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san和nas

来源:互联网 发布:程序员加薪申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5:50
http://bbs.doit.com.cn/thread-70943-1-1.html
 
与沿海发达地区用户不同,发达地区很多用户的应用层面已经提升到了数据分析、挖掘与远程容灾高度,而我所在的华中地区,还有不少中小企业用户处于存储基础知识普及阶段。虽然我是售后工程师,也有些实施经验,但本论坛技术牛人太多,实在拿不出啥高、精、坚技术问题与大家分享。在此我就与大家分享下我如何向客户介绍存储基础知识点。也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更多、更好的意见。


          我所面临的零基础客户共性:
    1、知道现在存储集中式趋势;
    2、较为了解数据形成集中后,便于管理与维护;
    3、不是很清楚SAN与NAS的区别;
    4、对于文件系统(FS)、裸设备(Block,RAW)等名词较难理解;
    5、知道市面上有很多存储厂商,有国外、有国内的;
    5、希望能通过项目实施,对于存储领域有所掌握。


    面对这样的用户,你和他们说空间共享、RAID保护、允许丢失或损坏几块磁盘而不影响业务,他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要往协议层面去解释或让他们弄清何为SAN、何为NAS,何为裸设备、何为文件系统级别等,那他们初期肯定是越听越糊涂。

    我曾对用户这样解释:

    其实我们可以把存储设备里配套的磁盘看作房子。服务器或应用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住户。那针对不同的住户就有不同的房屋规划和建设。高端用户,一般就会购买商品房。普通用户,一般会选择经济适用房。临时流动人口或企业集体用户,一般会选择出租房或集体公寓(宿舍)。

    房屋类型怎么和SAN或NAS联系起来呢?FC SAN与IP SAN又何区别?我们来比较下。

    FC SAN:
    高端用户,希望住的舒适、周围环境好,对住房有着独享诉求。反映到我们SAN存储就是追求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入住商品房后,用户第一件事就是什么?当然是装修。那装修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服务器对存储空间赋予自身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格式当然是按照入住用户喜欢的风格来定。这个用户是windows类别,那装修就是windows的风格;这个用户是unix类别,那装修就是unix风格的。一旦这个商品房被划拨给一个用户后,该用户就拥有这个房屋的所有权和产权。其他用户想使用这个房子的空间,那就需要这个用户的许可。一旦这个房子被该用户出租出去,那么这个情况就类似于我们后面讨论的出租房或集体公寓即NAS应用。这个用户(服务器)也就成为了包租公(NAS机头)。


    IP SAN(其实用iSCSI这个名称更具体点):
    普通用户,当然也希望有着舒适的环境。可惜商品房现在价格太高,不是所有人都能支付起。还好现在有了经济适用房。这个房子也可以实现独享诉求(房屋产权、所有权)、也可以按照住户需要进行装修。只是经济适用房实现成本相对商品房较为低廉(用的普通以太网络而非商品房用的FC网络)。


    NAS:
    流动性人口或集体用户,一般会选择出租房或集体公寓。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对于房屋利用率来说都是最好的。该来房屋一般由业主(也就是我们存储控制器)装修好,大家只要获得许可,就都能来访问。windows用户可以来坐坐,unix用户也可以。


    那简单的归来下:

     SAN类似为毛坯房。用户入住前需要装修(即需要赋予磁盘空间文件系统)。装修得风格由入住的用户喜好风格来定。可以为windows也可以为unix。但是一旦产权明晰后,那就这个房屋只能属于指定用户。如果针对的群体是高端用户(比如重要业务系统,那么这类毛坯房一般推荐商品房,FC SAN。毕竟配套服务好,级别有保障。);如果针对的普通用户(比如中低压力的业务系统,那么这类毛坯房一般推荐IP SAN。)

     NAS类似为出租房或宿舍。房屋产权属于业主(存储控制器),任何经过批准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到房屋的入主使用权。但是入住进来不可再装修啦(文件系统的风格已经由业务事先规划好了)。不同类别的用户,windows也好、unix也好,大家共处一室,相安无事也。

     由此可见,存储控制器既做房屋的规划也做房屋的实施。因此市面上有两种派别,一类是各司其职。将SAN建筑师(控制器)与NAS建筑师(控制器)物理上独立分开,但是通过特定内在机制统一管理。另一类就是全能选手。由一个建筑师(同一个控制器)完成SAN与NAS两种任务(后台是逻辑分开),这个设计当然就属于原生派的统一管理罗。

    既然是卖房子,当然有很多房地产商啦。选择房地产商就是因用户需求不同而不同了。存储品牌的确很多,可以说生存即为合理。大家各有优势了。

    至于何为重要业务系统、何为一般业务系统,那么就是需要因时、因地而异了。

    当然,在给客户做解释时会有一些更细节的交流与探讨,在此就不一一交代了。先让客户有那么点感性认识后,就好展开后面的专业知识点的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