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特设安全监察护航

来源:互联网 发布:哪里招淘宝兼职模特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3:57

记者 饶慧敏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安全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无论是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战略考虑,还是一线安全监察工作现实需要,尽快实现全面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急迫任务。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提供的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用固定和移动特种设备已超过314万台,各类气瓶已近亿只、各类压力管道近100万千米等。其中,电梯数量和压力管道总长度增加最快,达到20%水平。但另一方面,隐忧不只存在,而且愈发明显。仅314万固定和移动设备中,就大量存在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而且我国现职持证监察管理干部仅5500多人。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不辅以先进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要达到长效、严密、科学的管控已近不可能。

2003年初,特种设备局委托中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制定全系统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技术目标:从建设完整的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标准、国家基础数据库和实现全系统信息动态监管入手,计划在几年内,全面实现对全国安全监察基本信息的动态监管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行政审批等的电子政务流程控制,逐步建立总局、省、地市,直至企业和特种设备用户间的无盲区信息管理体系等等。

在特种设备局看来,这些技术措施不但能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和效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方式,而向更加制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构建信息动态监管体系

今年,特种设备局为尽快推动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安全监察长效机制形成,以《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的意见》(国质检锅[2004]264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动态监管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指导思想。文件规定了各地实现动态监管信息网络的具体操作办法和需要达到的要求,实现动态监管信息化所应具备的各种技术条件和建设标准,对安全监察数据的产生、采集、使用方式和数据属性描述等提出了基本规范。

为更快地推动信息化网络建设,264号文件明确指出:信息化网络建设要依托“金质工程”,达到总局“金质工程”要求,实现安全监察信息畅通和电子政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因地制宜地拟订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264号文件的要求,特种设备局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一步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据中国特种设备公众信息网(www.cnisn.com.cn)网管中心主任黄晓虎介绍,动态监管计划施行前,各地特种设备安全机构虽已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工作总体目标还不十分清楚。由于各地信息工作发展欠平衡,另外,目前各省也自主开发了种类较多的监察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系统根据地方工作特点进行基本数据管理工作。

不过,由于局限于地方需求,管理范围不完整,标准不严密,仅少数几个软件系统有可圈可点之处。经过近期测评,仅辽宁、山东、福建、北京、广东、湖北等地采用的系统,可以完整实现省以下动态监管要求。同时,在测评中也发现了一些规律:由省质监局直接领导和指挥,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发,系统规划和主设计人员必须长时间深入监察一线参与基层工作,对实际工作状况和需求十分了解,是开发出实用、逻辑严密、使用方便的优秀监察软件的前提。

据黄主任介绍,特设信息化工作也是在逐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中寻求发展和进步,特种设备局已经决定一方面鼓励、帮助已经采用自主研发软件系统的省尽快完善,达到动态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从上述软件系统中选出优秀系统尽快推广到其余各省,完成年终全国动态监管任务目标,同时为总局推动“金质工程”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提升数据应用价值

“成绩明显,问题也明显。”一位一直参与地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开发的人士这样评价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

虽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压力和困难,但特种设备局已经在信息化专家参与下制订了清晰的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尽快推出一套完整的信息标准、规范和建设国家基础数据库仍是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信息建设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特种设备局曾于2002年和2003年进行过一次全国范围的试验性数据采集、整合、上传和试验性动态监管工作,本欲通过数据整合,优化当年统计工作。但随后发现由于数据标准不严密和缺少动态监管组织体系,多数省除仍采用推广甚早,功能简单的“普查登记管理软件”进行工作(普查登记软件系统研发之初尚未意识到严密的数据规范是多么重要)外,只能按照动态监管对数据的基本时效要求,采用大量集中数据录入、人工数据移植和人工更新等原始方法进行工作,这样的所谓“动态”效果,既徒然增加大量事务性工作量,又造成数据错误量巨大。

如果按照264号文件要求,各省在符合数据规范要求和动态监管信息化软件要求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估计情况会有很大改善。据黄主任介绍,按总局今年年底前实现既定信息化动态监管目标,今后将不存在数据上报甚至数据统计工作,一套(可能多套)符合要求、功能完整、运作通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系统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该工作,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与此同时,特种设备局已责成信息工作委员会专家开始研究开发基于专业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和检验工作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分析并设计适合全国安全监察工作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TS-GIS)和检验工作系统总功能需求,准确描述其基本功能和数据定义,为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工作水平再前进一大步作好准备。

向政务流程电子监管迈进

行政审批流程的电子网络化控制是当前安全监察信息化工作的又一紧迫业务需求。

随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实施,本着服务于企业、作业规范化和政务公开原则,特种设备行政审批已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行政审批不再是政府机关秘而不宣、生死予夺的行政专利,申请资质者有权利知晓与申请相关的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满足企业根据国家制定的《条例》,提出合理要求,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政务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为此,总局264号文件十分明确地提出安全监察必须实现工作流程控制和电子政务管理。据悉,特种设备局会同总局信息中心已经委托CQS项目和地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除实现行政审批、设备报装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控制外,年内还将完成部分危险特种设备由制造出厂到设备投用进入常规定期检验的全周期电子监管流程控制,届时无论是企业申请制造资质、使用单位报装设备还是作业人员考核发证,都必须完整实现网上公开、公示,这样既能有效禁绝行政管理过程的灰色交易,又能使假证、伪劣设备无所遁形,为提高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效能和改善政府形象创造环境。

相关链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信息化五年战略目标

2004年前,逐步完善特种设备专业信息规范和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信息网络化和动态监管。

2005年,逐步、分批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等空间和时间概念上的数据网络和动态监管系统。

2006-2009年,构建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环境评价、安全设备控制、风险评估、数字仿真等多个应用平台。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