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章法(二)

来源:互联网 发布:阿里云部署php环境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8:27

构图技巧

  前辈们在篆刻章法构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精华概括总结如下,以利于我们认真研究章法构图的基本规律,从而应用于自己的篆刻实践中。

1、平正、匀落

  这是汉印构图中典型的手法之一,也是篆刻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它要求将入印文字的笔画排列整齐,使笔画之间布白均匀,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帖。这种方法通常在均衡构图中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画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这种比较简单的匀齐办法多用于笔画繁简近似的印文,对于繁简差别较大的印文,“齐”是可以办到的,要使“匀”,还须采用一些其他技巧。一般应使笔画繁者不觉其繁,笔画少者不觉其少。但应注意,过分讲究匀齐而不知变化,可能使匀齐走向极端——单调、板滞。汉印及名家印中不乏佳作,可仔细揣摩。

2、屈伸、变化

  篆书字势有方、圆、纵、横、区、直等,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变化处理,但应视印文而定。方法是将某些平直的笔画,变化成弯的屈的,使本来弯或屈的笔画伸直延长。屈伸具有填补空间之功能。同一内容,如连刻数印则要变化字体,或调整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变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这是对几根平行线条,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正等取得变化,以冲破平淡、板滞局面。

3、挪让、穿插

  一印之中,文字笔画往往繁简、多寡不一,若平均分配位置,则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构图平衡,这就需要对整个字或字的某一局部进行移动,让出地盘以使全印气势展宽,达到布局合理、整体协调之效果,此谓之挪让。穿插是指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其中部分笔画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的方法,类似于书法中所讲的“避就”。“挪让”与“穿插”的不同点是:挪让是指局部乃至整体的移动,而穿插则是在个别笔画之间发生关系。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4、疏密

  通过扩大并突出文字笔画多寡和地位空间的矛盾,使密处更密,疏处更疏,产生笔画疏密强烈对比效果,来活跃构图变化的方法。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画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画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萬、無一等),要做到彼此统一。

5、增减

  为了妥善解决一方印中篆字之间笔画繁简差异过大的问题,可对其做增减处理,以适应构图的需要。增是指对笔画少的文字增加笔画,减(亦称为损)就是将笔画繁多、与其他印文不能协调平衡的文字,减化或省略一部分笔画。减是为了求得宽敞,增是为了求得茂密。增减都不是无原则的,要不妨碍字义,不失去依据,也不失篆体,更不能使人看不懂。如增减后变成别的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会弄巧成拙。要求在一方印中使用最多不过一、二处,切不可逐字增减,否则必然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为人所不识。增减是调节印文笔画,改善构图的特殊方法,应慎用之 。

6、粘连(并笔)

  粘连,就是将局部笔画做粘连处理的方法。有时白文印笔画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的局部笔画作“合并”处理,使全印浑然一体。改方法多运用于方向性一致的笔画之间,也可用于密集的交叉笔画之间,但不能出现笔画头尾相连的弊病。这种“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渗化”到一定程度即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务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

  7、呼应

  呼应,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认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是实现构图整体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呼应的方法很多,如斜角呼应、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呼应不是简单的两侧重复,而是笔画、结构间的平齐、俯仰、向背、虚实等内在的呼应,使得整个构图气脉相贯。

8、巧拙、粗细

  在实践中应力求印章风格的多样化,“巧”、“拙”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在传统艺术中,一般认为“整体”、“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粗细是对笔画的轻重做有变化的处理,能增加印章的起伏、节奏感。印文的粗细,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学习时应多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

9、界格、边框

  界格,是指在印面上刻的格子线,如“日”字格、“田”字格等。在创作中,为秋全套印谱之形式多变,可以依照古印的形式,在印章中加以各类界划、边框。加界格的目的,一般在于弥补印文构图松散所产生的或可能产生不完整感。所要注意的是,所采取的界划同所配的文字要合乎印章的传统体制。如在周秦印章格式中,填以汉印文字或宋元文字,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边框是印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式变化繁多,分为不断边、无边、残边(击边、破边)、借边等情况,与印文配合可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10、留红、空白

  留红、空白是对印面文字笔画之间及文字以外空间的疏密处理手法。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红,朱文称空白。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这“布白”即留出的空处,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位置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这种范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

  除了上除介绍的构图技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构图方法,如朱白文相间、重复字的处理、文字嵌合的处理、回文、合文、其他文字入印等等。

  综合来看,只有把各种构图技巧和谐地组合而不是凑合起来,才能产生绝佳构图。构图技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应也不可能机械分割的。一枚好的印章作品在章法处理上不会只运用一种处理方法,而总是多种手法的有机结合。

 

 

☞ 温馨提示:返回我的博客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