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在个性化的学习中绽放

来源:互联网 发布:apache-2.4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1:44

此文作于2011年11月22日,原发于本人新浪博客《让大学在个性化的学习中绽放》。

  近日集中讨论了不少大学学习有用无用的话题,因为有不少同学在此处有纠结,所以值得讨论。

  但这个话题也显得无聊,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仅理解成为是用于就业的手段是狭隘的,说极端些,大学学得要全是有用的,也就不是大学了。

  大学课程本来也是不能论其有没有用的。它们只是一块垫脚石,帮助未来的社会合格人才起步的。如果一一对应地用于这个用于那个,这种学问可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死东西了。只有源于这种“没用”的“无”,才能产生富于生命力的真正有用的“有”。任何课程,不要以考试为目标,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心平气和地接受它的“无用”,获得的将是“有用”的真东西。

  同学对大学现状不满意,我也不满意,现在好像没有人愿意说满意。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面对不满有两种极端的方法。方法1:改变,或者改良,有不少人奔走呼号,带头冲破各种障碍,障碍包括来自上层制度的约束、行政体系的制约,也包括来自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观念、习惯、人性;方法2:适应,高校很多混日子的分子如同在逐渐加温的水中死去的青蛙一般沉寂下去了。我是高校中的一草根,我的学生们也是,这些草根组成了学校的脊梁。草根没有显式的变革力量,甚至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变革带来的非议。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用好现在的条件,找寻出一切有利于全面发展和成长的积极因素,为自己找出阳光。这是草根的方式,草根们的这种方式能够汇成强大的力量。

  这些道理很浅显。要将自己当回事。可以一时迷惘,但不可以放弃草根式的突破。

  在大学里,上大课,大家一样的听课学习,出来的学生应该就像是用模子拓出来的玩偶,一模一样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大学校园里是真正百花齐放的。就在近日为一些同学纠结于“有用无用”而自废武功忧伤的同时,也有几位特别的同学鼓舞着我。

  大三的一位同学(即大学上了两年零三个月的同学),他大一时开始在课外不断地给自己找机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有人说他现在已经在接外面公司的活了。就在我提醒同学可以考虑参加“软考”时,他已经报名参加“软件设计师”的考试。他也认为课内的东西没用,但态度是积极地面对。

  另一位大三同学,迷上了计算理论,掉到计算复杂性的深渊中不可自拨。他给我们做报告,讲NP问题,讲不完全性定理,沉浸在抽象中,力志要探寻计算科学的根本。他近日正在看三本经典的“微积分”著作。我惊奇他如何在两年内看了如此多常人不愿面对的理论。我坦率地说,我已经听不懂我的学生在这方面讲的问题了。

  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我提醒他们的是,切莫忽视课内知识的学习,无论哪种知识,这些是使同学再上一层次的土壤。

  他们的考试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作为教师,我认为他们是校园中最耀眼的明星。

  这时,我却想到我的儿。他现在上初三,成绩不差,但也不出色。他对工程和科学却有着超人的迷恋:上小学时组装机器人,小学毕业时爱上了无线电,初二时上了单片机的船,他可以和大学生一起讨论创新方案。他的学习方法让我惊奇,我不知道连物理课都没有上过的人如何能拿着一本电路手册,连续几个小时看下去。许是我见识短浅,或是晕轮效应使然,我的儿是我心目中最具特色的中学生。然而,这个学期,班主任找我的两次约谈,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升学这个很现实的问题,他在现阶段必须要在考试分数上获得进步,否则他将有可能失去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机会。我和儿子沟通后,决定近两年全力争取好的考试成绩。我们熄掉了自学单片机的灯火,如果这点灯火不灭,儿子还会在其他方面再有突破。我没有胆量和勇气支持儿子的个性学习。他有时在周末去他喜欢的网站上看一看,到淘宝里瞧瞧有没有新的好宝贝,我不加阻拦,这点火种得留着。

  在现代的教育中,学校的课堂(内)教育是基础,是土壤。但要成才,要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有个性化的课外学习。我和我的儿在面临升学应试压力的情况下做出了暂时退让的决定,然而现在的大学中,考试对同学已经不能称为负担(成天挂科的同学基本都承认是自己不认真的结果),那还为什么不能放下有用无用的包袱,发掘自己应有的能量,开辟一片自己的天空呢?我们呼唤精英人物领导的变革,但更要以草根的方式坚持。

  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在个性化的学习中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