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践类知识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品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08:40

网络实践类知识笔记

    计算机网络知识分为理论派和实践派(其实是操作类),先谈谈理论知识。
    一般学些计算机网络知识都是从IOS和TCP/IP协议族开始,著名的安德鲁.特纳巴马老师(andrew S.Tanenbanum)的《计算机网络》是理论知识方面的经典,如果将这本书吃透对以后所有网络设备上的协议背后的原理即可了如指掌。
    其实IOS的协议族最底层的物理层完全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计算机通信工程,它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传输数据信号,电口、光口、无线等,在这背后的知识量绝对可以和操作系统、编译原理、cpu处理器等知识媲美,这后面隐藏的也是最重要的算法。
    IOS七层协议: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链路层的设备

  交换机
  仅仅谈接入层交换机。交换机接收数据包,转发数据包。
  他是怎样判断将数据包发送到哪儿呢?
  广播:在数据交换的探路先锋协议中,广播是开篇之作,茫茫人海中,要找到目的地,就必须先所有的人询问“who has x.x.x.x”
  vlan:virtual lan,虚拟lan,交换机为了控制广播的传送范围,会将设备上的interface/port(接口、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经过这些端口的数据包,在二层协议族上打上一个标记,标明自己是属于哪个vlan,这些数据包只会在相同的vlan间传送。交换机将数据包逻辑的分开。
  trunk:有些接口是允许所有或者多个vlan的数据包传送的,比如交换机直接相连、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相连,交换机于是将这些端口划为trunk(trunk主要被两种二层协议支持),所有的vlan数据包都可以流经这些端口。
  port channel:端口通道,可以想象成将所有端口绑定到一个大端口,例如4根1Gbit/s绑定后就变成了4Gbit/s的带宽,实际上在一条物理线路上的最高发送速度仍然是1Gbit。
  vtp:如果每次都要手动的配置所有交换机,会是一种非常烦的事情,交换机上通过vtp协议,同步配置数据,通常是同步版本号最高的配置,需要注意的事,vtp会占用带宽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生成树:spanning-tree,生成树的故事必须从环路说起,当交换机之间出现了环,数据包将会永远没有目的地的循环传送,并且端口和mac的映射表也会频繁切换,设备的cpu马上会剧增。spanning-tree开启之后,会自动断口环路上的端口。spanning-tree的原理很简单,交换机设备之间发送广播包,标明这个包来自于谁,如果两个端口都出现来自于同一交换机的数据包,就会考虑关闭其中一个。spanning-tree有一条简单的规则,就是讲汇聚层交换机设置为根树。

http://blog.csdn.net/fishriver/article/details/7671517 交换机常用命令

 


Cisco Catalyst 3750-X 系列交换

 

网络层的设备

路由器
以前考虑路由器的知识都是从终端选路上,主要是目的地址,然后参照路由表的信息选择。在网络工程师的世界则完全不同。
静态路由:如果不是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那么配置路由永远停留在静态路由的层面,所有的目的地都是手动配置的。

动态路由:
路由学习:路由器设备是有自动的路由学习功能,定时的、即可触发的在路由器设备之间学习路由条目,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路由的选择主要是通过成本(跳数、带宽、链路状况)决定的。
路由协议:主要分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和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RP)两种,第一种,是企业、园区内部路由设备之间的学习协议,第二种是用于广域网上,在个个自制领域之间选择路由。
内部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增强内部网关协议(EIGRP)、最短路径协议(OSPF)
外部路由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