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2018》——观后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的原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6:17
        人生没有感悟就不叫人生。所以心里就想看了电影,而且是期待了有段时间的电影就应该,也有理由写点感受。其实有时是想把这些看过的东西写成一个系列,不过就像之前很多放弃或搁置的计划一样,开这样的空头支票可能不会兑现,所以,它,这个计划也就只是个计划。似乎所有的计划如果能实现,在实现之后都可以使用“宏伟”这个形容词,起码在自己看来可以如此认为。思维发散对于写文章起码有一个好处就是文章的字数会比较多,所以还是回到正题上。
       为了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似乎观后感或读后感都避免在文章中出现过激的字眼,比如“这是一部烂片!”,“这是一部好片!”等等。就像老罗说的,那个意思,传媒需要炒作,生活需要不平凡,以唤起观众或读者的同情或好奇或忧伤或愤怒,总之需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部片子也不例外,不过卖点似乎突出在阿诺先生身上,所以在进行了电脑特技的处理之后阿诺终于出现了,但是总觉得这次出来的T800或T850真的具有机器人的特质,整个“人” 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不再像是一个会把五角星样的太阳眼镜戴在脸上的终结者了。
       还是介绍一下情节,影片开头依旧是在人类与天网进行殊死搏斗的公元2018年,所以我还是喜欢叫它《终结者2018》。我们的男主人公康纳依旧在与天网作斗争,天网依旧那么的强大,并飞快地进行着自我进化,这次的天网进行的是一个阴谋活动,它派出了一个半人半机器的终结者去骗取康纳的信任,并利用这个自我认识不足的终结者,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人类,派他把康纳的父亲引诱出来,说是引诱未免牵强,但是我又找不出其它更合适的词,利用“收割者”这种新型的机器人把康纳的父亲和一大堆人质“收割”绑架到天网内部。
       同样让人有点费解的是,就像之前那个“引诱”一样,天网在捕捉到康纳的父亲以后为什么不马上把他干掉?因为影片中已经交待天网已经把康纳的父亲列为第一号通缉犯,康纳是第二号,而且天网也知道康纳的父亲被它捕获到了,因为影片后半部分天网放走了几乎所有要被做实验的人质但是唯独没放走康纳的父亲,所以只需要派一个终结者过去“一顿乱砍”,就一切OK啦。可是它没有那样做。就是说天网知道康纳的父亲是第一号通缉犯,天网知道康纳的父亲的已经被抓住了,天网有能力也有机会马上干掉康纳的父亲,尽管如此,天网还是没有动手,为什么呢?下面列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1.天网不知道干掉康纳的父亲康纳就不会出现在它这个时代这件事实。这个解释非常牵强,因为如果天网不知道康纳和康纳父亲的因果关系的话,它为什么要把康纳的父亲列为第一号通缉犯呢?
       2.天网通过复杂的“思考”过程得出结论:杀死康纳的父亲不能对它更有利。这个结论影片中从未提及。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个康纳的父亲和康纳倒下去了,千百万个康纳的父亲和康纳会站起来”的情形,所以它选择了把康纳引诱过来直接干掉这个“人类领袖”的方案。如果这么想天网最后的做法也许还有点道理。
       3.这只是一次天网的小阴谋,更大的阴谋天网还在酝酿中。当然这里天网参考了导演的意见。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总之,天网没有得逞,人类依然残存,所以“它还会回来的”。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系列的爆炸场面,以及有点惊悚片味道的音响效果,和天网的小阴谋。
       尽管如此,作为“粉丝”,我们依然期待它再次回来。

注:特别感谢陪我看完全片的女友。
后记:
在写完《〈终结者2018〉——观后感》
之后也突发奇想了一下:
       我认为类似天网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具有自我意识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对自己的描述足够明确。
       就是说如果机器“对自己的描述足够明确”,他才有可能具有自我意识,否则它仍然是它,而不是他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