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周刊深度阅读之“Ruby与Java争锋”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5:03

近期在CSDN BLOG中,关于Ruby和Java的争论十分热闹,大家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技术观点,本期的博客周刊就搜集大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展示给大家。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其中是非,还凭大家分辨。

 新技术焦虑症
--bluesen的专栏
内容提要《程序员》杂志的孟岩文章写的很好,可能年龄和背景比较相近,所以他的文章常常引起我的共鸣。孟老大最近迷上了动态语言,频频发文章鼓吹,今天的一篇文章 “动态语言,别再说不”,写的颇为生动,抄两段:   然而时间没过多久,随着Java成长和腾达起来的一代人(其实不少也就是我的同龄人),又开始重蹈覆辙。面对以Ruby为代表的新兴动态语言的蓬勃发展,他们也有点坐不住了。靠革命起家的人最怕革命,当年的下里巴人翻身做主了,摇身一变成阔佬了,就开始对新的革命力量摆谱使脸色,甚至以FUD战术加以弹压了。与当年如出一辙,手段还是以攻为守,情绪还是慷慨激昂,笔法还是义正言辞,什么Ruby未经验证啦,什么Ruby性能低劣啦,什么Rails可扩展性不佳啦,什么Ruby不能解决“大型的”、“复杂的”、“企业级的”、“高性能的”问题啦。最要命的是,哪怕自己90%的时间不过是在字符串处理,这些阔佬们也还是一致宣称自己做着世界一流的、大型的、复杂的、企业级的、非Java不可、没Java不行、没Java就要上吊抹脖子跳楼挖坑的巨牛无比的大项目,听着让人心惊肉跳兼之无比崇敬。你说Java还能火几年?我说怎么也得5年。

 动态语言,别再说不
--孟岩
内容提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禅宗故事,说是两个僧人赶路,趟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妇困于其中,向他们呼救。其中一个有心施以援手,但想到佛家的色戒,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可另一个和尚却大大咧咧地冲过去,抱起少妇,趟过小河。于是前者的心里就很不舒服,一路上闷闷不语,后来实在忍不住,就问自己的同伴,既然身为佛门中人,怎能不顾清规戒律,如此轻薄。然而那位和尚却回过头来,淡淡地说:“我已经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呢?” 也许不太贴切,但是这几天中外豪杰们围绕Ruby和Rail爆发的口水战,让我不由得想起这个小故事。

ruby初体验之环境搭建
--辛佳雨的专栏
内容提要:最近很多人在谈论动态语言,每个人都支持着自己喜欢的语言。写了一篇关于动态语言的想法,而惹得N多人对我进行辱骂。好像网上骂人已成了一股风气。每个语言都有它的长处,没有可取之处怎么可能生存下来呢。学习一下总是有好处的,多实践也是对我们认识这些语言是有帮助的。

Java 之父谈NetBeans:Ruby、Ajax一个都不能少![转]
--niushen的专栏
内容提要:又见James Gosling。业界对Java 和脚本语言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从来没有消失。上周在CSDN Blog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围绕话题“Java将死?”的讨论,让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是Ruby PK 驳熊节和Martin Fowler的Java消亡论! 其实这种争论的本身已经背离了话题的初衷。早在半年以前,Java之父就强烈呼吁“停止无谓的Scripting Flamewar”,称“其实将Java ‘对立’PHP、Ruby或其他语言的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为什么是Ruby
--透明思考的专栏
内容提要:所以“下一个”未必就是Ruby,但至少Ruby看起来很像,所以它就不失为一个好的起点让我用来解决手边的一些问题。某同学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认为“研究Ruby”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到人们会一直研究到失去耐性。错了,有Ruby在手边,随时拿起来用一用,就已经可以帮上很多忙了,我并不介意它是Ruby、RubyCLR还是JRuby。所谓“后现代编程”有一点是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从来不需要花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某个东西,你只是使用它们。

驳熊节和Martin Fowler的Java消亡论!
再驳Java消亡论和回应java消亡论的支持者

--良少的专栏
内容提要:9月14日,我在CSDN上看到了透明的一篇谬文 http://blog.csdn.net/gigix/archive/2006/09/11/1210180.aspx,论调十分之荒谬。所以,我在公司里冒着被老板发现的危险,即兴写了一篇短文http://blog.csdn.net/shendl/archive/2006/09/14/1222587.aspx ,予以驳斥。 CSDN的编辑把它和透明的那篇文章放在了一起。跟贴者甚众,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文章居然被不少跟贴者驳斥,而且语言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所以,今天我撰写了这篇文章,再驳Java消亡论和回应java消亡论的支持者!

编者语:当然在争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很多匿名的网友无端的指责当事人甚至谩骂。我们希望争论停留在学术和技术上,而不是人身上,因为时间将证明一切。
本期编辑:高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