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Output control 扩展详解(多篇文章整合,详细,易懂)

来源:互联网 发布:商家淘宝知识产权投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25

Output control 扩展详解

程序猿始终不够

2012-05-14

微博:http://weibo.com/ybchrist

    自由控制脚本中数据的输出。它非常地有用,特别是对于:当你想
在数据已经输出后,再输出文件头的情况。输出控制函数不对使用 header()setcookie(),  发送的文件头信息产生影响,只对那些类似于 echo() PHP 代码的数据块有作用。(这段话引用于http://blog.csdn.net/yjj1s/article/details/6317074

 

首先介绍两个php.ini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output_bufferingimplicit_flush

output_bufferingon/off或者整数。设置为on时,将在所有脚本中使用输出缓存控制,不限制缓存的大小。而设置为整数时,如output_buffering=4096,当缓存数据达到 4096字节时会自动输出刷新缓存。而这个参数的不同正是导致以上代码在不同时候执行结果不同的原因。output_buffering关闭时,脚本所有的输出(echo)都会即时发送到客户端,执行上面代码时就是每秒输出一个数字。而开启output_buffering后,输出内容就会先缓存在服务端,直到脚本结束时才一起发送给客户端。

implicit_flushon/off。设定ON意味着,当脚本有输出时,自动立即发送到客户端。相当于在echo后自动加flush()

 

下面再介绍下PHP的缓存机制:

脚本开始执行时,它可以同时发送header(标题)信息和主体信息。Header信息(来自 header() 或 SetCookie() 函数)并不会立即发送,相反,它被保存到一个列表中。这样就可以允许你修改标题信息,包括缺省的标题(例如 Content-Type 标题)。

但是,一旦脚本发送了任何非标题的输出(例如,使用HTML代码块或 print() 调用),那么PHP就必须先发送所有的标题,然后再送出空行,终止 HTTP header,而在此之后才会继续发送主体数据。从这时开始,任何添加或修改标题信息的试图都是不允许的,并会发送上述的错误消息之一。

虽然这并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有时候只是在发出任何输入之前终止HTTP header,从而引起脚本逻辑的复杂化而已。Output buffering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Output Buffering的工作原理:

启用output buffering时,在脚本发送输出时,PHP并 不发送HTTP header。相反,它将此输出通过管道(pipe)输入到动态增加的缓存中(只能在PHP 4.0中使用,它具有中央化的输出机制)。你仍然可以修改,添加标题行,或者设置cookie,因为标题实际上并没有发送。最简单的情况是,当脚本终止 时,PHP将自动发送HTTP header到浏览器,然后再发送输出缓冲中的内容


php
缓存输出控制的相关函数:

ob_start()
:开启缓冲区

说明:相当于将参数output_buffering设置为on;也就是说,如果参数output_buffering的值为On,那么调用ob_start()与不调用的效果是一样的。

 

 

ob_end_flush()发送output buffer(输出缓冲)并禁用output buffering机制。

 

ob_end_clean()清除output buffer但不发送,并禁用output buffering。

 

ob_get_contents()将当前的output buffer返回成一个字符串。允许你处理脚本发出的任何输出。

 

关于flushob_flush函数的区别,引用如下文章,由于丢失原文地址,所以没有写出原文地址。见谅。

这篇文章是我看了很多篇关于这两个函数区别的文章中最浅显易懂的。力荐。

 

<?php

for ($i=10;$i>0; $i--)

{

 echo $i;

 flush();

 sleep(1);

}

?>

 按照php手册里的说法

该函数将当前为止程序的所有输出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

上面的这段代码,应该隔一秒钟输出一次$i。但是实际中却不一定是这样。有可能是等了10秒钟后,所有的输出同时呈现出来。

好,我们来改一下这段代码,改成

 

<?php

ob_end_clean();//修改部分

for ($i=10;$i>0; $i--)

{

 echo $i;

 flush();

 sleep(1);

}

?>

 嘿,加了这一句ob_end_clean();,居然就OK了。实际上,我们把ob_end_clean()换成ob_end_flush()也一样OK

我再来改一改。

 

<?php

for ($i=10;$i>0; $i--)

{

 echo $i;

 ob_flush();//修改部分

 flush();

 sleep(1);

}

?>

 运行一下,是不是发现$i也隔一秒输出一次了?这是为什么呢? 
别急,我们来看看php.ini

打开php.ini,搜索output_buffering,我们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设置 output_buffering = 4096。正如它的名字output_buffering一样,这个设置的作用就是把输出缓冲一下,缓冲大小为4096bytes.

在我们的第一段代码里,之所以没有按预期的输出,正是因为这个output_buffering把那些输出都缓冲了。没达到4096bytes或者脚本结束,输出是不会被发送出去的。

而第二段代码中的ob_end_clean()ob_end_flush()的作用,就是终止缓冲。这样就不用等到有4096bytes的缓冲之后才被发送出去了。

第三段代码中,用了一句ob_flush(),它的作用就是把缓冲的数据发送出去,但是并不会终止缓冲,所以它必须在每次flush()前使用。

如果不想使用ob_end_clean(),ob_end_flush()ob_flush(),我们就必须把php.ini里的output_buffering设得足够小,例如设为0。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打算在脚本中使用ini_set(”output_buffering”,”0″)来设置,那么请停下来吧,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因为在脚本一开始的时候,缓冲设置就已经被载入,然后缓冲就开始了。

可能你会问了,既然ob_flush()是把缓冲的数据发送出去,那么为什么还需要用flush()???直接用下面这段代码不行吗??

 

<?php

for ($i=10;$i>0; $i--)

{

 echo $i;

 ob_flush();

 sleep(1);

}

?>

  

请注意ob_flush()flush()的区别。前者是把数据从PHP的缓冲中释放出来,后者是把不在缓冲中的或者说是被释放出来的数据发送到浏览器。所以当缓冲存在的时候,我们必须ob_flush()flush()同时使用。

那是不是flush()在这里就是不可缺少的呢?不是的,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当有数据输出的时候,马上被发送到浏览器。下面这两段代码就是不需要使用flush()了。(当你把output_buffering设为0的时候,连ob_flush()ob_end_clean()都不需要了)

 

<?php

ob_implicit_flush(true);

for ($i=10;$i>0; $i--)

{

 echo $i;

 ob_flush();

 sleep(1);

}

?><?php

ob_end_clean();

ob_implicit_flush(true);

for ($i=10;$i>0; $i--)

 

{

 echo $i;

 sleep(1);

}

?>

 

请注意看上面的ob_implicit_flush(true),这个函数强制每当有输出的时候,即刻把输出发送到浏览器。这样就不需要每次输出(echo)后,都用flush()来发送到浏览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