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保存数据到文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3 14:12

文 / 李博(光宇广贞)

       打小儿我就喜欢音乐。

       我家人很多都会乐器,懂韵律。爸爸和二伯是区里面的号手,姐姐是钢琴十级,故去的哥哥会黑管。我,五岁手风琴,演出过。最大扛过一百二十贝司的大琴,背上这琴几乎看不见我这个小人儿了,演奏累了脑袋直接架在琴上,用腿颠着拉风箱……哈哈,不过一上小学,就放下了,琴送给了我姨家的姐姐,她继续练。

       后来我转练了键盘乐,因为喜欢长我三岁的姐姐那一手漂亮的钢琴,优雅,迷人。这可谓最早最早对女孩子的冲动感,仅因为她那一手漂亮的钢琴,以致于直到今天我对女孩子的判断标准仍然是好的音乐修养会加分,不过还是聪明为先,否则免谈。当然,我和我姐的关系一直很好,只是,在她面前从来不敢谈及音乐,我不及她,所以不谈。

       练琴是很苦的,长大了可能心思多了活了,也不记得小时候手风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或许一样多事儿只不过已经没有记忆了——只知电子琴的练习是很苦的。我的指头不够灵活,像雅尼那种曲子我根本没戏;也正因为如此,功底没量,艺术表现就根本谈不上了,所以,我不是这块料,键盘乐只能作为我自娱自乐的兴趣,再没有成为我的专业技能——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成了也没多大用处,这玩意儿太不好搬,泡妞儿成本过高,还不如玩儿吉它……

       ——于是,上了高中,我玩儿吉它了……

       我进的是合唱班,班里人人一手乐器。我们的专业特长是合唱,所以,乐器完全是每个人的音乐修养了。对于男生,谁不会吉它,出门儿不好意思见人;对于女生,谁不能看着谱子下手就弹,出门儿不好意思见人。《毕业生》的曲子我们从入学弹到毕业,唱到毕业。手欠了抱起琴不把所有会的曲子都扫一遍不觉过瘾,扫一圈儿基本上就甭自习了,几乎人人如此。

       合唱班的教练是市里也不什么协会的请过来我校的,反正我们参赛的时候他是评委,当然基于我们优秀的素质、完美的表演、过硬的功底……再加上他老人家在评分时候的照顾,我们队总是天津市的第一。

       我是男中音部。练过多少曲子很多都记不起来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鳟鱼》、《霍夫曼船歌》等几首,还有许多由教练改编的脍炙人口的民歌的合唱版本。我们的看家曲子当然是我们的校歌,唱彻全天津市的经典曲目,更是唱彻全球的曲目,哈。这首校歌历史悠久,像我们天津市的这几所见证过晚清直到今朝所有中国大事纪风雨的老校一样,任春秋纵横,我自长青。“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质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曲源是德国教堂曲,随传说中的“东方俾斯麦”李鸿章传过来的,现在原曲及多种改编版仍流行于欧美多处并为多所校歌选定旋律。我们演出庆典的礼堂是当年袁世凯援建的,历经沧桑,每每矗立其中,张望礼堂宽广,都甚为陶醉,歌,也唱得入神了。

       记得一次排练《霍夫曼船歌》,里面歌词谈到了男女情爱……老师们觉得是不是改成“友谊”一类的不至于“教坏”我们……我们当场集体表示“不屑”,哈哈!民意不可违,我们已经到了歌唱伟大爱情的年岁了,一如我们那充满了幸与情的高中生活,一如三年《毕业生》,文字上面的改动也无法篡改真实的记忆。

       当然,教练作评委的时候会想着照顾照顾我们队……但是,我们队总不能不给人家面子不是?所以,我们的训练是极严格的,每个人都要单独过,像训练专业合唱演员一样训练我们这些特长生。音准、音域、气息、体态,每一处都不能差。都十五六岁正是叛逆的年纪,不是所有孩子都受得了这个,矛盾自然不少,教练很生气的时候也是不少的。

       合唱的女生,在我眼中就是人间女神。姑娘们的集体记录是 HIGH D 半秒,教练故意的。陶醉在天籁之间的世界里面的每一刻都是享受,而今想来,愈发后悔当初没有好好投入更多的感受去纪念那段时光。

       特长生嘛,音乐素养的修练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介绍雅尼,同学间传听着恩雅,课上会放《大河之舞》,课间会玩儿吉它口琴。我喜欢《独立日》的主题曲,老师表示那曲子抄袭成分过重不喜欢。有人喜欢听SHE,我们表示三个人音域分明却居然连合唱都算不上而鄙视这个组合。欧洲小天后ALIZEE是男生的最爱,正巧班里有个女生无论从相貌还是从气质上都很像ALIZEE,不过我追肯定是没戏。神思者、梁邦彦,还有陈美……K歌时男生会点“屠洪刚”的歌试功力,当然,对于我就是试运气。我会分享收藏的数百首欧洲经典钢琴乐和交响乐。流行音乐是根本不入我耳儿的,——太弱。

       当时班里的CD机和MD机在手是贵气,是追求,MP3还是奢侈品,手机还没有合弦音。

       高中合唱班的谱子,现在还留着,随身走,我去哪儿,它们跟哪儿,应是再没多大用,但是要存好。

       虽然在这个年代,再存着5个GB的MP3会让人不理解,但,这是我从高中直到今天十年的积蓄,保护得好好的,一样我去哪儿它们跟哪儿,嗯……估计会被我带入土里吧……带进去之前可以当“丧乐”放一放,放一轮儿怎么也得半个月吧……放的时候可以打个横幅:一百年前的曲子……

       如今我搞理论研究,每天看书看资料的时候耳朵里面是不能少东西的,最喜欢放的是《大河之舞》,让我工作起来很有节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