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static,堆栈,文件与I/O流,数据库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开发工程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7:15

String

一、java中常用的String方法

1int  length()    求字符串的长度

2char  charAt(int index)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char值。索引范围为0length()-1

3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将此字符串与指定的对象比较。

4boolean  startsWith( String  prefix ) 和endsWith(String  suffix )   

   测试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前缀/后缀结束
5int  indexOf( int ch) 和lastIndexOf( int ch)   查找字符或者子串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6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   

   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该子字符串从指定索引处的字符开始,直到此字符串末尾。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int endIndex)

   返回一个新字符串,该子字符串是beginIndex处开始,直到索引endIndex - 1处的字符。

7、String  concat(String  str)   将指定字符串连接到此字符串的结尾

8、String  trim()   去掉起始和结尾的空格

9、String  toLowerCase() 转换为小写   和  toUpperCase() 转换为大写

10、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根据给定的正则表达式匹配拆分此字符串。

二、equals()  与  ==

 equals()方法比较字符串对象中的字符,==运算符比较两个对象是否引用同一实例。
  例:String s1="Hello";
    String s2=new String(s1);
    s1.eauals(s2); //true
    s1==s2;//false

三、String对象的创建

原理1:当使用任何方式来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 s时,Java运行时(运行中JVM)会拿着这个XString池中找是否存在内容相同的字符串对象,如果不存在,则在池中创建一个字符串s,否则,不在池中添加。

原理2Java中,只要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则一定会(在堆区或栈区)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原理3:使用直接指定或者使用纯字符串串联来创建String对象,则仅仅会检查维护String池中的字符串,池中没有就在池中创建一个,有则罢了!但绝不会在堆栈区再去创建该String对象。

原理4:使用包含变量的表达式来创建String对象,则不仅会检查维护String池,而且还会在堆栈区创建一个String对象。

String a;  申明一个string类型的 a,即没有在申请内存地址,更没有在内存任何指向引用地址;

String a = null ;   申明一个string类型的 a,同时在内存里申请了一个地址,但是该地址不指向任何引用地址;

String a = "" ;申明一个string类型的 a,既在内存里申请了地址,该地址又指向一个引用该字符串的引用地址;

一般来说 字符串的使用 最好用String a = "" ;语句,可以防止后面的程序因引用地址混乱而找不到的异常! String a = null ;   String a;  劲量少用!  能不用就不要使用!

数据库常用语句:

(1) 数据记录筛选: 

sql="select * from 数据表 where 字段名=字段值 order by 字段名 " 

sql="select * from 数据表 where 字段名 like‘%字段值%‘order by 字段名 asc / desc" 

sql="select top 10 * from 数据表 where 字段名 order by 字段名 " 

sql="select * from 数据表 where 字段名 in (‘值1‘,‘值2‘,‘值3‘)" 

sql="select * from 数据表 where 字段名 between 值1 and 值2" 

(2) 更新数据记录: 

sql="update 数据表 set 字段1=值1,字段2=值2 …… 字段n=值n where 条件表达式" 

(3) 删除数据记录: 

sql="delete from 数据表 [where 条件表达式]" 

(4) 添加数据记录: 

sql="insert into 数据表 (字段1,字段2,字段3 …) valuess (值1,值2,值3 …)" 

sql="insert into 目标数据表 select * from 源数据表" 

(5) 数据记录统计函数: 

AVG(字段名) 平均值            COUNT(*|字段名) 对数据行数的统计 

MAX(字段名) 最大值            MIN(字段名) 最小值 

SUM(字段名) 把数据栏的值相加 

引用以上函数的方法: 

sql="select  sum(字段名)  as 别名 from 数据表 where 条件表达式" 

(6)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            drop database dbname ;

(7) 数据表的常用语句

1.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2.删除新表   drop  able  tabname

3. 增加一个列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4.添加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删除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5.修改数据类型: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colunm  列名  数据类型[长度

(8) 索引 :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

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 视图 :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具有和物理表相同的功能。可以对视图进行增,改,查,操作,试图通常是有一个表或者多个表的行或列的子集。对视图的修改不影响基本表。它使得我们获取数据更容易,相比多表查询。

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 游标 :是对查询出来的结果集作为一个单元来有效的处理。游标可以定在该单元中的特定行,从结果集的当前行检索一行或多行。可以对结果集当前行做修改。一般不使用游标,但是需要逐条处理数据的时候,游标显得十分重要。
申明游标:declare <游标名>  cursor  for <select  子句>

‚打开游标:open  <游标名>

ƒ移动游标:fetch [ [ next | prior | first | last ] from ] <游标名> into <主变量>[指示变量]..

④关闭游标:close  <游标名>

(11) 触发器:是特定事件出现的时候,自动执行的代码块。类似于存储过程,但是用户不能直接调用他们。

Create Trigger [TriggerName]   ON [TableName]  FOR [Insert][,Delete][,Update]

AS  触发器要执行的操作语句.

************************通配符************************

1.%: 代表任意多个字符   name LIKE '%'

2._ (下划线): 代表任意一个字符

3.[ ]: 指定范围的一个字符   如:Sex LIKE '[男女]'   StuID LIKE [0-9][0-9]

4.IN: 限制范围   StuID IN(0,1,2,3,4,5,6,7,8,9)

5.[^ ]: 不在指定范围里的一个字符  

6.age>=0 and age<=100 相当于age  BETWEEN  0  AND  100

二、几个高级查询运算词

A: UNION 运算符 

UNION运算符通过组合其他两个结果表(例如TABLE1和TABLE2)并消去表中任何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ALL随UNION一起使用时(即UNION ALL),不消除重复行。两种情况下,派生表的每一行不是来自TABLE1就是来自TABLE2。 

B: EXCEPT 运算符 

EXCEPT 运算符通过包括所有在 TABLE1 中但不在 TABLE2 中的行并消除所有重

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 ALL 随 EXCEPT 一起使用时 (EXCEPT ALL),不消

除重复行。 

C: INTERSECT 运算符

INTERSECT 运算符通过只包括 TABLE1 和 TABLE2 中都有的行并消除所有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 ALL 随 INTERSECT 一起使用时 (INTERSECT ALL),不消除重复行。 

注:使用运算词的几个查询结果行必须是一致的。 

三、使用外连接 

A、left (outer) join: 左外连接(左连接):结果集几包括连接表的匹配行,也包括左连接表的所有行

  select a.a, a.b, a.c, b.c, b.d, b.f 

  from a LEFT OUT JOIN b 

  ON a.a = b.c

B:right (outer) join: 右外连接(右连接):结果集既包括连接表的匹配连接行,也包括右连接表的所有行。 

C:full/cross (outer) join: 全外连接:不仅包括符号连接表的匹配行,还包括两个连接表中的所有记录。

总结关键字static的用法

1.关键字static(先记住这些,再往下看)

1)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是属于某一个类,而不属于类的对象。

2)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的引用直接通过类名引用。

3)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调用非静态的方法和引用非静态的成员变量。反之,则可以。

4)静态变量在某种程序上与其他语言的全局变量相类似,如果不是私有的就可以在类的外部进行访问。

2.何时使用static

在我们创建一个类的实例时(对象),通常使用new方法,这样这个类的数据空间才会被创建,其方法才能被调用。

     1 . 但是,有时候我们希望一个类虽然可以被创建n个对象(显然这n个对象的数据空间是不相同的),但这n个对象的某些数据是相同的,即不管这个类有多少的实例,这些数据对这些实例而言之有一份内存拷贝(见示例1)。这是静态变量的情形。

示例1

public class TStatic {

    static int i;

    public TStatic() {

       i = 4;

    }

    public TStatic(int j) {

       i = j;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Static.i);

       TStatic t = new TStatic(5); // 声明对象引用,并实例化。此时i=5

       System.out.println(t.i);

       TStatic tt = new TStatic(); // 声明对象引用,并实例化。此时i=4

       System.out.println(t.i);

       System.out.println(tt.i);

       System.out.println(t.i);

    }

}

 

结果:

0

5

4

4

4

static变量在类被载入时创建,只要类存在,static变量就存在。它们在定义时必须进行初始化。上例中没有初始化i,所以会得到默认的初始值0static的变量的初始化仅能一次,static变量只是接受了最后一次的初始化。

实际这还是多个实例共享一个静态的变量的问题。

 2. 另一种情形是,你希望某个方法不与包含它的类的任何对象关联在一起。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创建对象,也能够调用这个方法。static 方法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在不创建任何对象的前提下,就可以调用它(见示例2)。这是静态方法的情形。

示例2

未声明为static

class ClassA {

    int b;

    public void ex1() {}

    class ClassB {

       void ex2() {

           int i;

           ClassA a = new ClassA();

           i = a.b// 这里通过对象引用访问成员变量b

           a.ex1(); // 这里通过对象引用访问成员函数ex1

       }

    }

}

 

声明为static

class ClassA {

    static int b;

    static void ex1() {}

}

class ClassB {

    void ex2() {

       int i;

       i = ClassA.b// 这里通过类名访问成员变量b

       ClassA.ex1(); // 这里通过类名访问成员函数ex1

    }

}

在使用静态方法时要注意,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调用非静态的方法和引用非静态的成员变量(在static方法中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引用thissuper)。理由很简单,对于静态的东西,JVM在加载类时,就在内存中开辟了这些静态的空间(所以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引用),而此时非静态的方法和成员变量所在的类还没有实例化。

所以如果要使用非静态的方法和成员变量,可以直接在静态方法中实例化该方法或成员变量所在的类。public static void main就是这么干的。

3. 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出现在内部类中,通常一个普通类不允许声明为静态的,只有一个内部类才可以。这时这个声明为静态的内部类可以直接作为一个普通类来使用,而不需实例一个外部类(见示例3)。这是静态类的情形。

示例3

public class StaticC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Cls.InnerCls oi = new OuterCls.InnerCls();// 这之前不需要new一个OuterCls

    }

}

class OuterCls {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Cls {

       InnerCls() {

           System.out.println("InnerCls");

       }

    }

}

 

结果:

InnerCls

扩展:j ava 默认的修饰符 

/**
     * 默认访问符是friendly,也就是包级访问权限
     * private 表示只能类内部可以访问
     * public 所以都可以访问

     * protected 表示子类、内部、包级都可以访问
     *
     */
  类 默认是friendly
  方法 默认是 friendly 
  字段   默认是 friendly 
  接口 默认是public 

//红色表示包级可以有访问权限 

3.静态初始化

static定义的变量会优先于任何其它非static变量,不论其出现的顺序如何。静态代码块(在static{后面跟着一段代码),是用来进行显式的静态变量初始化,这段代码只会初始化一次,且在类被第一次装载时。看下面示例。

class Value {

    static int c = 0;

 

    Value() {

       c = 15;

    }

 

    Value(int i) {

       c = i;

    }

 

    static void inc() {

       c++;

    }

}

 

class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pr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

 

    Value v = new Value(10);

 

    static Value v1v2;

    static {

       prt("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 + v1.c + "  v2.c="

              + v2.c);

       v1 = new Value(27);

       prt("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 + v1.c + "  v2.c="

              + v2.c);

       v2 = new Value();

       prt("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 + v1.c + "  v2.c="

              + v2.c);

    }

}

 

public class TStaticB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 ct = new Count();

       Count.prt("in the main:");

       Count.prt("ct.c=" + ct.v.c);

       Count.prt("v1.c=" + Count.v1.c + "  v2.c=" + Count.v2.c);

       Count.v1.inc();

       Count.prt("v1.c=" + Count.v1.c + "  v2.c=" + Count.v2.c);

       Count.prt("ct.c=" + ct.v.c);

    }

}

 

结果:

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0  v2.c=0

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27  v2.c=27

in the static block of calss Count v1.c=15  v2.c=15

in the main:

ct.c=10

v1.c=10  v2.c=10

v1.c=11  v2.c=11

ct.c=11

不管是v,v1还是v2,它们操作的成员变量都是同一个静态变量c

在类Count中先初始化v1v2static Value v1, v2;),再初始化静态代码块(static{}),最后初始化v

同时可看出static方法是调用后才加载的。或者是在本类中的main方法中直接调用static方法(已经过实验),或者用类直接调用,如Math.pow(int x,int a).总之,static方法要经过调用。(这段话话是我写的)

static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独立于该类的任何对象。也就是说,它不依赖类特定的实例,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只要这个类被加载,Java虚拟机就能根据类名在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找到他们。因此,static对象可以在它的任何对象创建之前访问,无需引用任何对象。 

static变量前可以有private修饰,表示这个变量可以在类的静态代码块中,或者类的其他静态成员方法中使用(当然也可以在非静态成员方法中使用--废话),但是不能在其他类中通过类名来直接引用,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你需要搞明白,private是访问权限限定,static表示不要实例化就可以使用 

    用static修饰的代码块表示静态代码块,当Java虚拟机(JVM)加载类时,就会执行该代码块

1.static变量

    按照是否静态的对类成员变量进行分类可分两种:一种是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叫静态变量或类变量;另一种是没有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叫实例变量。两者的区别是: 

对于静态变量在内存中只有一个拷贝(节省内存),JVM只为静态分配一次内存,在加载类的过程中完成静态变量的内存分配,可用类名直接访问(方便),当然也可以通过对象来访问(但是这是不推荐的)。对于实例变量,每创建一个实例,就会为实例变量分配一次内存,实例变量可以在内存中有多个拷贝,互不影响(灵活)。

2.static方法

静态方法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任何的实例也都可以调用,因此静态方法中不能用thissuper关键字,不能直接访问所属类的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就是不带static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成员方法),只能访问所属类的静态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因为static方法独立于任何实例,因此static方法必须被实现,而不能是抽象的abstract

3.static代码块

static代码块也叫静态代码块,是在类中独立于类成员的static语句块,可以有多个,位置可以随便放,它不在任何的方法体内,JVM加载类时会执行这些静态的代码块,如果static代码块有多个,JVM将按照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它们,每个代码块只会被执行一次。即所有静态初始化语句和静态初始化块都依照类定义的顺序执行。

4staticfinal一块用表示什么 

static final用来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可简单理解为“全局常量”!对于变量,表示一旦给值就不可修改,并且通过类名可以访问。 对于方法,表示不可覆盖,并且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

什么时候使用static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下main()方法,大家都知道main()方法是static的,那为什么呢?因为mian()是程序执行的入口点,每个类都要执行它,说通俗点:mian()方法是《抢手货》,频繁的调用。所以:

一、对象、变量、方法需要频繁的建立、使用、调用时,使用static关键字。

例如:单例类,对数据库操作类,字符串处理等。

二、与类、对象的状态无关时,使用static关键字。

例如:java.lang.math包下的所有方法,都是static,因为他没有状态,只是执行下操作或者改变一个变量而已。

另一种描述(来自java核心技术):

第一种情况:一个方法不需要访问对象状态,其所需参数都是通过显示参数提供,例如Math.pow方法。

第二种情况:一个方法只需要访问类地静态域,如JFrame.EXIT_ON_CLOSE.

private static public static 的区别 

private static  和  public static 都是静态变量,在类加载时就定义,不需要创建对象,但是private static 是私有的,不能在外部访问,只能通过静态方法调用,这样可以防止对变量的修改public static 是公开的,在外部就可以访问,且可以对该值修改,在编程中,如果不希望静态变量随意修改,就应该声明private(私有),这样外部不能随意修改,此时在把构造函数私有,这样这个变量就没有办法使用一般方法修改了如果使用公开的,则可以在任意地方对其进行修改static是说不用实例化就可以调用其值private是说此值只能本类访问所以private static声明的变量,只能在本类中的方法被访问,且不需要实例化本类。

Java中static、final用法小结 

一、final

1.final变量:

      当你在类中定义变量时,在其前面加上final关键字,那便是说,这个变量一旦被初始化便不可改变,这里不可改变的意思对基本类型来说是其值不可变,而对于对象变量来说其引用不可再变。其初始化可以在两个地方,一是其定义处,也就是说在final变量定义时直接给其赋值,二是在构造函数中。这两个地方只能选其一,要么在定义时给值,要么在构造函数中给值,不能同时既在定义时给了值,又在构造函数中给另外的值。

     当函数参数为final类型时,你可以读取使用该参数,但是无法改变该参数的值。另外方法中的内部类在用到方法中的参变量时,此参变也必须声明为final才可使用

2.final方法

     如果一个类不允许其子类覆盖某个方法,则可以把这个方法声明为final方法。 使用final方法的原因有二:     第一、把方法锁定,防止任何继承类修改它的意义和实现。     第二、高效。编译器在遇到调用final方法时候会转入内嵌机制,大大提高执行效率。

3.final

      final类不能被继承,因此final类的成员方法没有机会被覆盖,默认都是final的。在设计类时候,如果这个类不需要有子类,类的实现细节不允许改变,并且确信这个类不会载被扩展,那么就设计为final类。

4、staticfinal一块用表示什么

static final用来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可简单理解为“全局常量”! 对于变量,表示一旦给值就不可修改,并且通过类名可以访问。 对于方法,表示不可覆盖,并且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

Java栈与堆

1. 栈(stack)与堆(heap)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

2.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直接位于CPU中的寄存器。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另外,栈数据可以共享,详见第3点。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3. Java中的数据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基本类型(primitive types), 共有8种,即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注意,并没有string的基本类型)。这种类型的定义是通过诸如int a = 3; long b = 255L;的形式来定义的,称为自动变量。值得注意的是,自动变量存的是字面值,不是类的实例,即不是类的引用,这里并没有类的存在。如int a = 3; 这里的a是一个指向int类型的引用,指向3这个字面值。这些字面值的数据,由于大小可知,生存期可知(这些字面值固定定义在某个程序块里面,程序块退出后,字段值就消失了),出于追求速度的原因,就存在于栈中。

另外,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int a = 3;
int b = 3;
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有没有字面值为3的地址,没找到,就开辟一个存放3这个字面值的地址,然后将a指向3的地址。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由于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字面值,便将b直接指向3的地址。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

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字面值的引用与类对象的引用不同。假定两个类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如果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那么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也即刻反映出这个变化。相反,通过字面值的引用来修改其值,不会导致另一个指向此字面值的引用的值也跟着改变的情况。如上例,我们定义完a与b的值后,再令a=4;那么,b不会等于4,还是等于3。在编译器内部,遇到a=4;时,它就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的字面值,如果没有,重新开辟地址存放4的值;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的值。

另一种是包装类数据,如Integer, String, Double等将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包装起来的类。这些类数据全部存在于堆中,Java用new()语句来显示地告诉编译器,在运行时才根据需要动态创建,因此比较灵活,但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时间。 4.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即可以用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形式来创建,也可以用String str = "abc";的形式来创建(作为对比,在JDK 5.0之前,你从未见过Integer i = 3;的表达式,因为类与字面值是不能通用的,除了String。而在JDK 5.0中,这种表达式是可以的!因为编译器在后台进行Integer i = new Integer(3)的转换)。前者是规范的类的创建过程,即在Java中,一切都是对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全部通过new()的形式来创建。Java中的有些类,如DateFormat类,可以通过该类的getInstance()方法来返回一个新创建的类,似乎违反了此原则。其实不然。该类运用了单例模式来返回类的实例,只不过这个实例是在该类内部通过new()来创建的,而getInstance()向外部隐藏了此细节。那为什么在String str = "abc";中,并没有通过new()来创建实例,是不是违反了上述原则?其实没有。

5. 关于String str = "abc"的内部工作。Java内部将此语句转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先定义一个名为str的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ing str;

(2)在栈中查找有没有存放值为"abc"的地址,如果没有,则开辟一个存放字面值为"abc"的地址,接着创建一个新的String类的对象o,并将o的字符串值指向这个地址,而且在栈中这个地址旁边记下这个引用的对象o。如果已经有了值为"abc"的地址,则查找对象o,并返回o的地址。

(3)将str指向对象o的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String类中字符串值都是直接存值的。但像String str = "abc";这种场合下,其字符串值却是保存了一个指向存在栈中数据的引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代码进行验证。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注意,我们这里并不用str1.equals(str2);的方式,因为这将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号,根据JDK的说明,只有在两个引用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时才返回真值。而我们在这里要看的是,str1与str2是否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
结果说明,JVM创建了两个引用str1和str2,但只创建了一个对象,而且两个引用都指向了这个对象。

我们再来更进一步,将以上代码改成: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tr1 = "bcd";
System.out.println(str1 + "," + str2); //bcd,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这就是说,赋值的变化导致了类对象引用的变化,str1指向了另外一个新对象!而str2仍旧指向原来的对象。上例中,当我们将str1的值改为"bcd"时,JVM发现在栈中没有存放该值的地址,便开辟了这个地址,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其字符串的值指向这个地址。

事实上,String类被设计成为不可改变(immutable)的类。如果你要改变其值,可以,但JVM在运行时根据新值悄悄创建了一个新对象,然后将这个对象的地址返回给原来类的引用。这个创建过程虽说是完全自动进行的,但它毕竟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在对时间要求比较敏感的环境中,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再修改原来代码: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tr1 = "bcd";

String str3 = str1;
System.out.println(str3); //bcd

String str4 = "bcd";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true
str3这个对象的引用直接指向str1所指向的对象(注意,str3并没有创建新对象)。当str1改完其值后,再创建一个String的引用str4,并指向因str1修改值而创建的新的对象。可以发现,这回str4也没有创建新的对象,从而再次实现栈中数据的共享。

我们再接着看以下的代码。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创建了两个引用。创建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创建了两个引用。创建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

以上两段代码说明,只要是用new()来新建对象的,都会在堆中创建,而且其字符串是单独存值的,即使与栈中的数据相同,也不会与栈中的数据共享。

6. 数据类型包装类的值不可修改。不仅仅是String类的值不可修改,所有的数据类型包装类都不能更改其内部的值。

7. 结论与建议:

(1)我们在使用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义类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创建了String类的对象str。担心陷阱!对象可能并没有被创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指向String类的引用被创建了。至于这个引用到底是否指向了一个新的对象,必须根据上下文来考虑,除非你通过new()方法来显要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因此,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我们创建了一个指向String类的对象的引用变量str,这个对象引用变量指向了某个值为"abc"的String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排除程序中难以发现的bug是很有帮助的。

(2)使用String str = "abc";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因为JVM会自动根据栈中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而对于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代码,则一概在堆中创建新对象,而不管其字符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创建新对象,从而加重了程序的负担。这个思想应该是享元模式的思想,但JDK的内部在这里实现是否应用了这个模式,不得而知。

(3)当比较包装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

(4)由于String类的immutable性质,当String变量需要经常变换其值时,应该考虑使用StringBuffer类,以提高程序效率。

模拟堆栈:

public class ArrayStack{

   Object[]  o;

   int a;

   public ArrayStack(int b){

      o=new Object[b];

      a=0;

   }

   public ArrayStack(){

      this(50);

   }

   //insert into stack

   public void push(Object obj){

         o[a] = obj;

         a++;

   }

   //return and remove the top element

    public Object pop(){

       if(!this.isEmpty){

           Object object=o[a-1];

           o[a-1]=null;

           a--;

           return object;

        }else{ 

            return null;

        }

    }

}

文件与I/O

    java.io包支持两种流:“字节流”和“字符流”。当向字节流中写入数据时,数据是以字节(byte)为单位的序列,与内存中形式相同,不发生任何转换。而字符流则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序列。

Java中实现字节流的基类是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它们均直接继承自Object类。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均是抽象类,定义了输入和输出字节的基本操作。它派生出了大量的具体功能的类。

Java中实现字符流的基类是ReaderWriter,它们均直接继承自Object类。ReaderWriter也是抽象类,定义了输入和输出字符的基本操作。用户不能直接创建其对象,只能通过其子类来创建。

标准数据流

   在Java应用程序开始执行时,会自动创建3个标准数据流,供System类使用: System.inSystem.outSystem.err

System.in对象:是InputStream类型的,是连接程序与标准输入设备(通常是键盘)的一个输入流对象,当执行System.in.read()操作时,从键盘得到输入数据。

System.out对象:是PrintStream类型的,是连接程序和标准输出设备(通常是显示器)的一个输出流对象,当执行System.out.println()语句时,数据输出到屏幕上。

System.err对象:标准错误输出流。

从键盘获取数据

System.in 是个已定义好的 InputStream 类型的对象,用以获取键盘输入。但其返回的值是键盘的ASCII码值,须经转换才能显示为字符。 

推荐的获取键盘输入的方式:

BufferedReader buf=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try {

   String str=buf.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从键盘输入的数据是:" + st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Java文件操作

Java 1.4后引入新的文件功能,提高了I/O性能,但增加了复杂性。

新的I/O功能中涉及文件读写方面的有3个对象:

文件流对象: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

缓冲区对象:存放与文件进行传输的数据。

通道对象:连接文件,使用一个或多个缓冲区对象以对文件进行读写。

 

缓冲区(buffer

缓冲区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用以缓存程序与外设间交互的数据。

Buffer类是定义所以缓冲区类的基类,一个特定的缓冲区可存储一组给定类的数据单元,例如存储byte型值、 char型值、 short型值、 int型值、 long型值、 float型值、 double型值,但不能存储boolean型值。

缓冲区的容量:缓冲区存储指定数据单元的最大数,而不是存储的最大字节数。例如IntBuffer型缓冲区容量是存储Int型数值的个数。

缓冲区的位置:要读写的下一个缓冲区单元的下标(首单元下标为0)。

缓冲区的边界:不能读写的第一个单元的下标

 

创建缓冲区: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向缓冲区写入数据:

    buf.put(bytes);//bytes是byte[]型数据

    buf.putChar();

    buf.putInt();

    .....

从缓冲区读出数据:

    buf.put(bytes);//bytes是byte[]型数据

    buf.putChar();

    buf.putInt();

    .....

通道(channel)

FileChannel类不能直接实例化其对象,可从其它流类获得。

FileChannel类不能直接实例化其对象,可从其它流类获得。

通道使用完毕后,须关闭:调用其 close()方法。关闭通道只是断开了同文件的连接,并不影响所连接的文件。通道关闭后则不能再传输数据。判断通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可使用方法isOpen()。

文件

File类主要用于获取磁盘中文件或目录的信息。File类的对象并不打开文件,也不提供任何文件处理功能。然而,java.io包中的其它类经常使用File对象来指定所要操作的文件或目录。File类的实例表示主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或路径名。

File类提供4个构造函数

public File(String name)

public File(String pathToName,String name)

public File(File directory,String name)

public File(URI uri)

File类提供了30多种方法以操作File对象:

getName()//返回所关联的文件或目录的名称 

getPath() ()//返回文件的路径 

isAbsolute() ()//是否是绝对路径 

list() ()//返回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名 

isFile() ()//是否关联的是文件 

isDirectory() ()//是否关联的是目录 

delete() ()//删除所关联的文件或目录 

......

文件流

当向磁盘上的物理文件读写数据时,可使用文件流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

创建文件流对象(以写文件为例):

FileOutputStream outFile = new FileOutputStream (“myFile.txt”);

FileOutputStream outFile = new FileOutputStream (“myFile.txt”,true);

写文件的示例程序:WriteFile.java

读文件的示例程序:ReadFile.java

复制文件的示例程序:CopyFile.java

java 文件操作实例(列出文件目录,创建文件,按字节读入数据,按行读入数据等 

public class Test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读取并写入文件===============================*/
//   try {
// //   FileInputStream f = new FileInputStream("f:\\test\\test.txt");
//   
//    FileReader rd=new FileReader("f:\\test\\aa.txt");
//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rd);
//    File ff=new File("f:\\");
//    int i=0;
//    File[] files=ff.listFiles();
//    for(File aa:files){
//     System.out.println(aa);
//     i++;
//    }
//    System.out.print("共有文件或文件夹"+i+"个");
//   
////    boolean xx=ff.createNewFile();
//   
//    System.out.print(ff.getName()+"        "+ff.canRead());
   
//    if (xx==true)System.out.println("文件创建成功,开始写入数据");
//    else System.out.println("文件已经存在");
//    FileWriter fw=new FileWriter("f:\\test\\test.dat");
//    BufferedWriter bw=new BufferedWriter(fw);
//    String x;      
//    String s;
//    int i=0;
//    while((s=br.readLine())!=null){
//     if(i!=0)System.out.print("\n");
//     System.out.print(s);
//     bw.flush();
//     if(i!=0)bw.newLine();
//     bw.write(s);
//     if(i==0)i++;
//
//    }
//    bw.close();
//    fw.close();
//    br.close();
//    rd.close();
//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
/*========end读取并写入文件==============================*/

/**======文本文件的创建========================= 
   File ff=new File("f:\\test\\test.txt");
   try {
    boolean exists=ff.createNewFile();
//    System.out.print(exists);
    if(exists==false)System.out.println("文件已存在");
    else System.out.println("文件创建成功");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end文本文件的创建==============================*/

/**==文本文件按指定字节数读取操作===================================*/

   try {
    FileInputStream f = new FileInputStream("f:\\test\\aa.txt");
    int len=f.available();
    byte[] b=new byte[len];
  
    int byteRead = f.read(b);
    while (byteRead!=-1) {
     String x=new String(b,"GBK");
     System.out.print(x);
     byteRead = f.read(b);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end文本文件读取操作===================================*/
  
/**==文本文件按单字节读取操作===================================

   try {
    FileInputStream f = new FileInputStream("f:\\test\\test.txt");
  
    int byteRead = f.read();
    while (byteRead!=-1) {
    
     System.out.print((char)byteRead);
     byteRead = f.read();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end文本文件读取操作===================================*/  
}
}

Java的IO操作都是基于流进行操作的,为了提高读写效率一般需要进行缓冲。 
    简单的示例程序如下:
    
    /**
 * 读出1.txt中的内容,写入2.txt中
 *
 */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ReadWriteFi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File read = new File("c:\\1.txt");
   File write = new File("c:\\2.txt");
   
   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read));
   BufferedWriter bw = new BufferedWriter( new FileWriter(write));
   String temp = null;
   temp = br.readLine();
   while(temp != null){
    //写文件
    bw.write(temp + "\r\n"); //只适用Windows系统
    //继续读文件
    temp = br.readLine();
   }
   bw.close();
   br.close();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e){ //文件未找到
   System.out.println (e);
  }catch(IO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 (e);
  }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