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事务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循环左移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32

Spring配置文件中关于事务配置总是由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和代理机制这三部分,无论哪种配置方式,一般变化的只是代理机制这部分。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这两部分只是会根据数据访问方式有所变化,比如使用Hibernate进行数据访问时,DataSource实际为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Manager的实现为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

根据代理机制的不同,总结了五种Spring事务的配置方式,配置文件如下:

  第一种方式:每个Bean都有一个代理

    <bean id="sessionFactory" 
            class="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LocalSession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configLocation" value="classpath:hibernate.cfg.xml" /> 
        <property name="configurationClass" value="org.hibernate.cfg.AnnotationConfiguration" />
    </bean> 

    第二种方式:所有Bean共享一个代理基类



  

第三种方式:使用拦截器



 

第四种方式:使用tx标签配置的拦截器


  


Spring事务原理

统观spring事务,围绕着两个核心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和TransactionStatus

spring提供了几个关于事务处理的类:
TransactionDefinition //事务属性定义
TranscationStatus //代表了当前的事务,可以提交,回滚。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这个是spring提供的用于管理事务的基础接口,其下有一个实现的抽象类Abstract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我们使用的事务管理类例如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等都是这个类的子类。

一般事务定义步骤:

TransactionDefinition td = new TransactionDefinition();

TransactionStatus ts = transactionManager.getTransaction(td);

try

{ //do sth

  transactionManager.commit(ts);

}

catch(Exception e){transactionManager.rollback(ts);}


spring提供的事务管理可以分为两类:编程式的和声明式的。编程式的,比较灵活,但是代码量大,存在重复的代码比较多;声明式的比编程式的更灵活。

编程式主要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省略了部分的提交,回滚,一系列的事务对象定义,需注入事务管理对象.

void add()

{

    transactionTemplate.execute( new TransactionCallback(){

        pulic Object doInTransaction(TransactionStatus ts)

       { //do sth}

    }

}


声明式:

使用TransactionProxyFactoryBean:

<bean id="user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interceptor.TransactionProxy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Manager"><ref bean="transactionManager"/></property>
  <property name="target"><ref local="userManagerTarget"/></property>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Attributes">
   <props>
    <prop key="insert*">PROPAGATION_REQUIRED</prop>
    <prop key="update*">PROPAGATION_REQUIRED</prop>
    <prop key="*">PROPAGATION_REQUIRED,readOnly</prop>
   </props>
  </property>
</bean>


围绕Poxy的动态代理 能够自动的提交和回滚事务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interceptor.TransactionProxyFactoryBean

·                               PROPAGATION_REQUIRED--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新建一个事务。这是最常见的选择。

·                               PROPAGATION_SUPPORTS--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

·                               PROPAGATION_MANDATORY--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新建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把当前事务挂起。

·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                               PROPAGATION_NEVER--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ESTED--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在嵌套事务内执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进行与PROPAGATION_REQUIRED类似的操作。

2.GET与POST区别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 GET 和 POST.

HTTP-GET和HTTP-POST是使用HTTP的标准协议动词,用于编码和传送变量名/变量值对参数,并且使用相关的请求语义。每个HTTP-GET和HTTP-POST都由一系列HTTP请求头组成,这些请求头定义了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了什么,而响应则是由一系列HTTP应答头和应答数据组成,如果请求成功则返回应答。
  HTTP-GET以使用MIME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urlencoded文本的格式传递参数。Urlencoding是一种字符编码,保证被传送的参数由遵循规范的文本组成,例如一个空格的编码是"%20"。附加参数还能被认为是一个查询字符串。
  与HTTP-GET类似,HTTP-POST参数也是被URL编码的。然而,变量名/变量值不作为URL的一部分被传送,而是放在实际的HTTP请求消息内部被传送。

(1)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1)   在客户端,Get方式在通过URL提交数据,数据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方式,数据放置在HTML HEADER内提交。

(2) 对于ge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变量的值,对于post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Form获取提交的数据。

(2)   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有1024字节,而POST则没有此限制。

(3)   安全性问题。正如在(1)中提到,使用 Get 的时候,参数会显示在地址栏上,而 Post 不会。所以,如果这些数据是中文数据而且是非敏感数据,那么使用 get;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中文字符而且包含敏感数据,那么还是使用 post为好。

注: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幂等的意味着对同一 URL 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完整的定义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严格。换句话说,GET 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从根本上讲,其目标是当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时,她可以确信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改变资源。比如,新闻站点的头版不断更新。虽然第二次请求会返回不同的一批新闻,该操作仍然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为它总是返回当前的新闻。反之亦然。POST 请求就不那么轻松了。POST 表示可能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仍然以新闻站点为例,读者对文章的注解应该通过 POST 请求实现,因为在注解提交之后站点已经不同了(比方说文章下面出现一条注解)。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