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复

来源:互联网 发布:jquery中删除数组元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33

朱邦复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朱邦复,仓颉输入法的发明人,现任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传信集团的副主席。湖北省黄冈县人。为中文终端机、仓颉输入法、汉卡的发明人。由于其对中文电脑发展的众多贡献,台湾及香港地区的华人誉其为“中文电脑之父”、“中文电脑疯子”。

中文名:朱邦复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县出生日期:1937年10月12日职业:文化传信集团的副主席毕业院校:保定军校主要成就:中文电脑之父、中文电脑疯子代表作品:仓颉输入法的发明人

目录

生平
  1. 研究中文电脑的起因
  2. 发明仓颉输入法
  3. 发展天龙中文电脑
  4. 中文内码之争
  5. 中文电脑的困境
  6. 研发聚珍中文整合系统
  7. Windows 3.0中文化
  8. 幻庐艺坊时期
汉字基因
仓颉系统
六大用途
登陆”CPU
  1. 研发中
  2. 研发成功
经历
著作
评价
  • 相关图集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

  中年以前
  朱邦复先生,生于1937年10月12日,籍隶湖北省黄冈县(今属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父朱怀冰,名万荫,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七军军长和第五战区参谋长参与抗战,以及湖北省政府民政厅长,代主席、台湾省政府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是台湾军政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母汪禅那,江苏溧阳人。
  

朱邦复

幼年时期,经历中国战火,辗转迁移,最后于中学入学年龄,落居台湾。中学求学阶段,母亲因病过世,而父亲原系军人出身,个性爆烈,促使其埋首小说、音乐等中,养成思考习惯,求学至省立台湾农学院农艺系(现国立中兴大学)毕业止。退伍后,曾在花莲农校,短暂从事中学教职,后赴巴西发展,于巴西国立巴伊亚音乐学院专攻理论作曲。
  之后停留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来因父丧回台。接着复返巴西进行投资,还过了一段时间的嬉皮生活,最后在当地一间出版社工作。

研究中文电脑的起因

  朱邦复37岁时,在巴西四月文化出版社工作。某日,目睹了一本书的出版过程,当年的铅字排版下,一本英文书从原稿送进工作间,从打字、校对、完稿、印刷到送到市面上销售,总共只花了12小时。当时一本中文书的出版,通常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排印完成。在彻底研究出版流程后,他认为中文的瓶颈在于文字的检索系统上——中文完全没有序位的观念。当时中文主要是以注音、部首及笔划数作为检索方式,而该方法完全无法提供足够精度以及利于检索的序位。
  在体认到中文印刷技术的落后,转而致力于改良中文的印刷技刷。起初买了几本字
  

朱邦复

典,并且不断剪贴,努力寻找汉字的组成方式。之后回台湾继续研究。
  当时的中文排版技术,台湾香港方面仍然沿用繁体字,但排版耗日费时,呼吁改用英文、弃用汉字的声音层出不穷。大陆方面则推行简化字,追求拉丁化(后来放弃),逐年减少铅字数量,以求大幅降低印刷成本。
  朱邦复

发明仓颉输入法

  发明仓颉输入法 1973年春回台后,原先构想是改良中文印刷技术,以中文打字机为实践目标,发展中文检索方式。刻苦生活数年,后有毕业于台大中文系的沈红莲女士协助,于1976年底发表中文形意检字法,用52个字母作为检索键。当时,三军大学需要无给职人员发展中文通讯系统,40岁的朱邦复立即接受此一职务。当时不懂电脑的朱邦复,这时才开始接触编程语言。后来发表的形意检字法,获蒋纬国将军命名为仓颉输入法,意为上古时代仓颉造字的精神。

发展天龙中文电脑

  因当时无中文终端机(当时流行大型电脑,个人电脑尚不
  

朱邦复

普及也不实用),故朱邦复及沈红莲女士决定为实践检索系统于电脑上,并使英文终端机能处理中文字。此后,社会上有很多负面声浪,商界不看好中文电脑市场,不愿投资;学界(科技人员)鼓吹趁此时淘汰中文,当面嘲讽。两人在孤立无援下,仍坚持理念,一、两年后,在友人之助下,成立一电脑公司。后来得宏碁电脑施振荣先生的技术支援,一同发展中文电脑,于1980年,与宏碁公司共同发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系统、中文编程语言、中文套装软件”之中文电脑—天龙中文电脑,售价75万元新台币。次年,又发展出中文终端机;中文处理的速度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因此,台、港华人誉其为“中文电脑之父”。其后,朱邦复成立零壹电脑公司,低价为厂商提供电脑中文化服务,后来朱邦复为使中文电脑更普及,登报声明放弃仓颉输入法的专利权,希望国人一同研究,此举使仓颉输入法流行于台、港地区。
  设计汉卡:虽然朱邦复催生出中文电脑,但售价太高,难以普及。为提供更廉价的中文电脑,朱邦复利用当时Apple II电脑(先IBM PC一步流行起来的个人电脑)热潮,研发该
  

朱邦复

机之中文接口——“汉卡”,售价新台币1500元,使得华人利用电脑处理中文的成本更低了。

中文内码之争

  为发挥中文资讯潜力,朱邦复宣布愿意公开全部技术,折价新台币1000万元,且将零壹公司股份卖出,以便全心为中文电脑服务。此提议得到台湾资讯会相关人员认同,并委托王安、宏碁、神通三家公司之技术人员,至零壹公司详细鉴定,并由朱邦复公开在资讯会讲解,获果芸执行长及黄惟德副执行长保证,在呈报上级裁决后,于1983年3月初以前,肯定答复政府收购案之最后结果。但在当时,台湾正在规划中文标准,朱邦复提可容纳50,000多字的中文系统计划,而资策会提出13,000字的标准(即大五码)。当时朱邦复着眼于其缺陷太多而大力反对,却遭污陷为共产党员(当时台海仍处对峙状态,台湾还在戒严时代)。于1983年3月,朱邦复被迫离开台湾,并把零壹公司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员工。独沈红莲女士随其至美国,继续中文资讯事业。
  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

中文电脑的困境

  中文电脑的困境在1983年朱邦复离台后,施振荣提供25%的股份收购零
  

朱邦复

壹,但遭零壹员工们拒绝。而朱邦复流亡美国后,中文电脑的发展就完全牵就卖方市场,渐渐远离朱邦复中文资讯的理想—全面性处理中文的资讯系统:汉字六大功能的处理(字码、字形字序字音字义字辨)。当时中文电脑处理的中文字依旧没有序位,且面对古籍时,依旧缺字连连。虽有多种中文输入法,但都仅以13,000字为取码对象,无法解决全部的汉字输入问题。

研发聚珍中文整合系统

  接着其在美国工作近五年,先后发展“中文之星”系统、“东方书籍排版系统”等。此间,朱邦复开始研究中文自然语言。1988年,朱邦复受深圳科技工业园之邀,到大陆工作,任职于两仪文化科技,组织一群开发者,发展聚珍中文整合系统(已有动态组字能力)。朱邦复在完成聚珍初步成品后,其在《热讯》杂志上,公开聚珍之字型产生器及中文输入处理技术。后因两仪内部问题而去职,而两仪也无力继续发展、维护聚珍。

Windows 3.0中文化

  台湾解严后,朱邦复于1990年回台,先后居于台东和杨梅。期间曾与资策会合作,将Windows 3.0中文化。当微软提出收购中文化技术时,朱邦复开
  

仓颉系统

价6000万美金。随后,微软放弃收购,改采日本汉字技术,推出新版Windows,并停止资策会视窗授权;失去微软主力以后,资策会版的Windows 3.0遂淡出市场。而朱邦复带着弟子,在台归隐。
  文传时期:1999年,朱邦复应香港文化传信公司之邀,担任文化传信集团副主席。于是迁居澳门,进行一系列中文资讯计划,其中已完成者有:仓颉电书(中文电子书包)、中文CPU(易芯CPU系列、天龙CPU系列)。期间发表了汉字基因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发展可解析中文的理解系统,同时发展图文系统,作为理解系统的应用。朱邦复在文传时期,还同时进行许多专案。

幻庐艺坊时期

  2006年2月,文传因经营问题,裁撤资讯部门,早前大批计划告终。此时朱邦复已届70高龄,鉴于心力有限,转而致全力于发展图文系统。稍后成立幻庐艺坊,其规划是以图文系统将一系列古籍演成动画,借此传播传统美德。

编辑本段汉字基因

  汉字基因工程
  汉字基因是朱邦复提出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汉字构造蕴含古人的概念认知,可以整理归纳成概念分类和常识分类,以此深入探求汉字背后的精微意义;并且能应用于电脑系统,使电脑能够有
  

朱邦复

效地处理汉字。朱邦复等人并根据此理论创造出仓颉系统,由于技术特殊且功能强大,受到不少人关注;但由于朱邦复并非专业的文字学研究者,因此他的理论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概述:朱邦复认为汉字有六大要素和功能:字形字音字义字码字序字辨,前三者为汉字本有,而后三者是在资讯时代为处理需要,必须发展、整理出来的要素。而对汉字进行分析,以得出基因的工作,即称为“汉字基因工程”。
  因子(要素) 汉字的六个静态属性。 功能:汉字的六个静态属性能发挥的动态效果。基因:即“基本因子”。六因子分析至不能再分割者,即为汉字在六种层次上的“基因”。
  因子功能技术应用字码用于汉字的编码使用仓颉检字法可根据字形得出一个字的字码字序用于汉字的检索、排序以仓颉码为内码。由于仓颉码具有固定序列,可用作排序字形即汉字的形体,可被人类视觉感受字形产生器可根据仓颉码产生字形字辨感受汉字的形体而得知其含义的抽象、动态过程仓颉系统可根据扫描的文字位图,搜寻其中的仓颉字根,转换成相应的仓颉码字音即汉字的读音,人类可发出和感受者仓颉系统可根据仓颉码推断大致读音,但因古今音变剧烈,须做较多例外处理字义即汉字可供人认知的意义对汉字进行“概念分类”和定义,可供电脑的“理解系统”根据仓颉码(内码)理解字义,再加以组合,即可令电脑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与思想,甚至可和人类沟通。汉字基因字典:
  《汉字基因字典》是朱邦复按汉字基因理论编纂的一部字典,特点是以汉字的字首字身解释字义,去除后来的“错讹字义”,达到“正本溯源”的目的。
  他认为,汉字是世界独有的概念文字,其中蕴涵的微言大义,是古人思维的结晶,
  

朱邦复

数千年来行文乃至思考的根本,因此古文能够言简意赅,含意深远。但由于白话文运动鼓吹以“词”取代“字”,现在的辞典仅解释词义而不谈及该词义的由来;而现代的字典则多以词为基准,将汉字分成一条一条解释,违反汉字本质,令汉字看似费解且难以学习。汉字“本义”被人忘却,现代人中文水平低落,正因不能辨明字义所致。为了揭示字义,消除现今辞典的弊病,故此编写这部字典。
  康熙字典
  这部字典仅取汉字的“本义”,参照《康熙字典》和《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并根据汉字基因理论,把组合字分为字首、字身解释,字首为常识分类,字身为细部定义。从字首字身的“体用”关系联想来说明字义。再按“体用因果”组合为词,均以汉字的本义解释。如此每个字、词不再是一条一
  

康熙字典

条独立的解释,而是由一个简短的概念延伸、演化而来,有源有本。 这样的编写方式是因每个汉字都表示一概念,词则是把概念加以组合联想而来。以字首字身解释汉字本义,能加深了解其中的概念,阐明汉字的微言大义。也说明只需明了字首字身和组合规律,就能掌握汉字理解的要诀,证明汉字的合理易学,是简化字和其他文字所比不上的。
  汉字排序采用第五代仓颉码,是汉字基因中的“字序”因子。
  这部字典由朱邦复独力编写,尚未出版。他把初稿放在其网站作参考用,收六千多字。

编辑本段仓颉系统

  仓颉系统朱邦复先生及沈红莲女士根据“汉字基因”理论设计的电脑系统,
  

朱邦复

目的是解决汉字在数位化、资讯化上的一切困难,如缺字、编码、储存、排序、输入。
  仓颉系统
  仓颉系统方案:朱邦复先生在发展仓颉输入法时,原意是要发展“中文检字法”,使汉字具有“序位观念”,使中文能像拼音文字一般,用少数字母找到所有汉字。仓颉输入法的26个字码“日月金木水火土…止卜”,其实正如同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ABCDE…XYZ”、日本语的五十音序等,是有序的排列,可用于检索汉字,是以称作“仓颉字母”。

编辑本段六大用途

  事后他进一步扩充系统,提出汉字基因理论。由于字根都依汉字形声字特性分析得来,故若在电脑上运用这套方法,将有以下六大用途:
  1.字码:仓颉码可用于汉字之输入,即仓颉输入法。 2.字序:仓颉码有一定的排序规律,汉字也可如同英语般快速地排序、查询、检索。 3.字形:将仓颉码输入“向量字形产生器”后,可组合成汉字,显示于电脑屏幕或用于打印。 4.字辨:把扫描所得的汉字点阵资料输入,转换为向量,分析其中的仓颉字根,可得出仓颉码。这种由“形”得“码”的过程就是文字辨识。 5.字音:大部分的汉字具有形声的特质,因此将输入的仓颉码的字身分析出来,通常可代表该汉字的声部,即读音,可用于语音辨识。(但实务上,很多汉字发音已变,须另外处理。) 6.字义
  

朱邦复

:由“仓颉码”可分析出字首和字身,能够透过程式组合出汉字字义,可供电脑“理解”人类常识,甚至和人类沟通。 仓颉系统即是将上列六大要素综合考虑而发展出的电脑系统。

编辑本段登陆”CPU

研发中

  在朱邦复带领下,文化传信长期致力于研发中文计算机工业核心技术。从研发“微型嵌入式中文造字引擎”入手,在朱邦复奋斗研究的基础上,前后用了近30年时间,终于使中文成功
  

朱邦复

“登陆”CPU。源于“汉字基因”的计算机中文处理技术无需再以字库外挂形式处理中文,而是把中文处理直接登陆CPU,由CPU产生文字,使得在西方文化之外,将东方文化提升至科技文化的层面,使在资讯科技发展上趋向东西文化的平衡,并且在信息科技的基础平台上取得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产生了属于东方中国社会的廉价计算机工业核心技术,这使得CPU不再是英文单一文化主宰的CPU,使CPU真正有了“中文中国芯”,彻底使中文信息处理拽掉了繁复的“字库包袱”。

研发成功

  “中文造字引擎”研发成功后,轰动了整个科技界。美国UCLA大学对其进行严格测试,得出的结论是,“中文造字引擎”不光是中文,而且是任何文字在计算机载具上未来最有效的处理方式。这个观点,逐渐得到国内外许多权威学术机构和学者的认同。2003年文化传信宣布研发完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真正名副其实的“中文中国芯”———“飞龙CPU”。所有的中文包括各种字体、不同内码的简、繁体字,都能从CPU直接产生。这使全中文处理可以离开PC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就为开创中国自主计算机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朱邦复

朱邦复就是这样带领文化传信不断向着科普民用的方向努力。他的这些创新、创造和发明,不单是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世界信息科技划时代的革命。他打破了电脑单一文化困局,开启了电脑多元文化新时代。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其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卓越贡献,一定会载入史册。现在,他不但是“中文计算机之父”,更被称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人”。而“飞龙CPU”作为全球唯一的“中文中国芯”,更是中国几千年科技史上、文化史上的重大革命。

编辑本段经历

  朱邦复
  年份 履历
  1967年 台湾电视公司影片编译
  1971年 巴西四月文化公司美工完稿
  1973年 台湾中华电视台影片编译
  1976年 发明仓颉输入法
  1979年 台湾零壹科技公司总经理
  1984年 美国博爱电脑公司总经理
  1987年 深圳科技园两仪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0年 台湾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6年 台湾文芯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9年 香港文化传信集团副主席
  2006年 澳门幻庐艺坊负责人

编辑本段著作

  朱邦复
  1974年||巴西狂欢节的迷惘||道声出版社
  1980年||仓颉输入法手册||零壹公司
  1980年||中文电脑漫谈||全华图书出版
  1980年||中文程式语言||全华图书出版
  1981年||中文资讯码||全华图书出版
  1984年||博爱中文电脑手册||美国博爱公司
  1989年||聚珍中文电脑手册||深圳科技工业园
  1989年||组合语言的艺术||深圳科技工业园
  1993年||老子止笑谭||时报出版社
  1994年||易经明道录||时报出版社
  1994年||易理探微||时报出版社
  1995年||巴西狂欢节||时报出版社
  1995年||东尼!东尼!||时报出版社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册)||时报出版社
  1998年||智慧学九论||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五代仓颉输入法手册||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1999年||宇宙浪子(一至五集)||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联经出版社
  2002年||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简体版)

编辑本段评价

  朱邦复视称作“中文计算机之父”,带领文化传信不断向着科普民用的方向努力。他的创新、创造和发明,不单是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世界信息科技划时代的革命。他打破了电脑单一文化困局,开启了电脑多元文化新时代。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其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卓越贡献,一定会载入史册。现在,他不但是“中文计算机之父”,更被称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人”。而“飞龙CPU”作为全球唯一的“中文中国芯”,更是中国几千年科技史上、文化史上的重大革命。

编辑本段相关图集

  ​​1982年中文打字机样品​​​​​中文培基BASIC程式语言概要朱邦复要让电脑思考中文​​中文编辑公用程式说明视窗合作破裂
  

朱邦复

  

朱邦复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5张)

扩展阅读:
  • 1

    http://www.cbflabs.com/

开放分类:
电脑台湾人物发明家输入法
我来完善“朱邦复”相关词条:
大五码
大五码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49本词条对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