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y词法识别--输入缓冲区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 信息 知识 情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2:14

返回文档首页


(一)简介

代码下载: git clone git://git.code.sf.net/p/redy/code redy-code


这一章的内容有:

输入缓冲区的设计与实现


(二)扫描器简介

在前面的章节当中,我们都是从终端下输入字符串,然后来判断该字符串属于那类型的词文,在这一章里面,我将讲述怎么从源程序文件中效率的读取字符序列,并在后面把这些字符序列交给扫描器转化为词文。在编译原理里面,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叫做扫描器。扫描器在对字符序列识别时,采用的是贪心算法,即尽可能识别字符序列。例如字符序列145572.2545不会被识别成:整数、点号、整数这三个词文,而是被识别成浮点数。

在实现扫描器这前,我们先实现一个输入缓冲区

(三)输入缓冲区的设计与实现

(1)简介

在扫描器扫描文件的时候,每一次从文件中读取一个字符,判断该字符是否能被识别,在C库里面可能通过fgetc()实现从文件中读取一个字符,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太低,调用getchar的时候,函数内部发生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例如系统调用或者是调用其它的函数。第二个原因不能使用fgetc()是因为扫描器采用的最大识别的方法,例如时我们识别字符序列254.INC,扫描器在扫描254后,判断出254是一个整数,但是还会继续向下扫描,直到扫描到字符 'I' 时才出现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回到最后一次识别到完整词文的位置,把该词文交给语法分析系统处理。然后从该词文后面重新开始识别新的词文。而扫描器扫描的是字符流,如果使用getc()就意为着我们只能从流中获取下一个字符,但不能让流回到原来的某个位置。

(2)输入缓冲区设计

因为扫描器采用的是最大识别的方法,而且字符的读取在词法分析阶段是频率很高,这就为我们输入缓冲区的设计提出了几个要求

  1. 对某个位置标记,以便可以重新回到标记的位置开始读取字符
  2. 提供一段空间,用于数据缓冲来提高词法分析的效率
  3. 从输入缓冲区获取我们已经识别到的词文的内容

(3)输入缓冲区的实现

第一步,用一个结构体来表示输入缓冲区

struct lex_file{FILE* l_file;char* l_buf;int l_buf_cap;int l_buf_size;int l_begin;int l_mark;int l_read_pos;};

在结构体lex_file里面总共有7个成员,

  1. l_file表示读取字符序列的文件
  2. l_buf用于缓存从文件中读取的字符序列,以提高词法识别的效率
  3. l_buf_cap用于表示整个缓冲区的长度
  4. l_buf_size表于从文件中读取的数据的长度
  5. l_begin表示扫描器在扫描当前词文时的开始位置
  6. l_mark用于对缓冲区的某个位置标记,以便可以重新回到该位置开始读取字符
  7. l_read_pos表示当前的读取位置
下面一张图片是扫描器在扫描字符 234.DE 时,l_begin,l_mark,l_read_pos指向的位置



第二步,有了缓冲区的数据结构,接下来就是为该数据结构制定接口的时候。

a)输入缓冲区的创建与销毁

输入缓冲区的创建有两种方法,一种从指定的文件名中创建输入缓冲区,别一是从已经打开的文件中创建缓冲区,在他们内部都调用lf_init()来对输入缓冲区进行初始化

输入缓冲区的创建代码:

void lf_init(struct lex_file* lf,FILE* file){lf->l_file=file;lf->l_buf=(char*)malloc(LEX_FILE_DEFAULT_SIZE);lf->l_buf_cap=LEX_FILE_DEFAULT_SIZE;lf->l_buf_size=0;lf->l_begin=0;lf->l_mark=0;lf->l_read_pos=0;};struct lex_file* lf_create(char* file_name){FILE* file=fopen(file_name,"r");if(file==NULL){return NULL;}struct lex_file* lf=(struct lex_file*)malloc(sizeof(*lf));lf_init(lf,file);return lf;}struct lex_file* lf_stream_create(FILE* file){if(file==NULL){BUG("NULL Pointer");return NULL;}struct lex_file* lf=(struct lex_file*)malloc(sizeof(*lf));lf_init(lf,file);return lf;};

输入缓冲区的销毁代码

void lf_destory(struct lex_file* lf){free(lf->l_buf);free(lf);}

b)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到缓冲区

读取数据到缓冲区的过程分

1)判断缓冲区中是否存数据,如果没有直接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2)计算缓冲区的可用空间,看是否能在读取LEX_FILE_DEFALUT_SIZE/2大小的数据,如果不能,则把缓冲区扩大成为原来的2倍,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识别一个长字符串词文时。

3)移除已使用过作费的的数据,为新读入的数据腾出空间,把有效的数据移到缓冲区的开头。

4)读取新数据到缓冲区

代码为:

int lf_load_data(struct lex_file* lf){int readbyte;if(lf->l_buf_size==0){readbyte=fread(lf->l_buf,sizeof(char),LEX_FILE_DEFAULT_SIZE,lf->l_file);lf->l_buf_size=readbyte;return readbyte;}int begin=lf->l_begin;int mark=lf->l_mark;int read_pos=lf->l_read_pos;int buf_cap=lf->l_buf_cap;int buf_used=read_pos-begin;int buf_free=buf_cap-buf_used;if(buf_free<LEX_FILE_DEFAULT_SIZE/2){char* new_buf=(char*)malloc(lf->l_buf_cap*2);memcpy(new_buf,lf->l_buf+begin,buf_used);free(lf->l_buf);lf->l_buf=new_buf;lf->l_buf_cap=lf->l_buf_cap*2;}else{int i;char* buf=lf->l_buf;for(i=0;i<buf_used;i++){buf[i]=buf[i+begin];}}lf->l_begin=0;lf->l_mark=mark-begin;lf->l_read_pos=read_pos-begin;readbyte=fread(lf->l_buf+buf_used,sizeof(char),lf->l_buf_cap-buf_used,lf->l_file);lf->l_buf_size=buf_used+readbyte;return readbyte;}


c)从输入缓冲区中读取一个字符

先判断读取位置是否以到达缓冲区数据尾端,如果是则从文件中加载数据

代码为:

static inline char lf_next_char(struct lex_file* lf){if(lf->l_read_pos>=lf->l_buf_size){if(lf_load_data(lf)==0){return EOF;}}return lf->l_buf[lf->l_read_pos++];}




d)对当前读取位置进行标记,以便以后可以重新回到该位置进行读写

代码为:

static inline void lf_mark(struct lex_file* lf){lf->l_mark=lf->l_read_pos;}


e)回到标记位置

代码为:

static inline void lf_back_to_mark(struct lex_file* lf){lf->l_read_pos=lf->l_mark;}static inline void lf_reset_to_mark(struct lex_file* lf){lf->l_begin=lf->l_mark;lf->l_read_pos=lf->l_mark;}


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一个高效率的输入缓冲区。

返回文档首页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