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读书,应该读什么书. 我阅读的经历与心得

来源:互联网 发布:阿里巴巴域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18:01

在此记下我读书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希望以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些观点时,还会认为
这是对的。毕竟谁都不想走弯路。

小时候看书,不喜欢看书里面的文字,只喜欢看里面的插图,因为书少,所以每本
书都看了一遍又一遍。记得家里有一本草药书,硬上被我给翻烂了,不是因为我
热爱医学,而是因为那里面的花花草草,,,,,,那时家里还有一本《封神榜》
,不知道是我爸什么时候买的,或者是在什么地方捡的,在我的印象当中它就没有过
封面。我不只一次尝试去读那本书,但是每次都只翻到第一页。那是本地道的古文
书,里面文字大多是繁体不说,内容排版都是竖着的,好笑的是,我都不知道
是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

上初中的时候我迷上了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基本上都看过。那时候的书都是
借别人的,经常被人催着还书。为了在别人的DEADLINE之前归还,我必须加班
加点的看完剩下的部分。就这样眼睛被搞近视了。现在想来追悔莫及。看过唯一一
本不是武侠小说的课外读物是《简爱》,也是在别人的催促声中读完的,,,,,,

高中的时学校里有较大的图书馆,可以自由的借阅,课上课下慢慢看,再也不用被
人追着要书了。高中阶段对小说失去了兴趣,从头到尾只读过两本小说类的:《红
楼梦》和《契丹赵太后》。人物传记,历史方面,还有趣味性的读的较多。

大学时候图书资源就太丰富了,只可惜并没有太多的时候去读。首先专业方面的
那几本能砸死人的精典砖著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消化,在此顺便诅咒一下某些把
精典翻译得奇臭无比的人。专业以外,古典文学,传统经典方面读的较多。

大学阶段,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熟。对事物也多了几分思索。相对于逻辑化的西方
哲学,我对东方哲学更感兴趣。东方哲学中儒释道三家地位举足轻重,我对佛与道有
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对两家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佛与道的体系是同构的,正如某些
学者和法师所说。不过一般观点是,佛的理论体系更完整一些。

众所周知,高中分文理科,大学专业五花八门。所以大家都认为,隔行如隔山,
经过大学教育之后的人变得很专业化,三句话不离本行,思维某种程度上变得
偏执。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造成专业化的原因并不是分科分专业,而是自己学业
不精。


各个领域都有各领域的高手, 高手二字不仅仅由精湛专业技能来体现,更应该由
超强的思维,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体现。这此东西抽象到高处,正是没有领域
界限的哲学思维。

其实任何专业都是同构的,甚至所有事物都是同构的,只要通了一样,其它的也
就通了。以我自己专业为例。假如现在要开发一个软件,在搞清楚需求分析以后,
会开始设计整体框架,然后设计各个模块结构,最后详细设计各个具体模块。
设计完成以后,开始编写整体框架代码,然后编写各模块框架,并实现具体细节,
最后当然是测试。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个过程和修房子差不多?

所以,所有不同事物都是一样的坐标,只是所处的原点和方向不同而已。因此,
任何专业的人应该超越专业内部的概念和理论,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
学会洞察事物本质,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回到读书上。经常见到有人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管理,哲学等无所不读,
什么都知道一点。本人并不认同这种方式,相反我更倾向于一通百通。虽然说
从博大到精深和从精深到博大,效果可能一样,但个人认为后者更靠谱。

正因为这样,大学以来,我的阅读面并不宽。到现在我只读三样:专业方面,历史
还有佛学。


转自:http://blog.csdn.net/pozen/article/details/6794538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