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历代王朝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00w酒店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8:27

中国历代王朝大排名【转载】【推荐】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
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
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
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王朝的大小,主要是指有效统治的地域而言。能够大致囊括传统中国疆域,也就是所
谓“一统天下”的王朝,是大王朝;否则就是小王朝。这里,大王朝不包括东晋和南宋,
也不包括楚项、新莽、更始、武周和洪宪。小王朝中,不包括西域诸国、匈奴、柔然、突
厥、回纥、朝鲜、安南、吐蕃、缅甸、琉球等藩属;西辽、大理、元朝四大汗国、帖木儿
帝国;残元、南明;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历代农民割据政权;民国时俄国控制的外蒙,
日本控制的满洲国。

小王朝既然是大分裂时代的割据政权,在评分上相对于大工朝已经处于劣势;其政权
的好坏,基本上也只产生和作用于局部,对整个中国并无直接的大影响。我主张大小王朝
分开来讨论,重点放在大王朝上。

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优劣,主要有哪些考量呢?

—,国势的强盛;

二、民生的安福;

三,政治的清明;

四、文化的发达;

五,结局和影响。

这些题目,还是大了一点。具体来说,应该包括:疆域,国祚,军事,皇帝,摄政,
治世,变乱,纲纪,宫廷,效能,人口,民生,民族,文化,影响,结局,等等。我们来
看看九大王朝的各项排名。

疆域 清、元、唐、汉、明、晋、隋、秦、宋

评说:宋朝的疆域最小,似无异议,甚至都可以将之列进小王朝中去。唐、汉、明、
晋、隋各朝的版图形状相差不大,即自秦开始的中国“传统疆域”,只是边疆地区时有出
入,差别较大的是势刀范围。元、清情况较为特殊。元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与四大汗
国及吐蕃并列。元朝本部也就是其实际统治的疆域,包括中国和蒙古两部分,超过中国传
统疆域一倍以上,但还是远不及清朝的面积。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包括元本部的中
国和蒙古,几乎全都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国祚 汉、清、唐、明、宋、元、晋、隋、秦

评说:汉四百一十年(西汉214年,东汉196年),清二百九十六年,唐二百八十九年
,明二百七十六年,宋一百六十七年,元—百六十二年,晋四十五年,隋三十七年,秦十
五年。秦是中国的创立者,从“始皇帝”算起是十五年;从秦王政即位算起是四十年;从
秦灭周室,史家以秦代周纪年算起是四十九年。秦以外,所有的朝代都从立国者建立的“
小王朝”算起,至退出中原统治地区截止。因而不包括东晋、南宋、残元、南明:这一算
法,与史家通常定义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较为相符。

两汉实可分为两个王朝.因为中间出现了大的断裂,即王莽的新朝,十五年。东汉末自建
安元年起,习惯上认为已进入曹魏、三国时代,因而东汉实际可只算作一百七十二年。唐
代,其中武则天的“周朝”也可算作一个断裂,也有十五年。断裂是应该给予大大扣分的
一个重要参数。如果把连续性考虑进去,清朝的国祚应排诸朝之首。

军事 元、清、唐、汉、明、隋、秦、宋、晋

评说:古代国家的建立和守成,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基本前提。几乎每个王朝的军力,
都是前期较为强大,后期逐渐衰弱。军事实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外(征讨、防御),一是
对内(平乱、掌控)。掌控也是一个因素,不能完全掌控的军事力量,往往形成对自身安危
存亡的威胁。如唐代的安史之乱、藩镇之乱。宋代是“积弱”的典型,但它尚能守住一百
六十八年的江山,远远超过了晋.对“中央军”的掌控,是一个重要原因。晋室根基丧失
于八王之乱,就由于失去这种掌控力。各朝都有农民起义、诸侯反叛和割据之乱。秦、隋
、晋、元四朝一乱即亡,说明其平乱能力甚差。两百年以上的王朝,军事实力都堪称强大
,元是一个特例,以强大的军事对外征伐,建立了极为庞大的帝国。它的对外征伐几乎是
战无不胜的,除了两次东征日本的失败。唐朝军力胜于汉,汉胜于明,似无异议。

现在比较唐、清两朝。

对外战争:唐征高丽,屡征屡败;清在入关前即已收复朝鲜。唐与北方民族东突厥的战争
,断断续续持续了一百二十年,而西突厥更是降叛无常,未曾完全归顺;清在入关前即收
服漠南蒙古诸部,入关后屡次讨准噶尔皆获大胜,蒙古族几乎全部成为清朝的国民。唐先
后与西突厥、吐蕃争夺西域控制权,该地一直时降时叛;清西征出兵必胜,平定回疆,将
历史上的这一片归属末明之地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唐与吐蕃的战争,胜少负多,而且往
往全军覆没,甚至都城长安失守;清代六次对藏用兵,除一次稍有失利外,都大获全胜置
其于保护国地位,有清一代.藏不敢叛。除了传统上的周边国家、地域与民族,清遇到了
历代王朝未曾遭遇过的、使其丢尽了脸面的对手,那就是西方列强。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
、作为中国的代表,清政府当然难辞其咎。

对内战争,历代王朝中清的表现最为出色。先后有平三藩之乱,收取台湾,平诸次少数民
族、教门帮会、革命党起义,皆获成功。即使清势衰落,还有两次大的内部战争,也取得
重大胜利,那就是镇压太平天国和平定新疆。唐的安史之乱、藩镇之乱、黄巢之乱,朝廷
都措手无策,号令不行于四方,动不动就逃离长安,诸乱都遗祸绵延,终于导致唐朝的倾
覆。


皇帝 清、汉、唐、宋、隋、明、元、秦、晋

评说:皇帝优劣的排名,主要根据一个朝代好坏皇帝的比例来定。而皇帝的好坏,则依据
功业、政绩、才识、品德等各项标准来划分。我另作《给历代皇帝评级》一文,可资参考


摄政 清、唐、汉、宋、明、隋、元、晋、秦

评说:这里说的摄政,是指代替皇帝掌握朝政的人。他()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
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一
般性的“权倾朝野”,不在此列;实际掌权不足一年的,从略。

隋没有摄政人物,可将之作为“零点”;实权人物坏多于好(以年代论)的朝代,排在隋的
后面;反之,排在隋的前面。其奸坏,以施政为主要考量,私德为次。

秦:赵高,二年。汉:吕后.十五年;霍光,十九年;王莽,二十三年;窦太后,四年;
邓太后,十五年;梁冀,二十年;董卓,三年;曹操,二十四年。晋:贾后,十年。唐:
武则天,四十一年;韦后,五年。宋:刘太后,十一年;高大后,八年。元:铁木迭儿,
七年;燕帖木儿,六年;篾儿赤伯颜,九年;脱脱,九年。明:张太后,七年;张居正,
十年。清:多尔衮,七年;鳌拜,八年;慈禧太后.四十八年;载沣,三年。

其中,秦、晋全坏,尤以“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最为恶劣,应名列榜尾。太后与皇后当
权,并不一定是坏事。北魏冯太后、辽萧太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九大王朝中
,称制、听政的皇后太后中.因乱政而留下恶名的只有汉窦太后、晋贾后、唐韦后三人,
掌权时间加起来总共才十九年。其余几位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汉邓太后提倡经学,深好
儒术,自身也相当能干;宋刘太后去世后.名臣范仲淹对她的评价也是很正面的,“今当
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宋高太后,也勤勉问政,尊重司马光一类学者名臣;最贤明的一
位当推明张太后她执政的七年.可以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

汉、唐、清三个最强盛的王朝,都各有一位“女强人”长期当政,即汉朝的吕后、中唐的
武则天、晚清的慈禧、这三位我都归到“正面形象”一类。大多论者对吕后、尤其武则天
持有相当多的正面评价,对慈禧则以非难为主,这是不公正的。吕后为政,尚能识大体,
用能任贤,“黄老之治”即为明证。武则天是守成之主,不是守社稷而是守治世,故能上
承“贞观”,下启“开元”。慈禧扶大厦之将倾,中兴清室,撑危局近半个世纪,保证了
大中国在列强环伺的劣境中不至于被吞没和瓦解。相比之下,慈禧处境最为艰难,最易获
咎,而实际上的功劳最大。即以私德而论,慈禧也远远超过吕后和武则天。


治世 清、汉、唐、宋、明、隋、元、秦、晋

评说:治世即政治清明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年代,这是衡量上朝优劣的最重要的参数。
一般认为,秦、晋、元三代无治世。其余六大王朝:汉代有黄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约五十
年;汉宣之治,二十五年;明章之治,二十一年。隋代有开皇之治,二十四年。唐代有贞
观之治,二十三年;水徽之治,约二十年;开元之治,三十年;大中之治,十三年。宋代
有太祖、太宗“致治”,三十年;仁宗晚年,十年。明代有仁宣之治十一年;张大后当权
,七年;弘治之政.十八年。清代有康雍乾盛世,一百三十四年。


变乱 清、宋、汉、明、唐、元、隋、秦、晋

评说:这一项是“逆排名”,越乱的排到越后。所谓祸乱,主要有:一,朝廷之乱;二,
诸侯之乱;三,民变;四外患。不包括建立王朝和统一中国的历次战争,如秦灭六国,楚
汉之争,晋灭东吴,唐平群雄……直至扬州三日与嘉定三屠等;也不包括成功的对外战争
(征伐、抚平)。而朝廷之乱若仅限于宫廷,对整个社会民生无直接重大的影响,另作“
朝纲”条,不列入本项。

乱世是治世的反面,是判断一个王朝“有多坏”的直接依据。但乱世不象治世那样,可以
一概而论。盖“幸福的世道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世道却各有各的不幸。”年代较长的王朝
,祸乱也较多;有些祸乱,甚至是治世发生的,如汉初黄老之治时的吕氏之祸,文景之治
时的吴楚七国之乱,清康熙年间的三藩之变等等。惟其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民生环境影响
不大,所以不能完全以乱世累加年代之长短来定,而应以其造成的影响,及朝廷平乱的能
力、表现和善后作综合估量。

隋仅一乱,即“天下大乱”.自大业七年各地民变,历七年而亡。秦因赵高之祸,引起天
下大乱,仅两年三个月而亡。晋因贾后之祸,引起长达二十年的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最黑暗的一段的乱世。元代的主要乱因,是内部的权位之争
,包括昔里吉叛变、乃颜之乱、海都内犯等,后有民变,历二十年天下大乱而亡。

其他各朝的主要变乱如下——

汉:吴楚七国之乱、王莽纂汉、宦官之祸、外戚之祸、羌乱、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
卓之乱、诸侯割据。

唐:安史之乱、权宦用事;藩镇之乱、回纥之患、吐蕃入寇、南诏之患、黄巢之乱。其中
,尤以安史、黄巢为烈,藩镇、宦官之祸乱为久。

宋:宋辽争战、西夏争战、王小波李顺之乱、蔡京乱政、方腊之乱、宋江之乱、靖康之耻


明:靖难之变、土木之变、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土司之乱与徭变、大同兵变、倭寇、
海盗、鞑靼之犯、播州杨应龙之变、宁夏之乱、缅甸之役、朝鲜之役、魏忠贤乱政、辽东
战争、天下大乱、甲申之变。

清:圈地占田、服饰之易、三藩之变、文字狱、两次台湾之变、准噶尔之乱、苗民起义、
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廓尔喀之役、白莲教起义、海盗、陕西兵变、天理教起义、箱民之
乱、天地会、捻军之乱、回温张格尔之变、徭民起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
国、回民起义、新疆事变、中法安南之战、甲午战争、列强租界、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
、英军入侵西藏、日俄战争、革命党起义。

清代祸乱最多,但绝大多数发生在边疆、藩属,或仅限于局部地区,对中国的整个局势并
无重大影响。影响较大的是南方的太平天国与北方的捻乱,也终于镇压成功,没有动摇国
本引起分裂,也没有引发骨牌效应和恶性循环(如汉、唐、明)。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虽然
木断失利,割地赔款求和,也仍然保持了中国的庞大版图。

宋代祸乱最少,主要是外患。最大的灾难是亡国时的靖康之耻,但这比西汉的王莽改制、
东汉末年的群雄混战、唐代后期的大乱不已、明末的甲申之变仍然要好得多。宋代方腊、
宋江起义规模都很小,宋江被招安,方腊仅半年而平;远不及汉代(新莽)绿林、赤眉、黄
巾起义,唐代黄巢起义,明代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宋太祖杯洒释兵权,虽为有宋一代积
弱之远因,但毕竟没有滥杀功臣、诸侯反叛的弊端。如果不是陷京陷帝、大批中原百姓迁
彼南方的靖康之乱,在此项排名上,宋甚至应越过清而位居第一。


纲纪 清、宋、明、汉、唐、隋、元、秦、晋

评说:纲纪即朝廷的法纪秩序。一个社会是否整然有序、整个体制是否运作正常,与朝纲
关系极大。所谓“上梁不正下粱歪”,历代大的动乱产生,住往就从纲纪的废弛开始。历
来的昏暴之君与“乱臣贼子”,也首先从乱朝着手。一是朝纲之既乱,一是朝纲之能乱,
都说明了王朝的弱点。

秦:焚书坑儒;二世矫诏夺位,杀长兄扶苏及其他十二公子、十公主,杀宰相李斯、名将
蒙恬;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杀二世企图自代。

汉:刘邦大杀功臣;吕后诱杀韩信,制造“人彘”之祸,杀三个刘氏赵王;诸吕伏诛;武
帝纵游幸、营宫室与求神仙,好用酯吏,六七万人投入牢中净身充为太监,巫蛊之祸杀太
子,下罪已诏;霍光诸除异己上官桀,废立皇帝,斩其故臣二百;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
弄权,外戚用事;成帝荒淫致死;王莽篡政;窦宪专权,被逼杀;安帝杀外戚邓骘,废囚
太子;宦官拥立顺帝,杀外戚阎显、阎景;大将军梁冀毒死质帝,骄奢淫佚;桓帝政变尽
诛梁党,宦官得势专权;党锢之狱二十年,人才横遭摧残;董卓废立皇帝,滥杀朝臣,放
火烧洛阳皇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闯官诛杀皇后;曹丕篡汉。

晋:武帝骄奢淫佚,大选宫妃;贾后废杨太后,诛杨骏、杨母,诛楚王,任用族党;八王
之乱前后达二十年,晋室四十八王全被石勒所杀,纲常尽废,为历朝所罕见。

隋:文帝杀功臣,杀诸子,独宠次子杨广,死迹可疑;炀帝穷奢极欲,残害忠良,大营宫
室,造龙船游幸江都,为叛将所杀。

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太子建成、弟元吉。高宗专宠武后.废王皇后及太子,元老忠
良相次被害;武后垂帘听政.诛族兄、亲姐,杀两个太子,废两个皇帝(四人皆为其亲子)
;代唐前,实行恐怖统治,任用酷吏,罗织罪名,密告成风,大杀将相朝臣,杀诸王公数
十人、支属数百人,武周初曾七年杀了七个宰相,又穷奢极欲,重用张氏兄弟;中宗发动
“五人之谋”复辟,又有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政,太子发兵入宫杀武三思及其亲党,自己也
兵败被杀;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率兵入宫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睿宗复辟;玄宗杀太平
公主,废杀太子及另两子,强占儿妃,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屡兴大狱,安禄山叛变
陷两京,马嵬坡兵变逼杀杨贵妮、杨国忠,玄宗让位于太子;安、史先后称帝;吐蕃入寇
两京,代宗亡走陕州;藩镇之乱四起,不服节制乃至反叛朝廷,各自称帝,纲纪荡然无存
;德宗亡走梁州,下罪己沼;自肃宗至唐末,先后有李辅国、鱼朝恩等二十来个权宦当政
为祸,由宦官统领禁军,横行朝廷,有六个皇帝为宦官所立;宪宗暴卒,传为宦官陈弘志
所害;牛李党争四十年;穆宗中毒而死;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害;宦官仇士良弄权二十年
,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废立太子;武宗服金丹而死;宣宗服方土之药而死;部宗荒嬉作乐;僖宗纵情娱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领文武百官迎黄巢入长安;黄巢 
∩碧谱谑遥频郏徽炎谏笔煌酰约河牖屎蟊换鹿偾粞海蛔莼鸨破肉蕹龉恢烊
曳仙闭研冢鹕栈使⒊ぐ玻厶啤 

宋:太子德昭自杀,太祖诸子皆死;群臣称颂福瑞,伪造天书,两宰相相互倾轧,结党营
私;朋党之论,庆历党议,废后之争,濮议,王安石变法失败,元佑更化之争,三党之争
,绍圣绍述屡兴大狱,祟宁党议。徽宗荒淫,蔡京乱政,宦官童贯当道,“花石纲”;靖
康之耻。

元: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皇位,阿合马等三大奸臣误国;武宗夺位,废杀皇后,诛诸王;
铁木迭儿用事,弑杀英宗;燕帖木儿政变,权倾人主,骄横荒淫;天顺帝失踪;明宗暴毙
,宁宗暴病而亡,皆死因不明;顺帝混乱荒淫,权臣专权乱国,奇皇后干政,太子与权臣
内讧。

明:朱元璋杀戮功臣,废丞相一职,有“四大狱”,数万人被诛;靖难之变,建文帝失踪
。成祖行恐怖镇压,惨酷屠戮群臣,设特务厂卫;汉王高熙之变,被杀六百人;王振乱政
;夺门之变,曹石之变;万贵妃承宠;宦官用事;武宗荒淫,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大
礼议,严嵩弄权二十年,迫害异己、忠良;世宗差点被十几名女官勒毙,服方土之药毒死
;高拱用事,政争、矿税、建储之议,万历帝三十年不理朝致,京林党议;梃击、红九、
移宫三案,穆宗、太昌帝服红丸死。魏忠贤乱政;杀袁祟焕,祟祯自杀,文武百官投降李
自成。

清:多尔衮害死肃亲王豪格,纳娶其妃;顺治遗诏以十四罪自责,民间盛传其削发出家;
鳌拜专权诛杀大臣,诸王争储位,康熙废太子;康雍乾三朝兴文字狱;雍正极权,削除群
王,诛杀异己,制裁重臣;乾隆巡游天下,劳民伤财,和珅专权腐败;林则徐遭谤被撤;
咸丰逃英法联军至热河避难;慈禧辛酉政变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不许同治与皇后接近
,皇后(闻同治死讯)绝食而死,戊戊政变杀六君子,幽禁光绪于瀛台,不禁拳乱,皇室逃
八国联军至西安,逼杀珍妃;袁世凯与革命军议和。有清一代,从未发生过宦官之祸与外
戚之祸;没有一个皇帝、皇后被废杀;仅康熙一朝发生过储位之争,也不过太子被废而已
;绝少杀功臣、宗室;慈禧的辛酉政变与戊戊政变,仅杀顾命大臣及六君子数人。


宫廷 宋、清、元、汉、唐、隋、秦、晋、明

评说:宫廷是王朝的核心,其规模、用度可直接比照出它的是否节俭奢糜,是否体察民情
、珍借民力,也可以看出政权的效能与风气。当然,不能完全以节俭衡量朝廷的廉能,国
家富裕程度是宫廷开支的基础,只有穷奢极欲、“超前”享受而伤民才值得鄙弃。

秦建阿房宫,仿修各国宫殿,大筑皇陵。后宫佳丽过千。

汉萧何建未央宫,武帝营建章宫,成帝作昭阳官,王莽造九庙,灵帝作玉堂殿、万金堂。
高祖、文、景三帝,宫女仅十几人;武帝、元帝时后官三千嫔妃,有六七万人投入牢中.多
被净身充为太监,如司马迁。

晋武帝大选嫔妃,几千人入宫,灭吴后姬妾近万人。

隋文帝极为节俭;炀帝造迷楼,建仁寿官、显仁宫,开西苑,造龙船及杂船几万艘,宫女
数千人。

武则天建万象神宫、“天堂”,铸天枢,唐制,后妃一百二十人;玄宗时代,宫女四万人
,太监四千余人,其中三至五品的太监逾千。

宋太祖限定宫中宦官为五十人,历代皇帝都未超出此数。真宗大兴土木,徽宗建延福宫、
万岁山,征“花石纲”。元以蒙古贵族子弟入宫侍候君主,因而太监人数不会很多。世祖
建皇宫,极为雄伟。

明堪称太监帝国,明末时竞达十万之谱;宫女九千人。太袒建南京宫殿,成祖建北京宫殿
。明十三陵豪华奢侈,为历代皇陵之最。

清宫女一百三十四人(不计慈宁官);康熙时太监仪四、五百人,最多为乾隆时的二千八百
余人,光绪时减至不足两千人。清袭用明故宫,建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

以明清两代皇宫花费作比较,明每年开支一百六十一万两。清每年开支三万两(1690年统计
)
。清最大的败笔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


效能 清、秦、元、隋、唐、汉、宋、晋、明

评说:有人认为,专制的政府较有效能。此说不确。明是中国最专制的王朝,其政府效能
却十分低下。还有人认为,廉洁可以产生效能。此说也不确。宋是历代最节俭的王朝,其
政府效能仍不高。对王朝而言,皇帝的勤政,中枢机构的精简,地方制度的完善,是最为
重要的。

秦建立皇帝制度,实行独裁与恐怖镇压政策,令行禁止。它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完成那样
多的重大改革,就是明证。

西汉中央政府权力逐渐增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弱化;东汉则相反,至末年朝廷已形同虚
设,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发生。

晋大封宗室,各自为大。朝令不得而行。

隋军国大事由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地方官由吏部任免,加强了效能。


唐初袭隋三省制,往往不能协调,贻误军国大事;后以政事堂为最高权力机构,提高了中
央工作效率;再后又以翰林参预机要,削弱宰相职权;至藩镇时代,中央指挥系统几乎瘫
痪。

宋以扩大皇极为中心建立一套庞大的官僚体制,其后越来越膨胀,凡职都得皇帝亲自任命
,凡事都要皇帝指挥因而常常陷于停滞。

元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以提高效能。

明初为丞相制,不久改内阁制,皇帝高度独裁又多怠于理政,特务盛行,官吏俸禄极低,
党争不息,明亡时满朝文武竞呼之不至。

清改内阁为军机处,职掌军国大事。特点是,一,除皇帝过生日和过年,几乎无一日不办
公,紧急时还要加班至夜半,令人想起“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二,办事快,每日处理
折奏数十上百件,皆当天办完,这种效率,为历朝所不能比拟,就是民国与共和国政府都
应为之汗颜;三,办事机密。地方政府也基本完善,它的省、县建制至今还在现代型体制
下沿用。清末尽管出现官场腐败,变乱不断,仍能维持整个政治、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最
后以和平力式交出政权,世界史上都堪称罕见。


人口 清、宋、明、元、唐、隋、汉、秦、晋

评说:人口包括两项指标。一为统治的绝对人口数,这表示王朝的强盛程度;一为统治时
期人口的净增长,这表示社会民生的富足与安定。

清以绝对人口过亿,及数倍的人口增长,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朝。二十世纪常说的“四万万
五干万同胞”,就是清朝创造的人口数字。宋以初年的三千余万,至南宋时达七千余万,
可见北宋一朝对人口的贡献。(一说为,宋从韧年不足两千万.至徽宗鼎盛时达四千六百
万。)明以元末五千余万人口起家,到满清入关时官方统计为六千余万,史家估计还应再
加上“隐户”,约数也只能恢复到南宋盛时的标准。终元一代,人口略有增加而不显著。
唐人口多维持在四、五千余万,安史与黄巢之乱时有所减少。隋初年人口繁庶,末年大乱
人口锐减,两汉出现过两次从人口凋零不足两千万)至人口大增(五干余万)再人口剧减(
足两千万)的过程,汉的失分,主要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总增长几乎为负。秦在灭六国
的过程中,中国总人口呈大幅下降趋势;“建国”后民生极苦,不会对人口增长有所贡献
,但也不至于再象战争年代那样剧减,秦始皇二十六年时人口约两千万,这应该是秦朝人
口的基本数字。秦的幸运在于它很快覆亡,无须对王朝结束后、兵祸连连造成的人口流失
负责。晋的人口最少(一千六百余万),增长为负数,敬陪末座。


民生 清、明、唐、汉、宋、隋、元、晋、秦

评说:民生即人民生活,在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人民就是农民。每个王朝都
有其兴亡史,同一王朝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差别是极为巨大的。我主张分两方面讨论。
一是承平时代,人民富到什么程度,富了多久,二是离乱时代,人民穷到什么程度,然后
综合给出一个排名。

秦民是最为痛苦的,饱受奴役,徭赋极重,刑法苛刻、没过上—天好日子。反也是死,不
反也是死,陈胜、吴广就反了。

晋民也不好过,但灭吴前十来年,尚能劝课农桑,减轻赋役,形成暂时繁荣。

元民分四等,从事农耕的汉人、南人地位低下。国家对人民采取搜刮政策;可取之处是尚
知以农桑为本,尤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元代民变不因饥寒而起。

隋开皇之治二卜余年,民生尚称繁庶;炀帝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宋是两极分化的典型。一是士与民的贫富悬殊,知识份子和官吏生活优游,一般百姓穷苦
。二是城与乡的差别较大,财富集中在繁华的都市(如《清明上河图》),农村则十分贫瘠
。宋虽经济发达,却始终无法解决“积贫”一弊。

汉是第一个强盛王朝.又极为重视农耕,但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及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最好的情况是文景之治以后,一般百姓都能吃到梁肉。两汉的承平时代约为二百年,而
穷兵黩武、兵祸战乱导致人民饱受疾苦的年代也占了二百多年。赤眉、绿林、黄巾起义,
皆为民不聊生的结果。

唐在安史之乱前的约一百三十余年,人民远比汉时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丰实”(杜甫);徭赋也远低于汉、晋。安史之后,两极分化(“路有冻死骨”),兵役
极多(《兵车行》),许多农民破产、激起杀人如麻的黄巢之乱。

明前期的约一百五十余年,民生富庶,“百姓充实,府藏衍溢”(《明史》)。嘉靖以后
开始凋敝,进入苦难阶段,明末更是饥民遍地,四方起义(“迎闯王、不纳粮”)。清自
康熙至道光,约二百一十余年间,百姓多能维持小康。太平天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民生
受到巨大影响,及至晚清,民穷财尽。有清一代,无饥民引发的起义。

民族 清、汉、唐、隋、明、宋、晋、秦、元

评说:这一项是指“大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元的民族关系最差,公开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蒙古帝国西征灭国四十余个,屠
杀许多民族,毁灭许多百万人口的城市。元初南下时,掠民为奴;统治时期大肆搜刮;元
末亡于民族起义。

秦灭六国,以暴力与暴政消灭民族差异,奴役人民,终于激发民变,各国贵族势力乘机而
(亡秦必楚)

晋时外患并发,致使五胡乱华。永嘉之祸后,中原百分之八十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徒。

宋弱,偏好意气用事,对夏、对辽、对金用兵,多以不平等条约收场。靖康之耻后,中原
大部分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迁徒。

明以民族起义推翻元朝,却未能继承蒙古人建立的庞大的帝国疆域,重新缩回到狭小得多
的汉民族传统区域内。明最后以外族的大举入侵彻底覆亡。

隋在数百年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国,本可以开创如汉、唐一般的盛世,却穷兵黩武三征高
丽,急速将气数消耗殆尽。

唐凭借兵力,降服突厥、契丹、高丽和西域,有天下归心之势。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如
东突厥,前后耗时一百二十年才摆平。与吐蕃之间更是负多胜少,还被人家攻入长安,幸
以和亲方式得到一时太平。安史之乱是民族关系的最大败笔,自此唐王朝一蹶不振。

汉花了一百年,才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转劣为优,又花了七十年,终于使南匈奴归藩。汉首
创和亲外交,经略西域,胡汉和睦杂居,皆可圈可点。但东汉又有一百六十年的羌乱,埋
下日后五胡乱华的伏笔。不过乱因之一的匈奴人,竞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可见汉朝在
外族心目中的地位。

清最大的败笔是人关后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及镇压准噶尔部的大屠杀。最大
的成功是创造“五族共和”(和平),解除了历代王朝都感受到的周边民族的威胁。对西藏
,确立达赖、班掸的精神领袖地位,并使其影响蒙古,达到软化两个原本极为强悍的民族
的目的;实行改土归流、分割西藏与青海,蚕食和限制了藏人的传统专有地域。对蒙古,
更以满清公主下嫁蒙古王公为定制;“蒙满一家”的结果,是满族全部被汉化之后,蒙族
也几乎被汉化了一半。对“西域”,将之收为新疆。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外敌,全部被
清朝变为中国人。中国历代所遭受的侵略战争,也全都变成了“兄弟阋墙”。这种多民族
、多文化和平共处的国家形式,不但为中国历朝历代所仅见,在世界上也是最成功的范例
之一。当清朝结束时,五族大体上没有分裂,尤其是没有相互仇杀,还能同仇敌忾对付西
方列强的入侵,满清皇室仍享有尊号及优渥待遇多年,不能不说是它卓越的民族政策得到
的回报。

文化 清、宋、明、唐、汉、秦、隋、元、晋

评说:文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主要还应包括科
技、教育、生产营造的进步,及文物典章制度。此条是指综合排名。

秦统一汉字及度量衡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功莫大焉;但焚书,夷灭各国文化的丰富性,
罪莫大焉。

汉发明造纸,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修史方式。

晋佛教渐盛,时兴清谈。

隋创立的政治典章制度,为中国王朝制度的经典唐为文学、佛学的高峰时代,建筑宏大,
发明印刷术。

宋发明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文学、艺术、出版发达。

元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火炮,戏曲创作繁荣。

明器物精巧,文学繁荣并逐渐通俗化,著述极丰超越前朝。

清容纳多元民族文化,集中国传统之大成,手工业发达,开始大量接受西方文化。

影响 秦、清、汉、唐、宋、明、元、隋、晋

评说:这一项,主要是指历代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力,不是指历史地位。其次,也包括对世
界格局的影响。

秦所以排在首位,乃因它是统一的“中国”之源;它开创的中国疆域,大致维系了近两千
年;它的朝代名、成为中国在国际上正式的、永久国名(China);它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
创造者,汉文字的定型者,两千余年政治典章制度的创建者。

清紧随其后,因为它突破了自秦以后维系了近两千年的大致成型的中国传统疆域,而形成
现代中国的巨大版图;它使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存在,并承认占有这一辽阔疆域的事实;
它化解了诸多周边国家、地域和民族历史上长期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创造五族共和(共同和
)的宏大格局;它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一个朝代,是汉人洋化的开端;它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集大成者;它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族群。

汉形成了中国的主体民族,以及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影响后代至为深远的汉文化;它使西
方人知道,东方存在着一个极为强盛的文明国家。

唐接受容纳了大量的外来民族和文化,是留给后世汉文化经典最多的朝代;它的兵力,曾
抵达咸海和印度;它获得周边各国的尊重。

宋形成影响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伦理观;对后世文化影响亦不可低估。

明使通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跟海外的民间交往频繁。

元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基石。

隋创立科举制,影响以后历代的政体与学风。

晋形成士大夫习气,至今犹存。


结局 清、元、汉、宋、晋、明、隋、唐、秦

评说: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兴亡史。有兴就有亡,有开端就会有结局,这是很正常的。
朝代的结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朝的结局,即它的下场如何;一是它所统治的国家的
状况,即它在怎样一种背景下收场,善后如何。

秦:皇帝被宦官所杀,皇室向义军投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汉:皇位禅让于权臣;天下大乱,分裂为三国。晋:皇帝被外族所杀;中原沦陷,衣冠南
渡。

隋:帝被叛将所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唐:皇帝被叛将所杀;群藩割据,中国大分裂。

宋:皇帝被侵略者俘虏,另立伪政权;中原沦陷,民族大迁徒。

元:皇帝逃往草原;民变四起,“分裂”为中、蒙两国。

明:皇帝自杀;义军攻入京城,异族入关,征服全境。

清:皇帝逊位,享尊号、皇宫不变;各省纷纷“独立”、大中国版图基本完整。

清的结局堪称最为完美。元次之。汉帝禅位后,尚能安享天年;三国也不算太坏。宋徽、
钦二帝虽然被掳去受尽污辱,到底比丢了性命要好;而且宋室在江南建立南宋,还有一百
五十年的国祚。晋帝被杀;东晋国祚也独短。明帝死得很惨,整个中国亡于异族;但仍有
南明残局十余年,及奉明为正朔的台湾军政府二十年:隋帝死于叛将之手,群雄并起而终
未能分裂中国。唐帝同样死于叛将,中国即近人大分裂期(五代十国)。秦在天下大乱中覆
亡,整个中国处于分裂战乱之中。


综合排名 清、汉、唐、宋、明、元、隋、秦、晋

评说:以上共十八项,每项第一名8分,第二名7分,依次递减,第九名0分。每项得分相加
,即为各王朝的总分数。满分为128分。

124分,汉87分,唐80分,宋74分,明64分,元58分,隋45分,秦29分,晋15分。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排名。有些项目的分量较轻,有些则较重,似乎不应该在比例上完全相
等。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先求出几个内容相关的“弱项”的平均数,再一起计算总分排
名。我提议留给读者自己来做。


值得一说的小王朝

现在来讨论小王朝。

总的来说。小王朝是中国处于分裂、战乱时代的政权,国势既谈不上强大,民生也饱受疾
苦。具体而论,却不是所有的小王朝都一无是处。在中国历史上那漫长的黑暗岁月里,有
些小王朝的光辉,甚至比某些大王朝还耍夺目。

我们先看看,分裂时代有哪几段较好的时光,即“乱世中的治世”——

两晋南北朝:前秦符坚,十年盛世;刘宋元嘉之治,二十至三十年;北魏文成、冯太后、
孝文,四十七年;萧齐永明之治,十一年:萧梁天监之治、三十年。

五代:后唐明宗之治,八年。

辽、金、南宋:辽萧太后听政,二十七年;辽兴宗耶律宗真,二十年;金世宗完颜乌禄,
称“小尧舜”,二十八年;南宋孝宗赵慎,二十七年。

我认为,稍好的小王朝有:北魏、金、辽、南宋、梁、刘宋、孙吴、蜀汉

北魏:鲜卑族拓拔氏所建,占据中原,立国一百七十年,军事强大,出过几位有作为的皇
帝如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及一位临朝称制达二十五年冯太后。他们统治中国北方前
后达七十余年,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北魏最大的贡献是朝廷下令实行汉化,使“五胡”消
失于中原,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和建立盛唐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石。因而被我列为小王朝之首


金:女真族完额氏所建,是历代小王朝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乃至超过大王朝中的北宋。历
九帝一百二十年,其中有几个很不错的皇帝,尤其是被称作“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乌禄
。金朝表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大国的风度,实在应该令代表“中国”的南宋羞惭——它给后
代留下的坏印象,主要是“靖康之耻”。但如果不仅是“之耻”,而是一鼓作气灭掉中国
的话,不但可以跃身于大王朝的行列,甚至可能是最好的王朝之一。它已经为此付出了代
价。其亡国之君哀宗,还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帝,远非宋徽宗可比。

辽:契丹族耶律氏所建,立国二百一十九年,是小王朝中国祚最长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
对中国的“上国”。萧太后临朝听政的二十七年,兴宗亲政的二十年,为辽之盛世。兴宗
与宋仁宗相互作书画以赠,开创两国间的“兄弟情谊”。辽作为小王朝,国势实在比宋要
大,只是未能占据中原,文化及影响远较宋为弱而已。

南宋:立国一百五十三年,无论如何,它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好的一个小王朝。由于它的存
在,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民族风格由恢宏变得偏狭,由开放变得内向,
由豪迈变得纤秀,形成汉人的另一支——南人。南宋的皇帝似乎都不大留恋皇位,找着借
口就退休。孝宗的二十余年,算是漫长的偏安岁月中最好的一段时光。

梁:历五帝五十六年。它的开国之君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寿命第二长的皇帝,活了八
十六岁。他在位的四十八年,称“梁武中兴”,国家承平安定,尤其前三十年的天监之治
,是南北朝时代难得的好时光。他虽出身军阀,却颇有学术修养,重文治,性情也十分仁
厚。

刘宋:由刘裕篡东晋所建,立国五十九年。它的最大弊病是皇室缺乏教养,相互杀伐,朝
纲败坏,因而被史家评为道德最没落的时代。八个皇帝中,只有前面两个皇帝值得称道,
即武帝刘裕和少帝义隆。不过就因为这两个皇帝,躬勤政事,鼓励农耕,减少租税,大办
学校,使百姓安居乐业,给南中国带来了二十余年的元嘉之治。

孙吴:孙权所建,立国五十二年,是三国中国祚最长的。如果从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开始算
起,则为七十二年。孙权执政长达半个世纪.曾有过大败曹操于赤壁、大败刘备于彝陵的
战功。他治下吴国,却是三国中战乱最少、民生最安定的国家。吴的兴起,使中国的东南
部彻底汉化,经济富足,成为后代王朝遭受外来侵略时的退身之地。

蜀汉:刘备所建,立国四十三年,是三国中国祚最短的。他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刘
禅、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超过四十年的十四个皇帝之一。刘禅小名阿斗,已经成为愚憨的
代名词;他的丞相却不可小觑。诸葛亮治蜀12年,后又有蒋琬等人主持大政,直到被灭之
前的最后六年,政权才落到宦官手中。基本上,这个王朝是几位能臣帮他管理的。弱主无
能,还不失厚道,强军压境无力抵抗即出城迎降,使一朝臣民免遭屠戮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上面的结论,来讨论讨论。
(
发帖时间:2004-09-02 08:54:01)

 

(21):满洲人带来了秩序和和平???

虽妇女无裤可穿却是盛世????
            
    诗人唐甄在山西做过知县,亲眼目睹了满清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潜书》,里面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可见所谓的“康雍乾”,其实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他们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相当痛苦的.
  
  经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使中国多么落后贫穷,引用马戛尔尼的副使,斯当东一句吧“贫穷得令人惊讶,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被人捡去吃” “叫花子一样的军队”
    
    
    什么是盛世?在马戛尔尼们看来,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处于强盛期,是看法律是否背离人性,是看国民精神是否受到压抑,是看物 生活质量如何,所以他认为乾隆时代是末世。但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稳,越坐越长久,没有第二者来抢夺就是盛世了,至于如何摧残人性,人们的精神如何畸形,创造力如何受到伤害,则都不必想了。直到现在,他们还对“康乾盛世”津津乐道,认为是历史上伟大辉煌的一页,是民族的骄傲,是我华夏之所以能万古长存以至不灭的明证。
  
      
    但“康雍乾”盛世对于中国社会上层来说依然是真实的。
      
    虽然官宦文人他们在笔记里记下汉人妇女被康熙的八旗军队装在麻袋里在集市上卖,嘉庆年从关外调八旗镇压白莲教起义还在各“未乱州县”掠夺儿童回关外贩卖为奴等等,但在笔记下一页里他们会衷心称赞我大清圣主的仁德,他们应该从来不敢正视我大清是异族压迫政权的概念。
      
    认为他们矛盾就错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满清统治制止了各种逸出专制制度使中国近世化获得人文启蒙的努力,末路痛苦挣扎的传统秩序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他们也获得自身继续存在的辩护。
      
    虽然满清主子要他们留着金钱鼠尾奴颜婢膝,大搞文字狱,动辄斩首、弃市、凌迟、门诛,甚至灭九族,连已经死了多年的都要开棺戮尸,但都在“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
      
      所以曾国藩才成了他们的英雄。
      
    愚昧带着巨大的身体力量与阻挡历史前行的力量结合,将“寻找出路”的必然性活生生就拖延了近三个世纪。

--- dudu J

(22):曾经有一本书叫《中国人史纲》,柏杨这家伙的故意断章取义、可以隐瞒的就隐瞒,胡说满清的皇帝很简朴,是明朝的皇帝奢华不能比的,然而事实又是如何?!



柏杨对比所谓满清皇宫的太监、宫女的数量和花消,抨击明朝皇帝奢华,显示满清皇帝简朴。但他却是采取不同时期、特定情况故意混淆。明朝的数据是明朝鼎盛时期,而满清却是顺治刚进北京时的情况。



如果真要比较,就拿明太祖刚进南京时比较比较。南京城宏伟是在城防建设,而皇宫终起朱元璋一生,都十分简陋。比如朱元璋办公的地方不远就是众皇子学习、游玩地方。皇子们由于简陋的地方,读书时被太阳晒,玩耍是只能在露天泥地上。朱元璋总是趁空闲时,把皇子们叫来训词到“要艰苦努力”。而顺治时期柏杨也故意隐瞒事实。李自成逃离北京时,紫禁城烧得只剩下“武英殿”,多尔衮举行典礼也只好在那里。顺治在多尔衮时期只是傀儡,而且顺治和太后被分宫隔离,实际就是软禁,这样的情况想奢华也奢华不起来。当时居西洋传教士记载,北京城最雄伟、奢华的是摄政王府,而皇宫根本没怎么建设。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立即将摄政王府彻底铲平,开始其醉生梦死的生活。



满清皇帝重用太监的确不多,但顺治却是最重用太监的皇帝。他建立了“十三衙门”,太监最盛时期多达4000多人,太监中的领袖就是吴良辅--顺治死后,十三衙门才被撤消,吴良辅被太后处死。十三衙门的地位如何,其实比明朝的司礼监还要庞大,因为明朝的太监毕竟还要通过内阁才能行使权力,而十三衙门却可以直接将皇帝的“朱批”下达官员。



再谈明清皇帝的宫殿。明朝皇帝迁都北京后,只有紫禁城一座皇宫。而满清皇帝常年居住的就有紫禁城、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后两者的规模、奢华远在紫禁城之上。而且满清皇帝大半时间是住在圆明园,雍正、咸丰基本都在圆明园。如果将这三处皇宫的太监、宫女、花消加上,明朝的皇帝实在太小儿科了!!!



柏杨不顾事实,编造、篡改历史,提满清皇帝掩盖对中国百姓敲骨吸髓的剥削,彻底暴露其满遗的丑陋的面目,“丑陋的中国人”这是柏杨最真实的写照。

--- dudu J

(23):再看明清两朝皇帝的后妃。明朝的皇帝的后妃,都取之民间下层,除了嘉靖皇帝曾经一次性纳了“九嫔”,其他皇帝的后妃也极少,最多册封过十几位。而寥寥两三妃占了一半,甚至中国历史上真真正正的一夫一妻恩爱皇帝皇后也出现在明朝。而满清,整个满族的姑娘,都要皇帝先选过,才能出嫁,如果皇帝需要的,再把汉族女人抬旗后再娶入,到底是谁好色?



说到皇帝好色,明朝好象也只有正德皇帝,但后妃也不多,风流也不过一个凤娘,其余的不过是这位太前卫的皇帝下令“寡妇改嫁”引出谣言。所谓“豹房”,只不过是正德皇帝喜欢西域艺人调教猛兽的地方。 而满清的皇帝呢,多尔衮简直就是“色中饿鬼”;顺治皇帝沉迷后宫,连自己儿子的奶娘也不放过,生下“奇授”,更不用说逼死弟弟,夺其妻子的乱伦行为,使索尼不得不改皇太极“不得取弟妇…”禁止乱伦的法令--其实皇太极自己取了姑侄,先行违反了;康熙不用说,后妃是满清皇帝最多的一位,而且连洗衣的“*籍”也不放过,生下八贤王;乾隆只能用淫乱形容;咸丰天地一家春,淫乱而早亡;同治嫖*梅毒而死 ;就是被打扮的十分简朴、寡欲的雍正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奢华、好色的伪君子。雍正在即位前只有一妻一妾,但所生的五子三女,却都是其他不同女子所生,完全过的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至极的生活。雍正后来暴死,极大可能就是服“红丸”,红丸是什么东西不用我说了,要是雍正真实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要红丸干吗?!满清最华丽的圆明园,就是雍正皇帝动工兴建的,而承德避暑山庄外的八大寺,也是雍正动工的,满清西陵园也是雍正建设了。

--- dudu J

(24):不但如此,满清皇帝指责明朝皇帝的内库,而雍正的内库也是相当惊人的。那位十三爷死的时候,雍正皇帝就是拿了雍和宫一处的内库办的丧事,花了一百多万两白银。雍和宫当时还在皇城之外,不过是一个极小的内库而已。明朝皇帝的内库,是被人指责很多的,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只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基本上是500两以上的镇库锭,国库则只有200多万两。看起来是比较多,明朝的一年收入不过5000万两,那么内库如果动用的话,只能维持两个月,加上战争花消大,恐怕维持不了一个月,崇祯皇帝根本不是一个守财奴!!!500两镇库锭,可见都是历代皇帝积累的,而不是临时搜刮的。而顺治初年,南方还在作战,四川还未平定,小半个贫穷的中国,满清一年的收入就达4000万两白银!!!什么“永不加赋”根本就是谎言而已!!!



那么皇帝的陵墓呢?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的陵墓由于特殊原因庞大以外,让我们看看其他的。万历皇帝是明朝皇帝中最奢华的一位,因为他大量搜刮矿税而被指责。但是他的著名的定陵被挖掘后,随葬的物品虽然也很有价值,但作为皇帝,尤其是明朝最奢华皇帝,其实还是太少。陵墓的建造,居史料载,花费450万两白银--在位45年,每年花10万两,对于5000万年收入,实在是少之又少 。而满清光绪皇帝的一场婚礼,就花去800万两--同治皇帝婚礼更远在光绪之上,除去白银贬值,两者相当。慈喜太后的陵墓呢,我只举两个数据:入口的一块匾,花费了5000两黄金,折合白银约15万两;棺内的珠宝,大量缅甸宝石、珍珠,估价就在7000万两白银!



在满清皇帝奢华列举下,我再另举一项花消,而且是满族统治者特定的花消,八旗子弟的花消,每月6两白银的旗费。就算旗人100万成年男子(满清末年恐怕三四倍),每人一年72两,就要7200万两。国库的收入满清最多8000--9000万两,但实际上皇庄、内库、官营收入等不入帐的收入更大!



满清统治者对中华民族的剥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吸尽中国百姓的血汗!!!



谁叫《明史》是满清修的呢?又是谁叫民国没来得及修《清史》呢?最后又是谁把满清的遗老遗少请出来写了《清史》稿呢?最后,新中国怎么就定都于满清旧都,让满清遗老遗少获得了特别的影响力了呢?!要是不贬明扬清,那才叫怪呢!!

--- dudu J

(25):  看过法国军官方苏雅上上个世纪在云南拍摄的那些照片吗?看看城乡人民那种惊人的、非人的、动物般的麻木愚蠢猥琐的形象,给那样一个黑暗堕落、可怜可耻的时代打上多少油彩也是枉然的。
    问题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什么疆土,什么经济总量(即使果然,在普遍赤贫的时代,说什么世界最高的GDP实在是可怜的自慰),难道我们宁信死的数字、考据,却故意违背基本的直觉判断吗?对活人和僵尸之间的差别真的是只需要嗅觉的。毫无疑问那是中华民族全面落伍、掉入深坑的时代。
    不要无视当时文明民族的汉族和被视为野蛮民族的满族的巨大区别。漫长时代的文明沉淀即使难以细论,但是却会有另外一种根深蒂固的气质。而那时还很野蛮的满族,即使主动的继承了诸多中原文化传统和典章制度,其统治方式、政治风格仍然会有很隐秘但是很深刻的差别。
    在那个时代,以少数民族入主的满族,出于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汉族压迫、排斥、践踏、内心最深处的防范、奴化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我想说清朝的阴暗压抑堕落,多少因为那是一种敌意的、过客般的、破坏性的统治。
    无论如何,在全世界面前无休无止的展览丑陋屈辱的辫子和剃光的前额,活灵活现的、亲热的称呼奴才主子,站在被强迫的汉族人后代的立场上,实在是一种猪猡般的堕落。
    人类的每个民族都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有先有后而已。

--- dudu J

(26):大清颂:

原作者:叶赫那拉.献忠 于光绪十九(1893)年
  整理者:傅锺华
  (整理者按:余日前访古物商,在一本《大清二百五十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集》中见到此文,真中华正气篇也!爱甚,重金买下。传与亲友,亦是人见人爱,且敦促本人速将其公诸于众,以振我中华雄风。语殷殷,情切切,余不敢不从。故对原文略作整理,在此发表,以飧读者。)

五个五十年过去了,从库页岛到帕米尔,从贝加尔到湄公河,大清巍然屹立在东方!
五个五十年过去了,从努尔哈赤开国到康乾太平盛世,大清的历史灿烂辉煌!
二百五十年前:明朝不明,长夜漫漫压黄河;中华濒危,万众苦苦求生路。在危机关头,北方一声雷响,给华夏带来了希望!中华百姓们振奋了:
    北方吹来清凉的风,
    惊醒关内苦弟兄。
    受难的大众快起来,
    联合旗人去进攻!

    龙旗挺起天地明,
    铁戈一挥山河动。
    东方要建大清国,
    燎原烈火满天红!

中国人民正确地选择了大清,大清无愧于人民的信任。
二百五十年来的大清,国土面积翻了两番,人口翻了三番,粮食产量更翻了四番!大清人民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硬是创下了举世公认的奇迹: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甚至发生在嘉庆年间那一场连续四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也没能把大清咋地。“东亚饿夫”的帽子,早已被扔进了爪哇国。

然而,强盛的大清,成了西方列强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阻止东方大清的发展”,“摧毁大清”就成了国内外阴谋势力的主要目标。最近的五十年中,从太平军暴乱到不列颠洋兵入侵,内奸外贼互相勾结极力颠覆大清江山。中华民族面临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的挑战,前程充满危机。
怎么办?
忠心耿耿的王公大臣们力主拒一切西洋技艺与国门之外,他们奏道:
    铁路不能筑,
    电杆不得立,
    中华好风水,
    代代传到底!
一些受到西方自由化思潮鼓惑的学士们则醉心于从洋人那里寻找什么“救国真理”。暗中策动什么“变法”,“革命”等等。一时间妖言满天,民心动荡。
一个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这世界发生最剧变化的时期,决策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祖宗之法此时已显得苍老,墨守陈规不是答案。而仓促师法西洋的危险性更大,可令全民族瞬间陷入灭顶之灾。
何去何从?中华民族在急切地呼唤雄才大略!

如此空前绝后的救国大任,竟落到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妇人身上,历史真有点不公平。要知道,她的脚掌面积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大,能挺得住吗?人民翘首以待……

  中南海,瀛台,鼓鸣三更。
  慈禧端坐灯前,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李莲英进来换茶。忍不住又唠叨起来:“主子,再这样熬下去我可不依了。您的身子不光属您自个儿,还属于咱大清亿万臣民不是?真要有点儿差错,那百姓们能饶了我吗?”
  慈禧静静听他说完,轻轻说:“知道了,先下去歇着吧。”
  “喳。”李莲英叹口气,只好退出去。
  如能做到功成名就,现在就死亦无憾,熬坏身子算什么?从古到今,舍身而成仁的志士成千成万。只怕我的结局还不如他们,想舍身也成不了仁。难啊,为着我全心热爱的民族,看来还得准备牺牲个人最珍贵的名誉。慈禧看着闪亮的灯花,想着。

  如果依恭亲王等人计,立即采取断然措施,关闭国门,并在全国展开复礼固法运动,可以很快收拢已经有些涣散的人心,至少能换来三十年稳定。我就能全身而退,留个好名声,让后继者去对付危机。但是这样一来,大清就要再落后三十年,失掉这宝贵的三十年是致命的:到那时候连周围的零星小国都可以如狼似虎地来欺我,中华民族可要遭大殃了。
  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只有死路一条。为救我中华,决不能关上国门。当然,这一来外夷会更加猖狂,内奸也有了更多的活动机会,稳定就难以保证,也许要发生新的动乱,也许要损失部份国土。我们已经落后了,为了尽快赶上,付一点学费是在所难免的。损失一点国土固然可惜,但能保证民族不会被整体摧毁,存留下来的国民的素质会有显著的提高。少则二三十年,多则百年,重建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而我可就要全毁了。因为我改了祖先之法,做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头一个开放国门的国君,犯下了万劫不复的大忌。在目前的困境中,谁愿意以“百年之后将要如何如何辉煌”来理解我呢?今后百年之内,任何损失都会算在我头上。而到了百年之后中华发达之日,谁还愿意提起我这个改革方略的早期总设计师呢?哪个当政者愿意承认“中华腾飞实自百年前始”呢?除了恶名以外我一无所得,我这老太婆算是躲不过也避不开,整个儿挨上了。
  罢了,豁出去罢,此时能决策的就是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毕竟,为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我个人算得了什么呢?慈禧对自己说。

    东方微曙,万籁俱寂。慈禧太后缓缓步出殿堂,对守侯在外的李莲英说:“小李子,垂帘,我要下昭。”

    春雷滚动了,在这广袤而古老的中华大地上。
    东方睡狮醒来,迈出了不很有力但确是十分坚定的步伐。神州大地上,展现出中华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第一座煤矿建成了!滚滚乌金涌出地面,将积蓄了亿万年的能量献给了祖国。
    第一台高炉投产了!钢花飞舞,拼织出象征民族兴盛的绚丽图案。
    第一间纱厂开机了!千万纱锭飞快地旋转,唱出中华民族的劲歌。
    第一条铁路通车了!汽笛高吼,吐出大清人民豪迈的心声。
    第一艘铁壳轮船下水了!乘风破浪驶向万里海疆。
    第一盏电灯发光了!耀眼的光芒催开了炎黄子孙们的心花。
  第一座电报局运行!红色电波穿透重重阴霾,直达英伦三岛。高鼻子的洋人吓呆了。他们转动着蓝色的眼珠子,怎么也搞不懂:东方那些留着长辫子,脸色土黄,一向只配抬轿子扛大包的苦力们,居然也玩起了“摩尔斯电码”。而且玩得那么熟练,那么轻巧!这真有些不祥。也许,大不列颠的末日快到了。他们无可奈何地哀叹... 20世纪也许是大清的世纪!
  是的,洋人搞不懂问题还多着呢!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呢!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 这是最基本的事实。
  中华民族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以列强们意想不到的高速度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西洋人从发明电灯到使用电报,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他们还傲慢地断言:华人用二十年也休想掌握电报技术。而大清培养出来的优秀工匠们豪迈地提出:二十年?那是蛮夷们的驴式计年法,我们不受那限制。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洋鬼子的挑衅: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电灯电报的献礼工程!

  一计破产,又生一计。鬼子们突然热心地“帮助”我们制定起“发展铁路事业总体规划”来了。他们一口咬定:要想造火车,先要拜瓦特。他们愿意协助我们以十年左右时间掌握瓦特蒸汽机高级技术,然后再开始造火车。
  我们的工匠师傅们看穿了鬼子们的险恶用心,对他们说了个响亮的“不”!让瓦特蒸汽机靠边歇着去,我们就是要一步到位,直接上火车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工匠师傅们日夜苦战,不到两年功夫,终于让中华一号火车头长鸣着骄傲的笛声,驰骋在神州大地上!正是:
    中华工匠不信邪,
    心中自有老佛爷。
    巧手拨得车轮转,
    气死蓝眼小洋鳖。
  很快地,一个新的名词在西方流传开来:中华速度。它使列强们感到迷惑,又深深感到不安。
  于是,研究中华速度的机构在西洋各国悄然兴起。他们投入大量人才,不惜工本急于弄清: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中国人如此杰出?
  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研究的兴趣逐渐地集中到了两样东西上:辫子与裹脚布。
  据他们的分析,辫子聚集了久远的智慧,越是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男性的发稍部位聚集的久远智慧也越多,越精致。当他们学习后天知识时,久远智慧便要融入思维并产生奇妙的催化作用,使人的智能出现飞跃。由此发散出来的创造力当然是惊人的。欧美民族历史较短,久远智慧力度不够大,故基本上要依赖后天获得的知识。
  而小小的裹脚布,能使女人内敛聚功,因而特别能吃苦耐劳。实验表明,在运动,静持,负重,忍辱,含冤等项测验中,除运动速度一项外,中国妇女均占绝对优势。六个英国成年妇女的平均综合得分加在一起,竟低于一个中国妇女的得分。
  两个重要的发现使得列强们恍然大悟,进而寝食难安。他们迅速行动,尽一切可能一定要破除中国人的优势。于是,一时间各种妖言满天飞,转弯抹角地都是冲着辫子与裹脚布而来的。
  黑云压城之势下,一些国人的思想开始动摇。

  时刻警觉地注视着国际风云的老佛爷,敏锐地识破了列强的阴谋,及时向大清臣民敲响了警钟:“当男人们开始嫌辩子碍事的时候,当女人们开始不喜欢裹脚布 的时候,当中国人崇拜洋人的风气开始孳生的时侯,就是民族蒙难的前夜。”她一再强调:中华腾飞恃正气,决不能让洋人的邪气玷污大清人的灵魂。决不能放弃具有我们大清特色的事物。(此处删除50)

  祝福你,大清!有了远见卓识的领导核心,有了亿万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了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你壮大前进!

  发出你勇猛的吼声吧,黑发黑眼的醒狮 !!

(30):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出发,让每个朝代与当时世界最强文明群相比,再以相对数作纵向比较来排名,要科学的多。
最强文明群定义为按历史学一般常说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其他,分别给于1.4-1.0的权重。
(由于打字慢,现在就只说结论)东汉,秦,北宋,春秋战国,西汉,唐,隋,人民共和国(截至目前),金和南宋,晋,元,民国(国民党时期),清,北洋政府。
有兴趋的可和我探讨,骂街的就当骂你自己,不奉陪了。

疆域人口清朝最多,就暂且忍了吧,皇帝居然是清朝最优秀???

还有,慈嬉这种没脑子、不识大体、祸国殃民的傻女人居然比吕后和武则天强???????

你睡醒了再来吧

不匿!!! 此帖一般 up

~~~~~~~~~~~~~~~~~~~~~~~~~~~~~~~

--- Quincy_Jones J

(36):守旧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弊病,清朝之弱也不应该是全是皇帝的错,从历史看了实行重大改革成功的有多少!慈禧代表了中国当时大部分的人的作为,一个女人不就是想把自己的王朝延续下去,实属不易.
你们用现在对外开放的观点批判当时社会的人物,有失公允.

--- sunyouzi J

(37):楼主,转贴要注明!不要让大家以为是你写的,这是赵无眠写的吧?他是一个叛逆的历史学家,专考推翻前人历史观点为乐,虽然有的也有些道理,但总而言之都是偏激的荒谬之论,个人意见.

--- 你最珍贵 J

(38):俺也不喜欢清朝
拿千年后的国力、人口和以前比,真是搞笑。

--- 有老婆的男人 J

(39):满清帝国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七大罪行

1
。满清政权从来不把中国人民当作同胞,而是当成自己的猎物和剥削对象,实行残酷的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欺压政策。他们对中国人民、尤其是汉族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对汉族人民的反抗残酷镇压,根本不考虑中国人民的幸福。他们镇压农民起义的手法极为恶劣和残酷。根本不把汉族人民当成同胞对待。


2
。他们从来不把中国当成家园,不愿意和中国人民一起建立家园。他们认为中国是自己的掠夺的场所,所以他们根本不费心思保护中国和中国人民,而是随时准备和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一起瓜分中国,一起剥削和欺压中国人民。到满清晚期,更是称为帮助帝国主义国家搜刮中国人民财富的代理人。他们用赔款的方式帮助无数列强搜刮中国人民财富,最后干脆用贷款的方式维持收入。中国从明代时代的世界首富,变成清末半殖民地,国家眼看就要沦落称为亡国的殖民地。人民眼看就要沦落称为非洲黑奴和北美被灭绝的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3
。满清不但自己作为剥削汉族人民的寄生虫,而且还勾结帮助蒙古贵族剥削中国人民。中国汉族人民生产的财富不再用来投资扩大、再生产,而是用被满蒙贵族用来任意挥霍。他们劳民伤财,修建运河把大批南方人民生产的财富运送到满蒙地区,供他们挥霍享受。而自己对文明发展没有任何贡献。这样的挥霍,把中从明代世界首富,沦落成清末世界、最后经济破产的国家。

4
。满清残酷剥削中国汉族人民造成了激烈的社会矛盾。逼迫出无数次农民起义,不但造成无数百姓丧生,而且,在中国的内战中浪费了无数资源财富。而且自己大造园林。把中国从一个比日本富裕几倍的国家,变成一个买不起新式武器,输掉无数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失去了无数领土和自然资源。到今天我们还饱受痛苦。

5
。满清大搞文字狱,借口编辑四库全书,大烧中国宝贵的文化书籍,把几千年中国汉族人民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化为灰烬。多少中国先人用鲜血和汗水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不再能够帮助后代。后代又要重新走先人走过的弯路。

6
。满清用赔款养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培植北洋军阀,为中国民国以后十多年军阀混战埋下悲剧的种子。为中国在抗日战争前远远落后与日本强大、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
。满清制造民族隔阂,自己全族迁往汉地,又不允许汉民依据到边疆省份,造成丢失了大片国土,一手制造了今天中国生存空间紧张和缺乏自然资源,生存艰难的困境。

满清政权罪恶滔天,磬竹难书。今天不但不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反而被大肆吹捧。如果不及时纠正,将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又要重演。

--- 可乐叔叔 J

(40):明朝的光辉
1368
年,明朝建国时定都南京,位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明太祖颁布了新法,兴修了一些灌溉工程,彻底整顿了内政机构。明太祖出师蒙古,焚烧了蒙古的首都和林,追击逃敌一直到雅布洛夫诺山,这是中国军队过去没有到过的最北部。

明代的历史是恢复中国固有文化的历史。城堡、公路、桥梁、庙宇和神龛、塔、坟墓、牌楼和假山花园等大量地建造起来。约有五百个城市的城墙全部重建。大运河经过修理并挖深。明太祖的儿子和孙子在他死后为争夺皇位发动内战,控制北方的朱棣于1403年获胜,他将中国的首都再次迁到北京。当时中国南北经济规模大致相仿,大运河畅通无阻,所以政治中心不管设在哪里,都没有多大的影响。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公元1405年,明朝廷派宦官郑和率领由六十三艘远洋帆船组成的舰队访问了南洋许多地方,并且把巴林和锡兰的国王带到中国朝见皇帝。在以后的三十年中,共进行了七次探险,每次都带回了关于地理和海路的丰富资料,以及南洋各岛和平共处印度的大量物产,象鸵鸟、斑马和长颈鹿之类的动物,当时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见到。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时代。

在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明朝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永乐年间,中国的百科全书编纂工作达到最高潮。公元1403年开始编辑的《永乐大典》,达11095卷之多,参加工作的学者有二千人以上。由于编辑工作组织得很好,只花了四年就完成了。这部书实际上是一种丛书,整套著作都是直接抄录的,为此从全国各地收集了各种珍本,把它全部抄下来,然后再还给原主。但是不幸得很,这部篇幅巨大的丛书只抄写了两部,一部毁于失火,另一部则在1901年被八国联军焚毁掠夺,遗留下的数百卷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WkhkuB
在哲学方面,明代盛行的是王阳明的学说,他鼓吹不同于科学的唯心论思想,这可能会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危害,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仍在大有人在。而且在明代,竟然出现了更为进步的科学方法。明代学者开始在人们意想不归的领域——音韵学运了归纳法!美国人恒慕义指出,在中国,归纳法的重要性首先是由在研究语言学的过程中被指出的。宋代以来,学者们所从事一项工作,是恢复古诗的音韵。学者们知道,古诗不能用当时流行的字音来吟诵,可是不能确定古代字音是怎样的,因为二千多年来,字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陈第于1606年应用归纳法编出了《毛诗古音考》,奠定了音韵学的科学基础。可以断定十七世纪初期,中国学者就系统地应用了归纳法,并使用了我们西方人在归纳法中所用的术语。陈第的工作由另一大学者、明朝遗民顾炎武继承。和顾同时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阎若璩,他最终确立了中国的语言学,他在许多方面都大胆推翻了《诗经》权威性,因而成为疑古派的先驱。很明显在明朝,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去发展那些符合于最严格的考据原则、精确性和逻辑推理的知识。

明朝另一个活跃的领域是地理学。明代出现了大量县志,还有最卓越的旅行家徐霞客,他毕生从事于考察当时还不了解的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他发现了西江和长江的真正发源地,还考察出澜沧江和怒江完全是两条不同的河流。

明朝的皇族对科学也有巨大的贡献。明太祖的第五个儿子周定王,对植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以他的儿子(周宪王)为助手,著作了《救荒本草》一书。在十四纪末的20年内,定王在开封附近开设了一个大植物园,园内培植了当时认为在发生饥荒时适于食用的各种植物。《救荒本草》一书于1406年发行。太祖的第十七子宁王对科学也有研究,他于1420年出版了《庚辛玉册》,记述了541种用于炼金术的物质。他在当时被认为是学问渊博的人,对化学、医药和农业都有研究。还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王子朱载(土育)。1584年,他证明匀律音阶的音程可以取为212次方根。1610年前后,他出版了专著《乐律全书》。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BY42bV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明朝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这部书于1578年完成,1596年发表,共分62卷,详细记述了一千种植和一千种动物,说说明它们的药用价值。书后的附录里还有八千多个药方。李时珍非常精确地讨论了蒸馏法及其历史、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水银、碘、高岭土和其他物质在治疗中的用途等等。当时还有两部重要的技术著作:一本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谈论各种制造工艺;另一本是茅元仪的《武备志》,全面叙述了军事技术。此外王圻父子于1609年所著《三才图会》也是一部有趣的小型百科全书,书中有大量图画,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明朝时中外交流也很活跃。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中国,荷兰人在1622年、英国人在1637年也相继进入。公元1567年和1619年,俄罗斯人试图从西伯利亚同明朝建立关系,可是没有成功。公元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和中国的贸易额大为增加,墨西哥银元开始流入中国。

1582
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1601年来到北京。他的到来引起了明朝廷对科学技术的广泛兴趣。他和几位博学的中国教徒,特别是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几部有关数学、水力学和天文学的著作。徐光启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曾著有农业方面的巨著《农政全书》。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是明朝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外交流的一个高峰。甚至可以这样说,在耶稣会教士来到中国后,中国的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开始和世界科学溶汇了。但非常可惜,这种溶汇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便嘎然而止。之后的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满清时代的中国发展极为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停滞状态。不但导致了中国的落伍,也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耻辱。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黑暗时代。尽管在十九世纪,又有一些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从事着文化交流活动。但中国人真正全面接受现代科学,是在二十世纪、满清被推翻以后的事情了。

--- 可乐叔叔 J

(41):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王朝。 

  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步对这一观点精确化。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帝国的“贞观王朝”,也就是李世民大帝当政的时期,那是中国人的黄金时代。 

  说贞观王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没有几个中国人会有异议;但如果问及贞观王朝因何强盛和具体强盛到什么程度,恐怕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贞观王朝因何成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在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国家里,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 

  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下面的几个优势还是李世民独有的。 

  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 


  责任心是领导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不是渎职就是滥用职权。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丢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中华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国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国沦为二流末国到最不发达国家。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象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那时的唐帝国事实如此);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推翻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走出荆棘,走上繁荣,走向辉煌。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繁荣和富庶达到了连上帝都嫉妒的程度。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李世民的超强责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趟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妓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只有李世民例外),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一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的反应是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三、胸怀宽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人才的重要性在今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因为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重视人才的,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 
  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两兄弟曾经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或嫁祸于人地把他作为替罪羊杀掉;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可李世民还是感到人才不够用,并一再地命令宰相封彝德荐举人才,在久久没消息后又一再催促他。封彝德委曲万状地说:“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当即纠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听了这样的真知灼见,封彝德除了惭愧外还是惭愧。 

  四、高度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文明的真正内涵就是最大限度地宏杨人性和尽可能地克服兽性。人性的多少和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地位极高和极低的人身上兽性的成份容易漫延滋长,前者为了生存而不怿手段;笳呋犴樽萦矣弥叭āV泄幕实垡蛭桓呷ㄖ氐脑倒剩て诒谎挂值氖扌杂辛耸头诺奶跫突嵯笊钋锏囊盎鹨谎拇β樱皇亲灾屏康娜瞬荒茏柚蛊溲昙俺赜恪?

  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滋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普通人的弱点因为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致酿成大的社会危害;皇帝手中拥有生杀大权,其人性的弱点若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即可酿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和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的弱点方面作出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作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大帝。 

  爱听好话几乎是人类的通病,权力人物对好话的偏爱则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只有极少数败在强大的敌人手里,绝大多数是被身边的甜言蜜语打到的。只有那些凤毛麟角的睿智人物才能够不被好话所误导,李世民大帝就是其中一人,他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的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全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 

  大臣王侍中(侍中是门下省首长,级别和宰相相近)晋见李世民,看见已国破家亡的庐江王的漂亮妃子站在皇帝身边,就意味深长地看了该女子两眼。李世民看见他眼里有话,就说:“这是庐江王的妃子,庐江王闻她颇有恣色,就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强行占为已有,如此暴虐不仁,怎能不亡!”王侍中问:“陛下以为庐江王是对是错?”李世民回答得很干脆:“杀人取妻,还有什么是非可言!”王侍中反唇相讥:“陛下既然知道庐江王作错了,为何又把他的姬妾据为已有呢,这不是重蹈庐江王的覆辙吗?”这句活得不耐烦的“狂话”竟使李世民大为感动:“不是你直言提醒,我险些为恶而不自知了”,当即把该女子送出了宫廷,并对王侍中给予嘉奖。 

  纪元六二三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你呢。”面对这样贤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唐帝国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六三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日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一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运动,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跃进几百年,并把昔日的老师踩在脚下,在老师的“庭院”里制造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没有**的王朝。 

  中国官场的**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现象,而是指**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的数额不大(一年的**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克林顿事件是美国政治上的最大丑闻,可一位中国人说:我国的一个村长也比克林顿要风流好多倍,美国总统真是当得太窝囊了……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 

  回顾贞观王朝的灿烂文明史,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曾经是最最优秀的国民!当今天的中国人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死抱着“四大发明”和“文明古国”等早以消逝的光环自欺欺人;还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理性和自信,还是每个中国人自己来作出决择吧!

--- 可乐叔叔 J

(42):这两年来发现,如果揭批满清的暴行,就必然会遭到某些人的围攻,罪名就是“破坏民族团结”。一般人因为受教科书的影响,很害怕与“破坏民族团结”沾边,于是也不做深入思考,就选择了沉默,还有的人则是随声附和。但是,揭批满清的暴行真的会“破坏民族团结”吗?
  我这里不谈揭批满清的暴行会不会破坏汉族与**的“民族团结”,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

    
中国不是只有**一个少数民族!

历史上惨遭满清屠戮的也不光是汉族!现在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也许俄罗斯族除外)都曾遭受过满清的野蛮屠杀与长期的民族压迫!
  明末清初,中国境内的无数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并肩携手抵抗满清,不惜流血牺牲保卫中华文明,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来说,粉饰满清暴行无疑也是否定了他们祖先的英勇事迹,无疑也是给他们的祖先抹黑!粉饰满清暴行无疑也是给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伤口上撒盐!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遭受了满清的野蛮大屠杀,他们对满清有着刻骨仇恨,粉饰满清暴行也是对他们的民族感情的极大伤害!揭批满清暴行不光是广大汉族人民的心声,更是中国50多个兄弟少数民族的心声!而粉饰满清暴行,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愤慨!为了照顾**一个民族的“民族感情”,就使50多个民族的民族感情受到伤害,这值得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清代,满清常常故意挑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以便使各民族互斗而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满清身上从而达到**全民族集体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目的。比如说满清常常戴上白帽子杀汉族人,然后就说是回民杀的,驱使不明真相的汉族群众去杀回民从而在汉族和回民之间留下仇恨;满清还常常借口少数民族叛乱,驱使汉族人组成的军队去屠杀少数民族,从而使一些不明真相少数民族把帐即到汉族身上。这些都是满清的阴谋诡计,以极阴险的手段无中生有地制造民族矛盾,本应该澄清事实,不应该让别人去给它背黑锅。但是,如果我们粉饰满清、为满清大唱赞歌,就会让大多数少数民族人为汉族和满清一样都是残害他们的凶手--不然汉族粉饰满清干嘛?自然会对汉族怀恨在心,这就无谓的制造了汉族和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隔阂。同时,汉族为屠杀、压迫自己的敌人大唱赞歌,中国广大少数民族会怎么想?有血性的人自然会认为--汉族是个没骨气、健忘、不知好歹的民族,被人屠杀,过了一阵子居然为屠杀的人唱赞歌,难道能指望这样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还是早点自寻后路吧,汉族靠不住!可见,为了和**团结二粉饰满清,就与大多数民族不团结,甚至会使大多数民族离心离德,这还叫民族团结吗?这完全是民族分裂!
  所以,为了团结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国必须与满清划清界限,更不能够为满清唱赞歌!
  所以,只有深入揭批满清暴行,才能够团结中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否则就会使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产生分裂念头,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搞民族大团结,就必须深入揭批满清暴行;粉饰满清、为满清唱赞歌的行为都是严重的民族分裂行为!我们要坚决打击粉饰满清的表现的民族分裂行为!!

(48):作者(注意不是楼主,楼主没加转字)明显屁股坐偏,很多比较的项目都是简单量化,而且是不公平的,以盛世持续年限来评论,是不是还该比上王朝的维持年限呢?不然隋秦这些短命王朝如何可以跟立国几百年的比,两个王朝加起来的年份还没康熙掌权饿时间长嘞。拿人口比就更可笑了,就是现在,人口统计都不是容易的工作,难道不知道古代为了避税逃役,经常能够有瞒报人口的事,战乱年代,国家都乱得不成样子,逃亡虚报人口无数,数据哪谈得上准确,更何况人口增长是个加速数,拿基数来比,不是让人发笑。在评价动乱时又是非常主观的,太平天国对清超的冲击完全可以安史之乱对唐的相比,清朝在最后几乎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还谈什么结局最好?翻历史的案是很个性,不过这种自我标榜的个性对社会毫无用处。

--- coldwindy J

(49):慈禧非我族类,岂能与武则天大帝相提并论?!

--- NIFAYE【天秤&Libra J

(50):帖子太长没能看完,看了作者所说的大王朝的部分.首先要佩服作者历史知识和写作的用心.

但是,我认为作者的评判标准从根本上就是错的。其一,把纵向的历史进程横向的比较就如同比较阿基米德和爱因斯坦谁的知识更丰富一样。这直接导致了没有把各个朝代的中国在整个世界的位置考虑进去。另外,作者很多观点过于主观,我不敢说是错,但是同当今比较被普遍认可的史学观点不相符,这样更缺乏说服力。


宋元战争,改变整个中国历史进程

看看历史,会对今天有所借鉴,800年前的宋朝,或许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一章,却不幸毁于蒙古人的铁骑之下。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延伸阅读:宋朝<> 宋朝<>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敬意――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 一起来yy J

(62):写的不错,看楼主转的那么辛苦鼓励了
在慢慢看

--- alex0441 J

(63):无视元,清。蛮夷乱我华夏!
对于汉人来说,在那2个时代,我们是亡国了!
真正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元毁了宋建立的良好的经济体系。清更是使我国远落后于西方的罪魁祸首!大家想想,从1644年满情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这2百年间,满人统治者都做了点啥?无非就是无止境的文字狱,禁锢人民的思想;还有名义上的维护国家版权完整的战争。
在看看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到1689彼得一世改革,1775美国独立战争,1785工业革命,1789法国大革命………
当满人还在yy自己天朝大国时,西方列强都打到家门口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1842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60北京条约………
泱泱大国受尽屈辱,炎黄子孙活在水深火热中而不见转机!呜乎哀哉!

--- red_comet【巨蟹の二代猫猫】 J

(64):哼哼 回贴的很多又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清是不怎样,但是你觉得如果是明朝放在清的位置上,能好么?还说清损失了大片国土,损失了还是比明时期大,那哪里来的损失一说?台湾要是没有清时期的统一,现在你来毛的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说法。一说起满族就是外帮异族,满族杀了你全家么?杀了你全家你是毛生出来的!中华文明不只是汉族文明,你知道不知道!狭隘民族主义,你除了会窝里斗你还会什么?中国强盛不需要你这样的人!说你是阻碍中国发展的人都是高抬你了,你只配被淹没在历史洪流里面!你有本事就把少数民族都赶出中国!

--- 双鱼猪猪 J

(65):满人杀你全家,再去杀其他人~你还跟着后面叫,杀得好,杀的越多,国土越大!
祖国强盛,也不是光靠枪杆子!
也不想想,台湾现在这么嚣张,一会公投,一会军购……我们这边还是不敢轻易动他们?为什么?因为我要打这一战,先要为自己算算帐,打这一仗要花多少钱?现在花这笔钱合不合算?现在打台湾,大陆经济起码倒退20年,真的到时候看你小样再放什么p!

(68):感觉楼主对清朝很推崇,绝大多数清都放到了第一,很多都不能让人信服啊!

比如疆域,元是最大的,一直到了西伯利亚。

再比如摄政,不管清是不是第一,都想不出摄政摆在朝代评比里头的意义。

再比如国祚,你也说了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实际并没有换代,只是跑出一个外姓皇帝改了一下国家名字而已,国祚居然要扣分,南宋北宋你要分开(两宋三百二十年,南宋虽半壁江山但当时南方经济发达、人民安定),两汉410年中间新朝15年,东汉复国就是一个光武中兴也要扣国祚,慈禧丢了北京居然不扣国祚,最后倒腾的200多年的清慈禧丢了北京居然不扣国祚第一,奇怪奇怪。

让我来评价清,清可以说一文不值,我们都知道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之后是逐步衰退,在清朝康熙还自以为天朝拒绝与葡萄牙商旅通商。事实上中国不比别的民族笨(也不见得比别的民族聪明)中国的国力不能算弱,正是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才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步步拉大,这是大过一件多少功德都不能弥补的,我们这辈人尚在承受着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

评论皇帝,隋炀帝下江南给中国留下了一条京杭大运河,乾隆下江南除了扰民还有什么?

不多说了,看楼上诸位也都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呀!楼主是不是满族人,我只认识一个满族mm,是正宗的格格血统,为人开朗洒脱、也很漂亮,一点都看不出来自恋啊
!呵呵

 


 

(109):落后的民族以野蛮征服先进民族,那么历史就会倒退,没元和清中国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绝对不是清.煌煌大唐在心理和气度上征服了世界而不仅仅是武力方面

 

(112):双鱼格格,问题是,在当时,这些还没有融合(他们也不会知道几千年后大家原来是一家)的民族之间确确实实都是你死我活的民族斗争,而“王化不逮”的比较先进的北方少数民族,几乎都建立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政权和比较确定的疆域,拥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匈奴、柔然、汉化前的北魏、回鹘、突厥、辽、金、蒙古,满洲),与中原汉族国家确实是国际战争,于今天中日之间的战争没有两样。更要命的是,这种民族之间的战争空前残酷。匈奴鼎盛时年年入寇,动辄杀人千万;五胡时代,更是动不动杀对方整个种族;北魏五次南侵,其中武帝(就是辛弃疾词中的“佛狸”)那次,北魏军在回军时,遇到汉人男子,一刀两段,幼儿则抛入空中,以铁枪接住,贯穿后来回盘旋取乐,妇女如何,可想而知;辽灭后晋,北方人口为之一空;金入中原,照例烧杀奸淫;元刚入侵时,大批屠杀汉人农民,将耕地圈做马场,快完蛋时候还想杀尽汉人五大姓(好像是张王李赵等);清入关不用说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现在我想请教双鱼格格,上面这些是兄弟阖墙?内部矛盾?你们家兄弟打架是杀光侄儿,强奸兄嫂弟妹?那真是禽兽家庭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