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论文2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soap 框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30 13:42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一些人可能会按从头读到尾的顺序阅读论文,这样会陷入论文阅读泥潭中,浪费宝贵时间。所以,有策略的进行论文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所谓磨刀不负砍柴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S. Keshav教授的见解。
S. Keshav把他十多年来读论文的经验总结成“三阶段法则”,凡是论文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阅读方式。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时间一般是5-10分钟,扫一遍文章,具体要看的部分有:
  1. 标题、摘要、简介
  2. 章节以及子章节的名称
  3. 总结
  4. 看一下引用,记住哪些论文已经看过了
在第一遍之后,应该已经掌握的:
  1. 论文门类。这是一篇关于已有系统的分析,还是研究原型描述呢?
  2. 论文上下文。相关论文和作者解决问题用的理论基础
  3. 作者做的假设是否合理
  4. 论文贡献是什么
  5. 这篇论文写作是否条理清晰
大部分情况下,一篇论文只会被别人进行第一阶段的阅读,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第一遍会被阅读到的部分,有如下几点建议:
  1. 章节之间是否条理清晰,脉络明确
  2. 摘要是否简洁,是否全面的描述论文内容
  3. 论文的主要idea有没有体现出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一般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阶段要仔细阅读文章,不过忽略例如理论证明这样的细节。具体要注意的部分有:
  1. 注意论文中的图示。仔细查看这些图示是否有都正确,坐标轴是否正确的标识。数据说明有没有合理的表示,有没有统计上的错误。(论文评阅者会从这个方面区分优秀和拙劣的论文)
  2. 标记出没有阅读过的相关引用
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应该掌握的程度如下:
  1. 领会文章内容
  2. 可以总结这篇论文的精髓,并介绍给他人
第二阶段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因为术语和缩写太多等原因而无法理解论文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学习之后再来读相关论文,或者直接忽略这篇文章。
如果对文章的内容只是感兴趣,第二阶段就可以结束了,但这对于专业需求而言还不够。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精读阶段,叫做“论文重构”。对于入门的研究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4-5个小时或者更多,对于有经验的研究院,这个过程大约是1个小时。
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有:
  1. 做出和作者一样的假设
  2. 重新实现这个问题,并就自己的重现和作者的实际论文进行比较
在这个过程要注意的有:
  1. 发现论文的创新之处,隐藏的问题和隐含假设
  2. 思考自己如何提出一些特定的idea
  3. 学习别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记录下可能的未来工作
第三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
  1. 在大脑中重建论文的结构
  2. 辨别论文的长处和短处
  3. 发现文章的隐含假设,缺失的相关工作,实验或分析方法中的潜在问题
最后我来一点小小的评论:这篇文章作用不仅是从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角度出发,也从一个论文评审的角度出发看待论文的阅读和评价问题,所以不仅指导我们读论文,更重要的是通过鉴别什么样的论文是好论文,自己写论文的时候也就会注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