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IT现在炒的比较热的东东[原创]

来源:互联网 发布:带着淘宝去异界完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2:41

 一、3G手机   第三代通信技术

          3G (3rdGeneration的缩写),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

           3G手机,即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3G何时到来

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于10月1日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该服务基于WCDMA标准。

目前,亚洲成为3G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紧随其次,美国由于不太热心而在技术准备上远远落后。除了动作最快的日本和韩国,泰国、香港也已经发出3G牌照。台湾即将发放3G牌照,预计内地在年底前发出3G牌照,市场预期将发行两到三个牌照。

二、RFID 电子标签  射频卡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

埃森哲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弗格森认为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什么是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是什么让零售商如此推崇RFID?

据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是什么?

物流和供应管理
生产制造和装配
航空行李处理
邮件/快运包裹处理
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
动物身份标识
运动计时
门禁控制/电子门票
道路自动收费

三、IPV6  下一代互联网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IPv6 FAQ

1. 什么是IP? 什么是IPv4? 什么是IPv6?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

2. IPv6与IPv4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的增强了网络安全.

3. 我们需要2^128-1个IP地址吗?

需要.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并且,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4. 我想了解一下IPv6,该怎么做呢?

看RFC! 这是最省钱也是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枯燥一点.目前国内介绍IPv6的书至少有一本: IPv6--the new Internet protocol(second edition)/新因特网协议IPv6(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介绍IPv6网络编程(Unix平台)的书也至少有一本: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I (Second Edition)/Unix网络编程卷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 我想试一试IPv6,该做些什么呢?

你需要三样东西: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支持IPv6的软件;与因特网的连接.

1)目前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有:Linux(内核版本至少是2.2.1,最好是2.2.12以上),FreeBSD(4.x系列已经支持IPv6,更早的版本需要给内核打补丁),WindowsNT/2000(需要去微软的网站下一个补丁程序),NetBSD,OpenBSD,Solaris(这些就不熟了),等等等等.目前肯定不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是(我知道的)Windows系列中Windows98及其以前的版本.

2)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会自带一些支持IPv6的网络程序(Linux的情况比较特殊,有的软件可能本身支持IPv6但在编译的时候没有打开相应的选项,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布商对IPv6重要性及可用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些操作系统自带的程序往往并不是最好的,你可能需要到网上去找一些好用的支持IPv6的软件.

3)如果你想真正尝试IPv6,一定要连网,起码要有一个局域网环境.
四、数字电视  IPTV  HDTV

一般所说的IPTV与数字电视,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烽火网络公司的技术专家从以下方面阐述了二者的异同。


1.技术体系

IPTV系统又叫交互电视,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

有线数字电视的广播网采取的是HFC网络体系,与传统的模拟有线电视网络体系架构相同,而开展新型的交互式业务情况下(如VOD),网络体系会有所不同。有线数字电视VOD系统主要包括VOD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MP-2TS流,采用IPOVERDWDM技术,基于DVDIP光纤网传输,与IPTV的分布式架构不同,有线数字电视VOD系统采用的是集中式的服务架构,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只需要放置DWDM接收机及GAM调制等设备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营成本及管理复杂度,用户终端是数字机顶盒+电视机。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形成数字电视产业链,出现了众多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制造商、前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

2.业务内容

IPTV有很灵活的交互特性,因为具有IP网的对称交互先天优势,其节目在网内,可采用广播,组播,单播多种发布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终端帐号及计费管理、节目编排等多种功能。另外基于Inter网的其它内容业务也可以展开,如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电子理财等。

有线数字电视采用广播方式,如果要实现视频点播必须将原来的HFC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一般情况下,只开通有关生活资讯的交互频道。如果数字电视要支持视频点播时,也是通过CALBEMODEM进入的IP网络来支持,实际上就是IPTV,杭州的数字IPTV系统正是这个模式。从提供的内容服务上看,有线数字电视不如IPTV。

3.主要优势

IPTV的主要卖点是交互,及Inter网内业务的扩充。IPTV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数字电视的卖点主要为高清的图像质量。

4.用户群

两者的市场用户群都是家庭用户,只是一个依托有线,一个依托宽带,给用户带来的利益类似。

5.发展前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两者并存的状况。发展数字电视是国家早就计划的政策,IPTV是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增加一个节目频道,并不代替有线数字电视。因为IPTV的实时性广播有一定的使用成本,所以完全用IPTV代替掉有线或卫星电视意义并不大。但是,因为IPTV的众多吸引人们的功能,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目频道还是十分有生命力。从信息产业发展角度看,IPTV还是三网合一的最大切入点

五、WEB2.0   可能引起互连网革命的东东

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概念。但像Web2.0这样受人追捧,却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还真不多。尽管如此,有了新概念还是一定要往上靠的,这也是互联网从诞生起就惯有的传统。

先是号称向Web2.0转型的猫扑网获得了美国风投AccelPartners的千万美元注资;之后,是爱赶时髦的搜狐宣布将搜狐IT升级到2.0版本;而“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更是拿Web2.0来说事儿的。

按照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方兴东的话来说,目前的互联网已然开始了2.0时代,“全球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向2.0时代进军,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接下来会进入一场新的竞争乃至新的战争!”

那么,带来如此重大变革、意义如此深远的Web2.0,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新的技术么?与之前的Web1.0相比,它又有什么不同?

方兴东认为,与Web1.0最大的不同就是Web2.0所提倡的个性化,在其中,个人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了互联网中,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主动的传播者、作者和生产者。

到目前为止,关于Web2.0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业内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其中,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是和微内容相关的技术和架构,都是以Web2.0为名义的。

也有人这么界定,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并且由此断言,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无论怎样的注脚,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个Web2.0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的,或者说与技术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从应用的角度看,Web2.0或许更好理解一些,它就像一个带着光芒的大筐,凡是于以往集中式互联网不同的模式或者技术,都可以框在其中。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则是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则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由此,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说白了,Web2.0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这样远大的理想,这样庞大的范畴,也难怪新锐们凡是都要以Web2.0为名义了。
参考资料:http://column.chinabyte.com/407/2043907.shtml

六、BI  商务智能

BI是架构在ERP之上的,而决策支持是在BI基础上的再扩展。也就是说,新的架构体系使行业用户能够在现有企业数据仓库之上再创建一个“虚拟”企业,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何只用一句话就能使商业信息(Business Information 简称BI)、决策支持等新架构体系对用户产生新的诱惑力呢?BI是架构在ERP之上的,而决策支持是在BI基础上的再扩展。也就是说,新的架构体系使行业用户能够在现有企业数据仓库之上再创建一个“虚拟”企业,这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行业用户可将现有的数据仓库资源整合到一个分布式的BI网络环境当中。像ERP一样,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透视方法。它能提高行业用户相关商业目标的执行潜力,并允许用户重组一种更精准的部门级操作流程;然后创建出整个公司目标执行的实时监视体系。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