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定期注册到底肥了谁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多线程处理任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1:56

教师定期注册到底肥了谁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选早在坊间成为贻笑大方的游戏,无非请客吃饭送礼装善,并且劳神费力数载后方才发现本已稀有的指标名单却是批批内定,则歇斯底里症候怕是都要奔涌出来了。更要命的是,三六九等贵贱不一的学校,不但待遇恩泽迥异,职称指标分配数量更是相差得离谱,才开始理解为何胖子总有吃不完的饭局享不尽的零食。只是此等劳神费力且费效比严重扭曲之问题,大至学校、小至教师,已见而不怪。既然如此劳神费力,倘若这神与力远非无穷,其总量既定,除却吃干饭的非教职非专职人员(双非)、不在岗的编制内人员(虚幻之师)、以及定岗定得莫名其妙的“神”职人员(神奇之师)等,在岗教职者保守估计为此出力十之二三、出神几至半数,包括散财、拔钉拆墙、紧绷神经、察颜观色、处心积虑等。如此心神俱耗之举又有何种实效,只见得还是如高三至大一般先紧后松好似无数阵痛后的麻痹又好似往事不堪回首的所谓过来人占得多数罢。何况这种努力成本大多与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与教育质量的精进则更难找出丝毫联系来,反倒是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教师跟本无力参与,此力中既有财力亦少不得类似于特供那样的外力,于是结果可想而知。实存之制尚且如此,莫非将行之规堪有扭转乾坤的把握。

此次新规要求中小学教师每五年重新评估后注册一次,形式上容易品出想解决虚幻之师问题的味道来,这当然好,是舒缓矛盾的好主意,但细则暂不明确,不过有好些个传统问题就算从最简单的人类逻辑上看,也特别应该在此新规出台之前得以解决,远非按惯例搁置了事,这种种传统即使眼未见也足以在实施阶段让新规心烦得晕死过去。

首先,年检可从多大程度上杜绝虚幻之师现象?既然敢于成为虚幻之师的幸运一员,就有堪当此名之荣耀,这荣耀背后或是资历、或是裙带、或是钱财、甚至是钱财也买不来的淫威和权力,新规执行者通常是中国籍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类,你拿什么对抗这荣耀,若可轻易抗衡,哪里会将当局的三令五申当作儿戏、哪里会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吃空饷、又哪里来的胆量和功夫摆平众愤与民怨?凭什么让荣耀们让出即得之利?得用何利才够诱换其将失之利?倘若执行者因不识相而引火烧身,到时怕是又要有临时工的戏份了,未曾亲身感受过国考的大员们要拿掉背成书痴才勉强考上来的小员们的帽子总是难以感同身受的。

其次,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后,必须紧密衔接的评估过程是否催生天量的寻租成本与暗箱操作,从而直接推抬并不遥远之未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反某热点之成本?

再次,怎样保证新规不空耗资源,换种说法就是形式与内容的权重拿捏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不失控?若无形式,则不够盛大,对当局之功德亦有不敬之嫌;若无内容,则难免浪费,对公民之责问或许无颜以对。不是做不到形式与内容并举,而是看不到看到的希望。那么,这新规在可期待的未来,能否让我们切实地感到亲切地有效,或许才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第四,一味强调师德品行在现实中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可测度性?假设我们依旧在没有选择地情形下无条件相信砖家炮制的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公允的,那么如何保证测度过程同样地科学和公正?如何避免国家培养出的本应能做出贡献的、也愿意且有兴趣投身这一事业的教育人才不因自身“能量”不够大而出局?退一步讲,执行过程中是秉承宁可错杀一千之心呢,还是索性姑息一万之意?前者将严重折损本已稀缺且有经验的在岗教职者从而浪费国家教育投入,后者将基本架空新规无由空耗行政成本。那么,似乎依稀可见中间路线或许会有折中效果,但这中间路线也有两种惯常走法,一是基本不变维持现状,二是六亲不认客观公正。以我朝特色怕是前者居多,后者极可能如神木医保般凤毛麟角。再退一步讲,美好地想像未来优质公职队伍能够出奇地群体性选择后者,那么砖家们的方案又显出两种风格的影响来,一是完全照搬外国已有且运行良好之规,二是自创。前者难免要借水土不服之口实择其善者而从之,尽管这水木不服也还真的存在,尽管总有好些个聪明家超有预见地明确指出其不善者何在,想想如此这般之后面目全非地执行起来,难免招来公民漫骂。若是还有心再退上一步,恐怕又回到了钱学森那世纪之问上来,原来这是个递归的问题,十分有必要再次引起注意的是,教育相关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递归的问题,没有把过程做好,凭空幻想一个由好结果导致的好平台,这种以好平台为前提的条件永远不会存在。

第五,执行时各地标准是否统一?这里有个就高还是就低的问题,依传统来看,北京主导全国标准的可能性大些,抑或各地以北京版本为标尺各自定下。若为前者,则对三四线或县级以下中小学校教职人员的压力远大于软硬件同样好很多且高起点的京沪深等,本来条件越是艰苦的地方因教职人员较少,人均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就相对大得多,更何况课业以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任务在等着,且没有“家长福利”可拿,所以必定恶化非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环境,加剧教育资源地区配置差距向中小学漫延的趋势,使我们竭力阻止的教育资源不公加速发展。若为后者,则会严重打击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地方教育系统的权利分配格局将永久性固化甚至强化,这同样导致专职教育人才向更有挑战性且寻租空间内拥有更多竞争点与表现面的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流失,后果与前者基本相同,教育资源配置扭曲将真的会在中小学就开花结果,导致最需要教育资源的非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劣势的教育资源,真正进入一种资源乏、结果差、投资缺、人才逃的恶性循环当中。

第六,新规还能使我国保持基础教育灌输量的单项优势吗?或许为平衡普遍存在的滞后消费,超前教育的理念在大陆深入人心,几乎每个孩子的小、初、中阶段都是在应试知识的洪流中冲刷过来,或许远超半数的疲惫头脑对学校知识唯一的兴奋点仅仅在于实用的应试技巧,经名师、名家、考霸们总结归纳出的口诀、模板、类型拆解、模块化答题以及应对之策林林总总,这些东西甚至近些年来越发甚嚣尘上,尽管很难将如此垃圾界定为知识。那么,如果我们将进一步持续而阶段性地人为耗散一线教师的精力,这些技巧库的维护、更新、规律与口诀的总结等,都是工作量极大、费时费力且必须专职人员可为之功夫,哪有替代者?如此,将找不出更好的方法来高效地灌输这些更新后的知识体系,将不情愿地看到教学效率的下降与效果的劣化,等面对如此结果时再亡羊补牢修改大纲、上新课标——看起来手忙脚乱,实际上于事无补。

最后,即便撇开财资利益不谈——管他会否符合当下大多数的利益,单从考量其实效能否惠及中小学生的角度,恐怕仍然存疑。主要是专职教学者倘若全心投入教职,则难免疏于常情人事的应对,心全用在了孩子身上是这项工作的特别之处,因为大多数白领是在上班时用脑而大部分情感是自由支配的,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一线教师常会对工作产生下意识地带入感,虽未刻意却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情感,寒暑假的设置或许正是给这类有别于普通白领的心智工作者一个情绪喘息的机会,否则难以维持身心健康。在这种似乎看不到工作强度的压力下,分不出精力来给成人办公室政治合成温情。一个原因是人类情境代换绝无如此迅速,除非沉浸不足。二是真正干活的一线教职,尤其在小学,仅拿基本的温饱收入,已无余力散财或进贡,除非大小环境具备灰色和红色收入的经济基础,但本文说的却是普遍不具备这类基础甚至具备负基础的绝大多数。三是在全心全意与一心二意的效果权衡下,如果承认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包括了情感的范畴,那么新规就是时时在向全情工作状态添堵,过往心里挂念的是那几个家长时常放任的孩子,可新规后挂念的首先是保住饭碗、团结同事、服伺领导等业余负担,您也可以说心里只装着孩子的一线教师没有理由不给注册,虽然不排除精力超人与好运总有出现交集的奇迹,但若结合前述两条综合来看,这想法又的确是如此的不够世故,除非宣传的刻意,否则很难使人信服。

除以上七个问题外,却是一些看似诡异的老话题。如影响公众切身利益的新规为何又是缺失了大多数最有发言权却少有话语权的当事人的充分论证环节?如此缺乏执行基础与施行环境的新规为何得以在环境未发生实质性改善及仍不具备有效平台之时橫空出世?且愿意相信出发点是善良的、服务公民的、希望缓和矛盾的,但可曾真的做过执行实效的推演?可会出现能够达成良愿的结果?

最为可笑的是,某报竟连篇累牍地针对此新规报道,随机采访过路公民时得到的“只有师德最靠谱”之论,暂信其为真。但当纸醉金迷再次席卷了精神世界之后,若仍一厢情愿地歌功颂德,一味寄望于坟墓中的德行,或痛泣师德之不存,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算说破了嗓子,最多落得掩耳盗铃之名,做得全是无用功。今日,实在到了应该明白师德品行不靠嘴巴不靠演技,非得靠能真正引导良善的制度强力的佑护不可,若再执迷于德行造化实无异于投入另一场注定惨败的赌局。

教师定期注册新规的确尊重了优良传统,在利益的天平上再次倾向当事人中的极少部分,那些如往常般平静地、无奈地等待被榨取的灵魂,在毫无选择的途中随行,然而她(他)们深知,前方又长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又重复着上演精彩的产业链传奇,从培训、辅导、模拟测评,到个人危机公关、长期策划、状态评估,以及最后的重头戏——那五年一次决定命运的轮回,拿来埋单的,却是一线教职工的口粮。尽管看不到这即将到来的产业形态将会是一副如何的嘴脸,不过却可以清晰地想见,在巨大收入面前,敷衍了事的成本将是多么地不值一提。当局者亲手缔造的现实给出了新规这样的机缘,在公务员与教师待遇的巨大鸿沟面前,在新规执行者及其一系列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的参与者伸手要钱之时,我们所倚重教育,根基到底是什么。

绝不是非要看到如短期内清空虚幻之师类的重型效果,而是要让人有希望、有期许,能感觉到正面的发展趋向。明白地知道要将白占指标光拿钱的岗位当作肿瘤般尽数拿掉的美丽幻想只存在于童话,作为纳税人的我们应可忍受继续喂养她(他)们一段时间,但作为公民的我们却不敢苛同这类现象继续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特色存在。给未来保有一条健康的途径应该力所能及,愿早日摆脱形式主义重症、刨除借机圈钱的伤民之策(况且还是在亟待提振内需之时),还是先从做好入党时人人庄重承诺的事情开始罢。

决计不是不支持欲更之良规,而是,不愿良规效用未现,却涌将出一股脑的棘手来。