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种操作。

3.XML文档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相比,应该说,它的一个优势是它存储数据的形式是可读的,即人可以直接阅读和编辑XML文档,而数据库中的表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无法访问的。所以,我觉得,XML文档适合于在编辑器中人工编辑,而在一个由许多用户并发地访问且可能修改的环境中,性能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很显然,这正是数据库技术所擅长的场合。

 

无论如何,XML正在迅速地发展和不断地完善中,前景非常光明。例如,正在开发和标准化之中的XML查询语言(XQL)即是针对XML在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在这个领域内,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1]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0 W3C Recommendation 10-February-1998” http://www.w3.org/TR/1998/REC-xml-19980210

[2]   Microsoft Inc., “Microsoft SDK for Java 4.0 Documentation” http://msdn.microsoft.com/xml

[3]   南凯、阎保平,XMLJavaWeb上的结合应用, 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9.9.

 

 

Performance Issues About Using XML in Database Application

Nan Kai ,   Yan Baoping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80)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issues rising from using XML in database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issue. Using a testing program, we have carefully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XML and RDBMS in processing rather large-scale data (10 thousand records above). Some opinions on the XML application in this field are presented for discussion as a conclusion.

Keywords  XML , database,  performance,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