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心得---多态、静态初始化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无线传感器网络电子书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01:21

1. 多态机制是面向对象技术的精华之一,它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的。所谓多态(polymorphism),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事物的多种存在形态。

多态性是指一个同名方法可能有多种版本在程序中同时存在,使用者使用同一个方法名调用方法,系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用方法的不同不版本,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及实现“一个接口,多个方法”。

    多态性允许以统一的风格处理已存在的变量及相关的类,使得向系统增加新功能变得容易,继承性和多态性是降低软件复杂性的有效技术;多态性技术主要表现在方法重载和方法覆盖两个方面。继承下来的权限不发生变化。

2. 父类引用指向了子类对象。子类的对象可以代替父类的对象使用。

在类的继承中,子类在父类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改造,父类拥有的成员子类中都有,因而可以认为子类比父类的功能强,或者说子类的对象应该比父类的对象功能强,因而子类的对象应可以替代父类的对象被使用。

3. 1).多态的体现:

         父类的引用指向自己的子类对象;

         父类的引用可以接收自己的子类对象。

2). 多态的前提:要有继承关系,存在覆盖。

3). 多态的好处:提高程序的扩展性。

          弊端:只能使用父类引用访问父类中的成员。

     如果想访问子类的特有方法,强制将父类的引用转为子类类型。

4.   1).多态中成员方法的特点: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在编译时,看引用类型的类是否有此方法;在运行时,看对象所在的类是否有调用的方法。)(动态绑定)   

2).多态中成员变量的特点:编译和运行都看左边。

5. instanceof运算符(instance是例子的意思,即实例)

    运算符instanceof用于检测一个对象的真正类型。

µ    格式:<变量名> instanceof <类型>

µ    功能:如果instanceof操作符左侧的变量当前时刻所引用对象的真正类型是其右侧给出的类型、或是其子类,则整个表达式结果为true,否则结果为false。

    调用方法时如果实参是子类Student的对象,则造型是正确的,若实参是父类Person的对象,则造型失败!

       if(p instanceof Student){

                   Studentst=(Student)p;  

     st.display();

       }

6.   和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强制类型转换(向下转型)一样,存在继承关系的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之间的相互转换(即引用类型的转换),遵守以下原则:

  1).子类对象可以被视为其父类的一个对象。

  2).父类对象不能被当作是某一个子类的对象。

  3).如果一个方法的形参定义的是父类的对象,那么调用这个方法时,可以使用子类对象作为实际参数。

4).如果父类对象与引用指向的实际是一个子类对象,那么这个父类对象的引用可以用强制转换成子类对象的引用。格式为:(子类名)父类名。

例如:Person p = newStudent();  //向上转型,类的提升。

     Student s = (Student)p; //向下转型,前提是p必须指向student(即上条语句),指向person时则报错。

      

7.  初始化块是java类里可以出现的第四个成员(前面三个依次是:属性、成员方法、构造方法),一个类里可以有多个初始化块,相同类型的初始化块之间,还有初始化块和声明实例属性时所指定的初始值都是该实例的初始化代码,其执行顺序与其在源程序中的排列顺序相同。格式为:

class 类名{

     [修饰符]{  //修饰符只能是static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称为构造初始化块或直接叫初始化块)。

        //初始化块的可执行代码

     }

8.  当创建Java对象(即new对象)时,系统总是先调用该类里定义的初始化块;

µ    如果一个类里定义了两个普通初始化块,则前面定义的初始化块先执行,后面定义的初始化块后执行。

µ    初始化块虽然也是Java类里的一种成员,但它没有名字,也就没有标识,因此无法通过类、对象来调用初始化块;

µ    初始化块只能在创建对象时自动执行而且在执行构造方法之前执行。不new对象不调用初始化块,只要new就自动调用,new一个调一回,new多个调多回。

  调用顺序:初始化块->构造方法->普通方法。

 9. 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的不同:初始化块是一段固定的执行代码,它不能接受任何参数。因此初始化块对同一个类内的属性所进行的初始化处理完全相同。

      用法:如果多个构造方法里有相同的初始化代码,这些代码无需接受参数,那就可以把他们放在初始化块中定义。能更好的提高初始化块的复用,提高整个应用的可维护性。

      创建一个Java对象时,不仅会执行该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系统会先执行其父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与构造方法类似,创建一个java对象时,不仅会执行该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系统还会一直追溯到java.lang.Object类,先执行Object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然后依次向下执行父类的初始化块构造方法。。。。最后才执行该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返回该类的对象。

10.  静态初始化块(类加载时执行,且只执行一次)

      如果定义初始化块时使用了static修饰符,则这个初始化块就变成了静态初始化块,也被称为类初始化块。

µ    静态初始化块是类相关的,系统将在类初始化阶段执行静态初始化块,而不是在创建对象时才执行,因此静态初始块总是比普通初始化块先执行。

µ    静态初始块属于类的静态成员,用于对类属性执行初始化处理,不能对实例属性进行初始化处理。同样遵循静态成员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的规则。

µ    系统在类初始化阶段执行静态初始化时,不仅会执行本类的静态初始化块,还会一直上溯到Object类(如果它包含静态初始化块)。经过这个过程,才完成了对类的初始化过程。(先调父类静态初始化块,然后调子类的静态初始化块,然后再调父类的普通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然后再子类的。。。) 

注意:静态初始块和声明静态属性时所指定的初始值都是该类的初始化代码,它们的执行顺序与源程序中排列顺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