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下的dd命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8:28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log.csdn.net/vitallor

1、ls:查看当前路径下的文件

执行ls命令,屏幕会显示当前路径下所包含的文件(不包含隐藏文件)

如果需要查看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文件所属者等信息,则需执行ls –l命令,即以长格式显示文件内容,运行结果如下


第一列,文件的属性,共10位

第一位,以d开头,代表这是一个目录文件;以l开头,代表这是一个链接文件;以-开头的,代表是普通的文件。

剩下九位,前三位代表文件所有者的权限,中间三位代表所属组的权限,最后三位代表其他用户的权限。

r代表有读权限,w为写权限,x为执行权限。

第二列,为文件数;

第三列,文件的所有者;

第四列,文件的所有者所在的组;

第五列,为文件大小,单位默认为byte;

第六列,文件创建的日期;

第七列,文件的名称;

如果需要查看隐藏的文件,可以执行命令ls –a

 

2、chmod:给文件授予权限

以下只介绍在测试环境部署时,常用的操作,具体命令参数及使用方法还请查看帮助文档。

如现在刚刚创建了一个weblogic的启动脚本,此时用户所有者只有读写权限,所属组只有只读权限,其他用户只有只读权限;


要执行这个脚本,需要赋给所有者执行权限:执行:chmodu+x startWeblogic.sh

结果如下:


如果要为所属组加写权限和执行权限,执行:chmodg+wx startWeblogic.sh

结果如下:

要为其他用户赋予执行权限,执行:chmodo+x startWeblogic.sh

结果如下:

如果要为所有者赋读写执行权限,所属组赋读执行权限,其他用户赋读写执行权限,可执行:

chmod 755 startWeblogic.sh

结果如下:

 

3、groupadd:创建组

格式:groupadd 组名

如:groupadd dba

 

4、useradd:创建用户

格式:useradd 用户名

如:useradd oracle

如果在创建用户的时候指定组,可执行:useradd–g dba oracle

通常在创建完用户后,还需要使用passwd命令,为用户设置初始密码。

 

5、chown:修改文件夹的所有者和所属组

如要将/opt/oracle目录的所有者改为oracle,所属组改为dba,可执行如下命令:

chown -Roracle:dba /opt/oracle

只改变文件夹的所有者时,可如下执行:

chown gg/opt/oracle

注意:这个命令只用root用户能够使用

 

6、vi:创建修改文件

vi是linux下创建和编辑文件常用的工具,下面已创建startWeblogic.sh脚本为例,讲解常用操作。

1、首先执行vi startWeblogic.sh,如果此时当前目录下没有这个文件,则会进行新建;如果有同名文件,将会读取改文件内容并显示。

2、进入vi编辑器后,初始时是命令模式,如果需要输入文本,可点击键盘上的i,a,r键(i=inserta=appendr=replace);

3、输入完文本后,如需对文件进行,拷贝、删除、查找等操作,可点击esc键,退回到命令模式;

拷贝: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一个单词结束)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符到缓冲区(包括所在位置的字符)。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行往下数#行文字(包括所在位置的行)。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

删除:

x: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符。

#x:删除光标所在位置#个字符(包括所在位置的字符)。

X: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前面一个字符。

#X: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个字符(不包括所在位置的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回退到上次操作:

在命令模式下,点击键盘上的u。

查找字符:

/关键字:如果第一次找到的关键字不是想要的,可以按n键向往后寻找下一个

?关键字:如果第一次找到的关键字不是想要的,可以按n键向往前寻找下一个

保存文件:

:w:首先输入“:”,进入底行模式,再输入w,点击回车;

退出:

:wq:存盘退出,首先输入“:”,进入底行模式,再输入wq,点击回车;

:q!:不存盘强制退出,首先输入“:”,进入底行模式,再输入q!,点击回车;

 

7、mkdir:创建文件夹

格式:mkdir 文件夹名称

 

8、rm:删除文件及不为空的文件夹

格式:rm 文件名称

如要删除不为空的文件夹,可以执行如下:rm –r文件夹名

在删除的时候不需要确认,可执行如下:rm –rf文件夹名

 

9、echo:查看系统变量

格式:echo变量名

例如,要查看当前用户的ORACLE_SID环境变量,可以执行:echo $ORACLE_SID

 

10、export:修改当前登录用户的环境变量

格式:export 变量名=变量值

例如,要修改当前登录用户的ORACLE_SID环境变量,可以执行:export ORACLE_SID=grsds

注意,修改只对当前登录用户的当前会话有效,如需永久生效,还需修改用户目录下的.bash_profile文件

 

11、ps:查看系统进程

首先介绍ps的两个参数

-e 显示所有进程

-f 全格式

显示正在运行的java进程:ps –ef | grep java

ps命令还可用来判断是否有进程在运行,例如如下脚本:

pnum=`ps -efww|grep AdminServer|grep -v grep|wc -l`

if [ $pnum -gt 0 ]; then

echo "[error] thedomain do not been killed!"

else

cd/home/oracle/Oracle/Middleware/user_projects/domains/domain_dt

nohup ./startWebLogic.sh&

fi

12、kill:杀死进程

格式:kill PID

如要杀死上面查找到的第一个进程,可执行如下:kill28921

如果想一下子杀死多个相同的进程,例如,想杀死一台机器上运行的多个weblogic进程,可执行如下:

ps -efww|grepAdminServer|grep -v grep|cut -c 9-15|xargs kill -9

 

13、df:查看硬盘使用情况

常用参数:

-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括0块(block)的文件系统,如/proc文件系统。

-k 以k字节为单位显示。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14tar.gz文件的解压

格式:tar –zxvf 文件名.tar.gz

如果只解压.gz文件,可执行:gzip –d 文件名.gz

 

15、yum:软件包管理器

常用操作:

全部更新:yum update

检查可更新的程序:yum check –update

查找软件包:yum search 查找关键字(该命令在oracle安装过程中,还是很有用的,可以查找安装oracle时缺失的软件包)

安装软件包:yum install 软件包名

 

16、crontab:定时任务设置

显示用户的Crontab文件的内容:

crontabl –l

从Crontab目录中删除用户的Crontab文件 :

crontabl -r

编辑用户的Crontab文件:

crontabl –e

用户所建立的Crontab文件存于/var/spool/cron中,其文件名与用户名一致。

 

crontab服务的开启与关闭,如下命令只能root用户执行

crontab服务的开启:service crond start

crontab服务的重启:service crond restart

crontab服务的关闭:service crond stop

crontab服务的重新加载:service crond re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