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3_MVC解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天尚网络机顶盒官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00
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MVC,TDD一类,是被炒作过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特殊性,并不能用普通的方式来验证它的正误。专家说它好未必真好,因为那是专家,有人说他好未必真好,因为可能已经被洗脑了。本来嘛,只要是个东西,就肯定有支持派和反对派,但是在炒作氛围内,反对派的声音是听不到的。  
 
所以这种时候,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  
 
以下也是我个人的看法,同意或者不同意,悉听尊便。  
 
 
什么是MVC?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与“一万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类似的命题。可能是因为嘴仗太多而没有结果,最终妥协成了这个样子吧。MVC只是一个词,在这个词下可以涵盖各种意义,事到如今,谁知道它最初的意思是什么?按字面意思, MVC就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个设计模式(也可以称为架构模式),但目前在大部分人眼里显然并不只有这点意义。受到各种MVC框架的影响,消息通信,依赖注入,隔离编译等等概念现在都加入到了MVC的概念里,而且因为应用上的重叠和相似性,还常常和三层架构的概念混淆。  
 
一个名词的意义,是由人们的理解来决定的。既然有那么多人认为必须发布消息,必须通过反射获取实例,模型修改必须更新到试图才能算MVC,那MVC就是这样的东西。但这样就几乎无法讨论了。因此这里我就返璞归真一下,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或者还能稍微说出点名堂。  
 
 
对于一个用于显示的程序,最开始,只有View(视图)。  
 
我们要获得一个数据并显示,就是写段代码调用接口,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更新视图。而这里的数据只是一个临时变量,或者存在于视图的某个属性中。显然,这样做的话,数据是依赖于视图的,如果不通过视图,或者视图根本不存在的时候,其他模块就访问不到这个已经返回的数据,则需要重新调用一次,这显然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不便利。因此我们在这里将数据保存到别处,和视图不共享同一生命周期,那么这分离出来的数据则被规定为Model(模型)  
 
(在这里我必须打断说明下,模型!=数据,仅仅是在这个简化例子里模型==数据。模型是为视图提供内容的单独模块,具体内部是什么情况则是各种各样的,提供数据只是它的功能之一)  
 
至此,就是最基本的分离表现层的原则。然而,有个地方却是分不开的——原来控制加载数据的这部分代码。它负责的是获取数据,并指示视图根据数据更新的任务,而它的去向有两个选择:要不加到视图上(这是通常的做法),要不加在模型上(如果需要模型对应多个视图),反正他不可能因为分离就凭空消失。那么我们把这部分代码提出来作为单独的部分,就是Controller(控制器)  
 
一旦分离出了控制器,联系模型和视图的具体代码就不再处于两者之上(当然调用代码还是有的),而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不会和其他不相关的内容混合在一起,非常清晰,容易定位。而模型和视图从此也只关心控制器,而不关心对方。他们的代码都是处理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全部交给控制器去办,这使得他们自己的功能也非常独立,减少了需要考虑的要素。  
 
这只是代码位置的移动,但是这样移动后,将牵涉内容最多最易变,但是代码量最少的代码单独放入控制器中,并妥善管理。相当与将分散在房间各处的开关集中于一处,排列整齐并标注名字,做成遥控器在手里把玩,从此就能从奔波于房间各个位置,寻找隐藏在角落里的小突起的日常活动中解放出来。其意义,不言而喻。  
 
而这,作为MVC的作用,已经足够了。  
 
 
MVC框架  
 
 
一旦我们将视图,模型,控制器分离后,可以做到什么呢?  
 
因为视图和模型都只用处理自己的事情,对控制器的调用只是一句代码而已,那么,它们实际上就可以被隔离出去。负责这部分代码的人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整个环境。同样的,编写控制器的人只需要知道视图和模型的对外接口,而不需要了解它们的具体实现,也就是只需要关心环境。这使得不同开发者需要的知识被分隔开,每人只需要了解有限的少量知识,最终却又能顺利合并在一起。  
 
这是就是协作分工的基础。  
 
在这之后,三者的关系只存在简单的调用代码。那么为了能够彻底的分离和解耦,就可以将调用代码改为发送消息或者其他的动态形式,这样就能在没有其他部分的时候独立编译。由不同人在不同的工作环境独立完成自己的部分,并在最后发布时候简单合并在一起,这确实是最理想的协作模式。  
 
做到这点需要一个消息框架,而这就是MVC框架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框架还会加入其它设计模式,提供各种附加功能,自动依赖注入就是其中一项。还可能加入其它的中间件,进一步分割层次,诸如分离出视图其中的逻辑部分,使得绘图和位置代码不会和逻辑代码混合,方便分工以及修改。使用观察者模式,使得数据部分的修改可以自动同步到视图上,如此这般……MVC框架指的是“实现MVC的框架”,而非“只实现MVC的框架”,仅仅实现MVC,这个框架的功能太过贫乏了,毕竟MVC也就是那种程度的东西。  
 
最终,完成了这些之后,就成为了一般人表面看到的东西。虽然各式各样,我们都将其称之为“MVC框架”。  
 
命名怎么都可以,实现的功能才是唯一重要的。  
 
 
MVC并不是3-Tier(三层架构)  
 
 
在这里必须插入做一个补充说明,如果不将MVC和三层架构的关系说清楚,后面将会产生大量误解。  
 
这两个东西只是听起来各个部分的名字比较像而已,MVC是视图-控制器-模型,三层架构是表现-业务-数据访问,此外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实际上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但是因为用了MVC的架构往往也实现了三层架构,所以不少人以为前者已经包含了后者,实际上完全没这回事。  
 
我们可以认为,三层架构的逻辑层和数据层代表了MVC中的模型,也可以认为MVC架构是三层架构中的表现层部分。实际上,MVC一直都被称为表现层架构。  
 
所以不要再把什么“表现层和业务层分离,容易更换服务端语言,数据库这类东西”放在MVC头上来了,尽管它听起来和“视图和模型分离,容易更换服务接口”差不多,实际上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少flasher认为服务端已经用了框架,FLASH部分作为视图没有必要自己在内部重复实现一次MVC,也是基于这个误解。FLASH部分处于三层架构的表现层,而不是MVC中的视图。既然使用了FLASH替换了原本的HTML/JS部分,服务端原来的MVC部分的内容也自然也无法实现(被替换了),只剩下业务和数据访问层。因此这是完全不相冲的。  
 
MVC属于表现层架构,而表现层的任务是将数据呈现出来,所有交互也都是为了呈现数据。虽说并不是只能呈现数据,但它的确是因此而生的。  
 
 
MVC框架的优点与缺点  
 
 
关于优点,上面也说了一些,基本上就是:  
 
l 结构清晰,定位迅速  
 
l 控制器可方便地插接  
 
l 各部分皆可独立移植,替换  
 
l 模块职责明确,利于工程化管理  
 
l 容易进行单元测试  
 
 
然后缺点都是这么说的:  
 
l 较复杂,难实施  
 
l 类多,代码多,工作量会增加  
 
l 稍微有点慢  
 
l 不利于整体调试  
 
l 一般情况无法获得IDE的辅助  
 
 
我对于通信框架的观点  
 
 
关于这个,我稍微有点自己的想法,但是抱歉的是,说的是反面意见。毕竟MVC的正面观点已经被说到不用说的程度了,我也不想再复述一遍了。而这个意见,也是直指目前MVC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通信框架。  
 
现在的MVC框架有一个共有的特征,一定会通过消息通信来解耦,使得三部分内容可以隔离开。这看起来很理想,但是实现解耦本身这个行为就是有成本的。现在的消息解耦都是通过添加共同的第三者来完成的,而现在这个第三者就是标示他们的字符串。而且,不同的框架,还会有各种不同的中间者,而这些中间环节越多,出错的几率自然也就越高,要知道,这些中间者都是编译期间(甚至运行期间)都不会产生错误的。而且缺乏IDE辅助,你在阅读别人代码,包括编写自己代码时都会有一定困难,由于调用关系复杂,在各个模块中转换多次跳转会浪费时间。而修改时,由于不会产生错误,也可能无意破坏模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却毫不知情。  
 
因此,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来弥补这个缺陷,比如更加详细的文档,更严格的版本控制,更标准的开发流程。甚至于,最好严格执行单元测试,因为即使是修改时简单的拼写错误都会导致未知的问题发生。总之,需要开发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开发成本,和它们相比,写的代码数量多点都是小事了。于是乎,MVC框架未必总是能提高开发效率。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你的开发过程条理化清晰化,使多人开发时能更好的并行操作,避免因此大幅降低效率。但如果你不用它一样可以条理化清晰化,并行开发用SVN/GIT就能简单完成,那么使用它得到的好处就非常有限,成本提高将无法忽略。  
 
所以才会说,MVC框架不适合小型项目乃至部分中型项目,因为他们即使不依赖MVC框架的这些特性依然可以做的很好,一样可以分割模块制定接口,即使有部分分工重叠,因为人数少,也可以用SVN进行妥善管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如果你的开发人员都非常优秀,可以正确使用MVC框架,在适当的情况下,的确可以利用到它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呢?MVC框架一般都只提供了功能,而没有限制你使用功能。你同样可以将模型需要的逻辑写在视图里,将本该放在Command中的逻辑放在其他的地方,以及实现各种古怪的写法,然后机械地套用一遍框架,这样一来,不仅必须承担框架带来的不便,还一点好处都得不到。所以,必须对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也没用的人进行筛选,这又是不小的一笔成本。  
 
更糟糕的是,使用MVC框架的团队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些。他们可能没有文档,不进行版本控制,没有制定开发流程,甚至,他们找来进行MVC方面培训的人,培训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  
 
MVC框架并不是平民可以玩的东西,它本来就是为大型项目设计的。对于大型项目,人员,制度,管理,流程,这些都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项目规模大所导致的混乱。于是乎,上面说的缺点,都不再是缺点。  
 
中小型项目,真不好说。  
 
但是,如果MVC框架不实现消息通信,也就是不对三部分实现完全的解耦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上面出现的问题其实主要都是通信框架的问题,而不是MVC本身分层的问题。不过,因为所有的MVC框架都实现了消息通信,所以,如果你想避免上面的问题,就只能自己开发MVC框架。而这也是现在很多游戏团队实际在做的。  
 
 
FLASH与传统环境的不同点  
 
 
MVC最早在1979年的时候第一次被人提出。不过,当时还不存在网络应用的概念。之后当万维网诞生之后,又过了很长时间……  
 
它并不是自诞生就开始流行的,而改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两个极其流行的开发框架包含了这种模式,它们就是:Struts 和 Ruby on Rails。之后,模仿者蜂拥而至。所以,在人们眼里看来,实际上是先有的Struts,然后才有的MVC,也无怪乎MVC的概念会始终沾染着Web概念,乃至和一些框架附加内容牵涉不清。  
 
因为Struts很好用,别的不说,至少让HTML显得干净了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在用Struts,这未必是因为需要MVC模式,而是因为他们需要Struts。因此,当环境变化后,我们不使用Struts而是在使用一些其他的框架的时候,是否还应该像以前那样使用MVC框架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环境不同,即使在其他语言中使用MVC框架很普遍,也不代表在新环境里同样应该是如此。  
 
AS3与传统语言的不同点:  
 
l AS3是单一语言环境,多层代码混在一起问题没那么严重。  
 
l AS3正常情况都是一次性编译全部代码,即使用了MVC框架还是需要一起编译。单独编译一个模块减少编译时间有别的办法,不需要依赖MVC。  
 
l AS3本身的事件和动态特性和一些框架的功能重复。  
 
l AS3目前的框架还很不成熟,没有提供比较醒目的功能。  
 
 
结果是,至少,目前AS3的MVC框架比起传统语言并没有那么突出的作用,就算用了,也不会像Struts那样有质的变化。而且,至少在我看来,AS3的框架使用成本却不见得比Struts低。两者相减,结果就很麻烦了。  
 
而且,AS3在不使用框架的时候有它自己的优势,使用框架会毁掉这些优点:  
 
l 有一个相对还可以的调试器,使用了框架会在调试上产生麻烦,主要体现在单步调试步骤变多的问题上。  
 
l 阻碍使用IDE的功能。以Flex Builder为例,你可以通过Ctrl+单击(F4)跳转到指定方法的具体实现,通过搜索引用面板从方法的实现跳转到调用方法的位置。使用框架后,这些功能都会失效。  
 
l Flex framework相关功能会难以使用,诸如绑定。而且,Flex Builder支持拖拽式的将数据接口绑定到视图的功能,可以部分实现零代码编程,框架也会阻碍这个过程。  
 
 
此外,企业应用和网站还好说,游戏还有另一种情况。游戏的结构并不同于原来的专门用于呈现数据的结构,可能也就是其中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部分和以前的结构比较类似,其他的诸如地图,诸如人物,无论怎么想也无法套用MVC框架,首先从效率上就说不过去。举个例子,一个项目有3个客户端人员在开发,一个在做地图,一个在做战斗,一个在做UI。前两者都和MVC没什么关系,结果只有一个人在用MVC框架开发界面……而且,开发前两者的时候,开发以及协作难度其实是比开发界面要高的,既然他们都搞定了,为什么开发界面的人还必须靠框架辅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对于一些UI开发人员很多的团队,的确有那么点意义。但是在游戏开发团队里,这类人员的人数至少会比以往更低。如果其他人都是商量好接口并按功能模块分工,为什么UI就不可以呢?  
 
这使得FLASH比起一般的情况,会更加不适合使用MVC框架。  
 
 
是否使用框架应当理性对待  
 
 
程序员都是理科生,应当用理科生的思考方式(当然我并没有让你们都去模仿Sheldon)。在使用MVC框架的过程中,不管是觉得好,还是差,都要考虑清楚问题的源头在哪。  
 
觉得MVC框架不好用,降低效率,是否曾经有过平行对比的例子,你能否确认不用它效率就确实能提高?效率低有没有可能是框架之外的原因?  
 
觉得MVC框架好用,提高效率,是否有平行对比的例子?你怎么就知道是使用了框架的功劳,而不是规范了代码结构,制定了新的协作流程,甚至是开发人员水平提高的功劳?怎么知道MVC框架并没有起了反效果?  
 
使用了框架,看到了结果,然后根据结果的好话直接判定框架的好坏,这太武断了,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们绝对不能这样做。至于那类连比较都不进行,而是以“我用了框架,项目依然完成了,没有因为用了框架而失败”这种理由来支持使用某个框架的人,我无言以对。  
 
 
不使用现有框架并非无法实现MVC  
 
 
既然我在说框架不好用。那么不用框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实际上,如果你只是想实现单纯的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 View Controller)分工职守,它只是一个架构模式而已。将模型和视图的代码分开,并提出控制器的代码,然后互相调用各自方法就算完事了。Model的全部引用放在固定的位置,或者单例,View的引用使用静态属性储存或者用管理类管理,Command可以作为函数或者类直接初始化并执行,亦可以通过反射。这并不需要专门的工具类来辅助,附加成本也比较小,自然就可以适用于任何规模的项目。  
 
当然,你也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通信框架,提供必要的功能,如果你需要的话。  
 
MVC是非常好的架构模式,不管什么样的项目都建议尝试使用,但是非要强调完全的解耦,一定要使用某个现有框架的话,请务必谨慎。  
 
 
单纯的MVC  
 
 
关于最简的,无视耦合的MVC,最近看到一个让人很囧的例子。不过这个例子对大家理解MVC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这玩意的确……基本算是MVC,只差一点而已。MVC是架构模式,至少结构上要分开,即使不分文件至少要让能看得出来谁是谁(原文可没有红字),所以只需要把这些代码分成三个文件,那就可以称得上是最简的MVC了。  
 
这是我在他的下面补充的代码。  
 
 
 
结果是,View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Model和Command,Command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View和Model,Model谁都不关心,这和一般情况的需求是一致的。虽然这样的确不能算解耦了……但是至少在思路和逻辑分离上是做到了,仅仅是协作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无法实现自由的并行开发,而这个加入简单的反射也可以解决。  
 
所以,单纯的MVC并不困难,没什么要不要放弃一说。还有就是上面只是极端例子,但就算是这种东西,比起完全不实现MVC,也至少实现了50%以上的内容。  
 
 
就算是使用MVC框架也不需要完全解耦  
 
 
解耦是一个扩展性要求,但扩展性要求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诸如使用pureMVC的人,很多都纠结于完全的解耦,以至于用了Command,在Command中改变View的时候还是必须要发一遍Notification。  
 
Command这种类,一般都是在相关的View,Model完成后才开始编写的。比如普通的StartupCommand,OpenWindowCommand,没有对象又如何编写?它在编写顺序上应该是,就算不是也是可以放在View和Model之后的。那么在协作关系上,他就可以直接访问所有相关类,不需要为了这种原因而解耦。  
 
虽然pureMVC将消息全局化了,但是消息实际上是分局部和全局的。比如一个Proxy发生变化要求所有监听某个消息的View更新,那么当然应该发一个叫做I_AM_CHANGED的Notification,并由不同的View来监听这个消息并更新,这个就应该是全局消息。但有些消息就是局部的,是一对一的,比如一个叫做SEND_DATA_TO_WINDOW1的消息,按它的字面意思就应该是刷新WINDOW1,那么由它来触发的Command,就应该直接耦合WINDOW1这个View来设置值,而不是再发个类似REFRESH_WINDOW1的消息,因为SEND_DATA_TO_WINDOW1的名字已经确定是针对这个View了,如果最终它却没有操作这个View,那才是有问题的吧?  
 
解耦归解耦,但是对于已经有了意义上的联系的模块,结果却不耦合,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即使需求变化,逻辑变化了,使得SEND_DATA_TO_WINDOW1最终不是改变WINDOW1的数据,而是WINDOW2的数据,那么这个Command连带相关Notification的名字就必须修改,也就是说,意义上的紧密联系,在实际操作上和耦合了是一回事。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再做成不耦合,给自己制造麻烦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上面的情况,我们也要考虑,真的有必要将项目拆得那么细致么,有没有必要为了1%以下的可能性来解耦两个相关性很强的部分?比如一个叫做ShopPanel的View和一个叫做ShopModel的Model,到底在什么情况下,ShopPanel会不去调用ShopModel,而是别的东西?而且Panel上可能还有各种文字,使得自己意义上只能调用商店的数据。真是要调别的东西,应该重新制作一个新的View吧?而且别忘了pureMVC是可以多个Mediator套用一个View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直接在Mediator中耦合ShopModel,有什么不可以的?当然,反过来,ShopModel被多个View调用的情况很普遍,所以我们不能让它来耦合ShopPanel。  
 
这些规则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完全可以预知的。就算预知错误,也是很容易修正的。  
 
解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盲目的最求“无”耦合,只会让自己的程序变成一盘散沙。正是适量的耦合,程序才能拥有一个确定的形态,才不会变成史莱姆。  
 
 
推荐MVC框架  
 
 
我并没有完全反对使用MVC框架。这要看你的项目类型,规模,人数。满足条件的时候当然可以使用。尤其是在企业应用里,如果你有幸出现六个客户端的话,没有MVC框架可能还真是会出问题。  
 
pureMVC和Cairngorm是两个较早出现的框架,目前我不建议再使用它们。pureMVC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分离而缺乏实际功能,提供的便利很难抵消它本身的消耗,性价比较低。Cairngorm的问题则在于过于强调模型更新视图的流程,限制太多,灵活程度不够。  
 
后出的几个框架就好多了,Mate使用了一个全局事件定义,配合FLEX写法非常简略。Swiz则是用控制反转+依赖注入,也就是Spring的做法,而且元标签注入的方式很有趣,感兴趣的可自行查阅资料。  
 
我这里要说的是Robotlegs。这是一个和Swiz非常相似的框架,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它是基于pureMVC的,你依然可以像pureMVC这样来使用它,对于相信pureMVC的团队它是很容易接受的代替品。他让pureMVC也同样拥有了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包装了大部分功能,配置代码大大减少,而且不管用不用FLEX framework都可以很自然地使用它。  
 
Robotlegs的教程可以看这里:  
 
http://wenku.baidu.com/view/42a08b235901020207409c60.html  
 
 
但我得提醒大家,虽然我觉得Robotlegs很便利以及有趣,但是并没有在项目里使用它,因为我的项目规模不大,而且是游戏。实际上,我甚至自己实现了一个依赖注入框架,可以很简单的加入到现在的项目中,成本几乎为零,却依然没有去用。使用一个东西要看是否需要去用,而不是可以用就用,更不是“因为用了没有遇到问题所以就用”。用一个东西必须有收益才可以,尤其是在明明看到有损失的时候。仅仅是用“看起来更正规”这类自我满足的理由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太愚蠢了。  
 
当然,如果你需要它,那就应该毫不犹豫的使用。不要受到抱怨框架的人影响,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问题,提出的理由也未必是正确的,你并不一定会赴他们后尘——前提是你真的需要它,而且,要将使用框架需要的条件全部补齐。  
 
 
普遍误解  
 
 
其实现在使用框架的人群里,真的能够发挥框架长处的确实比较少,尤其是在水平层次较低的Action Script开发人员之中。一方面,这污染了框架的名声,同时也是不建议使用框架的理由之一,因为人员水平限制也是实际项目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如果你决定使用MVC框架,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我拣几个最常见的问题来说吧。  
 
 
l 并不是用了消息通信就算用了MVC  
 
消息通信只是一个手段,只使用框架的通信功能在View之间发送消息的话,而将其他功能全部抛弃的话,直接使用事件更好,那还套一个MVC框架就是在没事找事了。  
 
MVC关键还是在于代码逻辑的分配,通信只是个附赠品而已。要了附赠品而扔了原来的商品——咱们买的不是小浣熊干脆面,对吧。  
 
但是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赠品,其实也没什么。比如你就是想用的这个通信框架来发发消息,就不打算用它的MVC,又或者MVC部分是自己实现的。那么我还是建议你把消息部分干脆也自己实现了,别人的始终没有自己的好。  
 
 
l 既然用了MVC框架,就不要图省事  
 
要清楚,松散耦合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目的在于减少模块间的联系。因此,如果你一方面在解除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一方面自己又没头没脑的将其他模块的内容耦合进来,就会使得你的行为变得没有意义。  
 
现在一些人一方面在硬套框架,一方面又图省事而随意引入其他类,就属于这样的行为。那些类是可以引入,但你这样做,框架本身的意义就没有了。要不你就不用框架,要不就别这样干,这里只能二选一。  
 
 
l 是Mediator知道View的一切,View完全不知道Mediator,而不是相反  
 
对于使用pureMVC的同僚们,我真是不明白你们到底是怎么把这个反过来理解成“View知道Mediator的一切,而Mediator完全不知道View”的,因为官方实例上写的很明白。估计是把mediator当成通信专用的模块类了吧。但是如果你放弃了mediator分离View代码的特性,只是用来通信的话,至少要保留原来的通信功能,就是让Mediator依然可以直接访问View。否则既然Mediator是用来通信的,它却不能操作View,结果还得设法和View再通信一次……  
 
pureMVC要求“View完全不知道Mediator”是为了能够在不修改View的情况下更换Mediator,但这种需求并不多(多的是在Mediator不变的情况更换View,这个需要用接口或者条件判断解决),所以可以放宽点让他们互相引用,这样两者通信都能畅通。  
 
pureMVC实现“View完全不知道Mediator”的方法是用Mediator直接去监听View的某个组件的鼠标事件。这只需要监听一次,也不需要传递消息。Mediator存在的期间,按pureMVC的标准View应该是没有任何与通信相关的,也就是会向外的逻辑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