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onl()_htons()及inet_ntoa()_inet_addr()的用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的环境变量配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4:53


现在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函数来方便地操作 IP 地址。没有 必要用手工计算它们,也没有必要用"<<"操作来储存成长整字型。

 

首先,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sockaddr_in结构体ina,你有一个IP地址"132.241.5.10"要储存在其中,你就要用到函数inet_addr(),将IP地址从点数格式转换成无符号长整型。使用方法如下:

ina.sin_addr.s_addr =inet_addr("132.241.5.10");

注意,inet_addr()返回的地址已经是网络字节格式,所以你无需再调用 函数htonl()。

我们现在发现上面的代码片断不是十分完整的,因为它没有错误检查。显而易见,当inet_addr()发生错误时返回-1。记住这些二进制数字?(无符 号数)-1仅仅和IP地址255.255.255.255相符合!这可是广播地址!大错特 错!记住要先进行错误检查。

好了,现在你可以将IP地址转换成长整型了。有没有其相反的方法呢? 它可以将一个in_addr结构体输出成点数格式?这样的话,你就要用到函数 inet_ntoa()("ntoa"的含义是"network to ascii"),就像这样:

printf("%s",inet_ntoa(ina.sin_addr));

它将输出IP地址。需要注意的是inet_ntoa()将结构体in-addr作为一 个参数,不是长整形。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它返回的是一个指向一个字符的指针。它是一个由inet_ntoa()控制的静态的固定的指针,所以每次调用 inet_ntoa(),它就将覆盖上次调用时所得的IP地址。例如:

char *a1, *a2;

.

.

a1 = inet_ntoa(ina1.sin_addr); /* 这是198.92.129.1 */

a2 = inet_ntoa(ina2.sin_addr); /* 这是132.241.5.10 */

printf("address 1: %s ",a1);

printf("address 2: %s ",a2);

输出如下:

address 1: 132.241.5.10

address 2: 132.241.5.10

假如你需要保存这个IP地址,使用strcopy()函数来指向你自己的字符指针。

 

***********************************************************************************************************************************

 

htonl()表示将32位的主机字节顺序转化为32位的网络字节顺序 htons()表示将16位的主机字节顺序转化为16位的网络字节顺序(ip地址是32位的端口号是16位的 )

 

inet_ntoa()

简述: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隔的字符串格式。

 

   #include <winsock.h>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in:一个表示Internet主机地址的结构。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用in参数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结构转换成以“.” 间隔的诸如“a.b.c.d”的字符串形式。请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分配的内存中。应用程序不应假设该内存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个线程的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数据将保证是有效。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ntoa()返回一个字符指针。否则的话,返回NVLL。其中的数据应在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复制出来。

 

参见:

   inet_addr().

 

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argc, char* argv[])

{

        struct in_addr addr1,addr2;

        ulong   l1,l2;

        l1= inet_addr("192.168.0.74");

        l2 = inet_addr("211.100.21.179");

        memcpy(&addr1, &l1, 4);

        memcpy(&addr2, &l2, 4);

 

        printf("%s : %s\n", inet_ntoa(addr1), inet_ntoa(addr2));    //注意这一句的运行结果

 

        printf("%s\n", inet_ntoa(addr1));

        printf("%s\n", inet_ntoa(addr2));

        return 0;

}

实际运行结果如下:

192.168.0.74 : 192.168.0.74       //从这里可以看出,printf里的inet_ntoa只运行了一次。

192.168.0.74

211.100.21.179

 

inet_ntoa返回一个char *,而这个char *的空间是在inet_ntoa里面静态分配的,所以inet_ntoa后面的调用会覆盖上一次的调用。第一句printf的结果只能说明在printf里面的可变参数的求值是从右到左的,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tanwei1002/archive/2009/06/15/4269725.aspx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